红楼春(校对)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1428

  有这样贤名的臣子,他轻松了何止一倍?
  不过忽地想起一事来,隆安帝看向林如海道:“朕听说,今日窦大夫与爱卿很不愉快?”
  林如海笑了笑,道:“其实不算甚么大矛盾,只是些误会罢。”
  隆安帝冷笑道:“朕看不算甚么误会罢?这窦大夫朕没瞧出来,倒有些嫉贤妒能的毛病!”
  林如海忙道:“皇上,还不至于此。窦大夫也只是因臣出身列侯之族,当年又与权贵高门结亲,如今的弟子更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少年权贵……许是窦大夫见惯了为非作歹贪得无厌的权贵世族,所以今日在臣提出,摊丁入亩之政要谨慎时,就误以为臣在阻挠新政,为勋贵和世族说话。
  其实窦大夫并不知道,林家除了一些族田供奉宗祠外,臣家并没多少土地了。城外虽还留了座田庄,也只是给臣之女儿添的嫁妆。所以无论是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是摊丁入亩,对臣家其实都没甚影响。臣也因此说这是个误会……
  但无论如何,朝廷还是需要言路畅通,也需要窦大夫这样的官存在。朝廷上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
  隆安帝对林如海,真是满意到不能再满意了……
  一旁韩彬也道:“皇上,臣今日也将林大人和贾蔷对朝廷的贡献点了点,告诉窦大夫,往后臣会亲自看着林大人师徒二人,就不劳御史台出力了。窦大夫听了后,自觉惭愧,答应了下来。”
  隆安帝生生气笑道:“你说窦现会自觉惭愧?可笑!罢罢,既然两位爱卿一个不追究,一个胡说也要护着,那这次朕就不多怪了。”
  正说话间,却听殿外仙楼佛堂内,那座无量寿宝塔上铜铃声响起,便知有人来。
  未几,果不其然有内侍进来通秉道:“万岁,皇后娘娘说,她备了些樱桃凝露蜜,送来与万岁和两位大人用。另外也想劝皇上一声,龙体重要,不可久熬。且韩相和林相都有了春秋,林大人身子骨还不好,合该早点歇息为好。”
  隆安帝闻言,见韩彬和林如海都没说甚么,心里放心,只要不是窦现那种直接开口赶人的人就好。
  他问道:“皇后何在?”
  内侍道:“娘娘送完东西,叮嘱完奴婢话后,就走了。”
  隆安帝闻言点点头,道:“将东西送进来罢,朕知道了。”
  等将外面的樱桃凝露蜜取来,君臣三人分食了后,韩彬问林如海道:“听说张谷、左骧第一日就去堵你这财神爷,想要银子?”
  林如海笑着点了点头后,道:“都想要,不过我并没给。户部银库里那点银子,远远不够啊。”
  隆安帝闻言,面色微微一变,拧起眉心来。
  这缺口,可不是他搜刮搜刮内库就够了的。
  韩彬则看着林如海笑道:“你为天下计相,你那弟子又是神京出名的善财金童,林大人,何不托宁侯试试?”
  这原是顽笑话,不想林如海竟微微颔首笑道:“解决之法,倒是的确受了贾蔷的影响。如今,就只看皇上答不答应了……”
  “甚么法子?”
  “发行国债!”
第0663章
天真,幼稚,难得
  翌日清晨,宁荣二府后园中。
  霜降之下,漫眼望去,多枯枝败叶。
  沁芳池内亦多是残荷,一片萧瑟。
  然而贾蔷引着诸姊妹站在沁芳亭上,却高兴道:“这春之生机,是碧玉妆成一树高。夏之勃发,如昊日当空,光芒绽放。而秋之韵,便在这枯枝残荷,在秋雨之呢喃,在秋思之无限。其实各有各的美,我等实不必为秋而悲。”
  原本因为这萧瑟之景和清冷的天气感到有些凄凉,内心生出悲感的贾家姊妹们,不由都笑了起来。
  迎春微笑道:“春夏秋都说了,可还有冬日哩。”
  贾蔷正经道:“冬日之美,在于被窝之暖……”
  “哈哈哈!”
  一阵哄笑声中,黛玉又气又好笑,啐道:“呸!好不好意思呢?”
  贾蔷嘿嘿了声,道:“行了,各去各处好好锻炼罢。娇小姐不是不好,高门千金也的确尊贵,可舒展舒展筋骨,少生些病,岂不更好?各去各的地盘,跟着十二小官学,要认真学。往后天天早上如此,便是雨雪天气,也该在屋子里练。总之,我是希望你们都能长命百岁的。”
  听他这么说,原本不怎么情愿觉得荒唐的宝钗、迎春等人,也不好违拗贾蔷的一番好心了。
  一个个引着丫鬟,或前往潇湘馆、或前往怡红院、或前往藕香榭、或前往蘅芜苑……
  她们能做到的极致,就是在私下里伸展伸展手脚,活动活动筋骨。
  在人前,尤其是在贾蔷跟前,是断不能如此的。
  连贾家的下人,那些丫鬟媳妇,平日里走路时都要求行不露足,走路时裙摆不能掀起风来,更遑论她们?
  贾蔷不理会这些,这一屋子的女孩子,一年到头不是这个病了,就是那个不舒服。
  前一阵迎春才卧病一场,又轮到惜春。
  今日还算不错,都还齐整着,他就拉起一道晨练。
  不过人没走完,香菱还有小吉祥、小角儿没走,她们仨不怕让人笑话,要和贾蔷一起晨练。
  嘻嘻哈哈,无忧无虑。
  快乐能感染人,本就心情不错的贾蔷,看着她们简单单纯的快乐,也愈发开心。
  不过这份开心没持续多久,就见吴嬷嬷进园子里来寻:“侯爷,外面恪和郡王来了,说有急事寻你入宫。”
  ……
  大明宫,养心殿外。
  听到里面隐隐传出的争吵声,李暄小声道:“听见了没?里面已经吵了一宿了。”
  想起林如海的身子骨,贾蔷脸色难看的厉害,道:“窦广德这忘八该不会是属狗的罢?”
  李暄撇嘴道:“还不止,连左骧好像也不赞同。何振和窦广德居然一唱一和,荆朝云都来了……贾蔷,你先生干吗非要坚持朝廷跟臣子和商贾借钱啊?还要以天家的脸面做抵押……”
  “你懂个屁!”
  贾蔷骂了声,李暄大怒,一拳捣在贾蔷肩头,贾蔷“惨叫”一声。
  李暄:“……”
  信号传进去了,贾蔷恢复正常,问李暄道:“皇上召我进宫做甚么?送我先生回家?”
  李暄“呸”的一下往地上啐了口,讥讽道:“你不是善财金童么?且父皇一猜这里面就有你的手尾,就将你招了来。”
  里面传来脚步声,未几,就见戴权黑着眼圈走来,满面倦容,看着贾蔷、李暄二人有些木然说道:“皇上传王爷、宁侯进去。”
  李暄、贾蔷二人入内,过了外殿,至西暖阁。
  一进门,就看到窦现站在那沉声道:“朝廷向臣子、商贾借钱,前所未闻之事!朝廷的体面何在?体统何在?威望何在?传到下面,百姓可不知道朝廷借钱是为了河工,是为了军饷,他们只会笑话朝廷穷的揭不开锅了。野心之辈,更会蔑视朝廷。此法得不偿失,绝非良法。”
  林如海面上颇有些疲倦,声音也有些沙哑,但气度依旧沉着,徐徐道:“这国债,并不会大规模面向百姓发行。只对宗室王公、皇亲国戚、武勋亲贵,朝廷官员还有一些皇商巨贾发行。倒也不必说是借钱,可以说是朝廷给他们些息钱嘛。当然,这点息钱远不如放印子钱,但国法明定,不许民间放贷印子钱,喝民血。接下来,绣衣卫可以抓几个放印子钱的典型,重重惩之后,再来推这个国债。虽然只是个借口,但总还过得去。
  窦大夫啊,朝廷实在缺银。如今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处处都有大缺口。只河工银子,外省各地的水利银子,缺口就有二三百万两。还有一些新政推行下去,同样也需要银子打底,毕竟,如果朝廷不出这笔钱,只传一纸公文下去,到头来地方官员只会搜刮百姓。新政未行先臭,是要坏大事的。”
  何振冷冷道:“有多少米,煮多少饭。如今每年的河道银子难道还少了?新政中耗费颇大的,何不暂缓,等国库充盈了再议也不迟。需知,治大国如烹小鲜。且户部掌天下财经赋役,朝廷缺银是户部的责任,如今不想如何制定法度政策,使国库丰实,却妄以天家和朝廷的脸面去借钱,焉有此理?林相岂不闻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商贾都能成为朝廷的债主,滑天下之大稽!”
  林如海未言,贾蔷就冷笑道:“何大人还真是吃的灯草灰,放的轻巧屁啊,你……”
  “哈哈哈哈!”
  李暄的大笑声,打断了贾蔷的气势,也打断了何振勃然大怒之下准备的厉声反击之势。
  众人怒视过来,李暄闭嘴,在隆安帝刀子一样的眼神下,离开了养心殿。
  刚一出门,众人又听到一阵大笑声传进来……
  贾蔷不理,继续道:“户部在我先生执掌前,是何大人在掌罢?你将户部执掌成了甚么德性,你心里没数么?户部至今有几百万两亏空没收回来,有许多干脆成了坏账,借钱的人都死了家也没了,到哪去追缴?这些钱,都是你掌户部时借出去的罢?
  你哪来的脸来说这番话?山东赈济灾民银粮不够时,我和我先生近乎破家,将一百万两银子借给朝廷,以周转其难时,都没骂你一声国蠹废物,这会儿你倒是成精了!至于让宗室、勋贵、臣子、商贾成为债主是朝廷耻辱的话,本侯都不知道你是怎么说出来的……
  这朝廷是你家的朝廷?这天下是你家的天下?”
  “贾蔷,有话说话,胡扯甚么!”
  隆安帝未等何振惊怒之下反击,就喝断道。
  贾蔷领命后,也不看何振,而是看着窦现道:“朝廷赈济山东缺银时,我还在诏狱里蹲着。恪和郡王去探望我时,说皇上和皇后娘娘为朝廷缺银颇为苦恼,为山东百姓之惨而悲痛。本侯虽读书不多,却也知道君忧臣辱的道理。再者,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可也是天下万民的天下。天下兴盛了,难道只皇上一人得利?宗室、勋贵、官员、商贾们就不得利了?天下若是败了,谁又有好处?天下兴亡,匹夫尚且有责,如今国库空虚,我等借点钱给朝廷,怎么就成了羞辱朝廷之事?”
  窦现冷冷讥讽道:“果真如此忠孝,何不将家财捐献,却搞出这套想当朝廷债主的名堂来?其心可诛!”
  贾蔷呵呵一笑,问窦现道:“窦大夫自认是否为忠孝之臣?”
  窦现冷然道:“本官随时可将家资悉数捐献朝廷!”
  贾蔷哈哈笑道:“你家穷成那样,又能捐几两银子?不过朝廷可不止缺银子,九边那里很是缺人戍边种田,窦大人你这样的大才去了,肯定不合适,可你家人可以去啊。还有,那边的戍军兵卒多是光棍儿,窦大人要不要连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14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