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982


安东尼盯着箱子中那些刺眼的一列列金条,顿时来劲,说道:“为了公理,为了正义,我实话跟你说吧,巴达维亚号早在十几年前就沉入海底了。”
冒襄持怀疑态度道:“那不是你们在亚细亚最大的战船吗?才造出来十几年怎么就沉了,还是十几年前沉掉的?”
巴达维亚号的消息,是冒襄从郑芝龙那得到,他没有理由怀疑此时比狗还老实的郑芝龙。
安东尼解释道:“巴达维亚号确实在十几年前沉入海底了,它在处女航途中沉没的,我们一直封锁了消息。”
安东尼没有说谎,巴达维亚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建造的船,崇祯元年时,新建成的巴达维亚号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委托,前往荷属东印度群岛采购香料,在澳大利亚附近沉船了。
因沉船事故的幸存者发生叛变与屠杀(类似于孤岛求生那种恐怖电影,有男有女.......),对尼德兰的影响非常恶劣,尼德兰人隐瞒了此事,毕竟刚建成大型船只一趟生意都没跑完就歇菜了,传出去确实丢人。
冒襄很失望,将盛满了黄金的箱子缓缓合上。
“别!”安东尼一把按住了冒襄,急切道:“冒,有话好好说,不要这么心急嘛。”
冒襄缓缓摇头道:“我要的是巴达维亚号的造船图纸,并非那艘船,你无法满足我,那就没的说了。”
安东尼焦急道:“冒,巴达维亚号在安姆斯特丹建造的,那时的我刚加入公司,只是个水手,不可能拥有造船图纸的。”
眼看箱子要上锁了,安东尼忽然道:“不过此时的我身为公司驻巴达维亚总督,自然有着其他战船的图纸。”
冒襄闻言一怔,不着痕迹的将箱子往前推了推,道:“小型战船我们可不需要。”
安东尼将箱子按住,笑道:“与巴达维亚号规模相当,只是我希望你们大明造出后,不要急着投入海军中,让我在总督任期难办。”
“一定,一定!请你放心,我们绝不让我大明的朋友难办!”
对于如此友好的总督,冒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亲切。
冒襄走后,安东尼的副手兼翻译官麦尔忍不住道:“总督大人,您这样会让公司处于危险之中的,一旦大明帝国海上力量崛起,那我们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安东尼瞥了他一眼,道:“说的什么话,中国人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在我安东尼眼里,黄金就是仁义礼智信!你懂个屁!”
“总督大人.......”
安东尼不耐烦的说道:“看在你跟随我十几年的份上,另一个箱子里的黄金,你拿走一半吧。”
麦尔拿起一块黄金:“这黄金的成色真不错!”
......
第521章
腾出手来收拾盐商
崇祯十五年二月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立春后,各地便开始了春耕,朱慈烺再度走出南京,前往江北的扬州府一带巡视,彻底解决越收越少的盐税问题。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制盐业已相当发达,两千多年以来,东南沿海一直是产盐中心之一。
大明最大的盐场,当属南直隶的两淮盐场,产区包括淮南、淮北各盐场,其中以淮南盐场开发历史最古老,淮北盐场生产规模最大。
大明延续元朝制度,在扬州府城设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辖分司三、批验所二,盐场、盐课司各三十;洪武时,岁办灶课三十五万二千余引,弘治后,改办小引盐,引额倍之。
盐是人体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和粮食的价值类似,在商品经济落后的社会是个硬通货,可以充当流通交换的物资。
朱慈烺早就把目光盯上了盐业,当初由于其中利害关系牵扯太大,他没敢动手。
如今南北二京的勋贵,江南的士绅官员、地主商人,被他杀了一轮又一轮,那些大盐商们的靠山早就被他清理的差不多了,现在想搞盐业,就像是壮汉欺负孤儿寡母一样简单。
自古以来,盐税就是各朝各代重要的收税之一,尤其是税率低的大明,盐税有时甚至占据了一半的税收。
朱慈烺处理完通商海贸的事情后,便立即北巡,视察两淮海盐的生产情况,还是微服出巡的,随机巡视地方。
弘治五年,朝廷改革盐税,用开中折色法替代开中法,招商纳粮改为纳银解部,然后直接到盐场支盐,就是交纳一定银两,就可以领到盐引。
“引”是产盐单位,一引拆合三百斤,按规矩是每一引折合米一石,先把盐折合成米,再按米价折合成银子。
万历四十五年,历经一百多年的折色法积引甚多,朝廷采用盐法道袁世振所奏,推行刚盐法,实行盐业专卖。
刚盐法是将将各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现引,每年照册上额数派行新引,凡纲册有名者,据为窝本,纲上无名者不得加入,从此官不收盐,商人和盐户直接交易。
刚盐法使盐商取得了世袭的专断权,盐商们的巨额财富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积累,为此一些晋商还专门跑到两淮地区,与徽商争夺盐利。
商人和盐户直接交易,对盐丁们来说有一定的好处,盐业生产不再受官府的监督控制,只要按时缴纳了盐课,其地时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可以发展副业,也可以多产盐。
盐从来不愁销路,多出盐之后,自然会有商人上门要来购买,收购价格往往要比原本的官府折色还要高一点,如果赶上了好行情,盐丁们的日子过得应该很滋润,赚足了钱也可以经商或者买地当个小地主。
现在南直隶地区的一石米都在在二两白银以上,按理来说,一个盐丁一年下来以挣到二十多两白银,在当时的乡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至少可以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了。
然而微服出巡的朱慈烺却看到了一个制盐村所在的地方,房屋十分破旧,往来的盐丁们一个个依旧破旧,面带菜色,跟个难民一样。
朱慈烺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盐业的一条路产业链恐怕远比想象的要黑。
在朱慈烺的示意下,乾清宫禁卫将军李护上前拉住一个老汉,问道:“老丈,扬州府这么繁荣,你们这为什么这么穷啊?”
老汉上下打量了一番李护,皱眉道:“小伙子说的什么话,穷人挖你家祖坟了?不能活着?”
朱慈烺暗暗摇头,李廷表跟个人精一样,怎么生出这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
他上前道:“老丈误会了,我这护卫很少出来,不会说话,还请见谅。”
“这还像话!”老汉面色一缓,又上次打量了一番朱慈烺,这才道:“看你这身行头,应该是个富贵公子吧,你们来我杨河团做什么?”
“听说你们杨河团产盐,我们想来买些盐,大批量的。”
老汉眉头一挑,脸上露出一丝畏惧,试探性的问道:“盐商?”
朱慈烺笑道:“老丈不必紧张,我们是正经商人,合法交易,你们出产的盐我全都包下来,今年可以按三两白银一引,你们看怎么样?”
“三两一引?”老汉听后不由得大喜。
按正常的收购价格,一引盐也就在二两到二两五钱白银,眼前这位公子一下子给到了三两,他自然十分高兴,这哪是正经商人啊,简直就是财神爷下凡啊!
原本面露吊色的老汉立时态度大变,侧身伸手道:“公子请随我来,到我家中安坐片刻,我去请团头!”
朱慈烺来之时,也大致了解过盐业的生产链和行情,知道盐业生产组织分场、团、灶三级。
场是管理机构,也就是俗称的盐衙门,官员称盐课大使,各盐场、盐池、盐井处都设有盐课司,为基层盐务机构。
盐课大使是正八品官员,掌场、池、井生产及盐税征收事宜,受运同、运副分辖,并统辖于运使或盐法道。
团是盐民集居之地,各灶户聚于一团之内,并设关防其漏私,沿海不少地名就是以“团”命名。
灶就是灶户,设灶煮盐的人家,灶丁即烧盐者,这老汉应该就是灶户,不过观其行为和脾气,或者是这一村的小领导。
临走之前,老丈又回头问了一句:“您确定要把我们团整个盐场都包下来吗?”
“确定!”说着,朱慈烺让李护给了老汉一百两银子的定金。
老汉接过沉甸甸的银子,不禁大喜,连连弯腰点头致谢,还让浑家把家中珍藏多年的好酒都挖了出来。
如果按这个价格,这将是一笔大买卖,自己未来的日子不仅好过了,还能有些富余。
一里外的大院中,老汉哐哐哐的敲着大门。
“谁啊?没长嘴吗?”
院内传来一声不耐烦的声音,紧接着大门慢悠悠的敞开了。
老汉嘿嘿笑道:“韩爷,有个大生意!”
老汉贴近,悄声说了几句。
被称作韩爷的中年胖子怪叫一声道:“丁老三,你想死了是吧?魏家的生意你也敢转手?这些盐商要是派人下来,我这条小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丁老汉凑近了,低声道:“韩爷,我看到这公子的几个护卫穿的是官靴......”
第522章
微服摸底
丁老汉家的破旧小院中。
一位二百斤的胖子正笑眯着双眼做自我介绍:“我是杨河团的团头,这位公子,请问您确定要包了我们的盐团吗?”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对,你这一个盐团的产量远远不够,如果你还有别的路子介绍,本公子可以给你好处,收盐的价格和你们团一样。”
韩胖子小眼亮着精光,谄媚道:“我们能遇到公子这样的主顾,真是走了大运了,只是公子可能有所不知,盐不是随便买卖的,也就是说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不知道您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朱慈烺瞧了他一眼,道:“废话,没盐纲本公子能过来买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