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82


队伍慢慢的走向了菜市口,所有围观人的眼中都充满了鄙夷之色,二鞑子为人所不耻,为万人所唾骂。
菜市口有一个临时搭建起的巨大的审判高台,在高台下的一片宽敞的地方就是刑场,刑场周围被勇卫营的士兵围的如铁桶般,将潮水般的人群挡在了外面。
高台上,有三把巨大的曲柄九龙伞,中间伞下正端坐着朱慈烺,勇卫营游击将军以上的将官端立在朱慈烺两侧。
这些囚犯陆续被押赴刑场,排成一排跪在地上,足足排了将近二百米,每个囚徒身边都有一个手持火枪的勇卫营士兵。
周围的无数百姓散发出仇恨的目光,就是这些人,在自己被建奴掳掠的时候,他们抢夺自己的财物,淫辱自己的妻女,杀害自己的家人,自己恨不能生啖其肉,用大粪扑他们都算是温柔的!
感受到周围仇恨的目光,这些二鞑子大为不安,特别是看到身边出现一队队手持火铳的士兵时,全身不由自主颤抖起来。
这个时候,朱慈烺站起身来来到高台前面,他缓缓看着众人,而后大声道:“身为大明汉人,有些人却去当汉奸,甘为奴贼走狗,祸害乡邻,丧心病狂!
官兵本是保护一方百姓的人,却有人不守军法,祸害百姓,甚至去投敌叛国,简直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本宫宣布,将这些人,全部斩尽杀绝!枪毙!枪毙!枪毙!”
台下的百姓,仰着头看向这位杀气腾腾的皇太子,听得瞠目结舌的,一时间鸦雀无声。
“杀!杀!杀!”
勇卫营的将士举着武器齐声呐喊,顿时排山倒海般的声音震慑住了所有人。
猛然,周围数万民众,就像被点燃了似的,宛如山崩海啸的怒骂喝呼声不断响起:“杀!杀死汉奸!”
“杀了他们!”
听着周围数万百姓的呐喊声,二百多名囚徒面如土色,全身颤抖不休,很多人痛哭流涕,磕头求饶不止。
朱慈烺丝毫也不为所动,在这个时候绝不能留情,乱世用重典,他必须使用铁腕手段,杀一儆百,杀百儆万!
他厉声喝道:“行刑!”
黄得功嗓门最大,跟着大喝道:“行刑!”
顿时勇卫营中口令声四起:“行刑!”
“不,我不想死!”
有些囚徒被吓破了胆,扭着身子想要站起来逃跑,结果刚站起来就被身旁的勇卫营士兵一脚踹翻在地,做了个狗啃屎的姿势。
一排二百多名勇卫营士兵,皆是往后退了几步,装填着子药,然后将端着火铳瞄准了前方跪下的那些囚徒的脑袋。
“杀!”
一声令下,同时开枪时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受刑的人一排排倒地,刑场中冒起一阵烟雾腾起,鲜血味道与硝烟的味道传来,令人作呕。
在场观看执行的数万百姓,一个个都吓得面无人色,感觉自己双脚发软,没有人敢稍稍动弹一下,这样的场面太过震撼了。
虽然有些害怕,但随后更多的人却是感觉大快人心。
在高台上的黄得功继续高声命令道:“再补一枪!”
行刑的二百多勇卫营火枪兵面无表情的装填着子药,然后对着面前的汉奸脑袋又来了一枪,有几个运气好打偏没死的汉奸,在这个时候还是难逃一死。
“再补一枪!”高台上再度传来黄得功洪亮的声音。
“砰.....”
勇卫营士兵再度装填子药,又照着早已摊在地上的汉奸身体打了一枪。
其实相隔几步,而且还是照头开枪,在第一枪的时候,汉奸们基本都被处决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补这么多枪。
黄得功旁边的孙应元好奇道:“老黄,你为什么下令打三枪啊!”
黄得功昂首道:“因为殿下刚刚说了三句枪毙啊,如果太子殿下说一百句,我就枪毙他们一百回!”
孙应元:“.......”
朱慈烺:“.......”
众人:“........”
此次审判大会,使得良乡城在极端的时间内恢复了秩序,同时朱慈烺也赢得了人心。
这些汉奸的尸首最终被集中拉到了城外一处无人地,上面堆满甘草被一把大火烧成灰了,真正的死无葬身之地。
第六十八章
战斗总结会
进驻良乡城的第三天上午,所有的战后统计都已经完成了,朱慈烺下令勇卫营把总以上的将官全部到县衙大堂集合,一起开战斗总结会。
县衙的大堂中央,是由几张条形大桌子拼成的巨型会议桌,朱慈烺坐在上首,众将官坐在长桌两侧,整个县衙大堂都坐满了人。
众将对这种战后开总结会都觉得十分新鲜,开始死活不肯落座,觉得与太子同席而坐是大不敬。
在朱慈烺的严令下,黄得功带头后所有人才按照自己的职位开始落座。
朱慈烺召他们前来开战斗总结会,为了总结此战的经验。他知道,一支战斗力卓著的军队,不是靠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就能达到的,最重要的是要经过无数场战场的洗礼。
每一场的战斗都是磨练,为了少走弯路,少受挫折,让勇卫营快速成长起来,朱慈烺需要勇卫营的全体将士一齐努力,尽量、尽快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而战斗总结就是最好的方法,胜在哪里,我军与敌人存在哪里优势?败在哪里,敌人有哪里优势?我军什么原因导致失败?以后如何扬长避短,保持优势弥补不足?
战场上暴露种种问题,都是战斗总结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朱慈烺希望勇卫营日后的毎一战,都要召开战斗总结会议,做详细的总结,并且把这种作风保持下去,成为勇卫营的一个优良传统。
朱慈烺扫向众人道:“诸位,良乡大战这是我们勇卫营成军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我们的对手是一直横行关外,少有对手的建奴八旗精锐。这一战我们胜了,同时打出了我们勇卫营的军威。
但同样也暴露出我们存在的许多问题,本宫今日召开这个总结会,就是希望诸位能够说一说我军还有那些不足之处,如何扬长避短,大家畅所欲言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不必拘束!”
朱慈烺说完之后,大堂上却是一片沉默,没人敢说话,一时间有些冷场。
这么真实吗?朱慈烺无语,他这皇太子的身份给人的压力太大了,他摇了摇头,无奈道:“报一下此次战斗伤亡。”
孙应元起身对着朱慈烺行了一个礼,而后道:“此次收复良乡城的战斗中,我勇卫营共斩首七千余级,生擒二百多人,加上石景山之战,共计斩首一万零三百二十级。
两场战役我勇卫营将士共战死一千一百二十五人,其中骑兵四百零三人,长枪兵三百一十人,盾牌兵二百零五人,火枪兵二百零七人。”
孙应元报告完后,向朱慈烺又作了一揖,然后自己这才坐下。
大堂内顿时开始窃窃私语,朱慈烺心中微微一颤,在震惊斩敌数目之时,也没想到勇卫营损失这么大。一千多人,将近勇卫营全营四分之一的数目了。
因为勇卫营的盾牌兵和长枪兵在前面,所以损失十分惨重。至于骑兵,八旗军的骑兵确实厉害,虽然最终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但也让勇卫营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也是勇卫营首次与清兵主力进行较大规模的野战,双方的伤亡比达到了七比一,主要是清军数量太多了,最终让他们冲进了勇卫营的战阵中,让他们有了近身战斗的机会。
勇卫营的优势是远程打击强横,如果不是火枪给清军造成致命的打击,全凭近身战斗的话,那勇卫营估计就悬了。
良久,朱慈烺才开口道:“勇卫营抚恤标准,战死者,每家发抚恤银二百两,家中田地永久免税;伤残者,每家发放抚恤银一百两,家中田地免税十年。无论战死还是伤残,其家属每月每口人抚恤一石粮米,遗孀奉养终生,子嗣奉养至成年。”
朱慈烺刚刚宣布完,勇卫营的所有将官皆是心中震撼,都觉得皇太子这抚恤待遇太丰厚了,比当年的戚家军的待遇还要好,比此时大明各军的待遇至少高出五倍,甚至是十倍!
黄得功猛然起身,道:“殿下仁慈,勇卫营众将士定会誓死护卫大明,效忠殿下!”
刷的一声,所有将官皆是起身,恢宏的声音在宽阔的大堂内回荡:“殿下仁慈,勇卫营众将士定誓死护卫大明,效忠殿下!”
即便是战死或者残废了,其家小终身衣食无后顾之忧,在这样的保障下,勇卫营的将士谁还不拼命效死?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为国杀贼,这是你们应得的待遇,都坐下,继续总结战斗。”
在此之前,勇卫营的很多将官只把朱慈烺当成是年幼的皇太子,碍于他的身份敬畏他,自从朱慈烺颁下《七杀令》惩戒了犯事的士兵,和斩杀了成国公朱纯臣后,不少人都对这个年幼的皇太子起了敬畏之心。
而在这两次的战斗中,很多人都清楚,两场战斗的真正指挥官就是这个年幼的皇太子,如此年纪就有大将风范,将来肯定是成祖皇帝一般的人物。
加上此次颁布的抚恤制度,众人对朱慈烺的崇拜之情几乎以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更加坚定了他们追随皇太子的脚步。
见众人依然没有说话,朱慈烺笑道:“诸位不要拘谨,有什么就说什么,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
在会议桌最末端,是一个年仅二十岁的把总,他叫赵景麟,长得颇为威武不凡,是勇卫营火枪兵的一个把总,此次良乡血战,他手下有过半士兵战死。
这一次,赵景麟获邀参加皇太子的议事,能与皇太子近距离并同席而坐,他感到非常的荣幸。
特别是皇太子对于阵亡伤残将士的抚恤,让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虽然他不是士,只是武官。
机会难得,赵景麟闪烁着炯炯有神的双眼认真地听讲。当他听到皇太子要求大家发言的时候,赵景麟心有感想,很想站起来说一句自己的看法,不过看前面的几位游击将军和两位参将都没说话,他只好闭口不言。
勇卫营中比他军职高的人有一大把,少说几十号人,按照礼法,他没资格开口先说话。
朱慈烺扫了一圈众人,发现了欲言欲止的赵景麟,于是开口道:“坐在最后面的那个把总,你叫什么名字?对此战有什么看法?”
第六十九章
勇卫营的弱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