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982


十月初八,李少游在伊敏河畔全歼满洲正红旗两千骑兵,斩杀了负责联络蒙古各部的清廷正红旗旗主、努尔哈赤的第三十子、介直郡王赖慕布,那位喜欢泡人妻的玉面小飞龙。
将赖慕布的脑袋割下,李少游下令继续追击,最后一条漏网之鱼,土谢图亲王巴达礼。
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长满野花野草的草地上,铁蹄隆隆,发出有节奏的沉闷声响。
数千龙武军高举马刀,冲杀追击前方疯狂跑路的蒙古骑兵,草原上的一些小部落看他们冰冷的杀气弥漫开来,很多人色变,恐惧蔓延心头。
土谢图亲王巴达礼跑的很卖力,一路跑了八百多里,每次都是刚抢了一些部落,前脚撤走,大明骑兵的马蹄就到了,就跟约好了一样。
能跑到哲里木盟意外的阔伦么连(呼伦湖)这里,巴达礼已经付出了上千名蒙古勇士鲜活的生命,身下的战马都跑掉膘了。
巴达礼血管中流淌的黄金家族血液,他难以接受这种悲惨的结果,特别是明军骑兵中那些高喊着“乌拉”的蒙奸,太过分了!
“开弓!阻止他们!”
齐射的命令还未及喊出口去,巴达礼只觉得耳边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响之声。
在蒙古骑兵搭箭拉弓松手的同时,无数铅弹飞了过来,跟在后面射箭掩护的蒙古骑兵甚至还未来得及将骑弓拉满,便纷纷中弹倒地,身下的战马只顾拼命的往前跑,丝毫不理会早已落地的主人。
浩瀚的草原上,李少游又追杀了三十余里,这才抬手作罢,率队回头收缴着巴达礼刚抢的一些牛羊。
草原某处,巴达礼黯然落泪,自己败了,竟然败的如此屈辱,收拢残兵之后,他的部下仅仅余下千余人,且人人带伤,那些明军甚至连正面交锋的机会都不给。
所有蒙骑的眼中都满含着愤怒与绝望,他们的女人孩子财产都在海子边,恐怕此时都已经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
还有一路上劫掠的财产,尽数被明军抢了去,这日子还怎么过?
蒙古残兵们聚在一起发生了激烈争吵,当然,他们争吵的内容不是如何排兵布阵去抵抗,而是究竟往哪跑?
有人建议投奔乌拉特部,向他们借兵来抢回财产和女人。
“乌拉特是我们科尔沁部的一个分支,同宗同源,想来他们会帮助我们的!”
“说到同宗同源,还不如去漠北投靠车臣汗或是土谢图汗,乌拉特部已经被明军打怕了.....”
最终,所有人把目光聚在了巴达礼身上,不知这位台吉怎么想的。
巴达礼虽有凌云之志,不甘寂寞,但多少有点自知之明,大明皇帝亲征,追了这么远,绝不是来旅游的,这是真打算玩命了!
二人瞥了一眼自己手下这千把残兵,再自信也不会相信靠这些料能战胜上万大明骑兵,更何况他们已经被打的不自信了。
去投奔漠北喀尔喀蒙古的建议很快被巴达礼推翻,他最初也想投奔喀尔喀蒙古的车臣汗和土谢图汗,然而求救信发出去将近半个月,对方一点消息都没有。
自己都快跑到漠北车臣汗部落的门口了,他们也没个表示,显然是想看戏,不愿主动招惹大明。
更何况喀尔喀漠北三部一直谋求将没落的小部落吞并,他们就像是草原上的豺狼,若是自己赶上去,焉知不会被这些反复小人趁火打劫?只怕到时被吞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巴达礼心乱如麻,眼下这般纷乱的局面,他彻底没了主意,缺了大清的庇护,便如少了主心骨一般,就像一条流浪狗在外四处飘荡。
眼看部下越吵越激烈,巴达礼道:“都别说了,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最困难的时主动帮助我们的,天色已晚,都抓紧休息,养精蓄锐,继续与明军斗智斗勇......”
夜里,半睡半醒的巴达礼忽然觉得脸上一片冰凉,伸手摸去,竟是冰凉的雪花,他的心头刹那间泛起了一阵狂喜。
“下雪了!下雪了!”
漆黑的营地中,一些蒙古军同样兴奋的呼喊着,这是草原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雪就意味着明军不能再进攻了!
然而,这种兴奋只持续了片刻便陡然间沉了下去,就像是没有女朋友庆幸自己没戴绿帽子,忽然发现自己真没女朋友的那种感觉,辛酸......
这场雪来的太迟了,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一无所有,女人、孩子、牲畜、所有的财物都已经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
草原上夜间的气温骤将,雪花越下越大,这场大雪却像一场冰冷的雨水,将所有蒙古残兵的心浇个透心凉。
原来自己除了寒冷,什么都没有了......
第641章
漠北
漫无边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窸窸窣窣的雪花飞舞,彻骨的北风呼啸。
十月十日,朱慈烺率主力大军到达阔伦么连附近的乌拉特部,距离后世的中俄边境满洲里只有一百多里路程。
因为李少游的一路穷追猛打,早已打出了哲里木盟范围,后面的明军主力行军十分轻松,行程大大超出了预计的征讨目标。
在班师之前,朱慈烺一路上寻找适合建立征北都护府的治所,最终看好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附近。
这里东部靠近嫩江与黑龙江,北和西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漠北蒙古交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早在两千年前,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
重要的是,这里环境非常好,景色壮丽,是个很好的宜居之地。
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三千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五百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一亿五千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占了八成,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此时,朱慈烺在呼伦湖畔游荡,由乌拉特部额日和台吉图巴亲自充为向导。
乌拉特部落是蒙古诸部之一,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五世孙布尔海的嫡系后裔,十年前图巴率侄儿色棱以及部众归顺后金,乌拉特部被迫内迁呼伦贝尔草原的呼布图奈曼查干、图门乌力吉一带。
几年前,乌拉特部随从清军攻打大明,遭遇朱慈烺所率明军,损失惨重,连最能打的侄子色棱都死的老惨了。
近日,当大明的龙旗出现在大草原上时,图巴二话不说率部跪迎,还拍着胸脯要出兵协助大明扫荡草原。
图巴今年五十岁了,身体充满了蒙古人传统的结实雄浑,但此时的脸上却温柔的像个女人,令人费解。
图巴对朱慈烺充满了敬畏,更将乌拉特部的未来都寄托在了这位大明皇帝的身上。
当朱慈烺问道乌拉特部打算献出多少牛羊之时,图巴却微笑着躬身,指向广袤的大草原,道:“我伟大的皇帝陛下,如果您需要,这片大草原都是您的,您看这里的风景如何?”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此间景色,与关内相比,却也别有另一番风情。”
“您喜欢就好,这里的山川土地河流,都是您的。”
图巴恭敬来到了朱慈烺身前,鞍前马后,简直比照顾他亲爹还要殷勤万倍。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除了乌拉特部,还有一些蒙古部落首领主动前来觐见,汇于龙旗之下。
其中的巴尔护部引起了朱慈烺的兴趣,这个部落历史悠久,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其部族原驻牧地在内贝加尔湖以东巴尔古津河一带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
历史上,巴尔护蒙古族是一个弱势部落,一直在历史的夹缝中聚聚散散,他们中有些是生活在小海(贝加尔湖)周围的布里亚特人迁居过来。
崇祯十一年,俄国人建立了雅库茨克督军府,哥萨克征服勒拿河周边大片地区,又在贝加尔湖之西建了伊尔库茨克,在湖的四面强占牧场,建立堡寨,并与驻牧贝加尔湖以东的布利亚特蒙古各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崇祯四年起打得难分难解,约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会被完全压服,臣服于俄国,部分布利亚特人向南移入漠北喀尔喀蒙古领地,还有一部分布里亚特人来到了呼伦贝尔地区。
在临时搭建的豪华御帐中,朱慈烺问起了小海(贝加尔湖)的情况,巴尔护部的首领立即诉说着罗刹鬼的可恶,他们是多么的嚣张,多么的可怕。
听这些老头子唠嗑半天,经过综合考虑后,朱慈烺最终决定把征北都护府设在此处,作为守卫大明北疆,收复西伯利亚的前哨站。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平均温度零度左右,气候总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但是能种植春小麦及少量蔬菜,也可以把马铃薯搞来种植。
御营中,朱慈烺与几个部落首领老头款款而谈,想着怎么安排他们的族人,如何分配草场,还有征募兵丁。
征北都护府不能全靠汉人的军队维持,那样长此以往损失太大了,必须要找一些炮灰......
“报!陛下,巴达礼率残部遁入漠北!”
“跑漠北了?”朱慈烺眉头微皱。
漠北,历朝历代都视为蛮荒之地,那里有着大片沙漠和戈壁,用《史记》中的话描述:“单于远走,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
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将匈奴赶到漠北,后来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国的肯特山脉),青史留名。
东汉永元元年,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
这些名将能名传千古,就是深入了漠北绝地,取得了大胜。
帐中蒙古各部首领皆是闭口不言,偷看这位年轻的大明皇帝,会如何处置漠北之事,毕竟这里仅邻漠北,如果大明搞不定漠北喀尔喀三位大汗,一旦撤走了,这里的草场就会拱手相让了。
朱慈烺走出御帐,遥望西方远处那些山峰,唏嘘道:“我大明的军队,自征虏大将军徐达率骑兵十五万出征漠北,已经二百多年没有进入那片土地了......”
沉寂了片刻,他忽然抬头,拔出佩剑遥指漠北的方向,大声道:“传令李少游,继续追击巴达礼!把他追到西天为止!”
让李少游率军追击,朱慈烺并非一时冲动,他一方面是试探漠北三汗对大明的态度,一方面是试探乌拉特等部能否派兵协助,是否真心投靠大明。
这届内阁的办事效率很高,已有部分物资源源不断从沈阳运来,如果喀尔喀三部大汗胆敢阻拦,庇护巴达礼,朱慈烺不介意在明年开春后天暖后强撸了喀尔喀。
至于这里的蒙古人,有阳奉阴违的,宰了便宰了吧,这一路上也不差这点脑袋!
朱慈烺转身,平静的看向帐中几个部落首领,不发一言。
“伟大的大明皇帝,雄才伟略,气吞山河,我乌拉特部愿为先锋,随王师共入漠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