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0/982


曹明皓随意地回礼道:“周大人客气了,我早就告诉你了,陛下早就休息了,我劝您呐,还是早点回去歇息吧!”
眼瞅着这位天子身边的红人面露不耐,准备扬长而去,周培公不敢绕弯子,急忙道:“小曹将军,求你在陛下面前替我进一言,汉王殿下虽被围困,但我军驻守伊犁河谷的人马只有七万人......”
“联军近日虽打了几场败仗,奈何不了我军,但实力损耗不大,陛下执意派出大军北上救援汉王,万一联军趁虚而入,陛下危矣啊......”
数日前,朱慈烺得知老二朱和墿被准噶尔大军围困,心头剧震,数十年来第一次表现得不知所措。
然此时,沙俄、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和莫卧儿帝国,总计十五万联军人马已然兵临伊犁河谷,并与明军进行了数次交锋。
他们千里迢迢而来,还未站稳阵脚,就被朱慈烺下令连败三场,兵锋大减。
朱慈烺思量半晌后,不顾众将反对,毅然派出李钰率三万龙武军骑兵火速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汉王朱和墿。
四万明军对十五万联军,军中将领们倒是无所谓,自信可御敌,大不了不进攻。
周培公这些随驾的文官,就不这么认为了,他们害怕大明在现土木堡之变,不仅皇帝受辱,连自己这些随驾的也跟着受辱。
至于京中的一些文官,是否盼着土木堡,未尝可知......
总而言之,周培公深夜见驾,极力反对分兵,既想进言立功,又不想自己跟着倒霉,被载入史册。
说完,周培公便转身独自回去了,他深知自己留下没任何卵用,反而会引起小曹将军的不满。
周培公的这个建议,没能传到了朱慈烺那,因为曹明皓娶了内阁首辅杨廷麟的小女儿,而他周培公,却是次辅杨士聪的门人。
天武朝的二杨之争,越发的激烈,杨士聪做梦都想扳倒杨廷麟,在临时之前过一把内阁首辅的瘾,载入史册。
曹明皓如何会帮着对手坐大,扳倒老丈人?见周培公离去,他拍了拍屁股继续巡逻执勤。
大帐内,朱慈烺靠在软塌上小憩,眼睛无神地看着帐顶,感慨多年未征战,身子骨大不如以前了。
一想到老二被围,朱慈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几位皇子中,以太子文治最佳,汉王朱和墿军事能力最强,他希望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太子与汉王一文一武,父子三人共同治理疆域辽阔的大明帝国。
如今大明的疆域,已然超越了中国历朝领土,比元帝国还要庞大,更有无边无际的海上疆域。
如此浩瀚的国土面积,特别是边远地区,交给外臣打理,朱慈烺不放心,毕竟历史上割据边疆自立为王的人,不在少数,如那建立南越国的秦将赵佗......
文治可以给文官们打理,军队还是最好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至于担心汉王会拥兵自重,威胁朝廷,朱慈烺并不担心。
自己的儿子他还不了解吗?只要他这个皇帝在,下面的儿子们,翻不起什么大浪,大不了一纸诏书传召回京。
大明朝立国三百年了,还没出现过老爹在世,儿子造反的情况。
嫡长子继承制不变,大明朝的国本便不会动摇!
即便哪位藩王牛逼学了朱棣,也没事,反正都是自家人!
想当初,大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最终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解体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虽然蒙古帝国衰亡了,但成吉思汗及其近亲的后裔,却散居欧亚各地,不少成了王族,建立的汗国持续了数百年,其中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也算是蒙古人的后裔。
可以说,此次合纵伐明的四国,都深受蒙古人的影响,漠北三部,准噶尔部,哈萨克汗国,更是蒙古人的后裔。
也是因为这层关系,几十年来,沙俄不断派出使臣前往漠北三部游说,开出大量的条件,希望喀尔喀蒙古并入俄国,均被拒绝。
漠北三部,这些年跟大明混,得了不少好处,但他们依旧不满足,更有着深深的忧虑,担心大明迟早一天在喀尔喀派驻军队和官员,断了他们的世袭贵族!
而且,他们也想打准噶尔部的主意,成吉思汗的后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内讧,一有机会便下死手。
朱慈烺疲倦地合上了眼,却隐隐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他一下子惊醒过来,坐直了身子,冲着御帐外喊道:“李护,什么事?是不是汉王的军报......”
乾清宫将军李护在帐外回道:“陛下,好像是传讯军报的使者......”
李护盯着御营辕门,只见几骑飞速地往这边过来,丝毫不顾及行进的天子御驾卫队,而御林军也都为之让道。
若非十万火急的紧急军报,无人敢如此在御营中驾马飞奔,亲王都不敢!
那队骑兵近了,马蹄声夹杂着传令兵的呼声:“前线军报,汉王殿下紧急军报!”
“陛下,是汉王殿下的军报来了!”李护大喜道。
很快,马队飞奔至御营前,巡营的曹明皓带着一队御林军赶来,亲自迎了上去。
这队传报的人员有近五十骑,难怪朱慈烺在帐中都能听到马蹄声。
领头的是徐明武的亲兵高大上,只见他飞快地跳下马,打了个趔趄差点扑倒在地,好在身手敏捷,秀了一个侧身翻才稳住了身子。
“紧急军报,汉王殿下在乌伦古湖大败准噶尔军主力,我军大捷!”
说着,也不管对方是何身份,高大上将怀中的军报呈了上去。
曹明皓欣然接过战报,询问道:“汉王殿下是否无碍?”
高大上一口气没喘上来,竟然一头栽倒在地,身后多匹军马也都口吐白沫。
曹明皓愕然,心叹这帮家伙究竟跑了多久,连驿站的马匹都给他们跑虚脱了,人也累倒了。
他命人将这些传报之人安置营中,赶紧拿着军报跑向中军大帐。
同样有些迫不急待的朱慈烺已经迎上来几步,一把从曹明皓手中夺过装军报的包裹,拆开取出用特殊纸张密码书写的军报。
“哈哈哈!”
看完后,朱慈烺旋即大笑数声:“准噶尔军主力被灭,逆贼卓特巴巴图尔兵败自杀,汉王不愧是朕的儿子,统兵有方,敢于逆境中力克强敌!”
曹明皓同样兴奋,赞叹道:“陛下,汉王殿下用兵如神啊......”
“这小子还真行,朕没用错人,哈哈哈!”
朱慈烺大笑起来,接着又似有些神伤,道:“也不知我儿是否受苦了.......”
兴奋之余,朱慈烺命人将这道捷报通知留守京师的太子朱和陛,并将此消息诏告天下!
第1145章
活捉明皇!
天武二十年七月初三,惠远城头的明军士兵正在巡哨。
突然,漫天的尘土呼啸扑来,随后是急促的马蹄声和声调不一的怪叫声。
崔响趴在城垛上,居高临下,视野宽阔,放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马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
后面,各色大旗下,更是一个方阵接一个方阵的推进,他们军服各异,有骑兵,火绳枪兵,重装长枪兵,重甲弓箭兵.....漫山遍野,一望无际!
敌人倾巢而出,这是要大战一场了?
明军士兵们并不惊慌,反而有一种放松的感觉,他们十分清楚这帮犊子要来做什么,该来的迟早会来的!
突然,崔响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远处大约五百米方向的山坡上,漫山遍野奔跑的联军突然停下了脚步,纷纷向两侧闪避,让出一条大路。
一队骑兵呼啸而来,所过之处,原本急速前进的沙俄军队停了下来,向骑兵立正敬礼。
这队军装鲜亮的骑兵冲上山丘后停止了前进,呈现扇形展开,他们中间出现了一匹浑身雪白的高头大马,正是车臣汗所赠的西域白马。
马头昂扬,身躯强壮,四蹄矫健,白马背上,坐着一位身穿纯白色军服的大将,大将须发皆黄,面部棱角鲜明,深凹的眼眶中,发出摄人的寒光。
山丘上,沙俄陆军元帅、四国联军总指挥戈洛文扬鞭策马,傲视那烟尘滚滚的战场。
白马嘶鸣,狼烟四起,在一瞬间,所有身着红色军装的俄军士兵都停止了动作,右手遮蔽眼部,向这位伟大的俄国元帅敬礼。
戈洛文不仅仅是陆军元帅,更是俄罗斯帝国伯爵、海军上将、西伯利亚省高官、神圣罗马帝国伯爵......
他毕生致力于建立俄罗斯正规陆军和海军,还研究过天文地理,著过书。
在远东问题上,戈洛文是沙俄的主事,他一方面支持准噶尔汗国进攻喀尔喀蒙古,一方面又直接出兵进攻布里亚特等当地蒙古部族,以巩固俄国对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
没有戈洛文,就没有崛起的沙俄新军;没有戈洛文,就没有这种战场!
正是他,推动了沙俄的战争机器,与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狼狈为奸,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戈洛文精明、冷酷、孤傲、专横、坚忍、果决!
他的思想就是行动,行动就是思想!
吞并准噶尔汗国,占领漠北,打垮明国,独占远东,这是他的宏图大志!
这一次,戈洛文终于逮到了机会,向大明下手了!
明国皇帝在此,又数次分兵北上,只剩下不到四万人马留守伊犁河谷,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戈洛文不想错过这个彪炳青史的机会,他策马来到了前沿,穿着他那耀眼的纯白元帅服,两肩披着金穗,胸前斜挂着红色横幅,就跟上台领奖似的。
有忠诚的部下劝阻他,不要穿着如此显眼的元帅服,这会成为明军狙击手的靶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