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982


看到如此,李定国也和妻儿们声声告别,策马而去。
凡是攻打安南,必从广西和云南分兵两路进行攻击,这几乎已经是固定套路,从古一直用到今,而且主战场一般在广西一边。
五月初十,明军抵达广西凭祥,这里与安南谅山接壤,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在凭祥,李定国见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熟人,安南莫朝“皇帝”莫敬宇。
嘉靖六年,黎朝权臣莫登庸篡夺帝位建立莫朝,万历年间被郑氏所扶植的黎朝打得几乎土崩瓦解,但莫家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又聚结于安南北部高平割据,托庇于大明的保护之下。
天武元年,黎朝郑主趁着明军北伐,大举进攻高平,被莫敬宇击败,事后朱慈烺遣使册封其为归化将军、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
在这里看到莫敬宇,李定国颇为吃惊,这家伙不是一直窝在高平老窝吗?怎么跑广西来了?
老远的,花甲之年的莫敬宇就迎了上来,大声地打招呼道:“大将军,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他脚步不稳,一路小跑过来,看得李定国颇为担心,生怕这家伙忽然躺地上了,影响自己的声誉......
李定国下马迎了几步,道:“将军何故来凭祥?”
“唉!大将军怎可如此唤我,真是折煞末将了.....”莫敬宇笑笑道。
李定国同样笑笑:“那我如何称你是好?”
莫敬宇也不为意:“那就随大将军了!”
李定国见他如此说话,不经暗道一声好个随性子的人,不认识他的人,怕是想破了头也猜不到,这位大爷曾经当过“皇帝”,是莫朝第十代君主。
李定国与莫敬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终于摸清了这家伙的来意——纯粹拍马屁的!
莫家被郑主打压的快要倒闭了,这次明军的到来,让他们燃起了崛起的希望。
不管大明以后如何治理安南,总归需要人吧!
第1043章
井底之蛙
安南,国都升龙(河内)。
王宫内,高昌城,王宫内,略显疲态的清王郑梉正与属下的大臣们商量事情。
郑主自祖上将莫朝赶出越北后,迎奉黎帝进入升龙,黎朝得以中兴,然郑主中兴黎朝的再造功臣自居,骄横跋扈更甚于以往,多次废立几代皇帝。
郑主不仅虚化了黎朝皇帝设置的六部,还将六部只能纳入郑主府内“六番”,形成了“不夺国亦如夺国、不称帝胜似称帝”的体制。
现任郑主郑梉,更是直接在王宫御座左侧与黎帝并排而坐,入朝趋拜、上奏具名等臣下礼节早就不存在了。
面对大明的传召,垂垂老矣的郑梉愤愤不平,暗道我他妈都快八十了,如何去长途跋涉去南京请罪?
大明皇帝这不是想成心弄死我吗?不去,说什么也不去!
看着父王毫无表情的老脸,郑氏少主郑柞小心翼翼道:“父王,据我们的探报,大明军队已从云南誓师,往我安南而来,按时间算,估计现在他们已经抵达边境了。”
郑柞一脸担忧的神色,继续道:“大明这次来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明军战力出众,我们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
郑梉笑呵呵道:“王儿,不必如此担心,朱明皇帝不过是吓唬我们而已,是做给他们百姓看的!”
老东西咳嗽了几声,脸上洋溢着些许笑容:“崇祯十五年时,父王曾去过大明北京朝见,你是没瞧见,他们所谓富庶的京畿山东一带,城邑有萧条,人烟有多稀少,到处都是贼寇兵马!”
郑柞愣住了,忍住提醒道:“父王,这都天武十二年了,大明早就恢复强盛了!”
郑梉摆了摆手道:“十几年而已,他们能发展成什么样,再说了,明国连年征战,又是打清虏,又是扫蒙古,还远征西域,年前又跨海打了次日本,他们国力消耗太快,不亡就算好的,如何还能大举进犯我安南?”
郑柞哑口无言,忽然感觉自己的老父亲老年痴呆了......
他看下眼朝中大臣,立时有人会意,站出来劝道:“大王,这些日子升龙境内都在流传着一首民谣:安南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
这首民谣在安南各地大范围的传唱,一时间使得安南民众人心惶惶,饶是官员派人查探是何人三部童谣,但始终毫无所获。
闻言,郑梉只是略抬了抬头,也不说话,他知道,一定是明国的锦衣卫在偷鸡摸狗的造谣,瓦解安南人心。
这名大臣见他无反应,犹豫了一下又道:“大王,明皇在征讨诏书上说,只要大王悔过,向明廷请罪,明皇就会既往不咎,为了安南百万百姓,您要三思而行啊.......”
“放肆!”
郑梉勃然大怒,喝道:“你是想我死吗?既如此,那你先去死吧!”
郑梉咆哮道:“来人呐,将这逆臣处以象毙之刑!”
可怜这名铁骨铮铮的安南大臣,为国进言,却被大象给踩死了......
世子郑柞想不明白了,明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父王为何还如此的自信?
为了郑氏一脉,郑柞决定死谏到底:“父王,我安南人口不过数百万,兵甲不过十万,财力比不过大明一个省,如何能与大明为抗啊!”
一旁的黎皇黎维祺闻言,微微抬了抬头,随后再度低垂着头,仿佛在打瞌睡。
郑梉扶着御座站了起来,指着世子道:“我有兵甲十万,明军不过区区数千,能奈我何?”
郑柞见自己的父亲还是如此,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再三地在郑梉面前陈述利弊。
老头子还是很健朗的,郑梉哈哈大笑三声,道:“我安南北境有隘益、鸡陵二关,又有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我大军沿着大江南北两岸立栅,船集中在江中,城栅桥舰相连可达九百里,我军据险固守,便是明军有百万之众,亦无法攻克,疲师而返!”
郑梉边说边扬手四点,颇有年轻时指点江山的气魄。
完了!
看完老爹的临场表演后,郑柞的心中顿时凉了半截。
喜欢看报的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大明的强盛和明军的强大,哪怕是安南带甲十万,也不一定是数千明军的对手。
他不知道明军抵达之日,安南内会是怎么样的一副景象,到时百姓生灵涂炭,日渐繁荣的升龙城及其他城池,或许又将变成一片废墟.......
五月十三日,李定国统帅部众,从凭祥进军,越过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谅山,发檄历数郑梉罪状十八条。
自古以来,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越南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
此处被一系列高地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如果要在越北用兵,谅山正是锁钥之地。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然后传檄可定。
守住谅山,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谅山,便可一马平川,直取河内!
显然,安南的军队没有这种本事。
李定国率军轻松连克隘益、鸡陵二关,取道芹站,击走安南伏兵,长驱直入抵达新福。
这时,前来赶场子的莫军也从高平赶来,扎营于白鹤,希望能喝口汤。
李定国没有理会莫军,下令从新福移驻三带州,获取从广西赶来的船只。
正如郑主郑梉所言,安南境内多江,安南军可沿江布防,据险固守,可使明军疲劳,最终拖垮明军!
显然,李定国不吃这一套,待获得船只后,将军队推进至富良江北扎营,又派黔国公沐天波出兵嘉林江击破敌军,假装要进军他处,以麻痹安南军。
五月十八日,李定国亲率大军渡过富良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等寨,拆其沿江木栅,俘虏和斩杀无数安南军。
打脸的是,郑主一脸自信所说的“明军百万之众亦无法攻克的九百里四江防线”,被明军仅用三天就突破了!
此战,明军斩杀郑氏将领三人,斩首安南军两万八千余级!
五月二十日,明军进而攻克东潮、谅江等府州,并于木丸江击破安南军的水师,斩首一万三千级,擒获将校一百二十余人,安南军溺死无数。
李定国命莫敬宇安抚官民和归附者,他继续率明军南下,剑指安南国都升龙!
莫朝在安南统治了数十年,还是有点底蕴的,经过莫敬宇的悉心拉拢和有力宣传,前来归顺的安南人每天以万计。
自大明南境至安南国都升龙,不过三百里的距离,李定国率五千明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天的时间就挺进了二百余里,一路斩杀安南军数万,使敌闻风丧胆,无人可敢接战!
第1044章
安南象阵
天武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李定国命人于咸子关修筑城寨,吸引安南军来攻。
安南军由富良江进兵,企图骚扰阻止明军常驻,李定国率部夹岸迎战,沐天波率舟师横击,二人完美配合打破安南军,斩杀万人,江水为之赤红一片。
时值初夏,天旱江水浅,安南军弃船上岸而逃,明军乘胜穷追,一路挺进安南国都前的最后一座坚城慈山。
慈山守军日夜操练不停,布置防御,准备应对明军,甚至调来了安南军中的王牌——象军!
大象,身体结实又硕大无比,在战场上可以说是刀枪不入。
而且大象的攻击力很强,一脚踩下去,肝胆俱裂,一鼻子甩过去,能把人掀飞七八米,摔成粉碎性骨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