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982


王承恩直言道:“皇爷,今非昔比了,现在的闯军拥兵百万,漫山遍野而来,就像是蝗虫一般,遮天蔽日,再好的刀剑,能挡得住蝗虫吗?”
崇祯不语,端坐在那看似异常镇定,实则心中慌的一比,他对明军的支援速度多少也有些了解,天知道各地援军什么时候赶来勤王。
王承恩继续道:“如果非战不可的话,皇爷可把京城防御交给文武大臣,再以南巡为由,前往南京。”
崇祯喟叹道:“朕自登基以来,从未离开过京师半步,此时南巡,无异于逃跑,军心民心会立时瓦解,到那时,京师便真的守不住了,朕不敢赌啊!”
昔日土木堡之战,英宗皇帝被俘,也先大军兵临京师,情况是何等的危机,大明依旧坚守住了。
每每想起这段历史,崇祯心中便信心大增,他不愿跑,留下或许能守住京师,但要是跑了,那就是耻辱,辱没了先祖!
更何况,他不相信太子朱慈烺能容得下他,到了南京也不过是李渊、李隆基的下场,被软禁养在宫中。
王承恩泣血拜倒:“皇爷,您就别固执了!”
崇祯站起身来,昂首挺胸道:“朕就是个固执的人,宁可站着而死,也不苟且偷生!”
“王承恩,你如果怕死,可以走,去南京侍奉新主,朕绝不拦你,滚!”
闻言,王承恩心寒不已,流泪道:“老奴是看着皇爷长大的,怎可背弃皇爷。”
说完,他垂首慢慢退出大殿。
崇祯唏嘘不已,他也知王承恩的忠心,只是眼下时局烦乱,他也顾不得这些了。
不久后,兵部尚书陈新甲前来觐见,崇祯问他防御之策,陈新甲思来想去,仍然建议让洪承畴、吴三桂回援京师。
崇祯不悦,接着问道:“那辽东呢?朕岂能置北方于不顾?”
陈新甲硬着头皮道:“现在朝廷无法两线作战啊,陛下与建奴媾和吧,把山海关以外的土地全都让出去,换取二十年边境和平!”
崇祯冷笑道:“大明江山是太祖皇帝从鞑子手中夺回来的,立下基业二百七十余年,朕岂能让祖宗基业在朕手中断送出去?祖宗之地,朕寸土不让!”
都城都要没了,还谈什么祖宗之地?
陈新甲心中不屑,不过他见皇帝面露杀机,连忙解释道:“臣的意思是调动辽东军队,将吴三桂调回来,抵御流贼,辽东军留洪承畴和茅元仪诸将防御。”
崇祯面色微微缓和,经过一番思考后,终于点了点头,道:“传召吴三桂吧,让吴襄修书一份,一道送往宁远。”
崇祯对辽东将门始终保持着戒心,他担心吴三桂出兵迟疑,就用他老爹吴襄加一道保险。
陈新甲欣然而去,亲自去了趟京师的吴府。
一个时辰后,他又匆匆跑回告诉崇祯,吴襄那家伙说想要调动关宁军,最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军饷。
崇祯怒从心起,暗骂这群辽东将门真他妈会敲竹杠,他没有办法,因为他拿不出这一百万两巨款,现在他身上连根毛都没有了!
暗自骂完一句后,崇祯出奇的没有暴怒,没有龙颜大怒,只是随意的摆了摆手让陈新甲退下。
他现在想通了,生气有什么用?龙颜大怒又有何用?诸臣还畏惧自己吗?棍子都敲到自己头上了!
当天下午,英国公张世泽请求觐见,将守军的情况汇报了一番。
崇祯二话不说,让人将宫中的金银玉器什么的统统拉到内城鸣玉坊变卖了,全都充作军饷,激励守城将士好好守城。
至于吴襄要的一百万两银子,他一个铜板都不会给,吴三桂爱来不来!
这一天,崇祯想通了很多事情,他再次发出募捐,让群臣和京师富商大户捐资助饷,进行最后一波压榨,同样也是对满朝文武的最后一次考验。
第550章
安排
安排了这些,崇祯觉得心有疲倦,斜躺在龙椅上,回忆起自己登基以来的一幕幕。
皇兄天启皇帝驾崩前曾拉着自己的手说:吾弟当为尧舜。
为了这句话,为了大明的中兴,他先除魏忠贤收拢权力,然而干掉死太监后,又出来党争,接着便是后金入侵,袁崇焕一事。
等皇太极折腾完了,本想着卧薪尝胆,忍几年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再去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又出了天灾,跳出来那么多人造反。
赈灾、安抚、派兵围剿,所有手段全都用过,灭了一茬又一茬的流贼,却又跳出来更狠的流贼,再调兵打压,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准备一鼓作气灭掉之时,建奴又入关了......
十六年来,这一南一北之事把大明折腾的不成样子,也把自己折腾的够呛,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天不亮便起床上朝,不是跟百官吵架,就是看百官们吵架。
时不时的从哪里传来一阵噩耗什么的,什么辽东边关告急啦!中原流寇打过来啦!地方官员被人杀啦!皇家祖坟被人刨啦!陕西又饥荒啦!河南又有蝗灾啦!特大瘟疫来啦!
这些年来,自己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然而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换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反而让流贼兵临北京城下了。
崇祯自嘲一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落寞。
忽然间,原本涣散的眼神渐渐变得尖锐了起来,他想起了五年前与太子朱慈烺争吵的那一幕。
太子曾言做过一个梦,李自成会率几十万大军攻入京师,自己在绝望中逼迫皇后、嫔妃们自缢,还亲手砍杀了公主,最后步入万岁山,在一颗歪脖树上吊自杀了。
崇祯渐渐坐直了身子,一阵恐惧降临心头,当时自己不以为意,觉得丧家之犬的李自成怎么可能会东山再起?
如今看来,这一切不都要发生了吗?李自成都称帝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以京中官员目前的状态,这京师真的能守住吗?
崇祯原本的自信渐渐崩塌,他再次召见了张世泽,密语了交代了几句后,快步前往皇后居住的坤宁宫......
就算处在深宫中,众人也知道流贼就要兵临城下,宫中各处人心惶惶之事,只有周皇后心静如水,在殿中安静的弹琴。
看着面露异常的丈夫,周皇后轻声询问:“陛下,你脸色不佳,出了什么事?”
看着贤惠的皇后,周围静雅的环境,崇祯惊恐的心渐渐平稳下来,难得露出一个笑容,道:“皇后,你多少年没回苏州了?”
“臣妾自嫁入信王府,至今已有十八年了,从未回过家乡苏州。”
“那你想念家乡吗?”
周皇后回忆道:“想,臣妾想家乡的小桥流水,想周家的老宅.....”
崇祯点点头,道:“好,朕命你,带着永王、定王、坤兴、昭仁四个孩子,立即南下,去南京和苏州住一段日子,明年开春再回来吧。”
周皇后惊讶道:“陛下,您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崇祯握着她的手,道:“朕只想让你了此心愿,让你回家乡看看,顺便去南京看看太子。”
“陛下,您跟我说实话,京师是不是守不住了?”周皇后盯着他认真道。
崇祯叹了一口气,道:“流贼即将围城,言三日后破城,京城即将成为孤城和战场,不知要守到何时。”
周皇后双眼渐渐朦胧,轻声询问道:“陛下,那你呢?你怎么办?”
崇祯轻松一笑道:“朕自然要与京师共存亡。”
周皇后猛的将他抱住,泪涌而出:“臣妾哪里也不去,臣妾要与陛下在一起,生死与共。”
崇祯轻拍她的后背,以不容置喙的语调说道:“朕要你立即南下!”
“绝不!”
崇祯一掌拍断琴弦,低声喝道:“快去!”
周皇后身躯颤抖着,哭道:“臣妾说过,陛下在哪,臣妾就在哪,臣妾要与陛下生死与共!”
崇祯一把抱着周皇后,仿佛一个普通的丈夫,在她耳边轻声道:“听话,你与皇嫂带着慈炯和媺娖南下,人马我已经备好了,今夜就走!”
周皇后泣泪如雨,坤宁宫诸宫人同样悲伤哭泣。
崇祯皇帝缓缓推开道,叹息道:“去吧。”
想到自己两个孩子的安危,周皇后只得应下,他心道:“流贼将至,本宫位居中宫之首,原不能离陛下而去,然不得不走,若不幸城破,陛下不周,我必不会独活......”
当晚,周皇后、张皇后、袁贵妃、定王朱慈炯、坤兴公主、昭仁公主六人,在神枢营五百精骑的护送下,乘坐马车急行南下。
送走周皇后,崇祯又连夜召见了翰林院检讨方以智,直言道:“朕知你父子二人都是太子的人,朕是欣赏你的学识才让你当定王和永王的老师。”
方以智连忙道:“臣惶恐。”
崇祯不愿废话,直接道:“京师的情况你也清楚,朕也没有把握能否守得住,今日召你来,是让你带永王慈炤南下,立刻就走!”
方以智一震,立刻拜倒领旨,他万万想不到,此时的皇帝能如此清醒的认清形势。
崇祯继续道:“记住,到了南京,你告诉太子,若是朕有不测,请他善待永王和定王。”
方以智身子剧震,再次拜倒:“臣领旨,一定将陛下的旨意一字不漏的转告太子殿下!”
安排好了所有,崇祯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几个后妃中,除了永王的生母田贵妃在崇祯十五年病逝,余者皆被送走,即便是流贼破城,他也无惧。
接下来,便是放手大干一场了!
......
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一清晨,北京城西直门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