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新警(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761

  “制糖厂的一样要接受检查,歇火,全下车!”
  “一个月不知道要走多少趟,有什么好检查的。”
  “你想不想过去,不想过去就调头回塞曼!”
  “好,我下来行了吧。”
  带头的民兵平时也要去塞曼买东西,不想得罪塞曼的人,挎着一杆破枪绕到车边,拍着阿贵胳膊解释道:“德昂的人跑我们这儿来闹事,上头让查,我们也是没办法。”
  “昨天夜里还放枪了。”
  “他们也就敢放放冷枪,这个老板看着面生,有没有带证件?”
  韩昕连忙掏出暂住证和身份证:“带了。”
  民兵接过证件,看着上面的照片问:“老板,你是中国人,你是才来的?”
  “嗯,才来的。”
  韩昕注意到刚才擦肩而过的摩托车停在林子边,开车的那个本地人,正跟坐在草棚里的一个民兵窃窃私语。
  马璐璐班不知道那个开摩托车的,就是早上去过厂门口的家伙,用本地方言介绍道:“这是我们厂的工程师。”
  民兵问:“制糖厂要什么工程师?”
  “农业工程师。”
  “我以为盖房子才要工程师呢。”
  正说着,刚才那个开摩托车的家伙,跟着一个佩戴手枪的民兵走了过来,一来就要检查手机,看样子是个头目。
  在这儿检查手机、照相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主要是担心对方派探子过来,打探他们地盘上的虚实。
  而大佬们不光担心“同行”会派探子来自己的地盘收集情报,一样担心他们默许甚至纵容自己地盘上开赌场和搞电信网络诈骗的事曝光。
  相比菲律宾和柬埔寨,这边的大佬要低调得多,可以说把以前制毒贩毒的那一套管理方式,用在了“新经济”上。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地方的大佬现在既禁毒,也制毒、贩毒,不然哪有钱养兵。
  每到国际禁毒日,他们就会从自己的仓库里取出一部分当众销毁,做做样子,给国际社会看看他们禁毒的决心。
  韩昕打开锁屏,交出手机,忙不迭解释道:“大哥,我没拍照,什么都没拍!”
  民兵头头不知道是听不懂普通话,还是不会说,没有理睬他,检查完之后又回头问:“你的手机呢?”
  马璐璐班吓了一跳,连忙从包里翻出手机。
  民兵头头接过手机,用本地话说:“你过来一下。”
  “去哪儿?”
  “兄弟,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贵不想也不能坐视不理,立马拦住他的去路:“想查就在这儿查,想问什么当着我面问!”
  民兵头头没想到阿贵会阻拦,阴沉着脸提醒:“兄弟,这儿是梅昔,不是塞曼!”
  “我知道,你以为我们想来?”
  阿贵捧起手机,作势要打电话。
  梅昔有好多人种甘蔗,制糖厂的老板跟国会议员都说得上话,政府军的军官看到制糖厂的老板都客客气气,民兵团算什么……
  民团头头不想因为收了人家点钱,得罪制糖厂的老板,更不想因此让种甘蔗的山民怨声载道,干脆把马璐璐班的手机递给开摩托车的家伙,转而检查起韩昕的包。
  “这个是什么?”
  “这是土壤温湿度仪,专门用来测土壤温度湿度,看适不适合种甘蔗的。”
  “这个呢?”民兵头头翻出一支看着像水笔的仪器。
  “这是ECG!”
  韩昕指着他翻出的第二支“笔”,解释道:“那个是PHG,就是测水里PH值的。”
  民兵头头把两支“笔”塞进包里,指着里面的最后一个仪器:“这些呢?”
  “这是糖度仪,就是测甘蔗糖分含量的,含量高质量就好,收购价就高。含量不高,出糖量就少,收购价就要打点折扣。”
  “多少钱一斤你说了算?”
  “不是我说了算,是按厂里的标准收购。”
  民兵头头把包还给了韩昕,回头看向那个开摩托车的家伙。
  开摩托车的本地人没检查出什么,只能交还手机。
  马璐璐班刚接过手机,民兵头头就把阿贵拉到一边,回头看着韩昕和马璐二人,嘀咕了好一会儿。
  阿贵眉飞色舞,说着说着还拍拍胸脯,像是在赌咒发誓,民兵头头这才示意手下放行。
  刚开出哨卡不远,马璐璐班就用本地方言问刚才说什么了。
  阿贵不想把她吓坏,若无其事地说:“没说什么,他们就是疑神疑鬼。不过你以后也要注意点,不该问的事别问,不该管的别管,问多了管多了不好。”
  韩昕几乎可以断定,幕后的毒枭肯定认识民团的人,不然不会盘查马璐璐班,而这个民团以后要好好留意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涌动
  马璐璐班的老家在一个叫做萳角的小山村,全是掸族。
  不过这个掸族是缅甸官方定义的,他们并不认同官方的民族划分,一直认为自己是“罕底人”,出了村或跟外人交往时,以“泰人”自称。
  村里很穷,看不见一栋像样的房子,也没紧挨着中国边境的那种吊脚楼,全住在搭的茅草棚里。
  可能由于位置比较偏僻,这里的土地兼并不是很严重,村民们能勉强靠那点贫瘠的山地糊口,并且依然有人在种植罂粟。
  跟国内的农村一样,这里也存在“空心化”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出去打工甚至去民团当兵吃粮,村子里的老人和小孩特别多。
  过去这些年,马璐经常给老家寄钱。
  被遣返回缅甸之后,又回来过好几趟,每次都尽可能多带点东西。
  因为孝顺,也可能因为混得比较好,她这个本应该没什么地位的女人,在村里的地位比较高,几个没出去打工的小伙子对她很尊重。
  坐下来聊了一会儿,两位德高望重,相当于族长或村长的老人,几经权衡,终于答应下半年不种罂粟,改种甘蔗。
  知道她晚上不会住村里,见太阳快落山了,催她赶紧回去。
  因为德昂的游击队,前不久刚去过山对面的村子,以“禁毒”为由抓了好几个人,甚至在瑟班民团的地盘上设卡,查抄了二十七缅斤(大约四十四公斤)白粉和一百多袋麻黄素片。
  民团和政府军这些天,就是因为德昂武装“越界禁毒”,才跟他们开战的。
  阿贵也认为是非之地不宜久留,结果回来的路上比去时更惊险,都已经进入了瑟班民团控制区的腹地,居然被十几个德昂武装的士兵拦住了。
  好在车上既没枪,也没有毒品,更没什么钱,费尽口舌解释了半天才得以脱身。
  回到厂里,天已经黑了。
  在食堂做饭的本地妇女已经下班了,马璐璐班要去食堂自己做,阿贵不想等,要去镇上吃。
  这里不是国内,夜里是要宵禁的!
  韩昕看出他是在找借口,岂能错过这个机会,跑上楼拿了点现金,非要跟他一起出去吃。
  有人请客,阿贵求之不得。
  就这么换开摩托车,带着他来到镇里,不过第一站去的竟是警局。
  他以为韩昕听不懂本地话,让韩昕坐在警局“大厅”里等,然后走进对面的办公室,跟晚上值班的警察说起今天在梅昔的见闻。
  “被德昂黑吃黑了,所以才打起来的?”
  “不光被德昂黑吃黑,还有批货被公安抄了,听口气好像是从我们这边走的,连我们厂的马璐璐班都知道。”
  “从我们这儿走的,谁帮他们运的货?”
  “这我就不知道了,估计阿卫也不知道,他就是帮着打听是不是我们这边走漏了风声。”
  值班警察显然很不高兴,冷冷地问:“谁的货?”
  “不知道是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