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982


接着,济尔哈朗傲然坐于主座上,开始主持军议。
会上,八旗各将根据探马探知的明军动向和分布,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昨日下午明军大举北撤后,在晚上派出部分人马夜袭拿下了牡丹峰,清军探马得知,他们今早已经再度拔营南下。
针对这种危机的形势,济尔哈朗下令各旗加紧修筑营防工事,抢先布置火炮。
军令传下后,济尔哈朗亲自出城指挥布防,各旗数万将士一起动手,热火朝天的在城外挖壕修墙。
首先,在平壤城北面二百步的距离,绕城挖掘战壕,每隔五十步,就有一条不连贯的战壕,共三道防线。
又用壕沟挖起的土砌成半人高的土墙,掩护火铳手和弓箭手射击,炮阵周围更是砌了层层土墙。
不过这些战壕和土墙之间,有着数条宽大的通道,以供已方骑兵突击。
又如诸葛亮的八卦阵,通道两侧陈列着清军的盾车,引诱敌军骑兵深入通道,将之诱歼。
清军的这些防御战事,济尔哈朗部分参照了明军的防御工事,部分是自己熟读兵书感悟所得。
自从崇祯十一年的安州之战,济尔哈朗和朱慈烺打赌爷孙局,被天武军血虐,他就开始认真治军和研读兵书,特别对天武军的研究。
这些年,他活得很充实,也更加理解了军队和战争。
打仗靠的是勇气、厮杀和智慧!
打了这么多年仗,济尔哈朗明白了,战争是残酷的,也是飘忽不定的,并不是人数多,武器装备好就能必胜的,这是考验智商的技术活。
战场没有规则,主将只能用最合适的方法,处理最纷乱的局势,应对最凶恶的敌人!
他需要凭借一场大胜,来检验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的智商!
第827章
不断挑衅
大敌将要来临,摄政王济尔哈朗亲自挥舞锄头刨土,八旗军士气大振,一个个奋力挖坑。
在数万人的努力下,不到半天时间,城外的战壕、土墙、炮阵等防御工事已经完成。
数万明军主力层层推进,当重新回到平壤城外时,看着眼前的场景,主帅茅元仪眉头大皱。
仔细观察了一阵子,他只得下令全军依次扎营。
明军的营寨距离清军防线只有五里路,基本是贴着脸扎营的。
然而清军没敢主动进攻,也没敢过去骚扰,只有一些探马策马来回张望,似乎在查探明军人数和部署。
茅元仪的临时大帐内,聚集着朱有能、李少游、邱民仰、戚广阳、图巴、乌日托等十几名明军主要将官。
帐壁上挂着一幅巨大平壤地图,上面简单的绘制着清军的营帐、战壕以及炮阵的大概位置。
这是赞画部根据夜不收探知的清军在平壤城外的布防,刚刚赶制出来的。
看着这副略显粗糙的地图,国姓爷朱有能背着手,一副专家模样,分析道:“很显然,清军的王八布置是跟咱们学的,不好打呀,济尔哈朗这老小子,真是进步了!”
平班论辈,朱有能还是济尔哈朗的堂兄,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不过在以前,朱有能的地位是万万无法跟济尔哈朗比的。
人家济尔哈朗从小就被努尔哈赤当亲儿子抚养,经常带在身边征战立功,回家后住在宫中。(济尔哈朗的父兄叛变,被努尔哈赤弄死了)
而朱有能这个庶出的亲儿子,不仅远离老汗住在外面,还只能给嫡出的兄弟们打工,从底层的牛录章京干起,混十几年才升个一两级,连贝勒的爵位都没捞到。
这也是朱有能为什么死心塌地的投效大明,追随天武帝的主要原因。
亲爹给不了的,慈父能给,何乐而不为!
提到济尔哈朗,李少游哈哈大笑几声:“济尔哈朗啊,那可是我大明的‘皇孙’!”
闻言,帐中的氛围顿时热烈了起来。
乌拉特部首领图巴凑上来询问道:“大都护此话怎讲?”
李少游笑道:“崇祯十一年,保定府安州之战,济尔哈朗率三万八旗军围攻五千天雄军,啃了一天没啃下,见到我天武军龙旗出现时,老贼仓惶而逃!”
“解了天雄军之围,陛下亲笔写信给老贼,让他爷们一点,来一场真正的较量。”
众人认真听着,只听李少游继续道:“老贼不堪其辱,让人传话给陛下,言说明日两军大战,谁跑谁是孙子!”
“然后呢?”
图巴这个老头子像个追番少女,追问着。
茅元仪接茬道:“安州一战,陛下率两万天武军大破三万奴贼,八旗军伏尸二十里,举国震动!”
说起此战,朱有能像是回到了十几年前,他抚须而笑:“那一战的两个月后,本候就降了陛下,还被赐以国姓!”
“原来还有如此典故,佩服!”
图巴等蒙古将领今日算是涨知识了,没想到大清的叔父摄政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当了天武帝的孙子,真是令人唏嘘......
茅元仪咳嗽了一声,道:“好了,言归正传,议一议这一战怎么打。”
不得不说,济尔哈朗这次做的防线做的相当不错,既有战壕规避实心弹和火枪的打击,又有土墙防御开花弹的爆炸。
可以说,基本克制了明军犀利的火器。
明军除非开着坦克碾压,或者开着飞机进行空中轰炸,直接无视战壕,否则只能不断上人进攻。
迫击炮打的准的话,也能飞进战壕内,这个就非常讲究,考验技术了。
经过明军各将商量,制定了上中下三条策略。
上策,就是引诱或者逼迫清军主动进攻,让他们自己走出阵地。
茅元仪在下令大军安营扎寨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一点。
他故意让明军的贴着清军防线扎营,目的就是引诱八旗军,趁明军立寨不稳时主动出击。
可惜,济尔哈朗变精了,没上当。
其次,国姓爷朱有能将金自点以及几个八旗梅勒章京的人头挂在阵前,试图激怒清军。
然而,还是没有用,大多清军表现的麻木不仁,面无表情,只有少部分表现的非常愤怒。
最后,李少游祭出了大杀器,在两军阵前竖起了一杆高大的旗帜,上书‘大明好皇孙济尔哈朗’两排竖字,左边是汉字,右边是满文。
这回,八旗的将士们终于有反应了,一个个咬牙切齿的,想要操刀子砍人。
这些年,随着努尔哈赤子孙的灭亡,旗人老将的凋零,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逐渐成为大清的顶梁柱,他也是旗人心中的大山,代表着旗人的利益。
更有甚者,将济尔哈朗当成了君父,八旗的真正掌舵者。
如今君父被辱,旗人们如何能让?请战的呼声不断响起,也不知是真想打,还是表忠心做样子。
济尔哈朗没有迷失自我,他的涵养似乎很高,也不动气,如同后世优秀客服一样,耐心的安抚暴躁的诸将。
他带着八旗诸将,亲自莅临防线,观察明军部署。
此时的清军防线前,入眼之处,皆是汹涌澎湃的红色军旗!
就在火炮和火铳的射程外,几十座明军前阵的军营已经挪到这里了。
他们是乌拉特、巴尔护、科尔沁几个部落的蒙古兵,负责叫阵逼迫清军主动出战。
整个明军阵前大营内,架起了诸多大锅,蒙古兵开始做美食了。
很快,两军阵前飘散起诱人的烤肉味和肉汤香气。
周围的八旗军只是伸长了脖子远观,闻闻这诱人的肉汤香气,却绝不敢靠的太前,担心成为了明军犀利火枪的靶子。
为了将功赎过,图巴和乌日托可谓是十分的卖力,他们下令让部落内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在阵前欢跳蒙古舞,真的是堵在清军的炮口下跳舞,羞辱之意不言而喻。
十五年前,八旗军一个牛录三百人的兵力,就敢在北京城西直门外耀武扬威,挑衅大明京营。
此时,面对明军的不断上门挑衅,八旗军却再无胆气反抗。
第828章
朱有能阵前劝降
看着阵前嚣张的明军,济尔哈朗眉头紧皱。
牡丹峰的丢失,让平壤的形势对大清很不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