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7/982


看到这里,刚才还发怒的杨士聪心情好多了,他将目光从桌案上收回,与内阁供奉周培公对视了一眼,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只要支持太子的人多,自己挨点骂又算得了什么,能笑到最后才是王道!
另一窗前的书案旁,鸿胪寺卿、阁臣方以智却头也不抬,心无旁骛地在整理着暹罗国大使馆发来的公文,户部尚书李岩在忙着受灾人口安置情况
突然,一阵橐橐的靴声由远及近的传过来,杨士聪和周培公笑容还未收起,朱慈烺那高大的身影已出现在门边。
杨士聪连忙站起:“陛下,您这是?!”
方以智及其他几位在殿的阁臣纷纷站起身来,跟批改作业的老师们,遇到校长视察时的情景差不多。
奏章的挑拣分类工作也应时而停,众官不分大小,皆躬身作揖见礼。
朱慈烺从容地步入文华殿,杨士聪等人连忙走到一旁,垂手侍立。
朱慈烺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文华殿,很快便射向了那一堆堆奏本。
按照朝廷规制,朝臣的奏本,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奏章,需先送到内阁,由内阁大学士们用小票墨书进行票拟,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章中,再送呈御前,让皇帝御批裁决。
大明自从废除了丞相制,就开始搞这玩意了,就是怕皇帝累死。
毕竟之前的工作是丞相这个中间商在搞,要是全摊在皇帝一个人身上,不累死也会对生活绝望。
见皇帝关注奏本,杨士聪连忙走了过去,说道:“启奏陛下,臣等正在分类归纳官员们支持和弹劾太子殿下的奏本。”
“怎么说?支持太子的人多,还是弹劾太子的人多?”朱慈烺不动声色地道。
杨士聪回道:“目前来看,支持太子殿下的人较多,弹劾的较少。”
从他的语气中看出,此时有些如释重负。
朱慈烺的目光注视着桌案上那两堆奏本,它们垒的高高的,似乎不分伯仲,竟是如此的刺目!
他心中暗暗心惊:“想推倒太子的,无非是汉王的人,他的势力发展的不小哇!”
杨士聪插话了:“陛下,这些只是部分官员的奏章,还有不少……”
朱慈烺打断了他的话,淡淡说道:“弄好了递往乾清宫就行。”
说着,径自走到正中榻上坐下。
杨士聪一怔,和周培公对视了一下眼神,又开始细细揣摩圣意了。
朱慈烺看向了一直不说话的户部尚书李岩,询问道:“李卿,河南、山东水灾的情况如何了?”
李岩道:“回陛下,河南巡抚的奏本上说,以前经常冲缺的那几段黄河堤坝,自经去年工部监修以后,现已十分牢固,去年逃荒出去的灾民也都陆续返回家园,河南巡抚请示朝廷,能否免去受灾州县百姓一年的赋税。”
“免!”
朱慈烺道:“为民请命,是个好官,批转河南巡抚,免河南受灾州县三年赋税,山东也照此列!”
朱慈烺老早就废除了普通百姓的农业税,然那些土地众多的地主士绅们,还是需要缴税的。
现在狗大户们的地被洪水冲了,损失惨重,免去他们三年赋税,还不家家烧香,感恩戴德?
先收拾,再给予小利,可谓是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接着,朱慈烺和李岩又聊起了黄河改道的事情,二人畅谈了好半天。
杨士聪一直在旁边晾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着,想借机提提太子的事,可就插不上嘴。
“方以智,暹罗那边什么情况了?听说他们打起来了?”
朱慈烺又偏头看向方以智,杨士聪一怔。
方以智放下手中公文,过来回道:“回禀陛下,驻暹罗使馆送来的奏本,大约半个月前,暹罗王储拍佩拉差与亚派耶脱王子的斗争,进入了最后的摊牌时刻,拍佩拉差王子突然率象兵部队攻入王宫,将亚派耶脱王子逮捕”
“哦,开始了?”朱慈烺眼睛一亮。
据方以智描述,暹罗王储发动政变后,法兰西的代言人华尔康伯爵闻讯后大惊失色,匆匆带领一小队外国人前往那国王寝宫寻求那莱王保护。
但暹罗王储拍佩拉差心思缜密,早在宫中设有伏兵,将华尔康等人一举捕获。
第二天,王储就将亚派耶脱和华尔康等人列为叛军,斩首示众了,整场政变毫无压力。
没过几天,那莱王在王宫中驾崩,拍佩拉差被拥戴为王。
听完,朱慈烺叹了口气道:“暹罗国的王太子很有魄力啊,手里握着兵权,说逼宫就逼宫了,杀起亲兄弟都不挑个好日子,也不知道那莱王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
杨士聪又是一怔,很快听明白了。
还没等他张嘴发表意见,只听朱慈烺又道:“去个人传旨,让监禁东宫的御林军都撤了,放太子出来。”
杨士聪心中大喜,不过很快预感到,这位深不可测的圣主又要有什么惊人的举动了。
果然,朱慈烺说出了旨意:“朕的意思,将太子解禁,代朕亲往暹罗平叛,你们以为怎样?”
此言一出,不仅是杨士聪心中大惊,李岩和方以智也都是一怔,二人一起看向了杨士聪。
杨士聪极为不愿意,把太子外放出去,这不是成了扶苏吗?太危险了!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先例!
他硬着头皮道:“请问陛下,以何种理由将太子殿下派往暹罗?”
朱慈烺的眼睛瞟着杨士聪,心中却暗暗骂道,这个时候还在装疯卖傻,想探朕的口风?
想到这里,朱慈烺干脆道:“老子派儿子做事,要什么理由?”
杨士聪呆立当场,只得答道:“是……”
第1221章
加钱
东瀛高官崎府。
班布尔善这两天一直心神不宁,吃不好睡不好的。
他和玄烨里应外合在大明搞的这波事情,貌似玩大了!
他们原本的目的,只是想干掉狗皇帝朱慈烺,即便干不掉,也要让太子结结实实的背上黑锅,毁了太子,让他们父子相仇,痛不欲生,最好能逼迫太子逼宫......
但现在事情似乎闹大了,预计的目标达到哪个阶段,班布尔善不太关注,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大明的东厂和锦衣卫。
这段时间,他派出去的人迟迟不见回来,他再派人去看,竟然是全军覆没!
就连没去参加刺杀行动的成员,也死了好几个,还都是死在家中,每个人都死相极惨。
班布尔善真是感到毛骨悚然了,他感到自己似乎被某种力量盯上了,更要命的是,他还不敢通知远在南京的“大清皇帝”......
班布尔善知道大明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查出个水落石出,厂卫成了他的主要敌人。
以前有“万岁爷”在明廷暗中策应,现在他像是失去了组织的孤狼,只能流亡海外。
如果被锦衣卫盯上的话,那后果就太严重了。
.......
傍晚,晚霞很漂亮,是一片红色的绸缎。
三个身材瘦小、面部骨骼突出的人出现在班布尔善藏身之地几十米外的地方。
他们长得很像当地人,扔在一堆东瀛人中间,让人很难一眼看出不是本地人。
三个人站在路边,观察着附近的环境,这一带基本都是高高矮矮的竹楼、板房、破砖房,他们零零散散的坐落着,是东瀛典型的乡村。
然而,这里非常热闹,一群小孩们欢笑尖叫着跑来跑去,几个妇女蹲在河边洗衣,一边大声聊着天,也不怕自家小孩被坏人拐走了。
房子虽破,但家家户户都点了灯,点点灯光从窗子洒出,让这一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三人中,一名长相略微英俊的锦衣卫,一头扎进了几个妇女群众,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操着娴熟的日语,与几个妇人闲聊了起来,时不时的还掏出什么,送与众人,引得妇人们咯咯直笑。
最终,一个眼疾手快的妇人手指着前方的二层小竹楼。
锦衣卫谢过她们,然后三人不紧不慢的走到那栋小竹楼前。
大概是因为班布尔善当过清国贵族,所以他即便在逃亡中,依旧吃住的正儿八经的,比普通人要高档一些。
三名锦衣卫按照预先安排好的方案,站好了各自的位置,正门口对面暗处藏着一人,防止目标夺门而逃。
竹楼后窗下守着一人,剩下的一个上前敲门。
走正面的锦衣卫,敲了半天们也没人答应,他与藏在对面的同僚对视了一眼,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时候,门内有个男的粗声粗气问道:“干什么的?”
班布尔善用的是日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