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北云(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969


如果这次辽国的意图就是灭孔,那么换言之他们就是要跟宋国一样开启百家争鸣时代,而宋辽两国的情况不一样,辽国如果强行要开这个副本,那么接踵而来的可能会是十余年的动荡。
但如果他们成了,中华大地突然就会出现两个以唯物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大国……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宋北云不敢随便下定论,但如果两方走的路线稍有偏差的话……听说过德国工人党和毛子工人党的故事吗?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那么长久的时候,辽国此时此刻正在借刀杀人除掉整个儒家的根据地。
而不管未来怎么样,只要这件事他们办成了,辽国基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正统王朝了。
换而言之,在宋北云谋求统一的时候,辽国也在干同样的事情。
“这可不能让他们成功。”宋北云用力的拍着桌子:“封建社会是时候该完蛋了。”
说完,宋北云直起身子:“杨文广。”
“卑职在!”
“命你带五万人马,即刻前往山东。”宋北云将一面旗帜插在泰山上:“出兵的名义就是护卫中原华夏之根本,一刀切进去,绕开辽国的防线。在他们没反应过来之前,肃清辽国叛军。”
赵性眨巴着眼睛:“不对吧,咱们留着孔家有什么用?要我说,这孔家没了也就没了。”
“孔家没了,你华夏正统就没法说了!圆的扁的就是辽国拿捏了,你真以为他们肃清孔家是单纯看他们不顺眼?现在孔家之所以左右摇摆,就是因为有不少人倾向大宋。你失了正统,以后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桌上,你就没有了先机。”宋北云叹气道:“你们真的是觉得拳头大就能忽略这个正统的地位么?”
争统这件事,输了正统的就是非法政权,哪怕对方再弱小,正统就是正统。纵观历史,少数民族政权最忌惮的就是正统的名分,甚至未来都可能出现诸如匈奴奉汉正朔,匈奴便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的一部分。
资治通鉴中曰:“秦王坚锐意欲取江东,阳平公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黩武,未有不亡者。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文解释里说:“言天要中国正朔相传,不归夷狄也。”
换句话说,没有这个正统,人家不认你是中国。到时候宋就成了南蛮!如果那时候强行统一,就成了南蛮入侵。那到时候处境可以参考蒙元,人家真会干你的。
如今让杨文广率兵五万,直捣黄龙。名义就是保护中华正统之根脉不遭涂炭,事出急,只因心系中华,事后必会登门谢罪。
至于贸然进犯他国这件事,还是那句话,情急之下嘛,为了防止中华文明的根源被叛军祸害,等结束之后宋国该怎么赔偿怎么赔偿,绝对不会耍赖装死。
“五万人够不够?”赵性突然抬头问道:“禁军二十万呢,多整点。”
“五万大宋精锐禁军,打特么几万地方叛军,你还要多少?”宋北云从口袋里掏出虎符刚要扔给杨文广,却回头发现赵性也在那掏虎符。
“哎!你那个是母的,朕这个才是公的。你那个母的碰到朕这个公的,就不好使了。”赵性将虎符扔给杨文广:“你立刻点兵点将,兵部和枢密批文随后就到。”
杨文广是个军人,他才不管谁身上掏出来的虎符,只要是虎符他就认。当即便钝足行礼,转身大步流星走出了皇宫。
“话说,辽国会不会因此跟咱开战啊?”
“开啊。”宋北云一点都不紧张,只是盯着沙盘漫不经心的说道:“现在宋统的呼声更高,他们贸然挑起战争,我们就参她一笔,说辽神宗意图割裂中华,雄兵百万试图与大宋划江而治,大宋断然拒绝,是以匡扶中华统一之名与辽国渡江作战,输赢各安天命,中华不可分割。”
“你们这些读书人真的脏!”赵性啐了一口:“死的也说成活的。”
“那怎么办呢。”宋北云叹气道:“我估计这么一出完了,佛宝奴会来抓我。”
“那你怎么打算?”
宋北云沉思片刻,回头看了看金铃儿:“跑路!”
“你身体行不行?”
“行也行,不行也得行。真被抓住了,我不死也半条命没了。”宋北云咳嗽了几声道:“她发脾气不说还一哭二闹三上吊。”
听到这个词,赵性和晏殊立刻心领神会、感同身受。
“那我便不留你了。”赵性沉吟片刻:“过些日子我去看你啊……”
“谢主隆恩,但是免了。你可安稳点吧,马上大宋要进入第二阶段了,你安安稳稳的把控局面,求求你了。”宋北云说完,握住金铃儿的手:“剩下的事,晏殊搞定应该不难,我休假去了哈。”
“你真的就把麻烦扔给我们,你自己享福去呗?”晏殊冷哼一声:“你们一个个真的都不当人了。”
宋北云才不管那些,带着金铃儿就往外跑……
跑路这件事一定要快准稳狠,不然等着瞧吧,等到事情一出来,辽国那边一旦反应过来,佛宝奴非把宋北云活吃了不可。
而且跑路也不能直接去长安,还得去别的地方避避风头,不然就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吧。
大宋出兵的速度非常快,新的军制讲究的就是快速反应,从点兵点将到粮草符的发放,再到大军出发也只不过一天而已。
因为现在不需要从发兵地调集良才,而是使用粮草符从各地军管粮仓调粮,所以只要极少的粮草就可以启动,沿途进行补给,再在前线最后一段进行提前部署,准备好相应的资源。
这样大军轻装上阵,速度极快,随便怎么都能打出奇兵的效果。
不过这都不是宋北云该考虑的事了,他得跑路……
“你完蛋了。”金铃儿坐在马车里对宋北云说道:“到时候佛宝奴非杀了你不可。”
“杀吧,怪就怪她是辽皇而我是宋臣。”宋北云苦笑道:“要是能早点统一就好了。”
第869章、十年4月28日

临安春日,风雨弥漫,断桥边西湖上的戏园勾栏里唱着婉转动人的白蛇情劫,虽然白蛇传早有,但这般以女人的角度唱的却还是头一遭。
这本是想迎合那城中的小姐阔太的戏码,却因为那台上戏子乃是当年秦淮四秀之首的尚白羽而让一众老爷们也迷上了这女孩子才喜欢的柔情戏。
“尚小姐当真是风华绝代。”
台下雅座之中,有人轻描淡写的说道:“可惜离了那画舫成了良家,否则老夫怕也是要老树开新芽了。”
旁人抚掌大笑,笑完后端起那明前的龙井抿了一口,手中来回盘玩着一串吐蕃来的香珠,略带沉思后问道:“潘老哥,令郎不是说要考学么,可是如何?”
“别提了,那个混账小子自小就是顽劣不堪,考学?就他那一筐子字都认不全的德行,考学简直就是个笑话。如今又没了捐官,我也倒是想明白了,让他随着我做买卖便是了,好生操持也不至于我百年之后他会饿死。”
“唉……”旁边那商人也是叹道:“我那犬子也是如此,考学三年一事无成,如今想要当官唯独考学一途,这事闹得我一家上下是鸡犬不宁,家父前些日子还因此事闹了一场大病,险些撒手人寰。”
两人对视一眼,突然齐齐发出叹息,连台上的戏码都看不进去了,只要想到家中那不争气的东西,心中就难过的很,恨不得现在就回去把那不争气的狗东西吊在房梁上打一顿。
如今这个问题可不是他们家才有,整个大宋都面临着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人之家在被许可考试之后完全竞争不过那些书香门第。
这当官可要比经商来得风光许多,但无奈家中儿孙实在是不争气,特别是这杭州之地。
杭州不比其他地方,自古便是富庶之省,丝绸、刺绣、茶叶等等都是拿得出手的拳头产业,甚至连徐家在这里都没能捞到什么好处,富商数量更是冠绝天下,一块石头砸下去都是家财万贯的主儿。
可现在这帮有钱人都面临着孩子学习吊差的困扰,这头疼的事让他们可是难受的很。
“老哥,我之前听霍家老板提过一嘴,说是孩子考不上公学,那倒不如咱们几家合起出资就在这西湖边上开个学堂,请来先生咱们自己教。”
“朝廷不是不许么?”
“这事我还真琢磨过,朝廷上头是说不许私自办学,但他们那个办学跟咱们这个办学可不一样,咱们又不向外头招生,只是自家的孩子凑在一起,顶多算个大点的私塾,朝廷可没说不让办私塾吧?”
“嗯?这倒是个好主意,你看看去张罗些人,咱们把这事给办了。要出多少钱你张嘴便是了。”
而此刻在金陵城之中,赵性正在书房里阅读这段时间的奏报,宫女给他端来梨羹,他只是尝了一口便放下了碗筷,抬头对丁相说道:“你说的那个包希仁怎么样?金榜第三的那个,听说还是跟你师出同门?”
“那孩子不错,只是我有些不解,他明明在长安求学怎的回来金陵考试。”
“长安太难了。”赵性叹气道:“朕那日闲来无事便索要了长安的试题来做做看,您猜怎样?”
“臣不知。”
“嘿,那上头的字朕都认识,可连在一块朕却不明白。这两年从长安回这边考学的人越来越多,怕就是这个原因。”
“唔,的确是难。”丁相点头道:“老臣萌生退意便是因为臣也快看不明白了。”
赵性哈哈大笑后说道:“包希仁跟宋北云是同乡,据说还跟弘文的北坡学士是亲戚,朕当时多看了他几眼,这孩子的确是不错。他还给朕写了封信,上头建议朕重写三法,将民刑分离,再将工农商分离,后逐渐每行独立成法。哎?朕不是转给你了么?”
“老臣看到了,想法是可圈可点,可如今却尚不得行。法典之确立不是谁一拍脑袋便能执行的,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只有当现实之中出了法典中没收拢的案子,才可根据当时之判定而去更改法典,此后法典仍需一代一代不断改进,去芜存菁,历经百年方可成典。否则轻举妄动便会让人钻了空子,这法理的空子一钻,麻烦可就大了,无法可依便无罪可治,乱裁要比枉法更为害法。”
“哎呀……头疼。”赵性拍了拍脑袋:“那丁相也觉得那个小包可以呗?可以我就批了,归入大理寺,你到时多带带他。”
“一切以官家为准。”
“啥以我为准啊,以行家为准,朕是个外行懂他奶奶个腿。”赵性自嘲道:“丁相觉得如何便如何。”
“老臣以为年轻人最好还是不要贸进大理寺,先去刑部典狱司操练个两年,修法之人先要了解何为惩何为治,让他见识见识那些个乱法者的下场,震慑一番为妙。”
“嗯……可以。”
赵性在桌上翻找了一圈,找到了一本名册,顺着上头找到第三位的包拯之名,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后头写上三个字“典狱司”。
其实如今考学,仍是那些书香门第、世家子弟上榜的多,不过因为没有了乱七八糟的学官推举制,现在这帮人都是自己实打实的考上来的。而且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数量逐年递增,呈现出一个很好的趋势。
而今年最有意思的大概就是金榜第十一的那个了,欧阳修,十五岁。连冠字都还没冠呢,就拿了个金榜第十一,虽然是文榜不是理榜,但这十五岁在人群中还是很扎眼的。
不过他虽考了很好的名次,但赵性却没有给他勾圈,因为这孩子是晏殊的徒弟,就用晏殊的话来说,当年拜师当年高中,知道的明白这小子是天纵之才,不知道的八成是要说朝廷黑幕的,所以这欧阳修暂且不述职,等修行两年再评估而定。
又跟丁相聊了一会,赵性便让他先回去了,而这时外头枢密院副使庞吉却刚巧跟丁相走了个前后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9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