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982


两千年的至圣先师,其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不是闹着玩的。
杀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一味的杀是无法解决所有事的,平定天下需要人去治理,读书人也并非全部迂腐。
大明朝能接受科学的读书大有人在,只是想一下子抹掉孔子在所有读书人心中的地位,等于是痴人说梦,自寻死路。
况且,朱慈烺对孔子宣传的儒家思想也没什么异样的看法,毕竟儒家思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存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孔子的思想),比如程朱理学,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人类社会的基础,鼓吹封建道德观,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而忽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需要改变。
后世很多人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朱慈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也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的观点。
文化思想这玩意,没有绝对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重要的是能通过思想,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精神世界丰富,其他都是扯犊子。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衍圣公府北面不远,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孔林有坟冢十万座左右,孔子墓很好找,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自汉朝以来,历朝历代朝廷都会派人修缮。
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收拾的漂漂亮亮的。
祭孔的先河是汉高祖刘邦开启的,且是以祭祀的最高规格,自那以后,“祭孔”活动不但在全国引起轰动,后世帝王竟相效仿,搞的越来越正规,除了不懂礼教的蒙元皇帝,历朝的皇帝都会跪拜孔子。
因为是出征途中路过,朱慈烺的这次祭孔仪式搞的很简单,他在孔子墓碑前足足站了一刻钟。
周围众臣不解,孔家之人更是不明白,这位对读书人下狠手的天武皇帝要干嘛?
他敢对孔圣不敬?他敢挑战两千年多来的礼教?
摄于天武皇帝的威势,无人敢问,孔家更不敢上前打听,你要做什么?全都老老实实的站在后面。
又过了一刻钟,终于,朱慈烺面对孔圣墓碑,缓缓开口道:“朕最重规矩,治国也最讲规矩,衍圣公孔胤植,罔顾国法,败坏纲常,背主弃君,不守忠孝,辱没圣人家门!”
“今朕,依国法处置,褫(chǐ)夺孔家爵位,孔胤植等孔家族人,流放云贵,行教化之事,三代内禁止入朝为官!”
说完,朱慈烺对着孔圣墓,认认真真的行大礼参拜。
周围众臣皆是大惊,然而无人出来阻止,所有人都清楚,以天武皇帝的脾气,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很给先师孔圣的面子了,毕竟国法大于天!
方以智叹了口气,拍了拍孔胤植的肩膀道:“支持边疆教育,以圣贤之道感化那些土司,孔家功德无量啊!”
孔胤植呆了呆,推开方以智,立即跪地叩首道:“陛下,你不能这样!”
他大呼道:“我孔家自汉高祖时,便有世袭爵位册封,千年来,我孔家历经十数朝,封号屡经变化却从未断过!大宋朝廷更是封我孔家为衍圣公,传承至今又有六百年,您不能说断就断啊!”
方以智喝道:“你是圣人后裔,世受国恩,按理说你孔胤植早应该在闯贼进入曲阜时就该自缢,满门殉节的,陛下仁慈,宽恕了你们,还不感恩戴德,叩谢隆恩?”
孔胤植依旧大呼道:“陛下,你除爵衍圣公,把天下读书人置于何地?”
朱慈烺凝视着孔子的墓碑,连正眼都没瞧他,淡淡道:“赐死!”
孔胤植傻眼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聊着聊着自己一下子就被赐死了?
李廷表亲自动手,将绳索套进了孔胤植脖子里,把绳子的另一头悬在一棵百年槐树上,使劲的往下拉。
孔胤植被吊了起来,双腿狂蹬,在空中飘逸了一会儿,终于安静了下来,老老实实吊死在孔圣墓碑旁。
朱慈烺瞥了一眼孔胤植,淡淡道:“给脸不要。”
说完,他负手而去。
接下来,不用朱慈烺多说,李廷表已经带着锦衣卫开始去抄家了。
孔家屹立两千年不倒,是个超级世家,其财富不用说,李自成那个二货没敢抄衍圣公的府第,白白便宜了朱慈烺。
衍圣公府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建的,朱慈烺毫不客气的收了回去,将其改成了大学。
当天下午,翰林院学士方以智呈递上来一份诏书:“启禀陛下,衍圣公的罪状臣已经草拟完毕,请陛下过目!”
朱慈烺看了一眼,满意的点点头,道:“好文采,昭告天下吧!”
方以智是金陵四公子之首,又是庶吉士,文采出众,他草拟的诏书,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给那些读书人看,效果不用说。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历代朝廷互相依偎,经久不衰。
天武元年,延续了六百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曲阜孔家族人入山支教,功德无量。
第585章
天下第一
山东东昌府。
东昌城始建于北宋熙宁三年,初为土城,大明洪武五年包砖,城墙周长七里,高将近十二米,基厚也将近十二米。
东昌城也叫凤凰城,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万历年间又在城墙上建立垛口两千七百多个,敌楼二十七座。
最重要的是,东昌城周围全是水!位于广阔的东昌湖中,是一座完全在湖中的城池,且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城中东北角的望岳楼上,山东总兵刘泽清正在宴请朋友,席间还放着一个文人发型的脑袋。
真定战役时,刘泽清率先跑路,以至明军十几万大军奔溃战败,兵科给事中韩如愈曾上书弹劾过刘泽清、贺人龙等将误国。
刘泽清为人阴狠惨毒,睚眦必报,一直记着这个仇。
前不久恰巧得知韩如愈准备南下要经过东昌,他立即派人将之杀掉,取了脑袋前来下酒。
投降大顺后,刘泽清受封东平伯,小日子过的十分痛快,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浮肿的老脸足以说明他的肾非常不好。
“这日子真是快活之极,没白投靠闯王啊!”
刘泽清左手举着酒杯,右手搂着美妓宠侍哈哈大笑,只觉得浑身轻飘飘的,仿佛处于天堂之中。
他的副将郑隆芳迟疑道:“伯爷,大顺军与天武军应该要决战了,咱们现在不去帮忙,闯王以后会不会怪罪?”
刘泽清满不在乎道:“怕什么,我与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再说他们数倍于天武军,这还打不赢?就怕是咱们去了反倒让他们觉得是争功......”
郑隆芳点了点头,暗道也是,就算是四五十万头猪,也能拱翻区区几万天武军吧。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跑进来禀报道:“伯爷,大顺皇帝差人送来军令,让您立即领兵出城阻拦明军。”
刘泽清躺在美人的怀里,像是在说梦话,含含糊糊道:“拦.....拦什么明军?你能不能说人话?”
“大顺军败了,明军正在追击大顺皇帝......”
“什么?败了?”
刘泽清猛然惊醒,他急忙前往爬上望月楼的最高层,眺望东昌湖外的旷野。
果然,远方一股烟尘扬起,一支马队急急往北而去,后面烟尘滚滚,有更为庞大的骑兵大军,那猩红的龙旗若隐若现,赫然是数年前出现在东昌城外的天武军!
刘泽清潮红的脸庞渐渐发白,眨眼睛面色如土,变得有些失魂落魄。
他喃喃道:“怎么会......大顺军怎么会败的这么快......”
听闻战场在曲阜,东昌距离那边有将近四百里呢,闯王是从那边被一路追过来的?
想到这里,刘泽清打了个冷颤,摇摇晃晃的准备跑路。
副将郑隆芳道:“伯爷,东昌是我们的根基,不能就这么白白丢掉啊,天武军追来的人马只有几千人,属下请命,领兵前去截住他们!”
刘泽清迟疑了片刻,道:“你且去试试......”
“末将得令!”
郑隆芳一抱拳,立即招集兵马,给那些来犯的天武军一点颜色看看。
一群骂骂咧咧、拖拖拉拉的大军不断往西门汇聚,开始摆阵型。
然而,当他们还在慢吞吞的摆造型,曹变蛟已经率龙武军杀了过来。
蹄声如雷,数千骑兵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漫天的尘土有若狂卷的沙尘暴,铺天盖地往这边弥漫而来。
望岳楼上的刘泽清惊恐的看到,天武军的骑兵如同一道发怒的狂龙,带着无可阻挡的气势,瞬间冲进了东昌兵稀疏的军阵中,将之冲的七零八落。
一万多东昌兵阵中只发出一些稀松的火铳声,还有一些乱飞的羽箭,仅仅一个照面就崩溃了。
远远的,大量的尖叫嚎哭声传来,东昌兵的军阵如同被犁过的地面一样,被安排的平平整整的,满地都是血肉模糊的东西。
剩余的士兵拼命的往城中跑,刚刚主动请战的副将郑隆芳早已不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乱马踏为肉泥了。
刘泽清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发颤,原本的醉意被吓的清醒了很多,他对身边的发愣的亲将喝道:“还不赶快备马逃命!”
作为天下第一逃跑将军,刘泽清的跑路工具准备的很充足,他养了很多战马,无论他身处何地,周围三十步内,至少有一匹战马时刻备用!
即便刚刚喝的烂醉,此时的刘泽清依旧以极其熟练的飘逸动作翻身上马,一抽马鞭,人马立时合一,瞬间不见人影。
“伯爷往北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