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982


东军的火枪阵发出了层层光火,无数的弹珠尖啸着射入扎堆而来的土著阵中。
第一轮整齐的枪声汇聚一声,仿佛一颗巨型火炮在炮击,产生的巨大咆哮声将对面的原住民联军吓了一跳。
他们没有多想,因为时间不允许,无数的铅弹毫无阻碍的射穿了毫无防御的原住民军队。
火枪轰鸣中,前排的印第安大军如切菜般的被打翻在地,滚在地上大声惨叫着,就算一些手上持着木质盾牌的印第安人也同样如此。
“开火!”
数千支火铳进行了第二轮排枪,噼噼啪啪的声音延绵不绝,联军的惨叫声又是一片传来。
“开火!”
“开火!”
东军的火枪阵,连珠似的枪声一排接一排,从明军那学来的定装纸筒弹药的优势,让东军火枪兵的装填发射速度极快。
原住民联军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几个大酋长被惊的怔了半天,待他们反应过来后,只见刚刚冲出去的前阵,已经乱成了一片。
地上到处躺着滚翻惨叫的战士,一些人当场被打死,一些人则还未死,只是血肉模糊地在地上大声惨叫着。
大酋长们个个嘴巴张得极大,目测能塞下一个香瓜。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对面这些家伙的武器是如此厉害,特别大规模的动用,自己的人马还未摸到对方,扎眼间便被干翻了一地!
大酋长们毕竟都是大人物,他们的心里状态都是一等一的好,那些普通的原住民士兵就没这么坚强了。
看着眼前可怕的场景,原住民们的脸色从发呆到惊恐,猛然他们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转身就往回跑去。
他们称不上丢盔弃甲,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盔甲!
他们手上的武器基本抛个精光,只求自己跑得快些。
看着土著们前阵崩盘溃逃,洪承畴笑了,未来的大东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必然所向无敌!
几轮齐射后,洪承畴下令骑兵出动,冲垮敌人的中军,彻底击溃土著联军!
东军骑兵大军分成两部分,左翼由平西王吴三桂率领,右翼由定北王李率泰统领。
没有过多的战术安排,在令鼓声中,东军的骑兵直接从两翼杀出,合围原住民大军。
原住民士兵虽然人多势众,可是当他们看见有种不知名的动物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立即丢下武器四散而逃。
北美的印第安人根本不知道驯化马,在他们眼中,胸披铠甲、骑着战马奔腾而来的东军骑兵简直就是天神!
东军的骑兵驰骋在战场上,将可怜的印第安人踩死,用长长的马刀把印第安人切成两半。
原住民的棍棒等武器,虽然也能打伤东军的人或马,却不能将他们直接杀死。
在骑兵的冲击下,原住民联军陷入混乱,不少人被战马撞击骨断筋折,哀嚎着栽倒在地,随后被身后的骑兵大军踩成了肉酱。
还有的土著在混乱中彼此踩压,许多人窒息而死。
面对这些弱小的敌人,东军的骑兵只需要一次冲锋就足够了!
看着眼前无力反击的土著们,洪承畴竟然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曾几何时,汉军旗在大明军队面前也是如此不堪。
曾几何时,他们也被人如此压制过,这种感觉真让人感同身受啊!
但洪承畴没有丝毫的心慈手软,他下令继续冲杀!
平西王吴三桂手持战刀,在上百名亲卫铁骑的护卫,直接冲进了原住民联军的中军,那些大酋长们所在的位置。
他想亲自抓住这些大酋长,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平西王吴三桂的传说!
吴三桂冲到风河部落大酋长的肩舆旁边,挥着战刀斩杀了几个抬着肩舆的部落领主,但马上又有几个人跑过来扛起肩舆,准备跑路。
眼见敌人杀来,这些大酋长们一边招呼手下阻拦,一边匆忙命人抬着自己跑路。
原住民士兵向吴三桂的骑兵发出猛烈的攻击,大部分却被对方身上的甲胄和铁盔挡下了。
反而只穿布衣的原住民士兵无法抵抗东军士兵手中的长枪和刀剑,被杀的不要不要的。
在骑兵的马刀面前,他们隐藏的“盔甲”和黑曜石刀根本不值一提!
在几名骑兵的冲锋下,风河部落大酋长的肩舆被撞翻,在地上滚了几圈的大酋长就这样被活捉了。
没有了大酋长的指挥,数万原著名联军嚎叫跑走,生怕晚一步就会被身后可怕的四蹄怪物追上。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必然是落后的一方被碾压。
只有五千的东军人马,轻松的击溃了人数十倍的敌人,交战的山谷中全是联军的哀嚎声。
东军人马继续追杀逃跑中的原住民联军,一支骑兵专门追击溃逃的酋长们。
这一战,有近万名原住民联军被东军骑兵击杀,若不是洪承畴因夜幕降临下令收兵,恐怕这四五万联军就会全军覆没了!
根据后来大明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此次的东胜神洲一战,东军以五千人马击溃五万五千人的原住民联军,斩杀原住民高达一万三千人,俘虏了七位大酋长,以及几十名领主,东军的损失仅有数十人.......
此战是大东国踏足海外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兵,辉煌的战果奠定了大东国在东胜神洲的无上地位。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哪怕东国只出动了数十名骑兵作战,也能把一些原住民士兵吓得胆战心惊,弃械逃亡。
不少部落选择了投靠大东国,成为他们开疆拓土的急先锋。
此后,大东国以极快的速度,将势力拓展了数千里,一直到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周围,并与列强爆发了多次争端与交战,直到大明的军队踏上这片土地......
第858章
新的时代
天武八年,上百名满清王公大臣于南京太平门被斩首示众,清末帝福临吊死煤山。
国民心心念叨的大清完了,一切都结束了。
在举国欢喜之际,六月中旬,内阁大臣、财政部尚书程国祥作古。
程国祥,崇祯、天武两朝尚书,执掌大明全国钱粮。
崇祯十年时,朱慈烺第一次领军南下,狮子大开口朝户部要钱粮,时任户部尚书的程国祥当众怒斥,还发脾气辞职不干了。
第二年,在老家赋闲的程国祥就投奔了朱太子,执掌太子党的财权,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君臣感情非同一般。
程国祥身居高位,掌管着大明所有的税务,每年过账的银两足有上亿两,他为人却是极其谦恭低调,清廉自守。
程国祥在数年前就已经身患重病,辞去了官职在家休养,由左侍郎黄宗羲代为处理财政部政务。
他一直吊着一口气,等着大明灭清。
如今,清廷被灭,连小皇帝都吊死了,程国祥终于可以安详的走了,以七十三岁的高龄谢世。
朱慈烺亲临程国祥的追悼会,赐冢茔地,上等棺木,并追赠官职,给其家属赏赐丝绸三千匹。
半个月后,内阁大臣、礼部尚书朱继柞同样作古。
这位精于书法,善与人交的老臣,既有才能,又有德行,虽提过几次祖训,却对朱慈烺一向恭顺,没使过绊子。
这样的重臣,哪个皇帝不喜欢呢?朱慈烺同样亲临追悼会,赐冢茔地,上等棺木,与程国祥规格相同。
两位尚书的空缺,没有任何悬念,朱慈烺任命左侍郎黄宗羲为财政部尚书,陈贞慧为礼部尚书,二人皆入阁。
曾经的“金陵四公子”,除了被英年早逝的侯方域,余者三人都在天武朝做了高官。
他们已不是当年那个喜欢逛青楼的年轻才子了,如今一个个变成了中年大叔,最大的陈贞慧已经五十岁了,最小的方以智也四十出头了,黄宗羲虚长方以智一岁。
.......
七月下旬,平寇有功的西军都督府左都督任珍,因家法私杀妻妾多人,被军法部革职查办,朱慈烺御笔削其子爵世职。
然而任珍在家中口中怨言,言称“我朝定天下,皆军武之力也,某不过小错尔,天子何故除我爵位?”
不久,任珍被家婢告发,此事传到御前。
朱慈烺大怒,下旨以言动狂悖诸罪状,将任珍下三法司审讯,论处斩立决,家籍充公!
“任珍案”的出现,让所有武将清醒了三分。
天武帝虽偏爱武人,却也并非一味容忍,在军纪国法下,谁都难逃审判!
原本因内阁大臣不断离世,而造成的文官集团势力大减,一些高级武将颇有趁机力压文官的局势,然而在这起案件后,一个个也变得老老实实的。
大明朝堂上刚刚兴起的“首崇武将”的观念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朱慈烺“首崇武将”,并不是专崇武将,否则武将的观念就会极度膨胀,进而甚至危害国家一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