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982


这时,幕府兵才发现吉泽手中拎着的大包小包,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将之抢来瓜分了。
“军爷,这是我的东西,娶媳妇用的.......”
“少废话!再啰嗦把你媳妇拉到军营,给兄弟们当媳妇!”
又是一个沉重的枪托,吉泽感觉甚是的骨头架子险些散了,连忙闭口不言,也不反抗。
他知道,自己这是被第三次抓壮丁了,接下来就是当成炮灰奔赴前线,继续与明军交战。
他想哭,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忒惨了吧,在人生的岔路口,自己的命运为何这么被动,总是炮灰?
毫无意外,吉泽明亮又被拉进军营,成了幕府军一名光荣的足轻战士,俗称炮灰。
除了吉泽,还有大量被抓来的壮丁,成了他的战友,这些大多是在乡下抓的,因为幕府军还不敢在城内抓有钱人......
按照上面的指示,这一次,他们要在半个月内抵达关原,阻止明军东进。
.......
九月底,酒井忠胜亲率大军赶赴关原。
得到消息的朱慈烺立即传令徐青山,抢在幕府军到达之前,先打下彦根城。
彦根城,别名金龟城,位于琵琶湖的东岸,京都东北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是彦根藩的藩治所在地,也是由关西进入关东地区的咽喉要路,也是德川幕府的最前沿防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朱慈烺之所以等到现在才出兵,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他担心明军抢先占领彦根城后,幕府军害怕明军兵势强大,不敢把大军压在关原一带,从而全力防守关东平原,层层设防。
若是如此,明军就必须逐城逐地的攻取,以至战事旷日持久。
而且,明军消耗严重外,补给线也会越拉越长,会长期陷入日本战事中。
与其自己拉长补给线,不如让敌人拉长补给线,趁着这一个月的当口,明军正好可以补充后勤,改编各藩大名的人马。
自明正女皇发布讨伐德川幕府的诏书后,有不少大名做出了选择,带着自己的军队赶到京都,正式与明军组成联军。
也有一些大名,虽然没有出兵,但他们拒绝了德川幕府的要求,选择了中立,不乏有坐收渔翁之利的嫌疑。
明军登陆日本的军队一共六万人,除去几场战事中伤亡的人员,能上战争的只有五万五千多人。
而在京都集结的倒幕军足有近十万大军,这些军队来自五十多个不同的大名,如果没有统一的调度,打起仗来非大乱不可。
因此,朱慈烺先开了个会,将将所有倒幕军改编统称为绥靖军,由征东都护府大都护李少游任军帅。
绥靖,即安定、安抚之意,抗战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的一支中国汉奸武装,叫华北治安军,也被称为“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
朱慈烺此举,显然是拿这帮大名当狗腿子使唤。
绥靖军下设五个师,分别由毛利大纲等人统领,师下面又按明军编制分为旅和团,由各藩主大名统领,大藩当旅帅,小藩当团总,凭实力说话。
有的封地多的大藩大名,带来了一两万人马,而有的小藩大名,手下只有八九号人,在弱肉强食的年代,临时组个局,这是最好的分配制度了。
九月二十九日,徐青山奉旨出兵,率领六万大军先行出发,攻打达彦根城。
第1009章
名将的自负
彦根城,是幕府军防守的最前沿阵地。
大明皇帝“错失战机”,拖延到现在仍不出兵东进,让幕府军有种抓住战机的感觉。
一路上风尘仆仆的酒井忠胜,得到明军终于出兵的消息后,立时下令大军加快速度,赶赴关原。
幕府大军已经出了江户,处于半道中,哪怕是现在听到彦根城失守的消息,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酒井忠胜不得不将决战地点选择关原一带,因为一旦明军进入关东平原,一马平川的地势非常不利幕府军防守。
打仗,拼的是国力,显然德川幕府不具备和大明拼国力的资本。
幕府军只有依赖关原一带的有利地势,才能有效削减明军在火器上的优势,从而增加战争的胜算。
......
十月初一,明军数万大军结集于彦根城前,幕府军迅速结阵防御,四面摆列枪炮严阵以待。
然明军只是短暂的结集,随后便在东北向的道路上列营十二座,营盘外设置壕沟土垒,坚固异常。
幕府军前线统帅井伊直孝派出本藩骑兵哨骑四出,严密监视着这支明军。
井伊直孝是彦根藩第二代藩主,他十三岁便继承了父亲——战国名将井伊直政麾下的赤备部队,二十出头便受到德川家康的青睐,指名为大将参与大阪冬之阵,他不负德川家康所望,击破木村、长宗我部两军,自此声名大振。
现在井伊直孝六十五岁了,曾担任过德川幕府首位大老,论资历比酒井忠胜还要高。
酒井忠胜担心这老家伙过于自信,被明军打死,因此早早的派遣了松江藩主松平纲隆、高松藩藩主松平赖常、小田原藩藩主稻叶正则三位大名,领大军三万人进驻彦根藩,帮助藩主井伊直孝驻守。
加上彦根藩的两万人马,此时的彦根城足有五万幕府大军,只要没人犯傻,守个十天半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井伊直孝也算是日本的名将,他耐心的听取了同僚的建议,承认明军的火炮牛逼,需万分小心。
按照日本人以往的看法,火炮在野战中的作用不大(地形决定),不被明军的火炮干过,是不会改变这种常识的,井伊直孝能认真听取,足以说明他是个能人。
正当协防彦根城的几位大名在商议如何作战时,探子来报,明军突然撤出刚刚安置的大营,只留下部分人马。
井伊直孝不解,不多时,又有探子来报,这次汇报的很详细。
原来撤出明军大营的是绥靖军,也就是日本人的军队,他们全部后撤二十里了,只留下万余明军。
这一消息令彦根城里的四位大名又惊又喜,不明白明军内部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是内讧不成吗?
按照明军统帅徐青山的设想,江户离彦根大约有八百里的路程,至少需要十天的时间。
从京都到彦根只有一百多里,基本都是平坦大道,算上夜不收传回幕府大军出发消息的时间,明军有三到四天的攻城时间,完全是足够的。
同样的,得知明军后撤的幕府军统帅井伊直孝也是这样想的,明军剩余的人马不过万人,自己拥兵五万,守是肯定没问题的。
但如果是守,这也太掉价了吧!自己好歹也是日本名将啊!以五万人马守城,对付万把明军,赢了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因此,井伊直孝决定主动出击,先吃掉这万把明军,给颓废的幕府大军提提神,打打气!
再者,他也考虑到了,如果明军调来火炮,按照攻打大阪城的套路来一遍,小小的彦根城压根扛不住,还不如趁着明军人少,出去与他们野战,连人带炮全都吃掉!
或许是畏惧明军火炮攻城的强悍,亦是出于对井伊直孝的信任,出奇的是,其他三个大名竟无人反对,一致决定大军出城野战。
井伊直孝很欣慰,当即下令留守一万人马守城,其余四万大军尽数出城,于城南布阵迎战明军,四位大名全数出战!
十月初二清晨,井伊直孝确定日奸们的大军后撤二十里后,迫不及待的主动约战徐青山,时间就是现在,一个时辰就开打。
看得出来,这老头子很着急,也很精明,害怕被敲闷棍。
上午九点,井伊直孝率领一万五千人马为中阵,布出一个漂亮的雁形阵。
松平纲隆带领一万二千人马为左翼,靠着今须山的东侧布阵;松平赖常领一万三千人马为右翼,靠着琵琶湖列阵。
幕府军在布阵,明军也应邀抵达战场。
南边传来隆隆的声音,占据制高点的几位大名同时抬头看去,只见千名明军骑兵奔腾而来,干涸的大地上扬起一大片尘土。
更远的地方,漫野的明军步兵正在赶来,红色军服和明盔上的红缨在风中跃动着,仿佛地平线上一条抖动的红色波浪。
大明的军队虽已舍弃了盔甲,但整齐的军阵,震撼的步伐,依旧未变,万人军阵雷动,足以营造出十万人的恢宏的气势!
咕隆一声,井伊直孝喉咙滚动,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喃喃道:“这就是明国的军队吗?”
老头子发誓,这是他这辈子见过开场最震撼的军队!
其他三位大名,以及数万幕府军士兵,同样个个心中打鼓,接下来的一战,自己要跟他们打?
井伊直孝虽然暗叹自己草率了,但既然拉开了阵势,又约了架,总不能现在退回去,那自己一世英名就真的毁了!
担心军心有变,他举着号旗,沉声喝道:“全军备战,准备迎敌!”
幕府军中的各种乐器响起,标志着快要开战了,大家都认真点,稳重点。
步鼓和号角声不绝,伴随着一阵阵整齐的踏步声,天武军源源不断进入战场,在距离幕府军两里外迅速布阵,由纵队变换为横队,铺满了整个正面。
天武军是这个时代的至强军队,布阵进行得很快捷,接着,两军主帅在各自帅旗下互相眺望,观察对方的阵型和调动。
这次攻打彦根城,徐青山只出动了一万天武军,并非明军中内讧,而是他主动提出的。
徐青山要求首战由天武军打,依附的日本大名们全部随军参战,观摩上国的强军是如何摧枯拉巧的!
作为主帅,徐青山觉得很有必要给这些新来的小弟一个下马威,震慑那些心里还有些摇摆不定的大名。
同时,徐青山也考虑到,在火炮缺乏的情况下,攻城战不好打,让天武军去冲,会有很大的损失,他舍不得。
如果让绥靖军当炮灰攻城,万一引起不满倒戈就麻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