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982


大明神州大地安民乐业,百姓富足,然海外之地却烽烟四起,大有蒙古帝国分崩离析的兆头。
朱慈烺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当文明还未进入全球通信时代,是守不住全球领土的。
内阁的几位大臣也曾上疏过,言说有史为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过大的江山会产生重重矛盾,往往数十年就分崩离析。
甚至有时代远见的大臣提出,应该借鉴欧洲诸贼,建立殖民地,以当地土著人治理当地,或者改收保护费强迫对方打开国门通商
对于弱小国家,大明尽力巩固其国家政权,暗处扶持他们的反动派搞国家分解,军阀割据。
对于奥斯曼那种大国,大明就直接发动战争,直捣其国都,但不杀其王公贵族性命,明军掠夺一波后再退出国都,接着提出各种赔偿条约,拖垮其国家政权财政,让其无法休养生息.
这种套路,十九世纪的欧洲人玩的得心应手,而待宰的羔羊就是满清,比如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然后各种不平等条约,又是赔款、又是开放通商口岸的.
至于针对小国的方法,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还在这么玩。
说白了这就是殖民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奴役弱小落后国家、民族、地区,将其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其特点就是,刚开始不讲道理,进行赤裸裸的掠夺。
后来注意吃相了,开始打着自由贸易的牌子进行掠夺。
到了最高最后阶段,就开始进行更加隐性的资本输出,使用其他国家劳动力,以便本国赚取利润。
这些套路朱慈烺都很清楚,大明也在用,只不过朱皇帝行事雷厉风行,更喜欢气吞山河,直接一锅端将之收入掌中!
第1341章
就藩
皇帝都爱开疆拓土,名流千古,朱慈烺也不例外,他更痴迷于这种开拓精神。
如果有机会,他绝不会放过这个统一世界的万古奇功!
经过三十余年的天武新政,大明的经济空前繁荣,科技领先世界一百余年,军队战斗力史诗般加强,已成为十七世纪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
如此优渥的条件,也助长了天武大帝的野心!
但他最终还是保持了最后一丝清醒。
朱慈烺深知,再这么无休止的打下去,局面必然会崩盘,到时大明丧师辱国,不知要倒退多少年!
他决定等,缓一缓再来,起码要先保住已经得到的地盘!
首先,需要迫切地巩固中亚,保住亚洲的盘面。
三月,天武皇帝朱慈烺乘坐皇家专列,出嘉峪关巡视伊犁河谷,再次入住龙城行宫。
龙城距离伊犁只有三十公里,是在之前的惠远城基础上建立的。
天武二十年朱慈烺亲征西域时,御驾在惠远城被四国联军围困,守卫绥定城的翊卫伯李护战死。(李廷表长子)
西域平定后,朱慈烺将惠远城改名为龙城,将绥定城改名翊卫城,并下旨大力开发伊犁河谷,按照国都的规格对龙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将龙城打造成大明第四京——远京。
经过十几年发展,龙城初具皇都规模,每日车水马龙,来自四面八方的行商路过此地,已然成为西域乃至中亚最大的城市!
如果大明未来统一世界,建立全球性的大帝国,那么陆地上的国都,最佳的位置非此莫属!
当然,龙城距离伊犁只有三十公里,也可以在伊犁,只要在伊犁河谷这个范围内就行。
龙城处于亚欧板块中心位置,距离印度洋两千六百公里,距离太平洋三千九百公里,距离大西洋六千公里。
伊犁河谷虽然距离海洋遥远,但降雨充沛,被称为塞上江南,更是连接南疆和北疆的重要通道,也是大明神州本土西北最后的防线!
朱慈烺在伊犁河谷设立远京,目的不言而喻,使大明彻底掌控亚洲!
御驾在伊犁河谷巡了半个月,又召见了中亚几个地方总督,方才返京师。
乾清宫,朱慈烺和汉王朱和墿又在弈棋了。
朱皇帝一反平日雍容闲适的神态,拈起一枚子重重地下在棋枰上。
朱和墿瞄了一眼满脸寒霜的父皇,不露声色地也拈起一枚子轻轻地下在棋枰上。
秦王朱和坤在一旁默默地给他们续着茶水,转过身去又从脸盆里拧好毛巾递给二人。
朱和墿对着弟弟微微一笑,接过毛巾。
朱慈烺却头也没抬,只是将手一挥。
秦王一怔,双手轻轻地抓着毛巾,瞥向兄长汉王的目光里带着一丝嫉妒。
今日朱慈烺的心情很糟,他一回到京师,前脚收到六子朱和垹关于葡萄牙的奏报,后脚又收到原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在巴西称帝的消息。
逃亡巴西的佩德罗,宣布殖民地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那小子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
(历史上葡萄牙有两个佩德罗王子,第一个就是本书的,第二个是被拿破仑赶往巴西,建立巴西帝国的,本书把他们二合一了)
(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流亡巴西,拿破仑战败后,葡王室重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则留在巴西担任摄政,后来他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而且太子被流放美洲,在京的几个亲王闲了两年,又开始明争暗斗,有意争储。
连不爱权柄的秦王朱和坤都想争一争了,心想二哥汉王也是庶出,他能争当太子,我为何不行?
朱慈烺不胜其烦,决定将他们赶出去就藩。
天武三十六年六月,朱慈烺命汉王朱和墿前往印度就藩,接掌南军都督府扫平印度叛乱。
命秦王朱和坤去沙俄旧地就藩,王府设于莫斯科,节制北庭都护府所有人马,清剿叛逆俄人。
就连刚满十四岁的十皇子,也被安排在伊犁河谷的龙城就藩。
大收藏家齐王朱和岱的命最好,就藩地在北京,也不需要掌兵,想干嘛干嘛。
晋王朱和墘最为特别,他虽是徐皇后嫡次子,但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外出就藩的亲王。
因为他是诸皇子中最为孝顺的,每日忙于科研,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也从未关注过朝政,因此被留在了京师。
安排了十个年龄稍长的皇子后,朱慈烺想了想,又下了道旨意:调开国公徐青山回京,东胜郡王徐明武仍担任远东总督。
巴西那块地,肥而沃,矿还多,必须拿下了,灭掉葡萄牙王室余孽。
在远东干了七八年的徐明武显然是最适合的人选,若是另选他人,不说远东军能否心甘情愿的接受,磨合期也要好长时间。
绝不能浪费时间,让巴西帝国坐大!
徐明武封王后,在京师闲置了三年,一直老老实实,低调做人,如履薄冰。
朱慈烺知其有野心,或许这都是装的。
然而有太子朱和陛在北美,相信徐明武翻不起什么浪。
同样,徐明武在南美,太子也会受到制衡。
自天武三十六年起,朱慈烺下旨,大明帝国停止对外扩张,各地总督专心平叛,加强治理,抚慰各族,安定各方。
就连驻守维也纳的八万明军,也全部撤出,退至华沙、基辅、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三地,形成一条封锁欧洲的战略链条,掌握大明对欧洲的主动权。
即便欧洲诸国再次组成联军东进,大明也有大把时间组织兵力,同时后勤能力也能大大提升。
明军一撤千里,让出大量缓冲地带,被压制的欧洲诸国暂时得到了喘息机会。
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几乎是举国欢庆,悬在头上的利剑终于收走了!
他们不知道,明军收缩防线,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击!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举国上下还不知潜在的巨大危机正在步步逼近,天武皇帝看上了他们的国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它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而控制这个水道的地方,就是君士坦丁堡,乃兵家必争之地!
若是占领了君士坦丁堡,那地中海就能与黑海乃至亚速海连成一片,大明皇家海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军队从海路投放至欧洲腹地!
从大明神州本土出兵欧洲,走陆地光走路就要花一年,这还是部分路程有火车的情况下,一路上水土不服死的将士不知又有多少。
从海路就不同了,大明沿海地区,南洋各地,印度各地,乃至非洲沿海,都是大明的势力范围,一路上只要有城镇的地方全是补给站!
舰队走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再上岸欧洲,也就几个月时间,在海上吃饱喝足上岸后干就完事了!
所以,拿下君士坦丁堡,对征服整个欧洲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针对奥斯曼帝国,朱慈烺早有计划,准备通过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打击,最好能分解其国家,让其散成无数小国,用贸易和战争实力,慢慢收割该国以及全世界。
而这一系列操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