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982


曹变蛟连越两级,也受封国公,为襄国公。
周遇吉攻略陕西,累计功劳不大,仍是侯爵。
李廷表、茅元仪、朱有能、李少游、杨其礼、徐盛、高邦、赵景麟、汪万年等人受封侯爵。
天武军一系的李钰、褚元芳,还有王廷臣、虎大威、朱文德、江翥等九边一系的老将受封伯爵。
戚广阳、徐青山、王震等年轻一代的将领受封子爵。
除了武将,在后方忙前忙后的几个内阁大臣一样受封侯爵或伯爵,各省官员表现出色的,受封文官散阶。
所有册封者,皆赐予功臣号和铁券丹书,以示其功勋卓著,皇恩浩荡。
如武将的黄得功所得功臣号为“奉天翊运宣力武臣”,文臣中的杨士聪为“奉天翊运守正文臣”。
功高者再加“推诚”二字,曹变蛟所得功臣号为“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内阁首辅杨廷麟的功臣号为“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
掌管御林军的徐盛,他的爵位是武安侯,功臣号为“卫圣功臣”。
锦衣卫指挥使李廷表,他的爵位是忠武侯,功臣号为“翊卫功臣”。
更人惊讶的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孙和鼎竟受封侯爵!
还有一位熟悉而又陌生的研究员,名叫李东风的也受封伯爵!
经过殿上介绍,这两位都是军工研究院的大佬,科研人士。
和鼎步枪和东风火箭,就是出自这二人之手,以其名字命名!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难怪这么耳熟的,原来是大佬,着实令人敬佩啊!
这么变态的武器都研发出来了,能不让人敬佩吗?
不管文官们怎么想,反正武将们是真心实意的佩服,这些武器让大明的将士在战场上如使神器,大大提高战争胜利的进程,减少了将士的伤亡,二位大佬受之不愧!
新皇如此重视科研人员,使得军工研究院和皇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更加的卖力,连国子监中也都掀起了一片研究潮。
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不需要十几年官场摸爬滚打,更不用上战场博命碰运气,在家即可建功立业,靠脑子吃饭,多好的路子啊!
很多人看来,搞科研的门槛低,像孙和鼎,虽然读过不少书,也并没有什么高学历,不照样研发出那么多武器?
那李东风就更不提了,以前就是一个匠户!大字不识几个,居然也能让他搞出能飞的火箭了!
就如同后世一些人,看别人网上赚大钱了立马跟风,满怀希望的觉得自己一年也能赚了百八十万的,然而一两个月后,此间心情不可描述......
让人感到好奇的,这次受封的几十位勋贵中,无一家世袭罔替,皆是普通世袭。
爵位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也就是流爵,,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
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
世袭罔替的意思如字面,死了后人顶上,一个爵位可以世袭无数次,直到朝廷覆灭完犊子,如成国公朱纯臣、魏国公徐弘基等勋贵家族,存在了二百多年还是国公,都是世袭罔替。
普通世袭就不一样了,世袭次数有限、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也就是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
从宋朝开始,出现了爵位不能世袭的现象,类似于英国的终身贵族。
朱慈烺此次册封,皆是以普通世袭来的。
因为在未来的大明,他要做件大事,除了皇帝,无论是皇族宗室,还是勋贵,都不得世袭罔替。
现在只是开始,先看看效果如何,有哪些人不乐意的,可以单独聊聊......
让朱慈烺满意的是,并无一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或许是因为距离上次的册封太近了,孙应元等勋贵都不好意思受封,连连推辞,能得封世袭国公,新皇已是是格外隆恩了。
盛大的册封大典一直持续到下午。
结束后,朱慈烺在宫中设下晚宴,邀请文武群臣共庆,顺便补办了大公主的百日宴。
百日宴是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又称百岁、百晬,宋朝和明朝一些书中皆有记载。
大公主出生之时,正值老爹朱慈烺北伐打的正欢,朝廷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周太后主持后宫大局,就取消了满月宴和百岁宴。
虽然不是皇子,但朱慈烺同样很重视,好歹也是自己第一个子女,就挑了个大日子一起庆祝了。
第651章
杯酒释罔替
宽大恢宏的皇宫中到处悬灯结彩,红墙碧瓦,龙纹环柱下,宫娥们往来不断,一副喜庆热闹的氛围。
奉天殿内乐声悠扬,地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红毯锦绣,殿内文武勋贵一片欢声笑语。
太上皇与周太后坐在上首,二人同样笑呵呵的,观看着殿中的歌舞。
在不远处的帘子里,德妃卞玉京正与孙应元的老婆陈圆圆在细声私聊。
旁边是僖嫔寇白门和周遇吉的婆娘刘英昭,两个练过武的女人也在聊着天,似乎在探讨武学上的技艺。
朱慈烺没有坐在太上皇的身边,而是在下面与一群新进权贵们在闲聊,时而碰碰酒杯,开怀大笑,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
朱慈烺拍了拍孙应元的肩膀,道:“秦国公,这是贺宴,也是朕的家宴,你不必拘束,来喝一个!”
“是!”孙应元谨慎的举杯,一饮而尽。
朱慈烺干了一杯后,笑呵呵的对周围的几名公侯武勋,道:“朕没有册封你们世袭罔替,你们不会在心中埋怨朕吧!”
孙应元放下酒杯,连忙站起来道:“北伐之时,臣跟在陛下身侧,无寸许微功,陛下封臣为国公,还是秦国公,臣已然愧不敢当。”
秦国公是国公中最尊贵的封号,因为“秦”是先秦时期最强大的,孙应元在知道自己受封秦国公后,心中不喜反忧,担心树大招风,这是取祸之道。
黄得功等武勋笑呵呵的一人一句,边吃边说:“陛下天降隆恩,估计文官们都眼红了,咱们哪里还敢心生埋怨!”
“是啊,埋怨的还是人吗?”
“......”
朱慈烺微微点头,风轻云淡道:“朕私下和你们透个底,未来的大明,不再有世袭罔替,也不再有外戚封爵,全凭战功,开疆拓土多者,还有封邑!”
几人心头一震,这条内幕太过震撼了!
朱慈烺摩挲着酒杯,静静的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启口道:“如果你们不愿意,朕会再仔细考虑的。”
孙应元眼力最佳,第一个表态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我等辛辛苦苦成就事业,留给后代恩惠福禄,然历史证明,经过几代人就会消耗殆尽,臣觉得,世袭罔替,不可取!”
曹变蛟点点头道:“咱现在是个世袭国公,等子孙世袭完了,起码也过了五代,五世而泽,足够了!”
其中黄得功表现的最实在,他言道:“成国公朱纯臣、保国公朱国弼、襄城伯李国桢这些勋贵,他们的祖上是何等的荣耀,而他们一个个跟狗熊一样,丢了他们祖宗的脸!”
“如果咱的子孙也是他们这熊样,说不定咱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又有人表态道:“子孙要是不争气,就算给他们留下再多的家底就会败光,臣赞同陛下以军功博取爵位,如此来会更加激励我大明将士建功立业的决心!”
朱慈烺再度端起酒杯,道:“得卿如此,朕深感欣慰,朕敬你们一杯!”
说完,朱慈烺仰头干了。
众将连称不敢,纷纷饮下。
虽然一些将领心中有些遗憾,没能给子孙后代世世尊荣,但听说以后不会有外戚封爵,心中舒服多了。
自己辛辛苦苦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搏命,不知经历了多少劫难,耗光了祖上多少代的福气,方得封爵。
那些凭个闺女嫁入皇家就能轻松获得爵位的,太让人嫉妒了!
往深了说,这就是不公平!
再者,听说未来要赏给有功将士封邑(领地、食邑),一个个心中更加踏实了。
与前朝不同的是,大明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以后要是有封邑,这日子可就舒服多了,起码不愁开销,不犯法也能有大把银子花。
宴会进行了一阵子,殿中的歌姬已经散去。
朱慈烺像是有点喝高了,对身旁的吴忠道:“去安排大公主抓周。”
吴忠有些发愣,道:“皇爷,抓周是周岁才行的仪式,现在是不是有些早了......”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趁着热闹,一起办了吧!”
一起办了?
吴忠虽然有些无语,但也知道这位皇爷不按常理出牌的脾气,没敢多说,当下去周太后那传话安排了。
周太后出奇的没有反对,还夸了句朱慈烺是个好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