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82


李廷表也不恼怒,反而呵呵一笑,道:“既然你这饭桶记不清了,那我就帮你回忆一下吧!兄弟们,这饭桶的记性不太好,你们帮他想想吧。”
他话音刚落,只见其中一个便衣的锦衣卫手中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签,来到范通近前,脸上带着坏笑,说道:“饭管家,我跟你说啊,我以前的工作呢,是修脚的,可是我的手艺不好,一不小心会把竹签刺到客人的指甲里,因此被东家辞退了,今天受老哥邀请,特地来为你修脚,若是手艺不佳,范管家可要忍着点。”
“山鸡,废什么话,快点招呼客人!”李廷表笑骂道。
“哎,来了!”这名代号叫山鸡的锦衣卫赔笑了一句,然后慢慢的拿起了范通的一只手指,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竹签。
范通听后,两眼不停的盯着那根细长的竹签,汗毛眼儿都竖起来了,心中无比的害怕,双手直哆嗦,猪头脸也被吓白了,汗珠子不停的向下滴着……
山鸡拿着竹签在范通的指甲缝中不停的画着,边画着还不忘朝客户嘿嘿笑几声,不过这几声笑声在范通耳中却向恶鬼在咆哮。
范通想将手指抽出来,可这个人的手就象一把铁钳,无论范通如何用力也抽不来。
而就在这时,山鸡猛的一用力,竹签直接插进了范通的指甲缝中......
俗话说十指连心,古人诚不我欺,范通猛的发出一声惨叫,两眼直向上翻……
看着范通的惨样,李廷表眼睛都不眨一眼,漫不经心道:“可曾想起点什么来了?如果没有想起来也没有关系,我并不着急,你可以慢慢的想,我们有的是办法,这仅仅是开胃小菜而已,还有一百零七道佳肴等你品尝呢!”
范通听着李廷表那不紧不慢的话,就好象是催命符一般,特别是听到最后一句,范通瞬间被吓尿了,脚下湿了一大片。
他看向李廷表颤抖着道:“一百零八套酷刑,你们......你们是锦衣卫??”
“哎呦,不错呦!还知道我们锦衣卫的套餐!”那名代号叫山鸡的锦衣卫便衣又拿起一根新的竹签,在范通的眼前晃了几晃,然后又拿起范通的一根手指,用竹签在范通的指甲缝中再次不停的画着。
范通此时上下牙不停的打着颤,全身也哆嗦了起来,嘴也有些不停使换了,哆里哆嗦的说道:“大.......大人,我......我......我说,我什么都说!”
不多久,李廷表手中拿着范通的口供,快速的向朱慈烺汇报而去……
第八十四章
出手
经过饭桶先生的交待,一个姓陈的户部员外郎受到晋商的收买,无意间将漕运的事情告诉了晋商,并获得了几百两的报酬。
八大家的晋商本就与建奴有勾结,暗中传送情报,于是毫无犹豫的将这份重要情报传给了清军。
在将情报传出的时候,八大晋商在京城的粮铺就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粮食,因为他们知道,等清军截掉了上百万石的漕粮后,京城粮食短缺,必然价格暴涨。
粮食都被他们囤积了,京城粮食短缺,外面的粮食又不容易进来,粮价自然随自己定,到时候还不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是所谓的国难财!
“没想到温体仁这老东西无能是无能了点,眼光倒是毒辣,当日一眼就看穿了此间的隐秘。”朱慈烺此刻还真有点佩服温体仁这老东西的政治嗅觉。
一切事情都清楚了,朱慈烺开始准备行动了。
这一天,在原本戒严的京师中,永定门和朝阳门城门大开,数千辆运送粮食的马车源源不断的从新城驶向京城,勇卫营和新营一万多大军全员出动,沿途保护着运粮车。
数千辆运粮车挤满了京城的几条主街道,如此震撼的场面让全城再次沸腾,八大晋商依然使用老套路,称这些其实是沙子,并不是粮食。
然而让他们打脸的是,运粮的军士们当着众多百姓的面,将粮食从车上卸下的时候,多次“不小心”划破了粮袋,顿时白花花的大米撒了出来。
看到这里,京城的百姓这才彻底相信这些堆成小山高的麻袋里装的就是粮食!
同日,皇太子下了一道令旨,称张家粮铺乃是大明诚信之商人,这批粮食均由张家粮铺在京城中的所有粮铺代售,同时粮价不变。
同时朱慈烺还亲自题写了一幅‘张家粮铺’的匾额,赐给了张家粮铺。
这些百姓们可算是放心了,无不奔走相告,慌乱的北京城很快的就稳定了下来,人们也不再抢购了。
朱慈烺又以皇太子的身份下了一道令旨,由官府出面组织,京城之中的粮商成立一个粮商协会,对京城中的粮铺进行规范整顿,避免恶性的竟争、随意哄抬粮价。
张大彪毫无疑问的坐上了粮商协会的会长之位,他事先联络的一些徽商优先加入了协会,其他粮商见状也纷纷加入,只有八大家的晋商拒绝加入。
粮商协会会长张大彪率先将自家的粮库全部打开,按照以往的低价继续大规模的出售,在他的劝说和鼓动下,一些徽商纷纷响应皇太子的号召,将自己的存粮也拿出来按平时的低价售卖。
其他第三方的粮商见状,有些犹豫不决,纷纷看向晋商。
几家晋商想趁机低价购买徽商的粮食,结果被锦衣卫盯的死死的,李廷表甚至还暗中使坏,让人组织百姓围堵晋商的粮铺,并暗中放火烧了几个晋商的粮库。
第三方的粮商见状也只能跟着卖,朝廷都插手组织协会了,除了晋商那些倒霉玩意,也没几个人反对,他们要是反对,只怕家中粮库不保了。
见粮价逐渐下降,八大晋商顿时急了,到处撒钱找乞丐散布谣言,结果找了半天,京城中居然一个乞丐也没有了!!
朱慈烺既然掌握了所有情况,也见识了一次八大晋商的手段,此次他又将从良乡缴获的粮草全部压上了,自然不允许出现意外。
他早已下了令旨让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收监了京城中所有的乞丐,并以扫黑除恶的名义对京城中的各处混混做了一次大清理。
朱慈烺有些遗憾,皇明时报正在印刷,过几日才能正式发行,如果现在能发行,他也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劲,直接在报纸上喷死这些狗汉奸就行了!
就这样折腾了几天,京城的乱局逐渐被平定下来了,粮价也恢复到了以往的价格,连朱慈烺都没想到会这么快。
最近的京城之中,人们茶余饭后,皆是表达对皇太子的赞叹。
崇祯皇帝得知后,兴奋不已,连连夸赞朱慈烺聪慧,为父分忧。
户部尚书侯恂等大臣们更是对这位皇太子赞叹不已,一些朝中大臣见皇太子如此得势,开始慢慢向其靠拢,好混个从龙之功。
朱慈烺知道,这事远远没有解决,从新城运来的几十万石粮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毕竟京师人口近百万。
京畿的危机还没结束,各处进京的粮道随时会被清军截住,只有彻底赶紧清军才能恢复京师的危机。
清军每一次入关,少则劫掠一两个月,多则十个月,这次清军截下了百万石漕运粮食,后勤补充更加无忧。
想到这里,朱慈烺立即让腾骧夜不收全营出动,侦查京畿所有清军动向,特别是天津一带的清军,要求其配合张凤翼的大军行动,夺回清军粮草,断其后勤。
军事行动充满了变数,朱慈烺对张凤翼并不看好,于是开始做两手准备,他首先将目光盯住了八大晋商在京城的存粮。
自己和徽商的粮食不够用,晋商的屯粮可是多的一塌糊涂,他们之前收购了那么多粮食,原本准备大发国难财,没想到被徽商搞黄了。
存了那么多粮食,用不着不是浪费吗?浪费就是可耻!朱慈烺同志一向节俭,痛恨这种可耻的行为,因此,他决定将八大晋商在京城的粮库充公,为国捐资!
朱慈烺开始算计这群晋商了,他特意抽了时间与皇帝老子交谈了一番,把八大晋商与建奴勾结的事情讲了一遍。
按照朱慈烺的意思,把八大晋商的卖国行为宣扬出去,再借此机会抄了八大晋商在京城的所有粮库,进而进军山西,杀八大汉奸家族个片甲不留。
崇祯听了之后脸色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商人居然通敌卖国!难怪这些年来大明对建奴实行的经济封锁都不管用。
同时崇祯有些犹豫了,晋商的势力他多少知道一些,要对他们动手,万一搞不好,恐怕会激起整个大明王朝地主和商人阶层的逆反,产生的影响将会不可估量。
想了半天,崇祯皇帝这才言道:要不我们把这些卖国贼子偷偷做掉吧!说着还用手在脖子那比划了一下。
朱慈烺无语,这他娘的叫什么事儿?皇帝还教太子搞起暗杀了!
朱慈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连称不行,那不是我的风格。
朱慈烺见崇祯看向自己异样的眼光,只好认怂,解释说,其实他是担心杀了人,粮食也落不到国库。
朱慈烺想要的不仅是汉奸头上的脑袋,更想要他们手中的钱粮,用这些粮食彻底平复京师粮荒。
崇祯皇帝重新打量着朱慈烺,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自己这个太子,小小年龄比自己还猴精?
二人又捣鼓半天,崇祯坚持不同意此时铲除八大晋商,理由是风险太大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山西的势力有多强。
朱慈烺想想也是,连大同总兵王朴都是出自八大晋商的王家,山西各镇兵马的指挥使、游击将军之类的军官还不知道有多少是八大家族的人,确实不能太过冲动。
在朱慈烺保证能抄出百万石粮食的时候,崇祯犹豫了,二人又商量了一番,最后终于敲定了结果:端掉八大晋商在京城的势力,将事态控制在京城,不能牵扯到山西晋商,不能牵扯过多的朝廷官员。
第八十五章
造势
通州大营中。
兵部尚书张凤翼看着桌案上的几份情报,心中十分惊讶。
这是清军先锋营在天津一带的布防图,各部人马均有标注,很是详细。
张凤翼吸了一口气,心中暗叹:皇太子派出的这支夜不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如此详细的军情都能搞到?即便是锦州等边军的夜不收也不敢深入清军大营五里之内侦查啊。
张凤翼平复了一下心情,仔细研究着清军的布防,他准备出兵了。
崇祯皇帝已连下几道圣旨催促他出兵,军饷粮草也为他筹集了一些,如果再不趁机出兵,粮草吃完了就更没机会了。
崇祯九年七月三十日,张凤翼亲率京营两万人马,同时下令保定总兵董用文,山海关总兵祖大乐,蓟镇总兵马如龙,山东总兵刘泽清,山西总兵猛如虎,六路大军共五万人马合围天津一带的清兵,试图夺回被截漕粮。
面对一万看守粮草的清军先锋营,战斗持续了三个时辰,明军几路大军几乎全线崩溃。
特别是刘泽清所部的山东兵,一触即溃,真如传说那般,连清军中最善骑射的叶赫部骑兵,加足了马力都追赶不上溃逃的山东兵。
张凤翼一路跑回了通州,准备吃药以死谢罪,后听说山西总兵猛如虎、京营游击将军周遇吉他们二人的所部人马,抄了清军屯粮之地并夺回了部分漕粮,这才松了一口气,勉强保住了性命。
在京师的朱慈烺收到这个消息后,终于下定决心尽快对八大晋商动手。
七月三十一日,北京内城棋盘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