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9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982


说话的是杨士聪之子杨通俊,他坐在杨士聪身侧的椅子上,其余人分坐在下首左右。
杨通俊能坐在那个位置,不仅仅是首辅之子的原因,更因他是赞画部左侍郎,准军机大臣。
杨家的现状,颇有些嘉靖朝严嵩父子的样子,只不过,他们比严嵩玩的高档些,压的是太子的注!
杨通俊常年混迹在武人中,有着几分武将的豪放,说话也不经脑子,大大咧咧道:“爹!陛下此举着实有失妥当!”
“大公子说的对!”
礼部侍郎周培公十分肃穆地在杨士聪的座椅前拜了三拜,又十分肃穆地站了起来。
他一脸严肃道:“自古以来,读书人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吃一辈子铁饭碗,荫及家族,现在陛下这样一搞,像什么了!”
投靠了太子党的施琅接话了:“三十年前的削藩削爵,断了皇族勋贵的世袭罔替也就忍了,现在又把手伸向职权,要是真就如此了,我们一个个还有什么可玩的,干脆回家种地得了!”
施琅现如今是伯爵身份,兼长江舰队总兵,这个位置他已经坐了十年了,除非今年高升,进入军机部或者兵部当尚书,否则只能致仕回家。
如果是陆军的总兵级将领,还能调升五军都督府担任大都督,或者都护府任大都护,但他是海军,选择不多。
国姓爷朱成功可以入军机部,设置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但施琅不行,和他同级别的海军将领还有一手之数。
施琅已经多年没有参加对外战争了,对自己的仕途早已不抱希望了,因而十分抵触这项政策。
听他表态,杨士聪精神格外矍铄,眼睛也不昏花了,认真地看了一眼施琅,又目光有神地一一看着身前的这十几个人。
半晌后,他悠悠说道:“老夫伴君临渊履薄三十余年,若是陛下真要弃老臣如敝屣,老夫无话可说,圣人言: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杨通俊倏地站了起来:“爹,您想什么呢,这事还不正在议吗?只要我们合起伙来反对,陛下应该会作出让步的!”
杨士聪惨然一笑:“正在议?三十年来,陛下在大朝会上提出的那些政策,哪一个不是如铁律般的执行?”
他长叹了口气道:“合起伙来反对......你跟谁俩呢?如此行事,诏狱里只会会多出一批白吃白喝的人。”
“那该如何是好?”杨通俊急道。
他爹是内阁首辅,门生故吏满天下,敌人也满朝都是,要是突然倒台了,杨家的处境可就惨了。
“不急。”
杨士聪拍了一下圈椅的扶手,沉吟了半晌才启口道:“你在军机部行走,可曾听过陛下要征讨俄国?”
杨通俊点头道:“听说了,陛下似乎还要御驾亲征,灭沙俄以雪当年龙城被困之耻。”
闻言,众人目光一亮,似乎看到了希望。
征讨俄国,路途上万里,这一来一回的起码要两年,万里国征,后勤保证不可出现一丝差池,自然不可能将此重任给新人去做。
如此一来,杨阁老又能续上三年了?
杨士聪望向了杨通俊:“征俄之事,尽快促成,太子殿下那里派人联系了吗?”
杨通俊回道:“往年如常联系,今年还没有。”
杨士聪认真道:“太子殿下开南疆,抚民有度,功过千秋,不应长离京师,要想法子让陛下调回太子。”
“老爹英明!”
杨通俊立时明白看了,夸了亲爹一句。
现在太子要人有人,要兵有兵,只要太子安在,稳坐京师,杨家便再无后患!
杨士聪向众人交底了,便不再多说,起身往内堂走去。
杨通俊和那十几个拜年的都站了起来。
第1269章
万里国征
自天武二十年五国联军伐明失败后,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莫卧儿帝国,再加上先前的缅甸东吁王朝,十年间先后被大明逐一灭国,只剩下了北面的沙皇俄国。
俄皇阿列克谢起初还好,对明持认怂态度,猥琐发育。
经过了几年的恢复,趁着大明北庭军与萨菲帝国鏖战之际,沙皇阿列克谢似乎又觉得自己行了,开始对明奉行对抗政策,时不时的派哥萨克骑兵骚扰北庭都护府。
更恶劣的是,天武二十八年六月时,也就是汉王朱和墿率军围攻萨菲帝国都城伊斯法罕时,沙俄杀害了大明使节。
沙俄的做法无非是想曲线就萨,吸引明军的火力,替萨菲帝国解围。
但他们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愚蠢的,在向大明示威,老虎面前耍威风!
其实朱慈烺早就准备要收拾沙俄了,这些年缺少的不过是一个借口和机会而已,这件事情的发生,正好给朱皇帝提供了借口。
不过他没有急着亲率大军杀过去,而是命令汉王朱和墿先打头阵。
老二在西域建立的军事集团越来越大了,为避免尾大不掉,朱皇帝觉得很有必要削一下,就想到了让沙俄来消耗他们。
准确的说,是让他们双方互相消耗。
好战的汉王爷接到旨意后,压根就没想那么多,借口沙皇阿列克谢破坏《明俄西域合约》,直接提兵十万汉军,分二路攻入俄境,企图在梁赞大道歼灭俄军主力,长驱直入莫斯科,来个一战定胜负!
然而,雄赳赳的汉军把敌人想得太简单了。
沙皇阿列克谢是个胸怀天下的人,虽然此时沙俄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们一直心怀梦想,连年出战练兵强军,东打波兰,乌克兰,南打奥斯曼。
虽然没抢到多少土地,但俄军的声势颇为吓人,把兵给磨炼好了,还升级了装备。
汉军在俄境内的准平原地带上,如同收割机一路向北推进,直到推到了预定的梁赞,才碰到了俄军主力的硬骨头。
梁赞是通往莫斯科的要冲之地,当年蒙古帝国西征时,成吉思汗之孙、钦察汗国的创建者拔都进攻俄罗斯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这里。
十九世纪时,拿破仑进军莫斯科,俄军避其锋芒从莫斯科撤军南下,走的也是梁赞大道。
如料想那般,俄军二十万主力大军齐聚于此,沙皇更是抽调了帝国的所有精英战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梁赞大道。
汉军一连强攻了三个月,什么招都用了,也没打下梁赞,人倒是杀了不少。
显然,沙俄是将汉军看做是当年的蒙古军了,唯恐被灭国,再度被奴役上百年。
朱和墿的军队深入俄境,已经进入了东欧,那里地形虽然不错,但地广人稀,补给十分不便,俄军又搞了大面积的坚壁清野,连跟毛都没剩下。
明军的处境很困难,士兵们一个个饿得跟娘们似的,因而不得不向朝廷快马急报,请求增援。
俄国杀大明使者是天武二十八年夏,明廷收到消息是天武二十九年春,汉王奉旨北上是天武三十年春,现在是天武三十一年春。
京师边疆路途遥远,消息来往极为不便,更别说后勤运输。
因此朱慈烺一直在等,特别得知四子晋王发明了电报后,更是推迟了西征俄国的计划,铺设电报搞好通讯为先。
眼下,电报已经从南京铺设到了哈密,一年时间铺设六千里的专线,真正称得上是天武朝的“大明速度”。
老二的情况引起了朱慈烺的注意,朝廷刚收到的前线奏报是数月前发来的,说明老二已经扛了几个月了,且情况危急。
为了一次性彻底解决毛子问题,朱慈烺决定正式远征沙俄,兵力为二十万,并将亲自拟定了数年的作战计划抛了出来。
至于统帅的人选,自己是他本人了。
原本熟悉西域的定国公周遇吉是最佳人选,可周老将军年老体衰,已经卸任归乡五六年了。
曾经与自己一同打天下的老将们,情况都差不多,黄得功和孙应元也半截身子进土了,在京师养老。
镇守西陲的征西都护府大都护戚广阳倒是不错的人选,可惜萨菲帝国刚被灭国没几年,残余势力并不老实,经常搞事情,戚广阳走不开。
大明虽有战将千名,但不是人人全能,西亚那边环境恶劣,民族宗教复杂,势力盘根错节,专业不对口,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磨合。
朱慈烺显然等不了,也不放心其他人。
宣布决定前,朱慈烺例行召开了御前会议,协调朝廷各部进入战时状态。
其实这两年,朱慈烺早就让军机部和兵部准备好武器辎重了,内阁从各省粮草调拨准备的情况,也分析出了皇帝要打仗了。
这次御前会议上,出奇的无人反对皇帝御驾亲征,杨士聪等人甚至大力赞扬,称必须给予沙俄痛击,亡其国祚!
会议结束后,杨士聪追出殿外单独面君,左顾右盼、旁敲侧击地说自己能力有限,无法照看如此庞大的帝国,希望能让太子朱和陛回京监国。
似乎是有了于成龙的前车之鉴,七十七岁高龄的杨士聪,全程没敢说自己年老体衰。
朱慈烺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头一眼,只是淡淡道:“能力有限,你就多找几个帮手,太子需坐镇南亚,不必召回。”
听完后,杨士聪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都说男人三十而立,太子三十岁了连个子嗣都没有,难怪皇帝不喜。
天武三十一年七月,地球另一端的美洲还在大乱斗之时,四十八岁的朱慈烺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发,西征俄国!
随行的有五皇子秦王朱和坤,襄国公曹变蛟、开国公徐青山,宋国公李定国、神机侯赵景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