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3/982


维大利斯基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购置豪宅等多余的事情上,他深知大战在即,自己的任务紧迫。
他与苏珊娜俨然就是一对夫妻,整日出双入对,形影不离。
在此过程中,维大利斯基不断结交突厥斯坦城中的诸多上流人物,出手大方,特别对那些贵妇们,送出的见面礼,不是宝石就是珍贵的项链。
在枕边风的吹拂下,权贵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位出手豪绰的富商。
女主人的苏珊娜,更是整日珠光宝气,越活越滋润。
她获得滋润,维大利斯基却很是着急,联军对大明战争的战略部署,他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从他近日掌握的情报看,某些联军高官在不经意间透露,这次联军的战略目的,只有少数人知道内情。
苏珊娜的家族,在俄国很有势力,只因与沙皇的母族争权失败才落败了下来,不过其家族在俄国仍有不弱的势力。
此次东征的俄军,就有几位将官是她的族人。
维大利斯基在苏珊娜的掩护之下,得到了一部分有用的情报。
据说沙皇憋了一个制胜的大杀招,整个俄国乃至哈萨克汗国,知道的人不超过十个!
维大利斯基着急,他的上司李元芳更是迫切的想知道联军的战略布置。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们等来了机会!
在一次联军举办的宴会中,维大利斯基和苏珊娜前去凑数,他意外的发现,与会的将领中,不仅有俄国和哈萨克汗国的将领,居然还有布拉哈汗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将军!
不仅如此,宴会开场时,沙俄陆军元帅戈洛文骑着一匹白马而来,引得一群人的称赞拍马。
作为锦衣卫,需有敏锐的观察力,维大利斯基从而凑了过去,拍马的同时耳朵竖得老高,认真听他们的交谈。
只见元帅戈洛文畅然大笑几声,称这匹白马是车臣汗所赠,言语间不乏有炫耀之意。
回到联络点后,维大利斯基将今日宴会上的发现,全盘汇报李元芳,并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只怕此番战事,不止是沙俄与哈萨克汗国联手......
李元芳眉头紧蹙,沉默不语,他并非考虑多国联手之事,而是在担忧漠北!
俄军元帅戈洛文所言,他的坐骑白马是车臣汗所赠,这条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却让李元芳敏锐的嗅出了危险。
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分别是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一般情况下,这三个漠北的汗王,是不会随意赠送他人白马的!
除非一种情况:九白之贡!
天武元年时,朱慈烺率天武军深入漠北,登上了成吉思汗的埋骨之地,极大的威慑了漠北三部。
三汗摄于天武军压力,商议后一致决定向明廷求和,并挑选白驼一只、白马八匹,及金银锅各一,求进贡讲和。
双方约定,自后民种田塞内,虏牧马塞外,各守信誓,不许出入行窃......
这就是所谓的“九白之贡”,大概意思就是求和通好之意,漠北三部每年都会向明廷上贡。
然而此时,作为大明的小弟,车臣汗却向俄军主帅赠送白马!
李元芳预感大事不妙,旋即以锦衣卫最为快捷的方式,将这份情报传回国内......
数日之后,维大利斯基通过购买的“公职”,惊讶的发现,往来突厥斯坦城的物资,比以往明显多出了数倍!
同时,锦衣卫的探子在哈萨克汗国境内,发现了布哈拉汗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军队。
他们行色匆匆,在哥萨克骑兵的领路下一路向东,显然是奔着伊犁河谷去的!
天武十九年时,由沙皇阿列克谢一世首先发起,派外交官游说各国,形成合纵之势,共同打压遏制大明!
东方殖民地受到威胁的英国首先响应,东印度公司撺掇莫卧儿帝国帝国出兵,意图削弱大明与莫卧儿帝国的实力,他们好坐享渔翁之利。
哈萨克汗国与布哈拉汗国,自不用说,随着明军西进,他们首当其冲,有北方强大的沙俄,还有南方鼎盛的莫卧儿帝国助拳,他们的信心暴涨,誓要击溃明军,夺下伊犁河谷,将大明封锁在天山以外!
原本英国人想拉着缅甸一起干的,凑个五国联军,以壮声势,明在东方,五国在西,五国土地南北相连,全面包围大明!
哪知缅甸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出兵就被大明给干废灭国了!
缅甸的败亡,对联军的影响并不大,联军统帅部一致认为,缅甸起码牵制了部分明军,这是好事!
如此一来,西征的明军,力量有限!
三月底,联络了将近一年的四国联军,终于在哈萨克汗国境内成功会师,第二波伐明大军,共计十五万人马,打着各色旗号,迈着姿势不一的步调,浩浩荡荡地杀向伊犁河谷!
天武二十年四月初六,伊犁河谷。
号角声响彻天地,十万明军如同洪流一般向西而进,片旌旗遮天,人喧马嘶,场面壮观之极。
沿途牧民一眼望去,只见青青大草原上旌旗如海,浩浩荡荡的人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一些准噶尔部迁徙而来的牧民,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躲了起来。
惠远城,乃大明灭叶尔羌汗国时,朱慈烺亲赐之名,取意大明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
时隔十几年,惠远城等地已是大变样,无处的辎重汇集到这,来来往往的民夫与商队聚集,各屯堡与商民村寨,都挤满了人,这块塞外之地,热闹得象各族聚集的大都市。
“汉人真是富庶啊,你看那些明军将士,衣甲鲜明,战马肥壮,啧啧!”
惠远城外的牧场,一些当地牧民一边吃着红烧羊肉,一边指着远处的明军大队发出感慨。
“哎,也不知这仗打起来后,会不会影响到咱们放牧......”
“放心吧,明军的强大,你还不知道吗?听说这次皇帝亲征,那更没问题了!”
叽里咕噜的胡语不断,几位身材壮硕的牧民,大口的喝着奶茶,欢颜笑语议论纷纷,丝毫没有战争的紧迫感。
在他们眼里,明军是无敌的,有他们在,足有保障西域安稳!
第1123章
老将请战
四月初七,朱慈烺率军抵达“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
大军到后,三军将士在伊犁河畔安营扎寨,野花似的帐篷密布草原,凡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里,首尾联络,屹如山立,巍巍壮观。
伊犁河边,明军一队十人一个帐篷,制造木墙,挖掘壕沟,并在营地周边洒满了铁蒺藜,巡逻人员日夜不缀。
是夜,惠远城中军行辕内灯火通明,大帐内静的出奇。
朱慈烺正在大帐中仔细审视着木制的立体地形图,一众将领和大臣,一言不发地站在他的身后,充斥着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好半天,朱慈烺终于抬起头来,道:“定远伯,你可知道,伊犁乃我明军与敌人正面交锋之地,你仅以两万人马在此留守,万一有失,可就危急整个西域啊!”
定远伯戚广阳挺直了摇杆,大声回道:“回禀陛下,臣明白,岂敢在此冲要之地玩忽军情。”
他继续道:“数年来,臣在伊犁城周围修建了八座卫城,近日又在前哨之地修了百座地堡,即便敌人全军来攻,我军两万人马足以稳如泰山!”
朱慈烺点点头,道:“敌军什么情况了?”
“探马禀报说,沙俄与哈萨克汗国的联军距离我军二十里,他们依山傍水,连营结寨,防守严密,臣组织了几次夜袭,均斩获不大。”
一个多月下来,双方接连干了几仗,明军在戚广阳的指挥下,用骗,用偷袭,连连取胜,以少胜多,占了不少便宜。
在伊犁河谷平坦的地势上,联军不敌,损失惨重,原本的十五万人马,被折腾掉四五万人,被迫撤回山拗里,继续与明军对峙。
汉王朱和墿道:“父皇亲率十万大军前来,不是要跟联军打消耗打平手的,而是要一举消灭他们!我军既然人马就位,儿臣愿领兵为先锋,挫敌锋锐!”
朱慈烺摆了摆手制止了他,言道:“请战的事先放一边,朕这几日,收到一些情报,除了沙俄与哈萨克联军,还有莫卧儿帝国和布哈拉汗国的军队往伊犁河谷开赴,让朕最为担忧的是,漠北三部也在蠢蠢欲动,似与俄国狼狈为奸......”
一月内,朱慈烺收到了十几处锦衣卫情报点陆陆续发来的密报,皆言各国有军队调动的迹象。
由于路途遥远,中亚地势难走,情报送来的比较迟缓。
朱慈烺汇集总结了诸多情报,隐隐猜出了几国合纵之势。
听得这些情报,众将心中一凛,徐明武更是心中讶然,暗道这个时代真是变了,亚洲几国连合纵抗明的把戏都搞出来了,大明的威慑力挺强啊,全世界都要联合起来搞大明了!
如今,明军的情况很不乐观。
先是北线战况,俄军和准噶尔联军十万,与征北军对峙叶尼塞河,如果漠北三部参与的话,可聚众八万,截断了征北军的补给线,抄了他们的后路。
如若此事真的发生了,那周遇吉的五万征北军,将会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说不定会被联军吞掉!
西线的伊犁,十万明军面对十五万俄哈联军,他们还有十几万的后续联军加入,也就是西线的明军,要面对将近三十万的联军攻击。
此战,大明的几个邻居们,可谓是下了血本,特别是哈萨克汗国,他们出兵人数高达十几万,真正的赌上了国运!
不过,朱慈烺对此无所畏惧,战国时的秦国,面对六国的多次合纵,照样打的他们节节败退,进而一举吞灭六国,统一了天下!
如今的大明,拥有着比昔年秦国更为强盛的国力,朱慈烺没有畏惧的理由!
大不了打烂他们,学成吉思汗西征,一鼓作气荡平中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