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982


得知天武军准备出关,多尔衮懵了,洪承畴也懵了,整个清廷上下都懵圈了。
人人都在想,天武军不是刚和大顺军干过一仗吗?收拾烂摊子加休养生息,怎么也得要休息个半年吧,刚拿下北京城这就出关了?他们是铁打的吗?
洪承畴一脸大写的意外,他虽然料定天武皇帝会出关收地,却怎么也没想到,来的这么早,带了这么多人......
考虑到天武军的兵力和战斗力,多尔衮立即下令,继续攻打山海关,务必在天武军赶到之前控制山海关!
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洪承畴身上,之前他说有三种办法破了山海关,现在正是他施展抱负的时候了。
洪承畴有点心虚,在劝诫清军退守锦州固守无果后,终于还是捏着鼻子献上了计策:“策反山海关明军武将,从内部打开关门!”
洪承畴干了几年蓟辽总督,辽东当家人一把手,人脉很广,现在山海关内除了茅元仪、黄得功,还有不少投靠茅元仪的辽东将领,只要策反其中一两个人,大事可期......
多尔衮觉得有道理,立马安排,让洪承畴写信策反,并许下承诺,只要是开城献关者,一律封王!
多尔衮自己则是亲笔书信一封,派人暗中劝降他的十一哥巴布海(朱有能),许诺给予其亲王爵位。
“我亲爱的十一哥,不管以前咱们兄弟俩有什么误会,今天十四弟给你陪不是了,只要你能弃暗投明,重新回归大清,朕保证既往不咎,给你封个和硕亲王,世袭罔替......”
山海关内,镇北将军府中,安辽伯朱有能手捏一份劝降书,很有感情的念了起来。
闻言,茅元仪哈哈一笑道:“国姓爷,你这十四弟的态度很诚恳嘛!和硕亲王,一等王爵呢,考虑一下吧!”
朱有能随手将劝降书扔到一边,洪声道:“说什么胡话呢!本伯效忠天武皇帝,可不就是弃暗投明吗?咱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区区奴酋也配跟我称兄道弟?”
被兄弟打压了这么多年,朱有能终于也能扬眉吐气了一把,众目睽睽之下装了个逼。
茅元仪继续试探道:“国姓爷,你们毕竟是兄弟,一个爹养的,这么说有些不合适吧?”
朱有能叫道:“姓茅的,我的艰辛你不懂,在鞑清那哪有什么兄弟之情?在他们眼里,咱这些庶出的连条狗都不如!你也甭试探我了,本伯现在宁当大明一条狗,不做鞑清一亲王!”
一想到过去的日子,朱有能心中一阵恼怒,特别是多尔衮当初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卖给了明军,现在居然好意思舔着脸来劝降?
厅中各将皆是抱拳头道:“国姓爷高风亮节,吾辈敬佩!”
厅中上首,靖南侯黄得功喝了口酒,瞥了朱有能一眼,又扫视了一圈厅中辽东诸将,默不作声。
沉寂了片刻,辽东巡抚邱民仰站起身来,从袖中拿出一封书信,脸色阴沉道:“邱某也收到一封劝降书,是咱们那个蓟辽总督所写,信中一口一个吾皇圣君的,邱某看着实在恶心!”
邱民仰原本一直敬佩洪承畴的为人,然而这一次,他非常的失望,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大骂洪承畴失节,枉读圣贤书。
“一个叛徒,神气什么!”
塔山总兵江翥同样掏出劝降书,狠狠的拍在茶桌上。
随着一声呼喝,又有几人拿出洪承畴的劝降书,愤慨的扔在地上。
黄得功默不作声的看着这一幕,见无人再拍案喝骂,这才淡淡开口道:“还有人收到洪老贼的劝降书吗?”
殿中忽然安静了下来,人人左顾右看了一番,无人说话。
“好!”黄得功点了点头,又灌了口酒,忽然猛的摔碎酒坛。
立时,他身边几个亲兵一拥而上,将厅内一名黝黑的武将拿下。
“你们为何抓我!”
“放开我!我是辽东副将,你们凭什么抓我!”
此将立刻大叫着,奋力挣扎。
其中一名亲兵从怀中掏出一块造型如同圆形铜镜的腰牌,对他喝道:“大明锦衣卫,情报部安全处,奉旨监察军中细作,你被捕了!”
这位辽东副将惊恐的看着那腰牌,只见这三寸的腰牌上铸有云形纹饰,上面赫然有着锦衣卫三个字,下面则是持牌人的姓名和职务。
传闻天武皇帝早已重新启用了锦衣卫,搜集情报、逮捕审问,无一不能,此时亲眼所见锦衣卫办案,不仅这位辽东副将惊骇,便是在场诸将也心中震惊。
昨日刚收到的劝降书,今日锦衣卫就来拿人了?这情报部安全处好生厉害!
黄得功挥了挥手,道:“带下去好好审!”
他站起身来,看着厅中众将道:“诸位,现在辽东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家也清楚,谁要是想投了鞑清,随时可以跟我说,放你出城!”
能做到总兵、副将这种地步的,没一个是傻子,谁都明白,靖南侯这是客气呢。
黄得功又道:“本候还有件事要告诉大家,吾皇已在初四誓师东征,十日内便可抵挡山海关,在这几天内,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守好关墙!待天武军大军一到,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刻!”
闻言,众将皆是松了一口气,援兵终于要来了!还好自己站对了队伍。
茅元仪面露喜色,提议道:“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守城,既然他们劝降,我们也不能失了礼数,礼尚往来嘛,我建议邱大人给洪承畴写封回信,就说他的信您收到了,要先考虑考虑。”
邱民仰瞪眼道:“我给那奸贼写信?开什么玩笑!”
茅元仪认真道:“你别着急啊,又没让你真投降,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咱们陪他们慢慢的耗,先把天武军耗来再说......”
第596章
强攻
山海关外,清军安营扎寨,每天按时吃饭,睡觉,再吃饭,再睡觉,偶尔朝城里喊喊话,提醒考虑别超时了。
自辽东巡抚邱民仰捏着鼻子回了一封信,洪承畴等人兴奋的一夜未眠,局势就此进入缓和状态,清军在山海关外面各忙各的,城关上的守军在那打哈欠,显得很无聊。
一连等了两天,也不见关城中的消息,洪承畴才想明白了,上当了,这是战术啊!
他立即向多尔衮进言第二计:“集中所有红夷大炮、穿山破地火雷炮,炮轰山海关城门!”
山海关城墙厚度将近七米,拿炮轰城墙纯粹是闲的没事做,只能以数量取胜,靠集火轰烂城门,这种战术还是洪承畴从天武军那学到的。
所谓的穿山破地火雷炮,也就是臼炮,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后来发展成了迫击炮。
穿山破地火雷炮创始于明朝前期,是明军实用的火器之一,是一门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虽近,但弹丸威力极大,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
针对山海关,几十年来清军可谓是煞费苦心,常用的攻城手段,无论是云梯还是凿墙,都极难奏效,连地道都挖了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的一片,就是打不下来。
洪承畴像是要向大明证明自己的能力,接着献策道:“臣的第三策,是联合漠南蒙古诸部,给予重利,让他们从从冷口、喜峰口等地入关,偷袭北京城、天津等地,断明军的后勤,逼天武军退兵!”
多尔衮皱眉道:“漠南蒙古.....他们早就舍我大清做了朱明的绵羊,还敢起事反抗?”
洪承畴道:“皇上所有不知,臣在辽东这些年,经常与他们互市,对他们多少有点了解,从他们平日所购的东西看出,敖汉部等几个强大的蒙古部落,已在暗中打造兵器,等待时机了。”
“哦?”多尔衮讶然,若有所思,觉得这不失为一次机遇。
八旗军从先后四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突袭,大举进入内地劫掠。(分别是崇祯二年、七年、九年、十一年)
很多清军将领认为,八旗军不一定非要攻破山海关,绕开山海关从长城防线的薄弱关口杀进关内,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不就行了。
大多数的武将眼界有限,考虑问题不全面,更不会以全国的视角考虑,多尔衮很清楚,大清想要入主中原,必须走山海关,劫掠归劫掠,这和入主中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这时,山海关城墙上射下一份书信,一名旗丁连忙捡起送入中军。
“洪公亲启。”多尔衮拿着这封信,笑道:“洪卿,看来你的第一计奏效了!”
洪承畴抚须一笑,颇为得意,他接过书信满条斯文的缓缓打开,却见上面只写着一副对子:“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
看完,洪承畴的老脸登时涨得像个紫茄子,冷哼一声扔下书信就走。
多尔衮看完心中内容,有些不解,询问身边的几个文臣道:“这是何意?”
宁完我捡起书信,默默连读三遍,这才悟出其中之意,他抚须笑道:“皇上,这是茅元仪送来的书信,是一个对子,此对子上联缺一个“耻”字,下联忘了“八”字,这茅元仪是在骂洪公是无耻的王八,他能不生气吗?”
多尔衮一阵无语,暗道这些读书人可真毒啊,要是没点学识,被人骂了都不知道。
话不多说,多尔衮下令开战,调集所有火炮轰击关门,往死里轰!
为了防止城头的火炮反打自己的火炮,多尔衮做了详细的军事部署,将各将们充分调动了起来,分别攻打关城旁的威海、南翼等城,以分匀城上的火力。
清军兵分七八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日夜不停的攻击城池,步兵从城下搭建云梯攻城,炮兵开炮轰城门,只要挤进去,别说是人,神仙也受不了。
多尔衮觉得还不够绝,又在城外堆土搞出一块高低,建了三层木塔,居高临下查看城中的部署。
十几万清军搞出的动静很大,按理说光这阵势也能吓怂一波关内守将,识时务的早该献关投降了。
然而茅元仪就是认死理,正面刚,他和黄得功吃喝拉撒都是城墙上,轮流监督城门。
山海关的守军更是几天不下墙,吐痰小便全往城下的清兵头上招呼,让他们享受真正的胯下之辱。
炮声不绝,清军一连狂攻了几日,山海关的吊桥城门什么的早已被轰烂了,明军更早的用石头封住了城门洞,清军只能派人去慢慢扒开。
三月十二日,随着一阵欢呼声响起,日八旗的勇士冒死成功扒开城门洞,一拥而入进入城中。
然而,城门后像是有怪物苏醒,刚冲进去的一群日本兵尖叫着往回跑,像是看到了极为恐惧的事。
这个举动大大出乎后面八旗军的意料,一脸惊喜的多尔衮也是好奇的看着关城那的情况。
忽然,铁蹄隆隆,山海关城门那像是发生了洪水,一道黑色铁流蜂拥冲出,攻城的八旗兵被打的措手不及,不断的不断被踏翻,砍翻在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