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982


一个八旗蒙古的旗主道:“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建城了这座城池,明国的太子倒是有几分能力,既然城中的士兵多为新兵,那不足为虑了!”
扬古利惊诧道:“贝子,你说明国太子的那个勇卫营也在城中?”
勇卫营以五千人马打的他上万八旗精锐筋断骨折,元气大伤,让他心寒。
博和讬笑道:“是的,额驸怎么了?”
堂内一片寂静无声,很多人都知道扬古利在良乡被一只京营军队打得基本全军覆没,如果不是后来连破数地将功赎罪,估计当场就被阿济格给砍了脑袋。
一片安静中,扬古利见众人面带轻蔑的眼光,脸色一沉,忽然站起身来,对阿巴泰道:“饶余贝勒,那勇卫营火器犀利,步卒多悍勇,连骑兵也是骁勇敢战,敢于我骑兵堂堂对决,末将认为必须极为重视!”
他正色道:“末将更认为,勇卫营必除,否则我大军北归之,他们虎视在侧,亦步亦趋的跟随,什么时候奋起一击,我大清勇士饱掠所得,恐难以运送出关。”
阿巴泰一直关注有关勇卫营的情报,并没有轻视扬古利的话,他点头道:“额驸所言极为有理,既然如此,那便彻底将之杀之灭绝,以防变故!”
下面进入了正题,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破城。
八旗蒙古诸将和几个汉军甲喇纷纷闭口不言,他们作为依附建奴的炮灰,这等战略战术大事,他们插不上嘴,反正不管讨论出什么玩意,自己总是先锋炮灰。
最终扬古利的战术让整个大帐满堂喝彩,包括蒙古和汉军几个诸将,人人面露喜悦。
原来扬古利在会师的途中,探马发现了周围有一大片窝棚区,里面住着大约一万多的明国百姓。
扬古利提议用这些明国百姓在前面开道,这些明国百姓不仅可以挖土填平护城河,还可以掩护清兵攻城。
这个办法并不是扬古利独创,儿是清军以往经常使用的战术,一但遇到缠手的明军部队或是坚城,清军多半都会驱赶百姓在军前做掩护。
许多守城的官员害怕误伤百姓会遭到弹劾以及对自己的名声不利,所以变得畏手畏脚的,下面的军心也容易受到影响。
后来,明军实力每况愈下,清军很容易就几百明军,渐渐的也就不用这种战术了。
第118章
卑鄙的战法
第二日,新城中,城墙上的警钟再次敲响了。
“鞑子又要攻城了!”
一个站在高塔上用望远镜观察的士兵,指着远处的远方大声喊道,那里有着大队清军人马正渐渐地向新城靠近。
城上敲响了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城内的朱慈烺也听到了下面报告,连忙来到城楼上。
当他看到城下的场景时,不由得脸色一沉,其他的守城士兵也都一个个脸色大变。
只见在城外的远处,清军已经列好战阵,而在战阵的最前面,赫然是大批的百姓,人数足有数千人。
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不少人手里还拿着锄头、铁锹,被这装满土的箩筐,应该是清军准备让他们填护城河用的。
在这群百姓的身后,一队队手持长枪的清兵正在驱赶着他们,正朝城头缓缓而来,隔着数百米都能听到人群的哭喊声。
在城头上,一些守城的士兵脸色变得铁青,十分的气愤,骂遍了鞑子三代亲属。
黄得功道:“殿下,他们驱民攻城,我们怎么办?还炮轰吗?”
孙应元道:“这群鞑子真狠,知道殿下身为储君,不能对百姓出手,所以就用此等下作的方法来攻城。”
饶是朱慈烺知道历史上清兵会有这招,他也没想过自己会遇到,心中虽然有些焦急,却并没有显露,他平静道:“城下这些是哪里的百姓?”
徐盛道:“据夜不收飞鸽传信,这些百姓是上次殿下抚民时不愿修城的流民,一直住在几里外的窝棚区,清军探马发现了他们,派人将他们全部掳来填护城河了。”
朱慈烺哦了一声,想起了之前奉旨抚民的事情,十二万流民中大多数都愿意建城,只有不到两万人好吃懒做不愿建城,想着建城后混进去搭建个窝棚继续混日子。
在新城建立后,新城一律要求有木牌的人才能进往,并且对混进城中的所有窝棚流民进行驱逐,这些流民只能继续回到窝棚区,靠剩下的几个粥厂混日子。
朱慈烺思考了一会儿,下令道:“流民后的清军进入火炮射程后立即开炮隔断,不要害怕打到流民,如果城破,新城里你们的家人都是这样的下场!明白了吗!”
“明白!”新营的士兵们纷纷吼道,相对于他们的家人,这些好吃懒做的人算得了什么。
在清军的中军,看着明国百姓们在清兵的逐使下去铲平矮墙,听着满场的哭喊之声,鞑子将领们觉得如同仙乐般好听,不禁相对哈哈大笑起来。
博和讬道:“额驸,这招以汉制汉之计果真是条妙计,我到要看看明国的太子怎么对付。”
扬古利道:“他还能有什么办法,恐怕也只能眼睁睁的在城墙上看着,你听明狗们哭得多惨,哈哈,哭得越惨越好!”
博和讬轻蔑的道:“汉狗就是没有用,其实汉人的人数比我们满人多一百倍,如果每一个人都来抵抗我们,恐怕我们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打进中原来……”
就在这时,两人的笑声却哑然而止,目光都盯着两百多步以外的新城城墙上,射出了难以置信的光芒来。
随着人群向城墙的靠近,进入了五百米的范围后,城墙上的几门红夷大炮不断的调整着距离,准备随时开炮。
“开炮!”
就在这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新城上的火炮终于开始发射了。
炮声响过之后,城下驱赶流民的清军倒下了一片,也有一些流民被打散了。
很多流民慌了,纷纷向后退去,而在后面的清军立刻挥动着长枪皮鞭,企图将他们再驱赶回去,已经可以听到清兵喝叱声骂声和百姓们的哭叫喊声。
但城头上的火炮也还在接连不断的发射,后面有清兵鞭打,流民们只能往城墙那跑,有些人边跑边喊道:“军爷们,别开炮啊!”
躲在流民身后驱赶他们的清兵,也不制止百姓们呼喊,只是威逼他们,拿着铁锹锄头等物,开始产土填护城河。
孙应元皱眉道:“不好,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只怕护城河就要都被填平了,那样鞑子们就可贝肆无忌惮的推着盾车和云梯车来攻城了。”
朱慈烺也已经恢复了平静,道:“不仅如此,而且在鞑子正式攻城的时候,同样还会驱赶着这些百姓再来攻城。”
其他的众将也都面面相觑,目光都集中到朱慈烺的身上,毕竟这事太棘手了,他们不敢私做决定。
朱慈烺思索了一阵子,终于开口道:“把在良乡缴获的那些兵器和用不着的盔甲都扔下城,让这些流民捡起与鞑子战斗!”
不一会儿,一大批武器被运上了城墙,在朱慈烺的命令下沿着城墙扔下,顿时城墙下护城河外出现一片兵器长河,刀枪斧戟什么都有。
朱慈烺命令一些嗓门大的士兵喊话,这些士兵站在垛口处对着下面的众人大声道:“皇太子有令,如果你们还是大明的子民,就拿起地上的武器,杀鞑子!皇太子许诺,活者升官,死者立碑!如若相助鞑子攻城,杀无赦!”
朱慈烺面无表情地看着城下,这些流民他们当初错失了第一次机会,这次算是第二次,如果贪生怕死,那面对他们的将是死亡。
如果尚且还有斗志,想要活命,只能拿起武器战斗,这是他们唯一活命的机会。
在他的计划中,当清军与流民混战在一起的时候,再城门大开派出骑兵进行冲杀,说不定还能逼退清兵。
当然了,骑兵肯定也会损失惨重,不过为了不让近万百姓被当面屠戮一空,他只能选择这么做。
在城墙上丢下武器的那一刻起,扬古利就想到了明军的意图,他厉声道:“传令前阵,但凡有捡武器者,当场射杀,快把把明狗都赶去填河,快!快!”
扬古利的军令刚刚传达,在清军驱赶的百姓中就有一个男子忽然抡起手中的锄头,对着身边一个鞑子脑袋狠狠的砸了上去。
第119章
城下激战
饶是有铁盔防护,那名倒霉的鞑子被这一锄头砸的两眼一翻,软绵绵的倒在地上,不断的抽搐着,脑袋鲜血四溢,不死也会变成白痴。
那名一锄头干倒一个鞑子的猛男举着锄头,大声道:“左右也是个死,还不如和鞑子们拼了,好歹混个为国捐躯的美名,总比死在官军手里背个卖国汉奸的恶名强!”
周围的鞑子做梦也没想到,一向逆来顺受,温顺软弱的明国百姓会抄起家伙反抗,还干倒了一个!
见这个刺头还敢煽动群众,有个清兵手持长枪对着这名猛男狠狠刺过来,猛男下意识用锄头当了一下,然后又将锄头甩向鞑子,趁着鞑子躲避锄头猛的向前一窜,来到了那清兵的近前,一把死死抱住了那清兵。
鞑子的长枪在近身搏斗毫无用处,只能扔掉枪杆,也抱着那猛男,两人滚在地上厮打了起来。
其他百姓见状也开始爆发了起来,纷纷捡起了地上的武器大吼着:“乡亲们!和鞑子拼了!”
暴动的百姓们纷纷抄起地上的武器,没头没脑的对着驱赶他们的清兵胡乱的攻击,或砍或甩,什么招式都用上了。
那些清兵一时间被百姓打得连连后退,打死打伤了数十人。
扬古利和博和讬也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过去一直有效的驱赶百姓攻城,竟然会变成这样一个结果。
“不能让他们冲过来!”扬古利忽然大喝道:“让勇士们压上去,杀光他们!”
命令下达后,前阵的清兵立刻一拥而上,杀向百姓们。
之前被打回来,是因为驱赶百姓的清兵并不多,心中清兵大队人马往上压,百姓们立马不敌,被清军杀得纷纷倒地而亡,之前的一股血气之勇也不复存在,纷纷掉头向新城的方向跑去。
清军追在百姓的后面,不断的枪刺刀砍箭射,杀戮着百姓,而百姓也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只能拼命向关城的方向奔跑。
清兵涌了上来,将流民逼到了城墙下的护城河边,有的人甚至直接跳下河去,可惜护城河深三米,很多人直接被淹死了。
朱慈烺见此情形,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了......”
孙应元道:“殿下,我们需要派骑兵下去冲杀吗?”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不用,百姓堵在城门前,不利于骑兵出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