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82


献俘位的西边则站着刑部尚书冯英,献俘大典刑部的作用很大,俘虏需要他们去解决。
“献俘开始!”
在礼部官员的高呼声中,献俘大典正式开始,顿时鼓乐大作,礼炮轰鸣,诸官肃立,庆贺胜利。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孙传庭、黄得功、孙应元三人上前几步,面向午门城楼上的崇祯皇帝拜了四拜,身后诸将跟随礼拜,然后退下,走到侍立的位置。
随后礼赞奏凯乐,太常寺掌管音律的正八品协律郎,手拿指挥音乐演奏的旗帜,引导乐工走上奏乐位置,司乐跪着请求奏凯乐。
协律郎举起指挥旗,鼓吹开始演奏,编奏乐曲,这操作和后世的音乐会没什么两样,都是音乐指挥拿着东西在那甩。
音乐停止后,赞礼人宣读露布,宣读完毕后,再交付中书省颁布天下。
这个时候,有将官引导所有满清俘虏跪在高迎祥身边的献俘位上,神情憔悴的高迎祥瞥了一眼身旁跪了一地的建奴,原本无精打采的眼神忽然有了一丝好奇。
他从未见过建奴长什么样,此时一观,甚为惊奇,心中暗道:这什么玩意,辫子跟个老鼠尾巴一样。
看押高迎祥的一个锦衣卫见了笑道:“闯王兄,对这些鞑子可是感到新鲜?”
高迎祥轻哼了一声道:“长得人模狗样的,还以为多新鲜呢!”
高迎祥几日前就被押到京城了,一直在关在锦衣卫的诏狱中,一些锦衣卫佩服他是条汉子,在其被凌迟处死之前一直好吃好喝的供着,高迎祥见他们平日对自己还算不错,因此才搭理了他一句。
旁边一个懂得汉语的八旗甲喇章京,忽然转身恨恨的看向高迎祥,很是恼怒。
高迎祥瞪了他一眼,道:“怎么,你不服?若是按照老子当年的脾气,你敢这么看我,老子早一刀剁了你这狗日的!”
这名八旗甲喇章京在满洲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被高迎祥这一说,顿时大怒,站起身来想要扑上来殴打高迎祥。
只是他刚站起身来,就被身边的几个锦衣卫一脚踹翻,按在地上了。
高迎祥朝他啐了一团口水,道:“呸!狗鞑子!”
这边的举动使得不少官员侧目,然而他们却是当做没看到,两个都是将死之人,吵吵个屁啊!
不过还是有不少官员挺佩服高迎祥的,以往的献俘仪式,贼首到了午门前不是被吓尿了,就是在那大喊大叫的壮胆。
这高迎祥却很淡定,还很配合,这样足以说明他的胆气,的确是个做大事的人。
朱慈烺心中有些好笑,这两方原本是不可能见面的,因为他的存在才一起出现在献俘大典上,还杠了起来......
献俘大典在继续进行,这个时候,刑部尚书冯英道:“启奏陛下,陕西巡抚孙传庭献上贼首高迎祥,勇卫营副将黄得功献上奴贼俘虏二百人,交付刑官或是释罪、释缚,请陛下决断!”
冯英上奏后就返回了原位,这句话其实也就走个流程,这些俘虏大多数都要被杀掉,除非皇帝想作秀,放几个地位低点的,发配边疆什么的。
崇祯皇帝扫了一眼楼下的高迎祥和清军俘虏,眼中闪过厌恶的神情,他喝道:“全部押赴西市,高迎祥凌迟处死,余者奴贼皆斩!”
高迎祥昂头看着城楼上的崇祯,眼中丝毫没有惧意,他忽然高声喊道:“崇祯!这一世老子败了,来世,老子要是还吃不饱,还得造你的反!哈哈哈哈!”
高迎祥仰头大笑,让文武百官一阵侧目。
内阁首辅温体仁不屑道:“临死之前还做英雄状,真是可笑至极!”
其他官员闻言也纷纷轻笑附之,只有朱慈烺有些感触,错在高迎祥吗?正如高迎祥所说,他是吃不饱才造的反,有谁吃饱了没事做,提着脑袋去造反呢?
错在崇祯吗?他当上皇帝第二年陕西就发生特大干旱,连续好几年,整个陕西颗粒无收,他也拨下重金前去赈灾,派内阁大臣前去抚民,然而还是没能阻止百姓造反。
灾情太重了,流民太多了,如果真要怪,第一怪天灾,第二怪各地的官员和地主,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不断的压榨农民,以至于农民活不下去纷纷造反。
皇帝下旨处决俘虏,献俘大典也进行了一半,后面文武百官唱排班,致词官跪道致词,贺讫。
在热闹的钟鼓乐声中,众人行五拜三叩头,崇祯皇帝呆呆的看着在囚车中远去的高迎祥,心中感慨无限,刚开始收到高迎祥被俘的消息时,他第一时间竟是不信。
他真的不敢相信,这个折腾了他七年的男人会有落网的一天,在下令处死高迎祥的那一刻,他开始相信,自己能够力挽狂澜。
献俘大典结束后,京师百姓纷纷跑向西市,欢天喜地的庆贺围观这些俘虏受刑。
建奴俘虏,都是被一刀砍了脑袋,与之前勇卫营斩首的万颗建奴首级叠成的巨大京观放在了一起。
而高迎祥的受刑最引人瞩目,他被凌迟处死,生割了1560刀才死,那个曾经驰骋西北,扫荡中原的闯王高迎祥,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当日他冒险从子午谷偷袭西安,如果成功了未来将海阔天空,然而却被孙传庭料到并设伏,双方在午谷的黑水峪激战了四天,最终以失败告终,运气不好也是一种命。
第九十四章
局势
在献俘大典后,紧接着在皇极殿内举行了论功行赏仪式,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孙传庭等中原剿寇的官员。
因为在此之前,勇卫营的封赏已经完成了,黄得功和孙应元官升一级,由从参将升为副总兵官。
大明目前在职的总兵官有六十多人,有挂印的和不挂印的,不挂印的地位比较低一些,至于副总兵官,也就是个封赏。
徐盛因近年来护卫皇太子有功,由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连升两级,为正四品指挥佥事,仍护卫东宫。
勇卫营诸将大多都官升一级,连普通士兵也都升了一级,最起码是个小旗,不过不是实授。
另外每人赏五十两银子,至于赏钱,朝廷正缺钱,朱慈烺自然主动替崇祯省了,由他自己出。
良乡缴获的物资太多了,光是白银就一百三十万两,朱慈烺当初只交了一部分用不着的冷兵器给户部,其余盔甲战马、银子物资这些,统统被自己拉到新城了。
至于李廷表,因为是暗中侦查军情,所以朱慈烺不能为他请功,只能委屈了他。
担心李廷表心里有情绪,朱慈烺特意召见了他,当面告诉他:“李廷表,你在本宫所有心腹中,作用最大,就像一把利剑,替本宫开道,无往而不利!”
没有任何承诺,没有许下任何前程,只有一句评价,却让李廷表更加死心塌地的追随朱慈烺。
经过京城流血夜后,许多人见识道了皇太子的手段,有不少大臣通过李廷表向朱慈烺送上拜帖,表示愿意追随皇太子。
现在谁都知道,李廷表是皇太子的人,而皇太子不能随意结交外臣,因为许多大臣只能以李廷表为纽带,向朱慈烺效忠。
朱慈烺虽然当众烧了那个小册子,但谁知道他有没有备份呢?与其担心日后得罪皇太子,还不如向其靠拢,反正皇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跟他混不亏!
许多大臣怀着这样的心态开始千方百计的跟朱慈烺搭上关系,朱慈烺也不做作,暗中收了大部分人,不管这群人什么德行,能在朝堂上用得着就行,大不了让他们当炮灰嘛!
就这样,在朱慈烺身边隐隐形成了一个新的势力,官员们暗中称之为太子党。
《皇明时报》特别版用了一整幅版块报道了献俘大典,宣扬国朝的皇威,向国民表明朝廷有能力平复中原流寇之乱,也有能力击败建奴收复失地!
当然了,不管能不能,现在什么个情况,口号先一茬一茬的喊得响亮些,不能让民众对朝廷产生动摇,失去信心。
正当皇明时报火热发行时,有一些御史言官开始上奏崇祯,请他下旨关掉皇明时报,称这个报纸上有民众私议朝政,甚至还有一些什么地球是圆形的说法,有悖天子之论,动摇江山国本。
崇祯近日来也非常关注这个皇明时报,并且每期都要订阅,平日的朝廷邸报虽也具备皇明时报的不少功能,内容却比之少了太多,完全不能相比。
崇祯每天空闲时间都会翻看皇明时报,看看京畿附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读书人对朝廷的一些看法。在这个时候听到御史言官们请旨要关掉皇明时报,他如何能答应。
崇祯也想利用报纸向天下学子征求治国之道,负责引导国内舆情舆论,为日后自己实行一些新政策有舆论上的支持。
说白了就是跟言官御史们争夺舆论权,任你几十张利嘴舌灿莲花,也不敌我亿万民众芸芸众口。
言官们也是发现了皇明时报隐隐具备这种功能,这才竭力上书要求关掉皇明时报社,并抱团持续不断的送上奏章。
大家都是聪明人,就跟当初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一样,借着各种花里胡哨的理由跟皇帝叫板。
说白了就是政治斗争,政治势力的较量,言官集团挑战皇权,争夺朝堂话语权,这种事情在大明朝屡见不鲜,基本哪个皇帝都会遇到几次。
崇祯当了十年的皇帝,经历了阉党、东林党什么乱七八糟的党争,也算是过来人,这对他来说算是小场面。
朱慈烺也没闲着,皇明时报是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有人要关掉,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啊,朱慈烺二话不说,指挥着那些新归附他的狗腿子们在朝堂之上与言官们对喷。
来啊,互相伤害啊,谁怕谁啊!在朱慈烺的搅和下,双方施展出浑身解数,彼此攻击,互相倾轧,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大明朝的言官确实有点牛逼哄哄,白天瞧谁不顺眼,晚上就闷头写折子,第二天上奏出去,弹劾!据统计,朝中每个大臣至少被言官参劾过二十次.......
最后,无论言官们说什么,哪怕是哭宫也好,当庭撞柱子也好,崇祯都是拒绝关掉皇明时报社,有时被惹的实在恼怒了就拉几个出去廷杖,打死几个跳的最欢的。
近期,朱慈烺看着群臣们上奏的互相弹劾的奏章,心中感到好笑,真是狗咬狗!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火力不集中到他和皇帝老子身上就行。
朱慈烺忽然看到了一份关于李廷表的奏章,这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奏的,他请求升李廷表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朱慈烺冷笑,这表面上是升李廷表的职,其实是明升暗降,在锦衣卫中,指挥佥事职位上虽然比镇抚使高一级,但手里没权,算个屁啊!
镇抚使职位不高,却手握实权,平日指挥佥事见了也要恭恭敬敬的,大明朝的官场就是这么现实,有实权才是大爷!
看样子,这骆养性开始对自己有成见了,不过那又怎样?家奴就是家奴,再跳也没用,等过段时间再找点事情给李廷表做做,立个功再提拔一下.......
在献俘大典后,像是出于对明廷的挑衅和报复,清军在十日内连续攻破定兴、安肃,攻固安,下文安,克宝坻,杀知县赵国鼎。
北面的清军在阿巴泰的率领下攻怀柔,占河西务,屯兵密云、平谷,围绕明都,半个月内,“遍蹂畿内”,无数的百姓家园被毁,子女财帛被掳掠。
定兴前光禄寺少卿鹿善继毅与知州薛一鄂积极抗清,屡次打退清兵,但终因敌众我寡,兵粮不济,定兴沦陷,鹿善继和薛一鄂自杀殉国。
朝廷得知消息后,赠鹿善继大理寺卿,谥号忠节,并建祠祭拜。
皇明时报最新一期,以宣传爱国教育为主,专版报道了各地殉节官员的事迹,朱慈烺亲自发文称赞:慷慨捐躯,冒白刃而不悔,气节凛然,要于自遂其志,其英风义烈,固不可泯没于宇宙间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