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982


众人含笑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卢九德是跟着朱慈烺混的勇卫营老人,做事一直勤勤恳恳,就是战略眼光不行,只能搞搞后勤。
徐青山道:“卢公有所不知,俄军的哥萨克骑兵机动能力极强,且重兵部署在伊犁河谷,我们的意图是要将俄哈联军吸引到北面,让征西都护府趁机重新拿回伊犁河谷,再伺机借助地势,使其骑兵发挥不出作用,南北夹击将其消灭。”
卢九德听后,摇了摇头道:“哥萨克骑兵比我大明龙武军如何?为何要这般针对他们?”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脑子冷静了许多,至少他们发现,沙俄并不是想像的那样不堪一击!
看着模拟双方兵力布署和这一带地形上的广阔草原及一条条河流,众人陷入沉思之中。
据情报显示,俄军使用的也是火器,并且可能还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尤其是他们的哥萨克骑兵,以凶狠善战,骑术精堪、移动快速而著称。
哥萨克在突厥语中是‘自由人’的意思,是一部斯拉夫人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后,为了逃避其统治,而迁移到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逐渐形成了哥萨克人。
哥萨克人长期在马背上生活,各个骑术精堪,他们是继蒙古骑兵的黄色风暴之后,在欧亚大草原上的黑色风暴。
他们主要的武器是哥萨克骑兵刀,被称为‘鹰之利爪’,他们最难缠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器有多可怕,也不是他们的战力有多惊人,而是他们精堪的骑术,迅速的移动,让你根本捉不到。
除非你有比他们更灵活的兵种,但目前明军中没有这样的兵种,环境和发展侧重点,使得大明在骑兵上稍稍落后哥萨克骑兵。
以往征北都护府与哥萨克骑兵交战,往往通过先进的火器对其进行打击,重金打造一支火枪骑兵应对。
在步兵方面,明军的装备虽然比俄国人强一些,但差距并不是冷热兵器那般悬殊。
这些年来,明军的火器强大,战绩彪悍,使得世界各国争相效仿,大力发展火器,目前欧洲几大强国,已经倒腾出米尼步枪了,在火器上的研究,比历史至少提前了一百多年。
米尼步枪的射程和精准度远比鸟铳和鲁密铳要强,与武十步枪比,差的只有射速。
当然,这也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让明军占尽优势。
徐青山道:“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移动迅速灵活,在欧洲都是有名的强军,此次俄军派出的并非以往在远东地区的零散哥萨克人,而是成群的主力,我们不得不谨慎而行。”
徐青山指着地图上的地形道:“准噶尔部境内的叶尼塞河与鄂毕河,每年三月至九月份是河水解冻期,只有六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按照时间计算,若定国公的征北军按时抵达阿尔泰乌梁海,那时差不多该是年底,俄军若是防止征北军平定准格尔部,必定会赶在河水解冻期出兵阻击,从结冰的河面而走。”
“只要征北军坚守两个月,到了解冻期,俄军即便得到征西军出兵收复伊犁河谷的消息,也无法在征北军的骚扰下,从容渡过两大河流回师伊犁河谷。”
“平阳侯的策略极好,臣赞同!”中军都督府大都督李钰附和道。
众将点头称是,也有人面露沉思,眉头紧锁。
过了一会儿,隶属赞画部的姚启圣偷偷的看了一眼朱慈烺,好象有什么话要说,被朱慈烺给看到了。
朱慈烺斥责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你们是赞画,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扭扭捏捏的象个大姑娘似的,哪有一点军人的样子!”
“军人就是要雷厉风行,现在是在制定战术,不要怕说错,拿出来大家讨论,尽可能的避免错误,减少我军损失!”
欲言又止的姚启圣听了朱慈烺的话后,郑重的点了点头,放下了紧张的心情,于是开口道:“陛下,臣觉得平阳侯的战术稍稍欠妥。”
朱慈烺鼓励道:“欠在何处?你大胆说与朕听!”
姚启圣用手指在阿尔泰露梁海一片地方划了一个圈,有些担心的说道:“这里有两处破绽,首先是征北军在寒冬之季驻守此陌生之地,又在漠北三部的领地,是否安全?”
“其次征北军作为诱饵,能否摆脱大规模行动的哥萨克骑兵,这两条河流地区一马平川之地,非常有利于骑兵做战,如果征北军摆拖不了哥萨克骑兵,再遭遇背后漠北三部的威胁,或许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听到这个诱饵可能会全军覆没的时候,朱慈烺等人眉头一皱,心中一凉。
短暂的平静后,朱慈烺率先开口说道:“平阳侯的计策不错,至于征北军是否会有太大损失,这个倒不用担心,定国公周遇吉常年在北疆与哥萨克骑兵作战,他的部众有经验,也经得起环境的考验!”
至于漠北三部的威胁,朱慈烺没有提到,这个就算政治因素了,他相信漠北三部,在经过当年天武军深入漠北敲打后,不会铤而走险主动对抗大明!
听皇帝如此说,姚启圣立时闭嘴,他甚至怀疑,皇帝调征北军到阿尔泰乌梁海,其中不乏有试探漠北三汗对大明的忠诚度。
朱慈烺爽朗一笑道:“姚卿也是往最坏的局面设想,不过他们的哥萨克骑兵厉害,我征北军的火枪骑兵也不是吃素的!士兵们在训练中,每年都要打出几十个银圆的子弹,这些火枪骑兵是大明边军的精英,他们打心眼里不惧那些哥萨克!”
他想了想,又道:“就按照平阳侯说的战略,将主战场放到乌梁海!如果俄国人真的来了,征北军立即进入伊犁河谷一带,分别进驻伊犁九卫,借助城墙之利固守待援,封住山口,将深入的俄军困死在准噶尔,待我关内大军进入北疆,一股而灭!”
众臣点头称是,如果有机会,先关门打狗打掉哥萨克骑兵,让俄军失去机动力量,这样明军的骑兵就可以发挥作用,或在背后骚扰敌军后方,或在两翼伺机而动。
再者,俄哈联军十万之众在准格尔大草原,那里千里无人烟,十分荒凉,到了深冬,夜里天气肯定会很冷,他们就先在那遭半年罪吧!
大明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缅甸战事。
说白了,明军目前无法立即出兵西北,几千里的远征作战,需要大规模的动员军队、后勤补给等各种准备,起码要半年。
第1088章
民心可用
八月,大明的各大报纸刊登出一条重磅新闻,沙俄与哈萨克汗国无端入侵大明西北,暗杀准噶尔部首领僧格,袭击伊犁,屠戮边民部落。
此新闻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大明引起了巨烈的反应,人人声讨俄国人。
首先是各地的学子们,痛骂以学府为单位,举行大规模的游行,接着工人们纷纷响应,最后是农民,在各地举行为时三天的游行活动,痛斥毛子!
学生们打出标语,上书“坚决护我国土,抵抗强盗,保我家国,护我同胞!”
有学生站在高台上,大声道:“俄国就是一头贪婪的饿狼,几十年来侵我西伯利亚之地,如今死性不改,还要侵我西北疆土,祸我百姓!”
“同胞们,我们作为大明的一份子,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虽然不能上战场抗击敌人,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为国家生产军需,为前线将士提供后勤支撑!”
“我们要用自己的实力告诉那些饿狼们,凡明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心诛!”
这种演讲在大明的土地之上,随处可见。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这场国战。
现在的大明所有子民,群情激奋,对西方介入东南,对俄国的的入侵都表示了强烈抵抗的决心。
同时大明的各大都督府也都上书,坚决支持皇帝陛下以雷霆之势打击所有敢犯大明者,听候朝廷调遣,随时准备出战!
整个大明的军心与民心都被朱慈烺调动起来,可谓是军民一心,共御外敌!
京师的各大酒楼茶馆,每日人流爆炸,有识之士慷慨陈词,拍着桌子痛骂俄国人和哈萨克人。
然在此激烈之时,翰林院学士周培公语出惊人,质疑明军的战斗力。
他公开言道:“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一个王朝建立之初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悍的,随着承平日久军队的战斗力就在不断的下降,没有一个王朝的军事实力变化能够逃过这样一个规律。”
“大明自天武十一年出征日本和平定安南后,近十年来鲜有用兵,善战的老兵多已退伍,若朝廷派遣中军都督府和东军都督府的兵力,能否再现辉煌,重创敌军?”
周培公的话,激起了军方将士的愤慨,同时引起了部分人的深思。
一些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有大神统计出了一份《中国历朝战争年表》以作抨击。
这份年表统计了传说时代的五帝,一直到目前的天武朝,成规模且有史料佐证的战争一共有3344场,平静每年就有一场。
其中,大明朝自开国至天武皇帝登基的276年间,共经历了578场战争,比春秋时期395场还要高,居历朝之冠!
而且,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大明永乐盛世又以年均1.87场居榜首,明成祖朱棣每年发动近两场战争!文景之治五年才一场。
天武朝的二十年来,只发动了十来场战争,当然这些战争,没有一场是小打小闹,光是灭国就灭了五个,上的都是硬菜!
不像历朝历代,发动的战争次数,半数都是忙于平定农民起事。
天武十二年平定安南之后,大明只对西南土司用过一次兵,保持了近十年的太平发展,期间一次农民起义都没有发生过。
最后,《中国历朝战争年表》的作者总结并抨击了周培公的“承平日久论”,并借用了曹操在《孙子兵法》军行第四篇中批注了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以此表示,擅长作战的人不一定有要有辉煌的战功,大明军中人才辈出,是他们支撑了明军的威望,消除一切战争隐患,使大明四海升平,专于发展。
朱慈烺听闻此事后,没有闲工夫听他们扯淡,下旨令周培公为使臣,赴西北与俄军谈判,拖住俄军。
同时,他命令东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整军备战,各省铁路商用暂停,转为军用,军粮物资往嘉峪关汇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明关内各省至少有两条铁路,虽然火车速度缓慢,但贵在日夜运输,能省下不少时间。
不过大军四面云集,预计从关内出动十万之众,筹办马匹和银钱辎重都需要时间,光军队需要的马匹就得十万余,这是个庞大的数字,还得慢慢开往没有铁路的西北之地。
这场国战,大明准备的很充足,完全是按照灭国之战的规模来的!
此时,周培公正在府上奋笔疾书的写稿,准备明日发报对喷群儒,当他接到宫中的旨意后,整个人都懵了。
正值两国交战,让他赴西北与沙俄谈判,用言语忽悠稳住俄军,这不是让他送死嘛!
周培公每日都在惶恐不安中渡过,时不时的抽自己两巴掌,后悔自己语出惊人的嘴贱.....
直到临行前,他的恩师杨士聪为其送行,对周培公言道:“老夫送你八个字:稳住敌人,活着回来,咸鱼翻身,荣华富贵!”
听了恩师一番话,周培公好象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多日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理解此话意义后,立时纳头便拜,告别恩师,前往西北准备与毛子打嘴仗!
天武十九年九月,安平侯汪万年之子汪远,在缅甸遭遇英军作战失利被围,自刎于异乡,征缅主帅李定国受中南半岛的雨季影响病重,征缅大军陷入泥潭,震动了整个朝野。
朱慈烺收到前线战报后,除了极大的愤怒外,也开始认真思考如何面对缅甸这样一个拥有西方外援的对手,不再把缅甸当成一个小番邦来对待。
同月,朱慈烺任命平阳侯徐青山为新的征缅主帅,并下旨关闭云南边境贸易,又派出海军舰队封锁了缅甸的沿海地区,切断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海上支援。
从安平侯汪万年之子自刎之事,朱慈烺萌生一种担忧,这些勋贵子弟少经战事,将来真的能继承先辈之志,继续发扬明军的善战之威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