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982


不仅如此,大明同时与北方的俄罗斯帝国接壤,与西面的奥斯曼帝国隔着里海相望,真是大争之世啊!
想到奥斯曼帝国,朱慈烺笑着问:“老二,你可知晓,北高海(里海)对面是哪个国家吗?”
朱和墿不暇思索道:“回禀父皇,北高海对面是奥斯曼帝国,那是一个强大的国度,疆域辽阔,仅次于我大明,他们掌握着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达二百年之久!”
闻言,朱慈烺有些惊讶,在他印象中,大明的臣民对奥斯曼帝国并不了解,到现在仍然称呼其为鲁密国,从传来的鲁密铳名字就能看出了。
大多数人,包括读书人,以为鲁密国只是位于西亚的一个小国家,并不知道那是一个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连大明的新式教育,都几乎没有提到过奥斯曼帝国,只终点关注大航海的几个欧洲强国。
不过大明与奥斯曼帝国也有过官方交流,在嘉靖朝时,奥斯曼帝国使团带着苏莱曼一世的外交文书,来到了大明境内,他们也带了送给大明皇帝的礼物——狮子和犀牛。
这些珍稀动物,在大明境内不常见,大明的官员也不擅长饲养国外动物,他们觉得麻烦,便要求奥斯曼帝国的使臣别来朝贡那么勤快,五年来一次就行了,也不要送什么狮子和犀牛了,挺麻烦的。
勇卫营第一代装备鲁密铳,便是万历二十六年时,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的鲁密铳。
朱慈烺盯着次子朱和墿看了好一阵子,这才道:“老二,这次西征,你立下了诸多战功,想要什么赏赐,朕都会答应你,你说几个吧。”
这此大争之世,大明西陲急需一个大人物镇守,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老二朱和墿。
他问这个问题,不是让朱和墿毛遂自荐的,而是考验老二的政治觉悟。
如果朱和墿回答我要镇守西域,那朱皇帝将毫不犹豫的否决,将他带回南京,一辈子都不放出来。
如此没脑子,急于揽权的人,不适合镇守西陲。
只见朱和墿从容道:“父皇,儿臣是亲王,已经用不着赏赐了,儿臣希望父皇能好好赏赐王大操、徐明武、朱大能等人,还有那些阵亡的将士们,他们为我大明,拼死杀敌,没有他们,儿臣已经死八回了......”
朱和墿还想多夸夸手下这帮将领,忽听帐外传来值日御林的声音:“陛下,准噶尔前汗王巴图尔第六子噶尔丹请求觐见!”
朱慈烺暂停了父子谈话,淡淡道:“宣!”
半晌之后,一个左顾右盼的青年在御林军的引领下走入大帐,纳头便拜,声音铿锵有力道:“噶尔丹,拜见大皇帝陛下!恭祝大明称雄西域,吾皇四海扬威!”
朱慈烺点点头,朱和墿会意,抬手喊道:“平身吧。”
说着,他开始打量着眼前这位准噶尔部的世子,在朱和墿的印象中,噶尔丹比八年前在京师时高大了很多,嗓门也粗狂了不少。
噶尔丹一进来便低着头行礼,此时听到年轻的声音,竟然愣怔了片刻,慢慢抬头才看到了帐中有两个穿龙袍之人。
他立时会意,那年轻之人便是年幼时一起玩耍过的汉王殿下了。
噶尔丹比太子和汉王长两岁,当年朱慈烺亲征日本,恰逢准噶尔汗巴图尔升天,噶尔丹入京报丧,在京师逗留了一个多月,期间还跟太子和汉王摔过跤。
当时噶尔丹被西藏黄教高层认为是尹咱呼图克图的第三世化身,意气风发,觉得自己很牛逼,还有些看不上大明皇帝的两个儿子。
哪想到数年之后,家道中落,兄长僧格被异母兄暗杀,准噶尔汗国反了大明被灭,自己啥也不是了......
朱慈烺看着这个长大了的狼崽子,不冷不热道:“噶尔丹,朕让你入藏学经,拜班禅博克多为师,接受佛学教育,为何离开西藏了?”
见大明皇帝面色不善,噶尔丹直接跪了,惊恐道:“回禀大皇帝,恩师四世班禅去岁圆寂了,小臣......小僧秉承朝廷旨意又到达赖喇叭门下学经......”
他接着道:“不料学习期间收到族人传来的噩耗,言说兄长被杀,恶徒卓特巴煽动准噶尔对抗大明,小僧在恩师的劝慰下,这才赶了回来,希望能相助大明平叛......”
一个人要是真牛逼,哪怕是当和尚也能混出模样来,噶尔丹学习佛学期间,表现极为出色,学有所成,颇受五世达赖喇嘛的赏识。
这些年,噶尔丹不仅学习佛学,用蒙古文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典,还多次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也兼职了一些法事,为去世的鄂齐尔图车臣汗的儿子噶尔达玛举行超度仪式。
可以说,差不多混到了高僧级别了,几乎达到了朱慈烺的期待。
然而,世事多变,准噶尔部一乱,这家伙又坐不住了,急匆匆的赶回来。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噶尔丹就已经赶回来了,恰逢四国联军杀入伊犁河谷。
他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跳出来觐见,是看到了明军取得了大胜,面对大明皇帝的询问,噶尔丹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甚至连如何说服大明皇帝让他管理准噶尔部的理由,都已经编好了。
朱慈烺瞥了眼跪在地上的噶尔丹,道:“起来吧,说说你来觐见朕的目的,痛快点。”
于是,噶尔丹千恩万谢的谢恩,又将自己准备的说辞一股脑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的是从马屁中寻找突破的表达方式,说的跟花一样。
总体概况为:主要我噶尔丹接管了准噶尔部,直接除去汗国和汗王制,以部落形势存在即可,准噶尔完全依附大明,效忠大明皇帝,你让我放屁,我绝不敢拉屎!你要我北上打毛子,我绝不会南下去打三哥!
奈何噶尔丹把胸脯拍的啪啪响,朱慈烺只是笑了笑,道:“准噶尔汗国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反叛跟你没关系,毕竟你不是主事人,朕是不会追究你的。”
朱慈烺的一番话,直接把准噶尔和噶尔丹的关系摘的干干净净,噶尔丹还没法反驳。
他要是说怎么跟我没关系?那就倒霉了!
什么?跟你有关系?这么说你是承认自己反叛大明了?
噶尔丹还想解释,朱慈烺摇了摇头道:“噶尔丹,你是位得道高僧,怎可轻言杀戮?朕都想好了,就在这阿拉木图给你修一座寺院,让你在此弘扬佛法,度化西域诸人,也算是曲线报效大明了!你觉得如何?”
噶尔丹呐呐无言,心里有苦说不出,他想反驳却又不敢,担心被拖出去埋了。
待噶尔丹垂着头离开后,朱和墿不解道:“父皇,儿臣观噶尔丹是个能人,父皇为何不用?”
朱慈烺露出了慈父的笑容,道:“朕不喜欢用狼子野心之人,如果你想用他,就先收服他,若是收服不了,那便除掉吧。”
......
第1173章
刻石记功
第二天,朱慈烺在朱和墿及诸将的陪同下,视察了阿拉木图附近一带。
这里是伊犁河谷的外围,宽阔的阿尔马廷卡河从这里流过,高大的阿拉套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耸立着,护卫着阿拉木图附近的一块平原绿洲。
朱和墿催着身下的坐骑,上前道朱慈烺身边,指着远处的河流道:“父皇,这一带自古就是良好的耕种放牧之地,有利于屯田放牧.
如今这一带掌握在我大明手中,儿臣以为,应该加大对伊犁河谷及外伊犁的开发力度,进行大规模的屯田放牧,并从关内移民,使得伊犁河谷成为我大明的富庶之地......”
赞画部尚书赵士骧道:“陛下,臣觉得汉王殿下此议甚佳,西域一战,彻底暴露了大军从关内运送粮物甚是不便.......
若能将伊犁河谷变成塞外江南,那每年的粮食产量、放牧的牲畜都可以成倍地增加,不出数年,便可供应我大明在西域的驻军,朝廷可以减轻许多的负担!”
朱慈烺打马前行几步,遥望这片沃土:“此主意甚不错,待回到京师,即让户部制定规划,开发伊犁河谷!”
朱慈烺手中马鞭指着远处雾色中的伊犁河,高声道:“若让世界臣服,我大明必须要开发伊犁河谷,在此设置第四京!”
“陛下要在将伊犁或惠远城设为第四京?”赵士骧惊道。
在他看来,这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朱和墿的身后,徐明武同样面露惊讶,怎么天武皇帝也和孙先生一样,有着建设“一都四京”的想法?
孙先生的一都四京,是按照东南西北中方向的地域提出的设想,分别指的是武汉,重庆,南京,北京和广州这五个城市,后来又将伊犁加了进去,有意设为国都,想法颇为天马行空。
而现在的大明,实行的是三京制,南京、北京、西京(西安),民间也有人把东瀛省的江户(东京)纳入了第四京,不过那里没有朝廷的各项衙门,官方不承认。
现在,朱皇帝提出了将伊犁建设为第四京,让徐明武眼前一亮。
傻子都能看出,这位喜欢折腾的皇帝陛下,是想学成吉思汗了,甚至想超越成吉思汗,建立一个全球性大帝国!
见臣下面露惊愕,朱慈烺肯定道:“不错,朕已拟定,将绥定城更名为翊卫城,纪念翊卫伯李护,将惠远城更名为龙城,进行扩建,为大明第四京都!”
在朱慈烺看来,世界的未来必然是要融合的,大明处于亚欧板块,而伊犁河谷处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是距离欧洲、中亚、印度和大明内地最近的地方!
尽管这里还是边疆,发展的很慢,但繁华的广州,当年何曾不是流放之地?如今不也发展起来了?
只要政策到位,加上地理位置本身就有优越性,不愁发展不起来!
“父皇......”朱和墿欲言又止,发现徐明武在后面捅他。
面对诸臣的质疑,朱慈烺只是淡淡道:“我们要放眼未来,不要局限于眼前。”
徐明武不得不佩服,这位皇帝成熟的思想,他的眼光已经不在局限传统的中国大地,而是放眼世界了!
伊犁河谷不仅是连接南疆和北疆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大明不仅稳定了这里,还打下了哈萨克汗国这个亚欧交通枢纽,将与世界几大帝国直接接壤,未来有的玩了!
一行人又转了几处,伴驾的周培公忽然提议道:“陛下,臣觉得,我西征军击溃四国联军,横扫诸国,灭准噶尔及哈萨克汗国,应将此事刻碑纪念,以励后人!”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表示同意:“嗯,这主意不错!”
这种装逼的事,还是流传千古的逼,必须要安排一波!
天武二十年十月初十,大清早的还未日出,天气异常的寒冷。
在凛冽的北风中,朱慈烺率文武将官,及准备凯旋的大军一道,冒着严寒,在阿拉木图城外举行了隆重热烈的落碑仪式。
朱慈烺刻石立碑,碑文曰:“天武十九年,准噶尔贼首卓特巴弑主作乱,联合沙俄、哈萨克、布哈拉、莫卧儿、漠北三部,乱我西北疆域,贼势益涨,累众五十余万......
天武二十年正月,有大明天武皇帝,纳于大麓,惟清缉熙,理兵于西域,统以八阵,临以威神,赤甲耀日,朱旗绛天,遂破驼城,灭联军,绝大漠,血尸逐以染鳄!
王师天军鹰扬之校,螭虎之士,追扫似流星闪电,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区宇统一,举旗凯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