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982


北面和西面,一队队明军骑兵呼啸而来,后面奔来的骑兵越来越多。
最后大地出现了剧烈的抖动,天地中一片马蹄作响,一片红色的旗海疾驰而来,旗下满是黑压压的骑兵,这是茅元仪所率的北路大军。
明军的阵列腾起了大片烟尘,烟尘的若隐若现中,整齐有序的脚步中轰然而响,震的平壤城中人心惶惶的。
在一片“万胜”声中,南北两路大军步骑汇合,各军战旗高高举起,尤以中间太上皇御驾中的中军龙纛,最为引人瞩目。
很快,明军三军汇合,于盛京城下整队布阵。
“踏平盛京!”
“大明万胜!”
“万胜!”
所有明军士兵举着武器,在城下欢呼,十多万人的声浪如滚滚响雷,震颤九霄。
欢叫声中,太上皇朱由检、襄国公曹变蛟、镇北侯茅元仪、安辽侯朱有能等人,来到军阵前面会面。
太上皇策马走出几步,遥望盛京城头,顿时豪情万丈,心中感叹:“一群垃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明军南路大军一路杀过来,除了吴三桂还有点抵抗能力,余者各地守军基本都是一触即溃,被揍的哭爹喊娘的。
原本太上皇还想与洪承畴对线,在阵前骂死这贰臣狗汉奸,却始终没遇到。
听说洪汉奸是故意避开明军,也不知死哪去了,让太上皇颇为不悦。
诸将中,朱有能表现的最为积极,他向太上皇诸人行礼后,便第一个跳出来请战道:“末将愿领征北军率先攻城,一股踏平鞑子老巢!”
太上皇微微点头,对其英勇之态深感欣慰,不过却没有开口说话。
因为军事行动,还轮不到他做主。
明军主帅曹变蛟摆了摆手道:“先不急!”
“是!”
朱有能乖乖退下了,他对曹变蛟这个家伙还是挺忌惮的。
当年曹变蛟紧率数千人马就敢杀入八旗军大营,冲击皇太极的御营,是个实实在在的猛人,国姓爷自认不敢做.......
不一会儿,一名中军夜不收持旗策马奔向城下,对着城上守军高喝道:“大明天兵降临,大清王福临速速献城磕头投降!”
经过夜不收几次警告后,城下明军寂静了片刻,再度爆发出铺天盖地的呼喝声。
明军如此威势,让守城的清兵无不变色,几个章京匆忙前往宫中汇报情况。
原本稍微繁华些的盛京,如今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各街道上极为安静清冷。
盛京皇宫之中,庄太后和顺治小皇帝所在思政殿中瑟瑟发抖。
庄太后再也没有了平日里镇定的风范,有的只有惊慌失措,与心如死灰的念头。
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战死了,八旗军精锐尽失,皇父摄政王洪承畴带着汉军旗逃走了,没有人带上她们母子二人。
殿中,一些满汉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也有一些人神色阴沉,闭口不语,不知道在心中是否思索着之后的道路。
“踏平盛京!大明万胜!”
滚滚的呐喊声传入思政殿,让原本吵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满朝大臣皆是心惊。
庄太后布木布泰看着底下的朝臣,还有身旁怔怔坐那一声不吭的顺治,心中哀叹了一声。
福临只有十五岁,却心怀远大抱负,一心想要恢复大清,一统天下,平时言语间颇有雄主之资。
然而此刻,当他听到明军那震慑人心的呼喊声,再也雄不起来了,老老实实的当个怂包,脸上的惊恐神色无法掩饰。
大学士宁完我仰起头,有些激动道:“太后,皇上,现在到底该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啊!”
以前宁完我是绝对不敢抬头看太后的,自从洪承畴南下,这老娘们落难,他是越发的大胆了。
布木布泰冷眼扫了他一眼,道:“怎么办?你们问我一个女人家怎么办?”
她柳眉倒竖,涨红了脸似嗔似怨道:“当初你们对洪承畴俯首称臣,更是几乎以皇上相称,他领数万汉军旗南下御敌,为何明军这么快就打来了?你们却在这里问我怎么办,我还想问你们呢!”
宁完我被布木布泰说的面红耳赤,也顾不上看太后的粉红小脸蛋,怒哼一声,大袖一甩而去。
其他的大臣见状也紧随其后,显然不想在这浪费时间,有时间还不如多找找出路。
面对空荡荡的思政殿,顺治小皇帝气的脸色发白,大臣们都走了,大清已经名存实亡了.......
布木布泰更是娇躯颤动,绝望的眼神渐渐坚定,她深刻的意识到,万事还得靠自己.......
第842章
举国投降
清廷退朝后,宁完我、鲍承先等汉臣来到崇礼门城楼上。
城下一片浩瀚的旗海,明军大多头戴铁盔,身穿红色盔甲,如一片红色汪洋,一个个满是傲然之色,似乎对守城的清兵不屑一顾......
看着如潮水般的明军列阵做好了攻城准备,那熟悉的战列与气势,让宁完我脸皮不住抽动:“这下完了……”
余者清廷大臣也是心下沉重,各人心中飞速盘算着后路。
按照目前的形势,明军势大,已将盛京围城了铁桶,连条生路都不给,可以说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明军的南北两路人马约有十万左右的兵力,而清廷在盛京的守军只有几千凑数的老弱,凭这样的兵力,恐怕连盛京的城墙都站不满,根本没法抵抗!
不多时,宁完我主动出城,前往明军中军,面见大明太上皇。
按照他的想法,明军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一但战斗开始,再想投降,可就迟了!
其他人可没宁完我这般魄力,他们都在城楼上驻足不前,想要看看宁完我这家伙能不能活着回来......
果然,宁完我一头扎进明军大营后,再也没回来,也不知被宰了还是被扣留了。
看到这里,清廷大学士鲍承先一溜烟的跑了回去,准备另想出路。
显然,鲍承先比较激灵,他直接前往宫中劝顺治小皇帝投降。
他觉得,以清廷大学士的身份投降大明,显然逼格不够,必须拉着皇帝一起投降,这样才显得有能耐,大明肯定不会难为自己的......
清廷的皇宫,是原来朝鲜李氏王朝的景福宫,占地面积是南京紫禁城的一半大小。
当初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率军拿下朝鲜,就非常羡慕朝鲜宫殿城阙的壮丽,一度不愿返回满洲苦寒之地,被皇太极疑有异图而猜忌。
此时的清廷皇宫内,到处充满了混乱与不安,出了一股日垂西山的暮气。
一些宫女和太监眼看着大清大势已去,迅速在各个寝宫偷拿一些金银细软,准备逃出皇宫,连一些御前侍卫都加入到了了太监和宫女的行列之中。
当初辽东盛京被破时的情景再度重演。
“都别慌!都给我站住!”
鲍承先刚刚入宫,就听到有老太监尖细的嗓音从远处传来,呼喝着四处乱跑的太监宫女。
鲍承先无语,这才多久,宫里都乱成这样了?
他到思政殿里逛了一圈,只见太后和小皇帝早已没了。
鲍承先拽过一个长得歪瓜裂枣的宫女,一打听才知道,那孤儿寡母已经跑回后宫收拾细软了。
一把年纪的鲍承先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步入大清的后宫。
顺治小皇帝去年刚刚大婚,娶了一后二妃,因历史上的原配皇后孟古青已经随科尔沁部归顺大明了,也不知道成了征北都护府哪个将军的小妾。
现在顺治的皇后是佟图赖之女佟佳氏,也就是历史上康熙的生母。
(佟图赖是满人,之前写错了,我以为他是汉军镶黄旗固山额真,就是降清的二鞑子,其实人家是实实在在的满人。)
《清史列传》中记载,康熙二十七年,佟图赖的长子佟国纲上奏:“臣先世因在抚顺,侣率明人来归,故隶汉军,其初实系满洲........”
也就是说,康熙他妈,并不是外界所传的汉人,而是如假包换的满洲人,只因其祖居住在汉地,后来被编入汉军而已。
“娘娘!”
鲍承先在后宫廊道中走着走着,只听隔壁宫中传来一阵哭声,却是皇帝的靖妃以三尺白绫,自尽在了房梁之上。
“可惜了这个小美人,年纪轻轻的就.......”
鲍承先心中暗叹一声,深感惋惜。
来到太后所在康宁殿,果然小皇帝也在,这孤儿寡母的可怜样,看着让人心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