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982


吴忠连忙劝慰:“不过,太子殿下吸的少,近日来已然在克制了,似乎下了决心戒掉,目前情况很好.”
朱慈烺似乎没听进去,手指急促的敲着龙案:“那个印度总督叫什么名字?”
“名字好像叫麦克佛森,是英吉利的爵士,此人阴险狡诈,太子殿下一时冲动.”
朱慈烺负气了,大声吼道:“派锦衣卫去莫卧儿,抓他儿子,有多少抓多少,没儿子抓他女儿,用乌香喂死他们!”
这道怒吼声,声震殿宇,在大殿内悠长徘徊,乾清宫内值班的御前太监宫女们,皆是吓得脸色发白。
大内总管吴忠也被惊住了,愣愣的看着皇爷。
此刻,他更加坚信了一件事,皇子公主们在皇爷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皇太子的地位更是稳如泰山!
只要太子不拿着刀架在他爹脖子上,这辈子都可以安枕无忧。
发泄了一下,朱慈烺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
此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想:太子需要磨砺,需要历经更大的磨砺!
把他圈在紫禁城中,只在京师和皇城,只会让他头发变长,见识缩短。
朱慈烺躺在龙椅上,抬头看着顶上的雕梁画栋,脑子飞速转动,思考着接下来该如何布局。
第1212章
北巡辽东
天武二十二年的八月初八,正是钦天监推算的出行黄道吉日。
这天一早,朱慈烺摆开全副执事、銮驾前往长江边,乘坐洪武号一级风帆战列舰向辽东出发。
随行的有汉王朱和墿、军机大臣曹变蛟等将领,还有安辽公朱有能一家子,连玄烨的奶奶布木布泰都跟着来了。
他们得到内部消息,说是天武皇帝要去祭拜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朱有能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干爹好好的去祭拜什么野猪皮?这是怀旧了?
认真说起来,这事让朱有能挺尴尬的,毕竟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几十年来,他早就与努尔哈赤断绝了父子关系,并不分场合的称呼努尔哈赤为野猪皮。
现在要到他坟前祭拜,这不整尴尬了吗?
万一野猪皮从地下爬起来索命怎么办?
还有那个皇太极,自己霸占了他媳妇和儿媳,这仇也不小啊!
想到这里,朱有能冷不丁的一个哆嗦。
他很想请假,但退休这十多年,面圣的机会非常少,这次能随驾北巡,朱有能说什么也不会放弃此番恩宠,硬着头皮往沈阳进发。
消息提前传到辽东,整个辽东都沸腾了。
人们为了瞻仰一下皇帝出巡的排场和风采,提前准备赶往沈阳。
尤其是那些至今还缅怀鞑清的遗老们,更是匆匆而至,有些不想来的,也被当地官府强行邀请来观礼。
十七日,洪武号战舰抵达辽东三岔河入海口,改乘龙舟沿着浑河北上。
御驾途经之处,沿途臣民顶礼谟拜,一片“万岁”的欢呼声。
第三次踏足辽东,看着熟悉而陌生的浑河之水,朱慈烺感慨良多。
明清两次浑河大战,戚家军(浙兵)、白杆军、天武、辽东铁骑,不知有多少英勇之士在此为国捐躯了。
一路上,退休老干部茅元仪耐心的给汉王朱和墿讲述当年的浑河大战,国姓爷朱有能也偶尔接上两句,做拓展解读。
朱和墿和朱大能等年轻一辈听得津津有味,一副心驰神往的神情,只有玄烨脸色很差。
抵达沈阳后,朱慈烺下榻行宫,这里原是盛京皇宫,后改为征东都护府大都护府,再后来都护府东迁,也就空置了下来。
朱和墿等人对行宫的布置和环境没太在意,只有玄烨将这里当成了名胜古迹,到处细看缅怀。
这里,是他父亲福临出生的地方;
这里,是他祖父皇太极建立大清的地方;
这里,是他曾祖父努尔哈赤雄踞辽东,掌握对明战争主动权的地方!
对玄烨来说,这里是神圣的!是大清的龙兴之地!
十九日,朱慈烺带着一大票文武官员前往沈阳城东面十里外的清东陵,看望努尔哈赤。
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发动了宁远之战,被时任山东按察使的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给轰走了,还轰出了抑郁症,没过几个月就翘腿了,死后草草葬在了东陵。
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顺便把他老爹的陵号也给改了,叫福陵。
此后满清一边南下抢掠,一边忙着重建和改建福陵,最后形成了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的清福陵。
辽东大战后,满清败逃退出沈阳,龟缩抚顺,大孝子多尔衮担心老爹的坟墓被刨,花重金给明廷,请求别刨,务必妥善保管。
大明素来以孝治天下,虽然多尔衮是敌人、是逆贼,还剁了亲哥皇太极,但鉴于他的孝子之心,崇祯皇帝最终还是答应了他。
不过,不刨坟不意味着不做点什么。
当初清军入关,可是焚毁了天启皇帝的德陵外殿,崇祯作为“好圣弟”,又喜欢记仇,没道理不表示一下。
在他的授意下,清福陵建筑群中的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大明楼、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等,皆被朝廷以越制违章的名义拆除了。
在明廷这,努尔哈赤不过是大明的正二品龙虎将军,是个以下犯上的叛将,死后能有块地埋了已经很不错了,还要啥王侯规格?
车驾来到福陵前边,三声炮响之后,朱慈烺下了銮舆,步行踏上了陵前的神道。
一边走,他一边对身边的朱有能说道:“此山巍峨雄峻,气吞千古,前面还有浑河为伴,你阿玛的陵地选的不错。”
朱有能听了,在一旁小声地道:“回主子的话,奴才早与那野猪皮断绝子父关系了,这陵地都是他那些孝子贤孙们找的,奴才当时人微言轻,根本就插不上嘴......”
朱慈烺呵呵一笑:“你呀,这么多年了,还改不了口。”
朱有能老脸特别的真诚:“主子对奴才有再造之恩,奴才一辈子也不敢忘,能当您的奴才,三生有幸!”
身后的朱大能和文武大臣们听了习以为常,然汉王朱和墿、玄烨等年轻人皆是嘴角一抽,有些接受不了。
如果不是这位国姓爷手中一点实权没有,他都会怀疑这是又一个安禄山了。
说是祭奠悼念努尔哈赤,仪式本应该庄严隆重,可朱慈烺一路上负手信步,就好像来逛景区一样。
惹得周围观礼的鞑清遗老遗少们一脸愤懑,他们不少人在鞑清做过官,或是从过军,在以往的战争中,不是提前投降了,就是被俘改造,侥幸留得一条狗命。
自清廷败亡之后,有些满遗明明知道复国无望,但依旧耿耿于怀,想着为大清复仇。
如今见大明皇帝不远千里的来到福陵,还一副随意的嚣张模样,一个个内心生火,气的不行。
但慑于御林军的威猛,无一满遗敢冲动上前行刺拼命。
朱慈烺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发笑,这帮满遗和后世奔波于网络的满遗,真乃一脉相承啊。
他们只敢在键盘网络中上蹿下跳,信口开河地用伪史证明鞑清的伟大,并将明朝包装成一个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
有甚者,直言美帝的大选,背后需有满遗点头......
但现实中,他们一个个却只能易姓改名,龟缩一隅,在外面连祖宗都不敢认,更别说复国了。
满遗比之在酒店里组党建国的张某都不如,还扬言干涉了美帝大选,可笑!
第1213章
大明远胜大清
清福陵宝城前,人群中的玄烨目光呆滞。
面对着这个埋在孤峰之上,凋凌败落的太祖坟墓,年仅十五岁的玄烨,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想起了先祖留下的“七大恨”的遗嘱,想起了太祖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割据辽东,建国称汗的英勇事迹。
最后,玄烨也想起了自己归明以来的种种艰苦和困难,以及家人跪舔大明的辛酸之事,不禁潸然泪下。
玄烨曾多次挣扎,他不明白,朱有能为何如此?奶奶和额娘为何如此?只因为了活命就要苟且一生吗?
后来,他通过读书,想明白了一切,孟子告诉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些,都是他成为一代人杰前所需要面临的挫折!他要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
这一切,没有亲情,注定了一辈子孤独的披肝沥胆,没有真正的朋友。
正在此时,玄烨听到有人唤他的名字,还将他强行拉到了人群前,那是天武帝在传召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