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982


今日一战,更让茅元仪有种走钢丝的危险,他绝不允许在关键时刻再栽了!
果然,当天凌晨的寅时,紧闭的平壤大西门突然洞开,三千八旗骑兵马蹄裹布,在夜幕的掩护下扑向十里外的明军大营。
济尔哈朗虽然这些年读了不少兵书,但对《三国演义》却是钟爱有加,特别是里面多次用到的劫营战术。
他觉得,明军立足未稳,且经过大战后需要好好休整,必然放松警惕,此时摸黑去劫一把,应该万无一失!
可他没想到,明军下寨的严谨,不是他能想象到的,加上茅元仪白天才放过话,务必谨慎,不可贸然大意,明军大营更是稳如泰山。
三千八旗军刚摸到明军大营外,就被巡逻的明军哨兵发现了。
遭了一顿毒打后,八旗军丢下百十具尸体,便灰溜溜的败退回城了。
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上巳节,是纪念黄帝诞辰的日子。
同时三月三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比西方情人节早了一千年。
在这大明百姓普天同庆的日子了,北路军发动了对平壤城的总攻。
这是一场步、炮、骑协同的攻坚战,分散各州的北路明军汇聚,共计八万人马,八旗军三万战兵守城,外加万余妇孺。
初升的太阳普照着大地,明军密密麻麻的各式火炮推到到了平壤城下,一字排开架起,足有数百门。
茅元仪要看平壤城头,脸色一沉,猛然下达作战命令:“各炮营,火箭营,试射!”
各炮营将士齐声大喝:“调整炮位,试射!”
中间一门红夷大炮发出了轰然的巨响,在硝烟中,一颗硕大的铁球划出一道弧线,重重砸在平壤城头,引起八旗守军的连连尖叫。
炮营将官喝道:“目标四百五十步,调整角度!”
百门红夷大炮的炮车发出了阵阵响动,炮手拼命转动铁柄调整角度。
紧接着又有炮击炮弹和东方火箭飞起,各营炮兵观察手根据落点判断距离和角度。
“开炮!”
在中军令旗的指挥下,各炮营间响起了将官们此起彼伏的呼喝声。
一时间,炮声有若奔雷,滚滚回荡在这片天空大地上,各火炮的炮口喷出大股的硝烟,似乎将整个明军阵列掩盖。
新刮了胡须的朱有能举剑大喝道:“不要停!给老子狠狠的轰!”
喊完后,他赶紧放下剑捂住耳朵。
震耳欲聋的炮声不断响起,如连绵扑来的海啸,让整片大地都在抖动。
上百门红夷重炮打出的十几斤大铁球,无情的轰击在平壤城头,让守城的八旗军心惊胆战。
在济尔哈朗的喝声中,城头的八旗军也开始了放炮反击。
然而,明军迫击炮打出的开花弹,将城头的一些八旗炮手炸的尸骨无存,给了他们极大的杀伤与压力。
特别是一些炮击跑打的是毒烟弹,在城头爆开后,弥漫的毒烟更是吓得守城的八旗兵一哄而散,不敢沾染一丝。
明军诸炮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炮兵在打炮,主帅茅元仪开始正式部署他酝酿已久的攻城计划。
他喝令道:“朱有能,你率军一万,进攻西城大西门。”
“戚广阳,你率军一万,进攻西北七星门!”
“李少游,你率军两万,留在此地配合炮阵进攻北门含谈门!”
“本帅亲率两万人马,进攻南门芦门!”
各将轰然领命,只有李少游平静的问:“军帅留在东门,是想围三阙一引他们出城吗?”
茅元仪微微点头,道:“正是,本帅已派征东都护府副大都护邱民仰在东门必经之路上,安排了三千骑兵和轻重火器,以逸待劳,对溃逃鞑子进行拦腰截杀!”
李少游眼中一亮,道:“军帅,可否将邱都护换到北门,让末将去东城打埋伏?”
李少游手下的四千天武军战死过半,他对八旗师可谓是恨之入骨,他担心济尔哈朗率着四条腿的八旗师跑的太快,文官出身的邱民仰不一定能拦得住......
只见茅元仪大手一挥,瞪眼道:“临战部署,不可妄动,你只管听命便是!”
李少游只得抱拳道:“末将听令!”
第837章
破平壤
火力轰炸后,兵分三面的明军云梯几乎同时升起,逐次登梯攻城。
八旗军据城顽抗,火铳居高临下射击,巨石、沸水不断被投下城墙,造成了明军不小的伤亡。
战斗激烈时,攻打西城的朱有能跳下战马,冲向云梯做登城姿势,连一只脚都踏上云梯了。
他身边众将和满洲兵们见状,皆是吓了一跳,他们哪里敢让主将爬云梯攻城,万一主将要是被挂了,或者被城墙上的鞑子倒开水淋的满头大包,这还怎么指挥?
想到这里,满洲兵纷纷争先恐后的登上云梯冲杀,将朱有能硬生生的挤了回去。
朱有能骂骂咧咧、假装愤怒的回到阵后,大声喊着口号,再也不肯真的上前了。
攻打北门的前锋旅帅王三祯,这位原辽东副将,勇猛异常,一手举盾牌,一手持戟健步如飞,攀梯攻上北门城楼。
八旗兵掷下巨石击中其腹部,王三祯依然奋战不止,他身后的辽东老兵们紧随而上,奋力冲杀,多次攀上城头,又多次被击退。
主攻七星门的戚广阳,其坐骑被八旗兵子弹击中,他换马再战,继续喝令指挥攻城!
清军在城头上顽强抵抗,放枪、推云梯、砸石头、倒开水、撒屎水、咳老痰,什么招都使出来了。
明军死伤不少,同时也杀红了眼,云梯被掀翻了再架,身上挨了石头,只要没砸死,接着爬。
至于从天而降的屎水、老痰等赃物,不影响,反正上去了也是恶心敌人!
反正不管怎么说,眼下最重要的是事情就是登上城墙,砍死这帮龟孙子!
八旗兵也不是孬种,战斗意志颇强,对攻上城墙的明军二话不说就是肉搏战,宁可战死也不跑。
其实想跑也跑不掉,领导在旁边看着呢!
三门的战况异常激烈,只有南门那边比较安静。
实际上,茅元仪使的是瞒天过海之计,看似明军主力在火炮的协助下,想要强行轰开北门。
其实明军真正想要突破的,是城南的芦门!
茅元仪耍了个诈,下令攻打城南的明军外面都披上乌拉特等部蒙古人的服饰等标记。
加上他带上了部分蒙古兵,在呼喝声中全程喊着蒙古语,守城的八旗兵只要不聋都知道城下的是蒙古兵。
对于蒙古兵的战斗力,济尔哈朗早已领教过了,看到是这帮战五渣进攻南门,他完全不放在眼里。
明军三面攻城,清军必然也要兵分三面守城,原本兵力就吃紧,哪里不行救哪里。
眼瞅着其他二门险些被破开,济尔哈朗直接下令抽调南门的兵力支援北门和七星门,以至于南门城头只有几千人在那应付蒙古兵。
茅元仪见状大喜,高声大呼道:“强攻上去,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
明军在主帅的激励下,奋勇攻击,或仰放统炮,或攀梯乱砍守城八旗兵。
激战中,碍事的蒙古服饰被明军纷纷扯掉,露出了鲜红的盔甲。
得知南门情况后的济尔哈朗大惊,这才幡然醒悟,急忙分兵增援南门,但哪里还来得及?
此时的南门明军已经以强大的攻势攻上了城楼,击毙了守卫南门的正黄旗旗主阿山,拨掉了八旗军的旗帜,将明军战旗稳稳的插在了南门芦门城楼上!
南门一破,清军腹背受敌,朱有能率部攻破城西大西门,戚广阳攻破西北七星门。
与此同时,北门被明军红夷重炮硬生生的轰开了,李少游也率部杀入城中。
七万明军睁着发红的眼睛,乘胜争先,一窝蜂的杀入平壤城中。
清军抵抗不住明军的猛攻,不断退入城内各处堡垒死守,企图展开巷战。
仗都打到这幅田地了,济尔哈朗理应打着白旗投降了,或者率部从东门突围了,可他偏偏表现的极为坚决,誓死抵抗,就是不消停。
外城全面失守后,济尔哈朗表现出色了惊人的心理素质和军事素养,或是大人物的抉择,毫不慌张的集合八旗残部,退守风月楼,并占据内城的险要位置。
风月楼是位于平壤东北角的一座五六丈高的塔楼,底宽顶尖,外墙异常坚厚,各个角上还有角楼,墙面密布射击孔和瞭望窗,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济尔哈朗发出号令后,城内四面八方的八旗兵纷纷往风月楼聚拢过来,他们人人惊慌失措。
就连八旗师的精锐满洲兵,此时也心生几分惶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