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982


刘宗敏也忍不住了,开口道:“闯王,下令吧!击败天武军,生擒朱家皇帝,一鼓作气打进南直隶,再席卷浙江、湖广各省,解决大军粮草问题!”
李自成心中大动,他早就想重整军队,让将士们恢复斗志,现在王震提议御驾亲征,正中下怀!
“兵贵神速,磁侯,绵侯,你们二人立即率本部人马抢先进入山东布防!”
“牛丞相和高一功留守京师,负责供应大军粮草,其余所有人,清点兵马,随朕御驾亲征!”
李自成恢复了往日的统军风采,扫视殿中所有人,肃穆道:“限三日之内,所有大军尽出,在霸州集结,若有迟误者,斩!”
众将心中凛然,连刘宗敏也站起身来,颔首称是。
第570章
辽东危局
天武元年正月八日,沈阳城五十里外布满了清军营帐,特别是东北方向棋盘山上,旌旗旗招展,浩荡的营寨与旌旗似乎望不到边,此时清国神兴皇帝多尔衮的行营就驻扎于此。
清军中军帐篷外,布满了身穿黄色棉甲的精锐葛布什贤兵和巴牙喇兵,他们是清国皇帝多尔衮的前锋营和护军。
多尔衮自登基称帝后,像皇太极当初的做法一样,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两白旗改为了两黄旗,说白了就是恢复了努尔哈赤时代两黄旗的地位(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原本就是两黄旗,皇太极上位后强行将他们改成了两白旗。)
中军帐篷中,挤满了清国的王公大臣们,除了神兴皇帝多尔衮,还有阿济格、赖慕布、费扬果、济尔哈朗、苏克萨哈、鳌拜等旗主,又有六部承政各官,内院大学士宁完我、鲍承先等人,还有几个朝鲜和日本旗主。
赖慕布和费扬果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与阿济格一样,都不受皇太极的待见,经常遭到打压,现在多尔衮当了皇帝,亲兄弟只有三个人了,他让三人各领一旗满八旗,以示恩泽。
“真是天助我大清!”
得知大顺军全军南下与明军决战,多尔衮兴奋的不得了,手中捏着情报险些手舞足蹈起来。
新任首席汉奸宁完我贴了上来,献上贺词道:“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此时明顺相争,正是我大清崛起的大好时机啊!”
多尔衮笑着问道:“宁学士有何见解?”
宁完我垂首回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大清只需坐山观虎斗,当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大清可一举入关荡平中原!”
鲍承先奏道:“臣担心,只怕流贼不是明军的对手,若是被灭,我大清就要直接对上天武军了。”
厅内众人一凛,按照眼前形势,这个情形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
相比流贼,八旗将领更怕天武军,且那位天武皇帝一直敌视大清,更是个有能力的人,将来怕是个劲敌。
几个朝鲜将领和日本将领听不懂这些满洲的大爷聊的这些话,只能颔首干坐着,等待命令。
多尔衮沉吟道:“鲍学士的担心很有道理,可惜那些土包子不愿让我们入关......”
多尔衮多次亲笔书信劝降吴三桂、茅元仪等辽东诸将,开出的条件也非常优渥,然而他们依旧在等待,那茅元仪甚至已经与顺军来往,准备接受李自成的招降。
鲍承先道:“臣建议坐山观虎斗的同时,我大清兵趁机攻下沈阳,进而进军整个辽东,将山海关以内尽数控制在手,掌握主动权!”
多尔衮点头道:“只要攻下了沈阳,我大清兵群起南下,相信吴祖两家会识相的。”
他脸色忽然变得阴沉,说道:“若他们再不识好歹不愿意降,只能彻底灭杀了,特别是山海关总兵茅元仪,当年他全歼我满洲镶红旗,是我大清的耻辱,此人断不可留!”
最终,多尔衮听从了鲍承先的建议,全力攻打沈阳,他再次让礼部官员去沈阳劝降一次,若是洪承畴再不降,便要全力破城了。
八旗军围城两个多月,一直没拿下沈阳,并非洪承畴虽这个钉子户防御强,而是多尔衮有爱才之心,没有拼尽全力而已,毕竟祖大寿、吴三桂等人都没有去救援,洪承畴兵困粮绝很难坚持下去。
多尔衮与绝大多数的满清权贵们不同,别人都是在破城后抢掠金银财宝,而他却只对人感兴趣,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主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感兴趣。
数年前的辽东大战中,洪承畴硬是守住了小小的西平堡,又闻他做过中原的三边总督,多尔衮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迫不及待的见此人一面。
正月初九,如蚁如蝗的八旗军源源不断的登上沈阳城墙,一些呼喊着异域口音的朝鲜八旗和日本八旗也拼命的登上云梯。
沈阳城头的红夷大炮早已耗尽弹药,变成了哑巴,连滚木、火油等守城器具也少的可怜,只有源源不断的金汁管够。
几十架云梯集中在北城墙处,朝鲜兵和日本兵在保护板的保护下,由云梯鱼贯登上城墙,很快便使沈阳的北城墙上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
忽然间,随着大量的火苗窜起,北城墙上突然便燃起了熊熊大火,城墙上的明军和清军眨眼间就被火蛇吞没。
望着突然烧起的熊熊大火,多尔衮只觉得口唇发干,真没想到这个洪承畴是如此狠辣,竟然不顾自家士兵的死活,放火将所有人都烧死。
“是个狠人!”
多尔衮对洪承畴的爱越发的深厚了,他下令道:“传朕的军令,生擒洪承畴者,赏金千两!”
有了黄金千两的赏格,攻城大军中不但汉、朝、日各旗上下杀红了眼,就连满八旗甲兵都恨不得冲锋陷阵。
只是碍于军令,不得已居于他们之后,毕竟攻城的步兵十有七八都是炮灰,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登城的路上。
所有的长梯都被抬了出来,如潮的八旗军军几乎全部涌向了北城墙,沈阳北城墙的守军并没有料到在火计取得成功之后,居然激起了清军更为猛烈的攻击。
清军一鼓作气攻上了城墙,这远远超乎洪承畴的预料,按照预想之中,清军陡然遭到火攻之后应该是攻势受阻而显颓势,但是却事与愿违,清军偏偏却爆发了更加强大的,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城楼前,沈阳总兵左光先再次催促道:“督臣,快顶不住了,咱们赶紧突围吧!”
洪承畴脑海中闪过一丝绝望,但他很快平息了心绪,下定决定道:“拔出你的雁翎刀,随我上城杀敌!”
说着,他抽出自己的雁翎刀,脚下生风,杀上了城墙。
左光先满眼的崇拜之情,而他身边的兵备道姚恭眼中却是苦涩,在他的心中,他们文人应该羽扇纶巾,运筹帷幄,可不是像洪承畴这般提着雁翎刀,如武夫一样狼狈不堪的上阵厮杀。
第571章
城破
沈阳北城墙,雁翎刀挥舞,杀声震天。
雁翎刀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在大明很流行,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
洪承畴手中的雁翎刀是特制打造的,普通明军士兵的制式军刀不同,坚韧锋利,削铁如泥,他胡乱挥舞便是一片血肉横飞。
洪承畴一连毙斩了几名鞑子后,发现自己在心神激荡下冲的过猛,已经与身边的护卫越来越远了,渐渐陷入重围了......
数把四十米长的大钢刀齐齐砍来,洪承畴大惊失色,下意识的举刀格挡,饶是他手中这把细长版的“屠龙刀”锋利,也因内力不足无法驾驭,根本抵挡不了数个鞑子高手的凌天一击。
“铿!”的一阵金铁碰撞之音,如数只铜钟黄吕同时鸣饷,颤音绵绵,荡漾在天地间,犹如堤坝泻开,洪水倾泻而下。
脚下城砖如蜘蛛网碎裂,洪承畴闷哼一声,金铁之音如在耳边,只觉得觉浑身一颤,手臂酸麻不已,右手不由自主的松开,雁翎刀应声而飞。(原谅我这个以前写过玄幻的扑街没忍住)
“巴牙喇兵恐怖如斯!”
只周身血气俱动,洪承畴脑袋轰的一声,心瞬间凉了半截,他不愿束手就擒,洗颈就戮,情急之下整个人躺倒,以一个漂亮的翻滚躲开了致命一击。
几把钢刀砍空,纷纷砸在岩石般坚硬的夯土城墙上。
几个巴牙喇兵眼中皆是大亮,明白眼前这高手定是个大官,说不定就是蓟辽总督洪承畴,岂能放弃,连忙紧紧跟上。
“千两黄金,哪里走!”
听着身后几个鞑子操着一口蹩脚汉语追来,洪承畴慌乱之中,在满地的尸体堆中摸到一把钢刀,使出了吃奶的劲头朝那几双奔过来的小腿砍了过去。
“啊!”
顷刻间,几位鞑子高手惨叫连连,鲜血四溅,溅了洪承畴一脸桃花红,他来不及查看自己是否受伤,接连使出三个漂亮的驴打滚往明军多的地方翻滚。
哪里想到,又有数把大钢刀砍落,洪承畴大惊失色,此时他滚势渐弱,已然无法抵挡,心底不甘的长叹了一声,只得闭眼等死。
“铿!”
电光石火间,洪承畴只觉得自己双腿一紧,整个身子被猛然拉动,他猛然睁开眼睛,却发现是沈阳副将饶勋及时赶到,生生将他拉了回来。
死里逃生的洪承畴忍不住泪流满面,劫后余生的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他看着奋勇杀敌的副将饶勋,心中更是感激。
一阵鞑子的满语叫嚷,城墙上传来了更多让人绝望的喊杀之声,大量的满洲八旗甲兵登上了城头。
满洲八旗兵的近身肉搏绝非汉军八旗兵可比,城墙上本就疲惫不堪的明军军卒面对陡然加强的压力,立刻就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督臣,快走!”
沈阳总兵左光先带着一群亲兵赶到,他再也不请示洪承畴了,直接背起洪承畴就往城下跑。
趴在左光先背上的洪承畴心如死灰,高声喝道:“放下我!左光先,本官命令你放下我!”
左光先哪里肯放下他,他十分清楚,沈阳战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城破是迟早的事,督臣是大明辽东统帅,身为其多年的心腹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哥落入清军之手......
见总兵背着总督逃离战场,沈阳北城守兵哪里还有心思与清军作战,如潮水般作鸟兽散,坚持了多日的士气顿时便泄了个一干二净。
由于多尔衮不惜代价派出了八旗精锐甲兵,便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北城防线顷刻崩溃,随着大量的清军涌入城去,此战胜局已定。
八旗军的黄龙旗很快便插在了沈阳北城敌楼上,迎风招展着。
远在沈阳城墙三里之外的多尔衮看到黄龙旗插上了城头,心间一颗大石头才总算落地,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三军前,黄伞下,一身鎏金铠甲的多尔衮策马转了两圈,高声道:“数年前,皇太极在这里一败涂地,丢了盛京,丢尽了我大清的脸面,今日,朕将盛京收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