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982


老兵油子们知道,明军所谓的“生命得到保障”、“有吃有喝”,不过是让战俘充当粗壮劳动力,战俘们要在火枪的监视下干着重活:挖土方、运泥土、扛木头、造桥等等。
这是明军的老规矩了,地球人都知道了。
不一会儿,又有另一骑奔来,同样喊着宣传口号:“太子殿下令旨,所有战俘军官出列!举报隐藏军官者,放归自由,赏路费!隐瞒窝藏者,杀!”
不管敌人是谁,明军一向实行“官兵分离”的看押方式,打碎战俘兵的建制,防止他们的军官鼓动战俘搞事情。
瓜廖尔堡外,一支全副武装的明军精锐,列队整齐,他们扛着火枪,唱着慷慨激昂的军歌,簇拥着大明太子朱和陛,有序地步入城堡。
在去城堡的山路两侧,有许多刻着神像的石窟。规模庞大,技艺精湛,神像或大或小,或立或坐或卧,栩栩如生。
战马上,朱和陛抬头看了眼这座高高屹立的瓜廖尔堡,脸上流露出一丝不屑。
传闻这座城堡是一百七十年的托马尔王朝建造的,位处恒河平原至温德亚山区天然走廊中,整个城堡独占一整座岩石裸露高耸陡峭的山头,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山下的城区,俗称印度的“直布罗陀”,享有印度最坚不可摧的城堡之一的美誉。
然而明军,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攻破了此堡,顺便斩杀了五万莫卧儿大军,俘虏三万余众。
让朱和陛略微满意的是,这座城堡的建筑风格,城堡中心有个巨大的街心花园,绿树丛中隆起一座宫殿,宫殿立柱的端头刻有龙的造型,这是明显是受了大明的影响。
太子仪仗入了宫殿,东宫卫队长徐展鹏立即带人布置禁卫,同时定国将军孙致远也调来了大量军队护卫宫殿,层层清查危险。
因为城堡里的许多房间是建在地下,结构紧凑精密,有些房间之间还修建有通话用的孔洞,很像后世地道战里的设施。
如此结构,莫卧儿的残军很可能会藏身于此,对太子不利。
宫殿内的临时议事厅,挂着一副巨大的莫卧儿帝国地图,几个赞画官攀着脚手架,用长杆不断的放上、取下各种小标记,莫卧儿帝国的战局一目了然。
趁着议事还未开始,昭勇将军朱经打趣道:“太子殿下,听说这瓜廖尔堡内有一座“蜜月庙”,当年莫卧儿的王公贵族大婚时,要在蜜月庙里住上三天,接受婚后性生活教育课程.要不,咱抽空也去看看?”
闻言,太子朱和陛眉头微皱,脸色略微阴沉了下去。
朱经此言,看似不对劲,实则另有含义。
朱和陛自五年前大婚后,迟迟没有子嗣,让手下诸将颇为着急。
作为大明太子,朝里朝外不知有多少人将身家性命压在了太子身上,然而这位太子爷也太不给力了,五年了连个女儿都没有,很多人都在背后怀疑,太子是不是不行。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此皇储竞争激烈之时,汉王爷都生了仨儿子了,其中一个聪明蛋还被皇帝抚养在宫中,这就更让太子党更为着急了。
朱经是打小跟着朱和陛长大的,但碍于君臣关系,有些事也不方便问,只能借此机会暗示一波。
意思是你要是不会,可以到这“蜜月庙”学学,现成的东西,还是莫卧儿王公们的启蒙教学,不至于丢面子。
见太子面色不善,孙致远连忙咳嗽了一声:“我也听说过,那庙里有一百多座性生活雕像,供新婚夫妇观摩,不过在庙里只进行理论教育,不能实践,也没什么好看的”
这时,徐盛之子徐展鹏摸了摸脑袋道:“老哥们,你们在聊什么?”
“好了,议事谈正事,闲话少说。”
朱和陛看着地图,转移话题道:“和预想的一样,我们成功占领了瓜廖尔,不过距离莫卧儿的国都德里还有六百里,本宫觉得,这速度还是太慢了!”
孙致远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暗叹,太子爷因为汉王率先灭了萨菲帝国,有些操之过急了。
他看着地图,过了片刻才说道:“殿下,其实我军的进展并不算慢,若是一味的打下莫卧儿的国都,三年前我们就能办到。”
孙致远继续道:“层层推进,稳步消灭敌军主力,从根本上瓦解其势,这是您当初提出来的,现在我军一直在执行,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便可兵临德里,彻底灭了莫卧儿帝国,殿下慎重啊!”
朱和陛一怔,笑道:“忍了数年,本宫自然不会急这一年半载的,只是本宫觉得,应该让那些炮灰们打快些,再闹得大一些。”
孙致远想了一下,说道:“您是说,马拉塔人?”
朱和陛点点头:“感谢奥朗则布浅显的战略目光,让他这位万民称颂的莫卧儿皇帝,成了帝国的真正掘墓人!”
朱经也叹道:“奥朗则布的骚操作,能抵我明军五个师!”
第1255章
长子西征
众所周知,战争不仅仅是斗兵,同时也是斗将。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一点在明印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是前线将领的选择,明军将领皆是出自皇明军校的军事高材生,又多次参加过战争历练,他们对印度地区的地理、人文、政治、军事等要素十分了解。
而莫卧儿军队的将领,连最高统帅拉奥都对明军一知半解,其他军官和士兵更是对敌人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们是从东方而来。
而且,莫卧儿军队的大将拉奥性格刚愎自用,又时而优柔寡断,这使得在他的指挥下,莫卧儿军错过了大量的战略机遇。
就国家大战略而言,双方君臣的战略眼光同样有着不小的差距。
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放弃了祖先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着重加强绿绿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绿化。
奥朗则布的短视政策,导致莫卧儿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
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多次派兵打散他们,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却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的力量。
因为这些武装分子,背后有强大的东家支持。
尤其是好战的马拉塔人,在明军的支持下,直接起飞,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
马拉塔人的首领名叫西瓦吉,出身小封建主家庭,是马拉塔联盟的缔造者,也是反抗莫卧儿王朝统治的印度教英雄。
朱和陛选择此人的主要原因是,这人像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任凭莫卧儿军队如何蹂躏他、被俘后羞辱他、准备弄死他,他都能找机会逃过一劫,回到自己领地后,拉起人马继续干!
眼看马拉特反抗力量的日益壮大,又与明军勾结,奥朗则布深感不安,为了打掉这只出头鸟,他不惜血本,连年征战,每年死亡士卒不下数万。
对马拉塔人的连年战争,耗空了莫卧儿的国库,沉重的兵徭赋税也大幅激化了莫卧儿统治区的社会矛盾与宗教矛盾。
明军一边支持莫卧儿“义军”,一边出兵进攻莫卧儿重要城镇,在明军的不断打击下,莫卧儿帝国威信大降,几乎土崩瓦解。
德干高原的印度教民众、大大小小的印度王公们都相继举兵,捉对厮杀,反抗莫卧儿的统治。
一时间,“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各地豪强纷纷脱离莫卧儿统治独立,天下大乱,南亚次大陆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作为第一个揭起印度教诸王国反抗莫卧儿统治反旗的马拉塔人,他们愈战愈强。
天武二十九年,西瓦吉不仅收复了浦那等失地,而且还扩张了领土,后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海军。
天武三十年,不死小强西瓦吉定都拉其加尔城,为佩什瓦,并通过由八名大臣组成的内阁进行统治,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
但是,决定莫卧儿帝国命运的因素,是大明的太子朱和陛,以及他身后的十万明军!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们便扮演起了莫卧儿帝国的掘墓人角色。
好战的马拉塔人原本可以成为莫卧儿军队的先锋军,但因为狭隘的宗教思想,使得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白白浪费了大量珍贵的潜在盟军。
朱和陛则不同,他才不管对面什么教,只要对明军征服莫卧儿有帮助的,统统交好,并许下重利广收小弟。
当然,为了遏制这些小弟坐大抢夺胜利的果实,朱和陛对他们早早准备了后手。
比如马拉地联盟建国的事,不死小强西瓦吉提前请示了大明的太子。
朱和陛明确要求他们,建国可以,不过要实行类似日本幕府的佩什瓦体制,君主虚位,由世袭担任佩什瓦(即首相、首席大臣的意思)的家族总揽国家大权。
也就是说,新的王朝没有皇帝,一切军国大事交由首相决定。
因为你们的大哥是我朱和陛,我目前还是大明的皇太子,不适合在这里称帝.......
马拉地王国本来就是一个地区酋长联盟,建国了人人都想当皇帝,但造反尚未成功,莫卧儿帝国还未灭亡,大家总不能抄家伙争夺王位。
现在好了,大明说话了,搞的这个佩什瓦体制恰好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谁也别争了,就让不死小强西瓦吉当首相,其他酋长当内阁大臣,完美!
不得不说,朱和陛想出来的这种体制,对大明、对马拉地联盟的扩张而言,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
在朱和陛的统治之下,马拉地人南征北战,领土如红巨星般急速如膨胀,将莫卧儿帝国的领地压缩的只剩下西北一隅。
宫殿内的议事还在继续,朱和陛及明军众将认真的探讨了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力争在天武三十年年底彻底灭亡莫卧儿帝国,给老爹和朝廷一个交代。
征讨莫卧儿的明军将领,大多是天武勋贵们的嫡长子,以皇太子朱和陛为统帅,在后世史书上,他们又被称为大明版的“长子西征”。
正议论间,有东宫亲卫匆匆而来,低声汇报了一件事。
“什么?拆泰姬陵?谁下命令?”朱和陛面色不善,隐隐有些怒气。
“回禀太子殿下,是马拉地军的一个酋长,前线夜不收传话说,那家伙似乎是看上了泰姬陵的那些宝石.......”
“一帮没文化的强盗!”
朱和陛低声骂了一句,顺手取来纸和笔,临时写了道令旨,对亲卫道:“去告诉西瓦吉,约束好他的人马,少干缺德事!明日本宫路过泰姬陵,若是看到那里少一块大理石,本宫军法办了他!”
亲卫应声而去。
然而有人就不明白了,朱经当场发问:“殿下,那泰姬陵不就是那痴情老二沙贾汗和他爱妃的陵墓吗?他儿子不做人事,被人刨了祖坟也属人之常情啊,殿下何故要管的如此严厉?毕竟他们不是咱们大明的军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