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982


崇祯很不喜欢这种被动的感觉,他感觉自己被胁迫了,冷哼道:“让他们回去吧!”
朱慈烺立即高声道:“陛下有旨,让尔等速速回营,好好操练,为国尽忠,至于其他之事,陛下会替你们做主的!
他传达的意思很明确:你们先回营,皇帝不会怪你们的,这些御史们交给皇帝来处理,你们不要越权行事。
说完,朱慈烺询问道:“父皇,您看这样行吗?”
崇祯跟文官集团斗了这么多年,也算是个人精了,他如何听不出朱慈烺话中的意思?
崇祯现在就算再不满朱慈烺多嘴私拿主意也不好直言拒绝,眼下最主要的是要先让勇卫营返回驻地,不然这么多士兵堵在官署区和午门前,搞不好真要逼宫了。
“嗯!”崇祯点了点头,随口应了一句。
见他松口,朱慈烺这才松了一口气,对着孙应元挥了挥手,示意他领军撤回,孙应元领命,立即下令全军前队变后退,返回驻地。
看着勇卫营退兵之后,所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午门前被捆成粽子们的御史们顿时哇哇大叫了起来,哭着道:“陛下!您要替我们做主啊!”
“陛下!他们杀了唐大人,你要替我们做主啊!”
城楼上的崇祯听着这凄厉的呼喊声,眼皮忍不住狂跳了几下,忽然冷声道:“太子继续禁足,只许在后宫,不许踏入前朝一步!传内阁、六部、神枢营、神机营、五军营各军左右都督前往皇极殿议事!”
朱慈烺闻言脸色一变道:“父皇,勇卫营有大功于国,您不能动他们啊!”
“这天下还有朕动不了的人?送太子回宫!”崇祯只是冷着脸说了一句,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呢!再说这天下不是就有你动不了的人吗?还是一批人,比如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祖大寿、左良玉.......
朱慈烺发脸色非常的难看,心中也是焦急万分,朝议对付勇卫营?你怕不是作死!
跟在崇祯后面的骆养性算看出来了,陛下这是要准备反击了,说不定还要废太子,他笑着上前,伸了伸手道:“殿下,请吧!”
朱慈烺看着小人得志的骆养性,气不打一处来,冷哼道:“滚一边去!”
骆养性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变得很是难看,不过依然杵在那没动。
朱慈烺身后的徐盛上前一步,洪声道:“殿下让你滚一边去,你耳朵聋了?”
“徐盛!你......”被徐盛呵斥,骆养性脸色变得青红交替,极为的恼怒。
“三息之内再不滚,老子废了你!”徐盛冷眼看着他,喝道:“滚!”
感受着徐盛身上发出锋锐的杀气,骆养性脸色一白,他虽然习过武,毕竟没上过战场,和徐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在怨毒的看了徐盛一眼,最后还是灰溜溜的离开了。
“什么玩意!还敢在本宫面前跳来跳去的!”朱慈烺轻蔑的看着远去的骆养性,不得不说,这种仗势欺人的感觉真的很爽。
爽是爽了,勇卫营的事情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朱慈烺思考良久,忽然沉声道:“徐盛,派人密传黄得功和孙应元,牢牢掌握勇卫营,谁若想动,无须顾忌,尽管放手去杀!”
朱慈烺想的很明白,任何资本都建立在实力之上,谁若想动我的根本,那就先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
这是最坏的打算,朱慈烺决定再走一步软棋,去请慈宁宫和慈庆宫两位大佬出面。
在皇帝的急诏之下,内阁、六部、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所有文武将官汇聚皇极殿,等待着皇帝的驾临。
群臣都得知了勇卫营的哗变,对于这个变数先是有些意外,随后各自考虑的事情很多。
文官们都在猜测陛下会不会趁机废掉太子,然后重整勇卫营,毕竟太子的势力让所有人都感到惊慌,不除不快。
三皇子也是皇后嫡出,废掉太子立他为新太子,这或许是最好的安排,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不知道皇帝能不能下这个狠心。
温体仁此刻的心情非常的激动,损失掉一个唐世济,却可以废掉太子,这样的换棋非常的划算,只要太子一倒,自己再腾出手对付那些朝臣就轻松多了。
崇祯正从文华殿赶往皇极殿主持朝议,在半道上遇到了来自慈宁宫的老太监,老太监弯腰驼背行礼道:“皇爷,太妃娘娘请您移驾慈宁宫。”
“朕知道了。”崇祯眉头一皱,不过还是应了一声,随后对着王承恩道:“让大臣们散了,明日再议。”
皇极殿中,王承恩当众宣布了皇帝的旨意,众臣对视了一眼,皆是感到莫名其妙的,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
众臣议论着离开皇极殿后,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在悄悄跟上了温体仁,在文渊阁附近的老柏下近身悄悄说了几句话便迅速离开了。
“慈宁宫一向不问世事,怎么今天........”温体仁忽然感觉有些不妙,觉得很有必要催促皇帝再次进行朝议,将事情尽快给办了。
第147章
后宫救援团
慈宁宫的刘太妃,是神宗万历皇帝的最后一位遗孀,比崇祯大两辈,这位刘太妃比万历皇帝还大五岁,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刘太妃对各个皇子都极好,加上宫中没有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因此天启皇帝和崇祯都视她为祖母,刘太妃从天启元年执掌太后印玺,一直都是紫禁城后宫的当家人。
当年天启帝选皇后,就是她主持定了张皇后,崇祯皇帝的周皇后,也是老太妃当年选的。
不过老太妃为人低调,从不争权,在后宫中处处为皇后着想,让宫中所有人对其十分敬仰。
此时的慈宁宫中,紫禁城中身份最高的四位都齐聚在此,刘太妃,崇祯皇帝,周皇后,还有皇嫂张皇后。
三个人六双眼睛紧紧盯着崇祯,崇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斗争的焦点,一时间只好闭口不言。
张皇后率先开口道:“太子小小年纪就被你派出去上战场打建奴,我等本就不同意,奈何陛下圣旨已下,现在太子刚刚做出点成绩,你就是如此对待太子的?”
崇祯刚想开口说话,只听刘太妃也道:“皇帝,哀家不愿过问朝政,咱们就来说说家事,太子屡立大功,你不赏反罚,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崇祯恭敬道:“请太妃娘娘息怒,太子在朝会大殿当众提刀追砍御史,此等严重失仪之举,朕........我不处罚他,朝臣定然不肯善罢甘休的。”
张嫣怒气冲冲道:“那帮外臣,不仅无能,还妒忌贤能,如果他们有本事的话,怎么会让建奴打到北京城下?京师附近又怎会有如此多的流民,这就是他们辅佐君王的能力吗?”
她对阉党恨之入骨,当初她的身孕就是魏忠贤使坏做掉的,如今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早已被她打上了阉党的标签,加上此次针对太子,更是让她从头到尾都恨透了。
崇祯很想反驳几句,可他很识相,知道在几个位尊的女人面前讲道理有些不太现实,只好闭口不言。
周皇后一直没有说话,她不能当面指责自己的丈夫,可任谁都能看出周皇后眼中的不快。
刘太妃没有张皇后那么激动,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了,若是激动也受不了,她不紧不慢道:“皇帝,你虽有太祖皇帝的宏图大志,却无太祖皇帝的胸襟,太祖皇帝能无条件的信任懿文太子,你却不能。”
提起懿文太子,崇祯心中恍然,那是大明朝第一位太子,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长子,名叫朱标,朱元璋刚称帝就立他为皇太子。
朱标成年后,朱元璋每次亲征到前线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把国家事物都交给太子管理,将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他,允许他行使皇帝任何权力。
在历朝历代,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皇帝出巡或者亲征虽然会让太子监国,但往往会留下后手,比如留一些大臣或是立下许多规矩限制太子的权力,说白了就是不信任。
朱元璋却不这样,他对皇太子朱标一万个放心,每次出去不仅让朱标监国,还亲切地对他说,尽管使用皇帝权力,朝廷中的大臣重臣你随意处理任用。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本朝,对一心想做明君、圣君的崇祯触动很大。
刘太妃继续道:“这天下迟早是太子的,况且太子尚小,怎么会如外臣所言,有谋逆之心,皇明二百多年来还没有过太子谋逆的事情发生呢,皇帝你在七岁时可有想要谋取神宗皇帝的江山?”
此话一出,崇祯皇帝一惊,这种话也只有刘太妃敢说,别人若是敢说,简直大逆不道。
崇祯并没有动气,反而勾起了悲惨的伤心往事,他的生母只是他那死鬼老爹的一个婢妾,在他五岁的时候,生母刘氏被死鬼老爹在一次发疯中杖杀了。
年仅五岁的朱由检只好由庶母李妃抚养(人称西李),几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朱由检被转给了另一庶母李庄妃(东李)抚养。
然而,又没过几年,李庄妃被天启皇帝乳母客氏苛待,最终气郁而死,年仅三十七岁,崇祯又成了没娘了孩子。
崇祯皇帝的成长之路可谓是极为的苦逼,也难怪他当了皇帝后就立即下令凌迟处死了客氏。
想起他那冷血的死鬼老爹,又想起埋在在脑海深处的生母,崇祯突然鼻子一酸,他转过身去吸了口气,道:“是朕不对,不该亲信外臣,怀疑自己的骨肉.......”
见从不认错的崇祯皇帝居然破天荒的开口认错,几个妇道人家一下子愣住了。
懿安皇后张嫣刚要启口再次说道,崇祯已经起身走向门口,并道:“朕是不会废太子的,还望太妃娘娘和皇嫂宽心。”
离开了慈宁宫,崇祯没有再去文华殿,而是回到了乾清宫,他将自己一个关在了内室,看着生母孝纯皇太后的画像,心中很是悲伤。
朱由检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已,虽然当了皇帝,对亲情却依旧极为在意。
当初被封为信王时,由于生母刘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只能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并偷着拿些钱让侍从去为母亲祭扫。
在十七岁时,哥哥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无子早逝,将皇位传给了他,直到这时,朱由检才真正能够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亲,他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皇太后”,将她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与父亲光宗合葬庆陵。
孝纯皇太后没有画像留下,崇祯便想法设法找人画出,他找到了当年与孝纯皇太后一起同为光宗姬妾、且关系极好的傅懿妃,让他从宫中寻找已故的孝纯皇太后相貌相似者,又让太后的母亲瀛国太夫人指示,让画家作修正,如此一来便得到了孝纯太后的画像。
画像完成后,崇祯以庄严的排场由正阳门迎入宫中,崇祯跪迎于午门,并将画像悬挂于宫内,请年老宫女观看。
有人说很像当年的孝纯太后,也有人说不像,崇祯听了之后泪如雨下,后宫众人亦随之感动落泪。
※※※※※※※※※※※※※
虽说皇家无亲情,不过根据我对崇祯的了解,发现他对亲情看的还是比较重的,而且明朝立国以来还未出现过废太子的事情(废自己儿子,景泰帝是废哥哥的儿子,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崇祯也不过是借坡下驴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