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982


一定程度上说,嘉靖朝后,安南是大明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
大明朝的自治,那就是不管事,此后几十年,安南内部一直在打,到万历朝时还搞成了莫朝、后黎、占城、隆平四方并立的局面。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小安南亦是如此。
万历二十年,后黎朝出了个牛逼人物,一个名为郑松的大将击破了北方的莫朝,后黎朝重返旧都升龙。
俗话说功高盖主,这话一点都不假,特别是掌兵的武将,一旦功劳大了,他就要搞事情!
中国自古以来篡位的,没有文官,基本都是武将出身,安南被中华文化影响了上千年,也出了个曹操。
灭掉莫朝的郑松成了后黎朝炙手可热的人物,权势滔天,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
黎朝皇帝完全被架空,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
孙应元呈报上来的事,就跟这郑主有关。
根据南军都督府掌握的情报,以及偷渡到云南的后黎朝王子黎维禧所哭诉,郑氏毫无人臣之礼,欺辱皇室。
王子为了获取大明皇帝的同情,列了一圈郑氏的罪状,由南军都督府转送御前。
这份罪状很详细,为了方便大明皇帝了解,还将年头转化成了大明皇帝的年号。
“万历四十七年,权臣平安王郑松胁迫臣祖黎敬宗自缢,拥立敬宗长子黎维祺为帝(黎神宗),也就是下臣的父亲......”
“崇祯十六年,权臣清都王郑梉胁迫臣父禅位给兄长黎维祐(黎真宗)。”
“天武五年,权臣郑氏与南方政权阮氏发生战争,将臣的兄长折磨而死,臣父复位,接着饱受郑氏的折磨.....”
“臣之黎朝,黎氏为皇,郑氏执政,郑氏背民弑主,残暴不堪,犹那日本之德川,臣不自量力,哀鸣阙下,伏愿大明皇帝陛下,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为小国黎氏做主,荡除奸凶,臣乞拜上......”
原本黎朝皇室是不敢对抗权臣郑氏的,打算每天混吃等死,过一天是一天。
然日本德川幕府弑君,大明挥师讨伐,甚至皇帝御驾亲征日本,此事让黎朝皇室看到了希望,于是一家子抱团,想法设法将二王子偷渡到大明,希望他能搬得救兵,解救大家。
朱慈烺看完这份声泪俱下的感人奏疏,竟不厚道的笑了笑:“如此智商,安能斗过权臣?”
大明的藩属国,有些在国内自称皇帝什么的,比如日本天皇,但也只能在家称呼。
与大明进行外交或者朝见时,从来都是自称小王什么的,如日本就是日本王,从不敢说自己是天皇。
因为在大明的宗藩体系中,宗主国是上国,君主是皇帝,也是东方世界唯一的皇帝,各国国王或君主都须臣服于皇帝的统治,整个东方世界都是皇帝的天下!
这安南黎朝王子,竟在奏疏中提到里黎皇等字眼,这不是傻叉吗?
第1040章
明廷应对
对于安南这个不断靠篡位起家的小国,朱慈烺打算帮帮他们,结束纷争。
不过并不是现在,如今大明内阁和地方官员正在交接,还在过年,年后又要出兵巴达维亚干红夷人,大家都很忙。
朱慈烺下旨,让孙应元把安南王子黎维禧送到南京,让鸿胪寺官员带他旅游,游览一下南京城。
接着,他又派遣一名鸿胪寺官员,持圣旨前往安南,训斥清都王郑梉(zhuāng),让其老老实实还政给安南王,完事来南京向大明认罪。
总而言之,年不能不过。
朱慈烺如此做,似是在学毛子的普老板处理纳卡争端的手段。
亚美尼亚挨打了,于是频频向毛子求助,但普老板却置之不理,只听耳朵听,正经事一件也没干。
因亚美尼亚现任总统是西方鼓捣上台的,上任后仗着米国的撑腰开始针对毛子,导致俄亚关系出现了裂痕。
战事爆发,亚美尼亚损失惨重,普老板就是不作为,因为他怕那家伙不长记性,认为是毛子放不下高加索的利益,被地缘因素捆绑才出手相助的。
沉默就是毛子令亚美尼亚生畏的武器,普老板用沉默敲打了一番亚总统,给老帕好好的上了一课。
现在老帕的表现则是心服口服,不敢抱怨,也不敢抱怨,坐等毛子介入。
当然,大明解决安南问题,没有毛子那么复杂,毕竟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朱慈烺不是跟安南过不去,而是跟黎朝过不去,他要告诉安南,你后黎朝是反抗大明复国的,又是以外戚身份取得安南王的位置,属于得国不正。
平时不大理会大明,逢年过节少有送礼,现在挨整了光哭鼻子就想让大明帮你?省省吧老弟!
天武十二年正月初六,大明新的一年第一次朝会,安南问题被提上了议程。
有意思的是,大明历朝议论藩属国的问题时,总有大臣跳出来说:“不管他们,随他们闹!”
或云:“兵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然而这次,除了武将们大吵大闹的要主动请缨收拾安南,文臣们更是情绪激动,不仅不拿皇明祖训不征之国说事,还鼓动洋洋洒洒的讲了一通大道理。
如内阁次辅杨士聪首先跳出来道:“昔年成祖皇帝出兵安南,与三宝太监下西洋有着密切的战略相关!安南地处我大明西南与南洋的接连处,可允当我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焉能不亲自掌管?”
众臣听得频频点头,大声附和着。
事实告诉大家,明成祖朱棣拿下安南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实现了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
新任鸿胪寺卿方以智出来道:“成祖皇帝设交趾省后,永乐一朝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成祖谓人曰:‘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此圣人言正道出了设交趾郡的直接影响!”
说白了,大明控制了安南,可以大大提升对南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今后下西洋提供保障,安南在南海的战略意义,甚至要大于吕宋。
在这件事上,内阁首辅杨廷麟罕见的没有和杨士聪抬杠,他言道:“宣德朝弃置交趾后,对我大明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和致命的,此举沉重打击了我大明在南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宗主国的地位!”
杨廷麟的意思是,像爪哇、苏门答腊、苏禄等这些南洋小国,自大明弃置交趾后就基本没来朝贡,以至于后来被欧罗巴殖民者侵略,当了奴隶,供奉西洋鬼子。
接下来,就更热闹了,满殿的大臣除了声明安南的重要性,还从宗主国的角度分析。
言说安南国内郑氏逆贼,无视礼法,无视上国教化,又是逼死国王,又是随意废立国王,从不请示大明!
如此肆无忌惮的挑战大明宗主国的地位,理应千刀万剐,鞭尸三代,杀鸡儆猴震慑南洋诸国!
御座上的朱慈烺双目绽放异彩,这帮文官带着杀气说出来的话,让他都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
议论到了后面,从大臣班列的最后排跳出来一个年轻的官员,高声道:“臣提议恢复我大明在西南的三宣六慰!”
朱慈烺定睛一瞧,认出了此人,原来是新任教化部给事中周培公。
这时,杨士聪跳出来,指责周培公道:“周培公,现在是讨论安南之事,你扯那么远做什么?”
给事中虽只有从七品,但身份特殊,掌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等职责,周培公还是有资格站在这里说话的。
玩味的是,周培公是杨士聪的门生,也是他拉进教化部的,此时杨士聪却跳出来训斥门人。
杨廷麟知道,这傻逼又开始抖机灵向自己发难了。
天武朝的“二杨之争”,众所周知,杨廷麟和杨士聪是同科进士,又同为朱慈烺太子时的侍讲,二十年前就开始暗中较劲。
杨廷麟没接话,他知道,杨士聪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绝不仅限安南一事,他召集群臣来商议安南,必然是准备对那些藩属国对手了。
周培公提到了三宣六慰,正合皇帝心意,如果杨廷麟跳出来反对,就中了杨士聪的奸计,让皇帝内心对其不满。
杨廷麟能看出来,朱慈烺自然也能看出来。
杨士聪最大的优点就是识相,跟和珅一样,会揣摩圣意,主子想到什么,他就会提前安排。
这件事也一样,只是他顺带提拔了周培公。
“二杨之争”,是朱慈烺乐意看到的局面,如果文官整个抱团,会让他感到不安。
好在杨廷麟和杨士聪都是聪明人,从不在国政大事上搞事情,只是平时在为官处事上抓对方小辫子,干掉对方办事不利的小弟。
其实朱慈烺早就想出兵安南复交趾郡,以及征服中南半岛。
不过当时大明的外敌还未消灭干净,突然对小弟动手,会使大明陷入被动,于是安南之事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第1041章
杀鸡儆猴
这些年来,大明主要以谈为主,跟东南亚的几个小国心平气和的谈,让他们主动献土归顺。
谈了七八年,还是有成果的,在前任鸿胪寺卿冒襄等一干嘴炮们的攻势下,占城国答应归附大明了,还是无条件归附。
占城在安南南面,也就是越南最南面那一段,起源东汉时期,原是汉代所置的日南郡象林县。
公元137年,象林县的功曹之子,一个叫区逵的小官二代干掉了县令,自号为王,建立了占城国。
此后的千百年来,占城一直是越南地区统治者扩张的对象,经常挨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