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北云(校对)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969


晏殊径直入宫,找到了赵性的上书房,从桌子里头拿出一个挂着锁链的钢盒子,晏殊熟练的从腰间掏出钥匙打开了盒子,里头赫然便是赵性的皇帝玉玺。
他站在旁边起草了一份文书,然后用那玉玺往上一盖,再把东西放归原处,把文书这么一卷,然后便是潇洒的离开了。
回到丁相那头,把事情跟他这么一说,丁相也是抚额长叹。
“实政虚君,还得看咱们官家的。”丁相忍不住的调侃了起来:“天底下就属他最清闲了。”
“我不想干了。”晏殊赌气的将文书摆在桌子上:“一年见不得他几回,他也不怕出去玩一趟回来老家被人给端了。”
“他才不怕,军权在他手中呢。”丁相笑道:“罢了罢了,就任由他闹吧,反正他就是那个性子。”
晏殊却是不甘心的说道:“说实话,要不是挂了这个相位,我老早就跑去找那宋北云去了,他那头好玩有趣的事才多,哪里像我,每日身边都跟着一群暮气沉沉的老头子,把我也弄得老气了起来。”
丁相咳嗽了一声。
“我不是说你啊,丁相,就是那帮老学究。”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老夫过几年也便要退了,到时我便去长安与我师叔论道去,长安法典可是他主修的。”
“别啊,老丁!”晏殊当时就急了:“你这一走,我这扛不住啊。”
老丁才不搭理他呢,只是笑呵呵的说道:“你总归要许我落叶归根吧。”
得,这天没法聊了,中国人嘛,落叶归根就是最大了,要不怎么自己老岳父这些日子也吵着闹着说要去洛阳呢。即便晏殊告诉他洛阳现在是辽国的首都都不成,人家就是要回洛阳。
“晏相啊,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倒不如带着妻儿去外头玩上一阵子吧。”丁相突然说道:“你下头那四大金刚已经足够独当一面了,你不如就以相国之名去一趟海州?”
“去查看海州的民情?”晏殊眉头一挑:“倒是可以呢。”
丁相笑盈盈的看着他,而晏殊突然一拍脑袋:“不成啊,那官家知道了还不把我生吃了?”
“官家不是去洪州了么?”
晏殊是何等的聪明,当天下午就把工作的尾巴给扫了个干净,然后又把手头将来两个月左右的工作都交代给了下头的人,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岳父、老婆和儿子出了金陵城。
之所以要带老岳父,那是因为不带老岳父没法子跟赵性交代,毕竟赵性这些日子说梦话都是要去坐大船船,晏殊这么把他抛下了,他不把龙案都掀了才怪。
“赶紧跑,千万不能让官家得到半点风声。”晏殊在车上催促道:“出城文牒用夫人的!”
第834章、九年6月9日

初夏风光无需多说,加之南方本就少山贼,而且官道休整得精细平整,所以路程倒是赶得很快。
从金陵到海州,也不过就七百里地,算不得太远,一日百里问题也不算太大,只是因为车上的老头子经不住颠簸,所以晏殊的行程并不算快,都已经四五日了才将将到了淮阴。
如今的淮阴仍是那个风光秀美的江南之地,仍是那般的明艳动人,许久没来过的晏殊倒也没再着急着赶路而是带着一家子人打算在这里稍作两日停留,吃吃当地小吃倒也是极好的事情。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里几处名胜古刹门票挺贵,让这本该游人如织的时节,显得冷冷清清,大雄宝殿之上除去几个僧人之外,便就是那一尊尊泥塑的菩萨蹲在那里。
不过这大概也正是寺庙应有的模样。
淮阴的发展显然比不得金陵,这里仍能看出旧时的模样,其主要还是因为许多青壮年劳力都集中去了金陵城,外头的地又转租给了官府的农场来承包,所以这地方在街上闲逛的也大多是一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他们有地也有钱,儿孙也不在身边,于是街边随处可见的是三五成群的老人扎堆在那里下棋打牌。
自从几年前宋北云将唐时便风靡的叶子牌改成了麻雀牌之后,如今这东西可是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闲来无事最热衷的玩意之一,这帮老头在那树荫下头大多都是在那哗啦啦的搓着木雕的麻将,若是有钱的老头大多会选用一套浑玻璃的套件,拿出去在老头堆里也显得有面子许多。
老相国这几年身子骨越来越差了,其实包括他自己其实都知道,他的大限快是到了,不过他好像却还是不服气一般,硬挺着不肯走。
不过这几日他的精神倒是格外好,虽说是舟车劳顿,但整个相比起来却要比在金陵时多了几分神采。
“这棋,那是真臭啊。”
被晏殊推着看了几场对弈之后,赵相摇头叹息:“就这技术居然也敢出来丢人现眼。”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赵相一辈子都是人精的模样,偏偏到了这个临走的点了却愈发的像个小孩,喜欢闹、喜欢说怪话也喜欢刺挠人。
晏殊早已经习惯了老丈人这副样子,自从去年他的爹娘前后脚都逝了后,他便已经不再挑这些老头老太太的毛病了。
由着他们去吧,又还能有几年呢。
“臭!”晏殊附和道:“走,泰山。我推着您去教训教训他们。”
“罢了罢了。”赵相摇着头:“欺负几个臭棋篓子,败坏了我的名声。”
他就是这般样子,嘴上说的狠辣,但心中却还是软的,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再没有了当年那工于心计的模样。
晏殊也没说话,只是继续推着他往前走,赵相嘴里总是嘀嘀咕咕一些当年的事情,说什么他家一门三相国、说什么国士无双之类的话。
这放在以前绝对不可能会从他嘴里说出来,因为生怕让有心人听见而树了莫名的敌人。不过如今,听见也便听了罢,剩不下几年了。
“泰山大人,想吃些什么?我带您去瞧瞧。”
“吃不下了,这些日子胃口不太好。”赵相艰难的用手比划着一个碗的大小:“当年,我与你这般大时,一顿饭这样大的碗能吃下三碗,当时我那父亲还总说我,说赵家满门书香,怎的就出了我这么个草包,如今……却还不如当年我喂的那只八哥了,而父亲也去了近三十年。”
晏殊嗯了一声,却是没接话,因为他没法子接,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谈论起父辈时却是他此生最后能当孩子的时候了。
轮椅慢慢的往前走动着,老赵相却突然抬起了头对晏殊说:“好些日子没见太皇太后了,也不知他老人家如何了。当年太祖朝时,太皇太后可喜欢我了,总是给我带些皇家的糕点。”
今日赵相的话很多,但却是有些让人唏嘘,因为太皇太后不知不觉已是走了多年。
“等您身子好一些,我便去与您一起去宫中拜会她老人家。”晏殊笑道:“您这副样子要是见了太皇太后,她怕是要觉得自己已是老得不成样子了。”
“嗯,这副样子自是不成的。”赵相的手慢慢放下,语气也低落了起来:“怕是好不了了。”
“放心吧,您是一定能好起来的。”
赵相沉默了起来,而就在他们继续往前走时,就听到旁边的一声大喊:“老子十三幺绝张!和了!”
晏殊觉得这声音熟悉,转头一看,却正巧与这咋咋呼呼的人对上了眼。
“操……”
晏殊暗骂了一声,原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偷偷跑出宫的赵性,那个说自己去南昌府视察工作的赵性。
此刻的赵性身穿布衣,一只脚踩在凳子上,手中还拿着那个绝张的幺鸡,他看着晏殊,晏殊也看着他,两人一时之间居然默然无语了起来。
“钱不要了。”赵总将牌一推:“不玩了,你们自己上。”
说完他便背着手杨着下巴慢慢走到了晏殊旁边,还特意咳嗽了一声。
“官……”
“官个屁。”赵性眼睛一瞪:“我,赵三儿。”
“三爷……”晏殊抿着嘴,勉为其难的喊了一声,但刚要说话时却见这赵性绕到了赵相的面前。
“这不赵相么?最近身子可好一些?”
赵相仰起头用力辨认着面前的人,看了好一会儿,却是没能认出来,反倒回头求助似的看着晏殊。
“这位是赵家的公子。”晏殊大声说道:“与我同朝为官的。”
“朝中没有姓赵的啊,我记得当初就几个姓赵的,后来都死了。就剩下我和官家姓赵了。”赵相脸上满是狐疑,然后却释然的说道:“不过这些年了,多几个也不奇怪。”
赵性好奇的看着晏殊,晏殊抿了抿嘴,耸了耸肩。
当然了,赵性虽然顽劣又任性,但终归也是个顶聪明的人,他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时之间不免也有些唏嘘了起来,大宋朝最厉害的宰相,如今却是成了这样一副模样,那个曾经能将整个朝堂摆弄的服服帖帖的相国啊……终究是躲不过时间的捉弄。
“可惜了。”
“是啊,一朝四宰相的时候,我的日子多好过。”晏殊苦笑一声:“如今担子都压在我和丁相身上了。”
“莫要给我说这个,朕不吃你这一套。”赵性走在晏殊身边小声道:“你不在金陵来这里做个甚?”
晏殊干巴巴的笑了起来:“有些人不是本该在南昌府的么?”
赵性一时语塞,两人同时尴尬,这个话题就很默契的揭了过去。
回到休息的地方,晏殊才发现赵性居然住的离自己不远,也就三十步的事,就住在正对门的花苑之中。
而且他身边居然只有三个侍卫,其余人都不见了踪影。
“别找了,就带了三个。”
靠在小院中的葡萄树下,赵性慵懒的往长椅上一趟,翘起二郎腿:“这没人了,给朕一个解释。”
“赵相大限将至,他吵闹着要回洛阳。”晏殊双手撑在膝盖上,叹息道:“那是辽国都城,我怎么能让他去呢。所以便找了个由头,带他出来散散心吧。”
“往这里散心?”
“去看看海州的港口,听说那边的大船很壮观。而且老人看看海,胸中也许便能少一些郁结之气。”
“哎……朕的赵相哟。”赵性也不由得感慨了一声:“那你还把老婆孩子带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9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