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982


“十月初七,叛军一支先锋军抵达南宫山,与我们展开了激战,我们在大老酒井大人的英明指挥下,大破敌军,我与壮战友打死叛军五人,不幸的是,大个子牺牲了,战后我从足轻升到了步兵,还缴获了一身装备,很开心......”
“十月初八,听说明军主力来了,明国的皇帝也来了,我更加紧张了,不仅是我,还有我同营的战友们.......”
“十月初九,我们部署好了营寨,对面的明军和叛军也在布置,我们又度过了紧张的一天。”
“十月初十,没有战事发生,双方相安无事.......”
“十月十一日,叛军依旧没有发起进攻,明军也没有来打我们,当然,我们也没动。”
“十月十二日,我们在紧张的等待上级的命令,然而我的队长柳生武士很茫然,因为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战。”
“十月十三日,两军依旧是平静的对持,可喜的是,今天我认识了好几个隔壁营的同袍,我们是在取水的路上认识的.......”
“十月十四日,营中的警铃拉响了,我们匆忙集合,柳生队长告诉我们,明军的一支夜不收骑兵刚刚从我们大营旁路过,然后安然离开了,我不知道,我们的哨骑在干什么.......”
“十月十五日,我们在奉命取水的时候,再次发现了一支明军夜不收小队,这次我看到了我们的哨骑,不过却是死的,他们被明军夜不收割去了脑袋,柳生队长带着我们及时跑路了,庆幸我还活着,感恩我的队长.......”
“十月十六日,两军阵前发生了一次千人规模的冲突,听说隔壁营的同袍们参战了,半个时辰后,伊藤小浪、吉田正二,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足轻从战场上回来了,我看到的是他们的疲惫和沉默。”
“十月十七日,两军再次爆发小规模的冲突,和昨天一样,敌方参战的是叛军,双方各有胜负。”
“十月十八日,今天发生了对持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双方各出动了五千人马,在关原中间的女池附近激战了近一个时辰,还是不分胜负,最终明军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参战,幕府军立即撤退,叛军占到了一丝便宜,他们的欢呼声回荡在山谷中......”
“接下来的两天内,无战事,然而我们在紧张中度过了两天,因为下一次出战,就轮到我们了。”
“十月二十一日,叛军继续在我们的阵前叫阵,还押来一队被捆成粽子的犯人,然后大声说了一些话,将这些日本人给处决了。
听战友说,被杀的这些人是幕府几位大人派往叛军大营的细作,专门策反那些降明的藩主的。
我对他们很佩服,能当细作的人,都是不简单的人,很厉害。
要是我,估计晚上会紧张的说梦话,然后不知不觉中被睡在旁边的敌人砍了脑袋.......”
“十月二十二日,或许是幕府的大人们想要找回场子,让我们营趁着夜色去攻打松尾山明军的一个前哨站,顺便摸摸山上的敌情。
出发前,在帐篷休憩的战友们怎么也睡不着,一位战友反复地整理自己的物品,为回不来做最坏的准备。
他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然,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我们都在盯着他的包裹......”
“傍晚后,天色渐黑,我们营奉命出动了,我跟在柳生队长的后面,一步一步的迈向杂草丛生的战场。
前方敌情通报断断续续的传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搞的我们营相当紧张,毕竟这次我们的对手不是叛军,而是明军中威名赫赫的天武军。
夜那么静,静得能听见我们自己的心跳声,原来死神和士兵是如此的近,害怕吗?当然怕,不怕是骗人的!
我们躺在一处背阴的山坡上等待,等待最佳出击的时机,这是柳生队长对我们说的......”
“二十三日,天色蒙蒙亮,我们回来了,一个不少的回来了,柳生队长第一时间去足轻大将那汇报战果,我们在营帐内,几个战友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十月二十四日,两军在关原对持了将近半个月,双方战士曾一起听风看雨,一起赏月数星星,今天终于要有大动作了,因为家老大人下达了全军战前动员令。”
幕府军的中军大帐中,酒井忠胜眉头就没舒展开,如此长期对持下去,对幕府军显然是不利的。
幕府军的兵力是明军和叛军的一倍,人多固然是好事,但物资消耗也是成倍的增加,且幕府军的补给线拉的太长。
再这般耗下去,这仗也不用打了,幕府会因物资匮乏而士气大减,各部人马因争抢物资而互相不满,最终导致内部崩盘。
明军就不同了,他们一路过来连灭了十几个藩,从这些藩地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物资,他们还有三条海上补给线,一条来自朝鲜半岛,一条来自大明东南海域,还有一条来自山东和北直隶。
即便长途补给耗费极大,但在后勤供应方面,明军比幕府军更具优势。
另外,幕府也有后顾之忧,北方的仙台藩和米泽藩这两个坐地起价的大名,如果得知幕府军作战不利,难保会对关东大后方有所动作。
这一切,让酒井忠胜更加坚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
对持这半个月来,老头并非什么事也没做,他一直偷偷联系绥靖军的大名们,对他们晓以大义,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希望这帮家伙能够反水,重新支持德川幕府。
为了获取这帮日奸的支持,酒井忠胜许下了种种好处,如封地、官职、与德川氏联姻等等,只要是幕府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全都甩了出去。
甚至,酒井忠胜谈到最后,不要求他们反戈一击,只需大战后按兵不动即可。
就在酒井忠胜准备冒险发动决战之时,一个令他几乎绝望的消息传刭了南宫山的幕府军大营:大明皇家海军抄了他们的后路,甲府城失守了!
第1018章
幕府争端
甲府城位于富士山以北,距江户以西约二百里的中山道上,是甲府藩的藩治所在,也是幕府军从江户到关原的补给线中转站。
甲府城被明军偷袭,意味着从江户的所有后勤、粮草、物资被截断,同样意味着幕府大军的后路被切断。
偷袭甲府城的是朱成功所率的大明皇家海军陆战队,他们从大阪出发,通过纪伊水道进入大东洋,饶过纪伊半岛后向东北行驶,抵达骏河湾的静冈进行登录。
因德川幕府失去了制海权,静冈一带的沿海地区防御形同虚设,德川幕府像是放弃了治疗,干脆不要沿海了,所有的物资走的都是中山道。
此时日本关东地区和江户附近的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了官员地区,与明军展开决战,因此朱成功几乎毫无阻拦地在静冈登陆,绕过富士山一路长驱直入攻占了甲府城,切断了江户和关原地区的联系。
最先得到甲府城失守的是留守江户的老中松平信纲,老头子第一时间不是派兵去收复甲府,而是匆忙加强了江户的防御。
上次明军从海上突袭江户,送上了烟花盛宴,给了德川幕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松平信纲担心明军故伎重演,亲临江户湾布置重兵把守。
让他既欣慰又紧张的是,大明皇家海军果然来抄后路了,几艘战舰停在江户湾,为幕府送上了秋天的第一发炮弹。
大明皇家海军向江户城里发射了二百多枚东风火箭,好在这次江户城里做足了准备,这次攻击并未给江户城造成多大损失,明军也没有登陆。
然而这次炮击,给江户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中人心惶惶,秩序大乱,居民如蝗虫般的举家往北。
明军的舰队在江户湾虎视眈眈,随时有向江户发动登陆的态势,松平信纲惊慌之余不敢出兵救援甲府,只好派人向关原前线发出了消息,让酒井忠胜自己想办法。
毕竟江户城的守军只有三四万人,如果派出去,老家就会被明军端掉,这样太冒险了!
得知甲府失守,酒井忠胜整个人像是短路了几秒,这是他从政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不专业的状态。
接着,回过神来的酒井忠胜气的直接开口骂娘。
想不到在对持的半个月内,明军竟这么阴。
现在大军的退路被切断,幕府军极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处境,直到这个时候,酒井忠胜才真正领教了汉语中“暗度陈仓”的意思。
为避免动摇军心,酒井忠胜第一时间下令严守消息,不得泄露。
南宫山大营中,中军大帐内声音杂乱,幕府军各部的大名们应邀而来开会,一听说甲府被袭,后路被切,整个大帐中一下子炸了锅。
甲府藩的藩主徳川纲重当时就急了,自己的主城被明军袭取,比老婆被人抢了还糟糕。
甲府城里有他历年来积攒的财产,还有他的几个美丽妻妾,他如何不慌?
徳川纲重只有十七岁,是现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纲的兄长,这哥俩是一起长大的,关系很亲密。
此时他在大帐中大吵大闹,指着酒井忠胜的鼻子破口大骂,近乎下命令的要老头子立即下令从关原撤兵,让大军去救援自己的甲府。
酒井忠胜本就心烦意乱,此时被一个毛头小子当众呵斥,不由得拉黑了老脸,沉声道:“纲重殿下,这里是幕府军议,请你自重!”
徳川纲重是典型的官二代,亲爹是上任征夷大将军,他在甲府藩更是说一不二的主,在他看来,自己既然发话了,酒井忠胜这老东西应该立即照办,现在居然敢跟小爷撂脸子?
他如同被人踩到了尾巴,当场跳了起来,指着酒井忠胜喝道:“自重个屁,若是迟了,我甲府的大库中少一个银子一粒米,你这老家伙都要承担赔偿......”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德川纲重的脑瓜子被人狠抽了一下,险些一个趔趄栽倒。
徳川纲重的后脑嗡嗡直响,不由暴怒,他回头刚想找下黑手的发作,当看到正主后顿时矮了半截。
打他的人是尾张藩的藩主德川光义,也就是娶了他姐姐千代姬的人。
“姐夫”这个身份并不可怕,让德川纲重畏惧的是,自己这位姐夫,也是自己的族叔......
德川光义的父亲德川义直是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的九男,也就是说德川光义是德川家康的孙子,跟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是同辈,比现在的第四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纲还要长一辈。
德川光义年龄不大,只有三十出头,但他为人比较沉稳,从戴绿帽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来。
一个男人,当得知自己戴了绿帽后,依旧维持与妻子的正常关系,这不是沉稳是什么?
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能干出这种事?
只听德川光义厉声道:“纲重,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岂容你在此放肆,还不快滚一边去!”
酒井忠胜见了,暗暗松了口气。
他虽不把徳川纲重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但在座的大多是德川宗室,他作为外姓权臣,若是当着德川氏这么多人面处置这小子,难免会让他们心里不痛快。
现在好了,同样是宗室的德川光义出手,那就不同了。
果然,徳川纲重再嚣张,也不敢跟叔叔兼姐夫顶嘴,因为人家年轻时比自己更嚣张,而且手握重兵。
小太爷终于消停了,酒井忠胜脸上挤出一丝微笑,让大家继续议事。
讨论的主题无非是如何解决甲府之变,有人提议,回兵救援,保障后路安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