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982


说完,他驾马而去,身后的御林军立马整队跟上。
绥定城的战事依旧在继续,被击伤了的联军主将沙鲁赫下令,没日没夜的进攻,直到绥定城拿下为止!
这位历史上分裂布哈拉汗国自立为王的将军,指挥打仗却是有几把刷子,就连一向傲气的俄军士兵,也被他指挥的有模有样的。
绥定城外,联军基本肃清了民房里的明军,开始往城池推进,他们迎着明军“哒哒哒”的机枪声,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城前的战壕内,曹明皓所部的天武军士兵们,身体紧伏在战壕后面,汗津津的双手紧握着步枪,帽儿盔下的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火光处。
战壕后面,曹明皓洪亮的喊声响起:“兄弟们都做好准备!检查刺刀,杂毛们若敢攻来,取他们狗命!”
“是!”
众人齐声回道,只是这此起彼伏的喊声,显得格外稀疏。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防守绥定城的四千天武军,已然战死过半,剩下的只能依托战壕,与身后城墙上的一千留守战友们,形成立体防守。
只是这段城墙,被联军轰得快坍塌了,城垛早没了,明军士兵只能冒着被爆头的危险趴在那反击,替下方战壕内的友军压制敌人。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腾起一颗绿色的信号弹,在夜空中炸亮。
顿时,远处闪过一片半圆形的红光,随着闷雷般的密集炮声,天空无数条亮线划过,空气呼啸着往联军所在的区域飞去,接着响起一片爆炸声。
“是援军!”
“是援军来了!”
战壕内的明军士兵们立时欢呼一片,不少人浑身颤抖着,喜极而泣。
那是惠远城的方向,显然是陛下派人支援的!
曹明皓看着那边,心中既感动又带着一丝担忧。
忽然,他猛地喝道:“传令下去,冲击敌阵!”
既然援军来了,敌人必然顾着后方,此时若来个前后夹击,即便人少,在黑夜中也能给敌人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其更加慌乱.
“弟兄们,为了大明,冲啊!”
尖利的哨声吹响,一排排的士兵跳出战壕,端着枪小跑着向前行进。
第1152章
天不佑我大明
联军后方,御林军偷偷摸了上来,前锋离联军还有几百米之时,迫击炮、掷弹筒,东风火箭,不要钱似的打了出去。
刚打完一轮,一阵嘹亮的冲锋号角吹响,李护拔出手铳朝天开了一枪,高声喊道:“御林军,杀!”
“杀啊!”
呐喊声排山倒海,三千御林军奋不顾身冲向联军阵地。
他们端着刺刀,睁着发红的眼睛,大呼“杀敌”,以万钧不当之势向联军兵冲去。
联军将兵们惊呆了,在他们的想象中,惠远城内有明国皇帝,他们说什么也要护着皇帝安全,哪怕当乌龟也行,绝不会轻易出击的。
可是现在,他们居然出来了!而且是主动进攻!
莫非明国大军回援了?
大半夜的,视野有限,联军只知道明军主动进攻了,他们很自信,很嚣张,如虎狼一般杀气腾腾的杀过来,很可怕!
夜幕永远是进攻者的最好盟友,御林军在没死多少人的情况下,一下冲进联军阵地,展开肉搏。
一时间联军阵地上,到处都是喊杀声、惨叫声、刺刀间碰撞的乒乓声。
天已经黑透了,加之浓雾,面对面都看不清对方,经常是两个人贴得很近了,才大吼一声,跳开拼刺。
联军人多,往往两人红着眼睛冲到一起,大砍一阵,才发现是自己人.
御林军的出现太过突然,如天兵降临,惶恐不安的情绪在联军中发酵。
这种未知的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的心头,就连主将沙鲁赫也一脸懵逼,还在动脑筋分析判断局势,试图拨开迷雾。
然而,下面的联军将士可等不起他的探索精神,数万大军被三千御林军冲杀的一触即溃,四散奔逃,上千人被杀。
戈洛文看到逃回来狼狈不堪的联军士兵时,脸色很难看。
几万人被几千人追着砍,还是大溃,这简直是军事生涯上的一大耻辱,还好阵前主将不是我!
为了更好的指挥掌控联军,戈洛文没有放过这次大好机会,沙鲁赫比批评了,戈洛文当着所有联军将官的面批评的,还小惩大诫了一番。
立好了威,戈洛文并没有急于再出兵进攻,通过这段时间的几次交战,他已经明白,眼前的明军不是牛羊,而是虎狼!
对付这样的敌人,硬拼只是下下策,且风险高,收益低,得采用谋略
打仗嘛,要靠脑子!硬刚是不行滴!
正在他踌躇之时,卖国贼吴六奇出场了,他向戈洛文建议,目前应避明军锋芒,不要来硬的,先来顿软的,必能不战而胜!
戈洛文大奇,何为软?莫非是送女人?
吴六奇摇头,在其耳边低语了一阵,连献三计:欲擒故纵,上屋抽梯,擒贼擒王。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作战要抓住要害,直接打惠远城,但不能逼迫明军,如果明军无路可走,必然会反击!
当下联军要做的是,消耗明军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他们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明国皇帝。
当然,期间联军还要做一件事,截断明军的粮道,再围城打援,利用惠远城引诱明军,然后截断明军援兵,将其围歼,这就是所谓的上屋抽梯
吴汉奸的计策,可以说是将联军人多势众、骑兵多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将明军兵寡、补给线过长的劣势全盘展现了出来。
唯一麻烦的就是,要打长久之战。
听了此三策,戈洛文拍案叫绝,当场给吴六奇提了军阶,以褒其功,并承诺俘获明国皇帝后,在沙皇陛下面前为其请首功,赐帝国爵位。
首战大捷,明军营中人人兴高采烈。
朱慈烺却传下号令,只准杀猪宰羊,不许任何人饮酒,并派出部队,严加巡逻,防止联军偷袭。
军令如山,谁敢不遵,整个伊犁九卫防线,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也到处都是警惕的眼睛。
在这千军万马之中,只有朱慈烺内心无法平静,他刚得到情报,朝廷内出了乱子!
大明出兵西域,皇帝御驾亲征,明军与四国联军爆发了千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包括参战的漠北三部和准噶尔部,双方先后投入的总兵力高达八十多万。
双方动用的军队,无论是数量、武器、火力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代表着军事史上的最高水平!
后世研究世界军事史的专家不得不承认,在十七世纪中期的皇明天武朝,伊犁战役,一举奠定了大明很少中亚、雄霸天下的强势地位!
六月下旬,盛夏中的南京城。
前线的战况是令人欣慰的,京师百姓还在热议前段时间《皇明时报》刊发的一连串捷报。
其中包括了《皇帝陛下亲率大军轻松击溃十数万俄哈联军》、《汉王殿下绝地反击扫平准噶尔汗国》.
总体看来,大明已经取得了西域大战的胜利。
就连一向对战争持悲观态度的一些人,也是精神大振,对天武皇帝和前线将士大加赞许。
朝廷上下,一片“吾皇英明”的山呼声,满朝文武似乎不得不承认,天武帝圣心独裁力排众议,毅然向多国宣战的举动,有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一样的雄才大略。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如同这夏天的热度一样。
然而,就在昨天,河南巡抚和山东巡抚的两道奏本,彻底摧毁了朝廷里的欢腾。
黄河决堤了!
天武二十年六月十九日,河南境内的黄河水势再次猛涨,洪水肆虐,激流翻卷,惊涛拍岸,兰阳铜瓦厢无工堤段溃决,到二十日全河全部决堤!
铜瓦厢决口后,肆意的黄河水折向东北,至长垣分而为三,一由赵王河东注,一经东明之北,一经东明县之南,三河至张秋穿过了大运河,流入了山东境内的大清河。
据两位封疆大吏的奏报,这次黄河决堤,不同以往,共波及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地十州四十余县,总计灾民七百万人。
河南境内的封丘、兰仪、祥符、陈留、杞县一片汪洋,远近村落的高树与房屋只露出树梢和屋脊
村野庶民火急,眼看赤日炎炎禾苗枯焦,百姓纷纷邀集本乡公直老人到县城衙门请命,要官府尽快修渠引水。
地方官署忙作一团,眼看洪水泛滥,有的连衙门都被冲没了,更何况钱粮人手,只得飞报京师。
朝野惶惶,户部和工部大臣们火急火燎,各署聚议,纷纷上书,平定水患,统筹水利,连议了十几年的黄河改道之事也借机翻出来了。
此时,皇帝亲征在外,没有了朱慈烺的全盘筹划,一应上书都潮水般涌到了监国太子朱和陛的龙案上。
这个消息,让年轻的皇太子更是着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