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982


对罢课的士人学生而言,他们更是惶恐万状,赶赴金陵大会的上万士子几乎被被屠戮一空,朱慈烺镇压他们的名义是叛乱、谋逆,子孙十八代内禁止如朝为官。
听闻皇太子颁布令旨,所有参与罢课抗税的学生,五代之内不准为官,不仅自己失去了仕途,连子孙后代都不能为官。
虽然自己比那些被杀掉的士子运气好,但这样的规定比杀了他们更令之痛不欲生。
朱慈烺不按常理出牌的的雷霆手段,使得所有反抗新政的势力化为灰烬,之前声势浩大的抗税活动更城了一场笑话。
上元节时,整个江南各地都恢复了太平,被屠戮的各府街道上干干净净的,地上的血迹也被衙役们清洗一空,街道上时而有三五成队的甲士来回巡逻。
让所有百姓惊喜的是,那些关闭的商铺重新开张了,价格动乱前还低了一倍,听闻是皇太子下令所有商家全部降价,胆敢加价者一律抄没店铺。
剩下的商人们不忧反喜,皇太子不仅以双倍价格补偿自己在动乱中的损失,还下令各府建立纪念碑,纪念那些动乱中被乱民杀掉的商人,还赐他们“大明优秀商人”的称号。
朱慈烺的种种安抚善后工作,使得受到波及的商人们感觉自己没有白白支持新政。
朱慈烺抄了那么多士绅和富商的家,这些补偿在他眼里都是毛毛雨啦!
苏州府各城各街,到处都是吆喝的商铺伙计,他们在铺子前高声招揽生意。
周围的百姓们蜂拥前去购买过节的肉食物品,人人脸上都是眉欢眼笑的,有人还不时叫骂一声:“那些狗日的奸商,还敢哄抬物价,这不,被抄家了吧!”
这些日子,抗税的奸商们不仅明面罢市,还暗中出售货物,将物价哄抬了几十倍,有的甚至有价无市。
过年本就需要大量的食物,平时百姓们因为天灾过的本就艰难,买米买盐都要精打细算,被这么一折腾,连过年都不痛快了,自然抱怨极大。
如今乱起旋灭,又有充足便宜的货物供应,各地百姓的心一下子定下来,纷纷称赞皇太子的果决,至于那些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死了便死了吧,反正对自己这些小民影响不大。
扬州城内,刚刚从老家结束丁忧准备回南京报道的史可法,正一脸蒙圈的看着周围的环境。
听闻江南各地动乱,扬州府也是动乱的中心,史可法从河南老家匆匆赶往扬州,一路上考虑着是支持新政还是支持东林同僚们的反抗。
当他来到扬州城时,以为抗税示威活动还在,结果看到了满街都是面露笑容的百姓们,所有人都是规规矩矩的排队购物,没有丝毫争抢,时不时的还骂那些东林士人不知天高地厚,妄图对抗新政。
史可法还在好奇,扬州他也来过几次,为何现在的百姓们素质这般高了?真是奇了怪了。
当他看到一队队挺胸阔步的天武军不时巡逻而过时,这才了然于心,只是他仍然不清楚这里到底发生了何事,那些抗税声讨的大队呢?
经过一番打听,史可法半天才反应过来,叹息良久后猛然下定决心,吩咐身边的家仆去安排船只渡江去南京。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月明星稀,还未天亮,五鼓之声已经回荡在紫禁城各处。
朱慈烺从睡梦中醒来,推开身侧光滑如玉的董小宛起身坐了起来,身为大明储君,他注定不能睡懒觉,早在出阁之后便养成了早起了习惯。
董小宛睡眼惺忪的穿着袍服,替朱慈烺更衣束发,看向朱慈烺的眼中不时浮现一抹娇媚。
朱慈烺看着身前这位原本高冷的冰美人,心中暗暗满意,再高冷的女子,经过自己一番调教,也如同一只温顺的小猫咪。
朱慈烺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前两天还收到周皇后的书信,说要准备为他安排选妃之事,还言说她相中了一位姓宁的女子。
朱慈烺直接回信拒绝了,表明自己要将大明男子成婚的年龄提高到十八岁,自己要以身作则。
提高成婚年龄是朱慈烺出于缓解大明人口压力的想法,也是为了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早婚不好的影响他还是知道的。
当然了,自己现在做的也仅仅是出于早熟的生理需要,他也没打算与董小宛等人生子,更没有封她们其中一个为后的想法,最多封妃。
明朝的皇帝对后宫这块要求不高,只要家世清白的平民女子经过海选都能入宫,好几位皇帝的生母还都是宫女所生,周皇后的爹就是算命出身的周奎,万历皇帝的生母也是泥瓦匠出身的李伟。
虽说董小宛等人在秦淮河边混过,但也从未梳拢过,一直被当成大明星供奉着,现在朱慈烺已经废除了乐户,还将她们封为宫中女官,也算是清白之人了。
娼和妓有着很大的区别,妓只卖艺,娼卖身,古代青楼属清雅之地,文人墨客多去,其中是卖艺的艺妓,受到后世影视的影响,很多人将艺妓与娼混为一谈。
朱慈烺有时也觉得别扭,这也是他心中不愿将秦淮八艳出身的其中一个纳为太子妃的原因。
当然了,难免会有一些反对自己的人趁机说三道四,不过朱慈烺毫不在意,自己干了那么多触碰官场和读书人底线的事,也不差这一件,只要我舒服了,你们爱咋滴在滴,若是不服尽管跳出来。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还是歌女出身,按照明朝的规定就是乐户,和娼妓没什么两样,还不是照样当了皇后,纳董小宛她们为妃,完全没问题。
第470章
烧毁东林书院
来到乾清宫正殿,朱慈烺坐在黄绢铺就的龙案上,批复着各地送上来的公文。
半个时辰后,朱慈烺伸了个懒腰,心中盘算这收拾漕运和盐商,重新将盐利划分一下,给盐税的大头握在手中。
大盐商们背后的勋贵官员后台都倒了,他们就是想闹腾没那个本事了,朱慈烺暗暗惋惜,没有机会抄了那帮大盐商的家。
经过锦衣卫一道接一道的上菜,在漕运码头刺杀朱大典的李大海多次自杀不成,终于扛不住交代了所有,李廷表顺藤摸瓜审了一连串的人,最终找出了幕后的主使,魏国公等南京勋贵。
龙案一侧整整齐齐摆着的一排免死铁券,这是勋贵们的家人在逼宫第二日就送来了,想要救下自家的当家人。
免死铁券其制如瓦,规格不同,向魏国公等公爵得到的是制式最大,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侯爵的略小,伯爵得到的最小。
朱慈烺瞥向这些老古董,淡淡一笑,这玩意只能免死一次,现在加上逼宫的罪名,想弄死这些南京勋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朱慈烺也按照规矩,拥有免死铁券就免死了一人,至于免谁,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逼宫可是谋逆大罪,全家抄斩的那种,随便免死一个就行了。
不过朱慈烺显得非常仁慈大度,虽然抄了那些勋贵的家,但并没有诛他们的九族。
除了逼宫的魏国公等勋贵,其家族余者可以花钱买命,嫡出的一百万两银子一条命,庶出的四十万两一条命。
朱慈烺为他们搞了几个套餐,比如三个嫡出加两个庶出,只需三百五万两,省三十万两;五个嫡出加五个庶子,五百万两,相当于白送五个庶子.......
还有其他组合套餐,如嫡出加小妾组合,庶出加小妾组合......
朱慈烺虽然抄了他们的家,但这些勋贵世家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隐藏的资产还是有很多的,甚至比明面上要多。
这些钱不能不要,不拿就是天理不容了!
魏国公、抚宁侯等一干勋贵,朱慈烺计划在二月初二,去神烈山孝陵祭拜太祖朱元璋时一起处决了。
去年二月初二,他在京师处决了一帮北京勋贵,今年周年庆正好送他们下去见见面,唠唠嗑。
思绪间,值日太监抱着一沓公文出现在乾清宫殿外,道:“殿下,礼部左侍郎杨士聪求见。”
朱慈烺淡淡道:“让他进来吧。”
杨士聪应声轻轻走近乾清宫,立刻拜倒行了个大礼。
他担心自己正旦朝贺时表现不佳,在皇太子面前失宠,于是准备来补救一下。
“说吧,什么事。”朱慈烺没有抬头,继续批阅奏本,淡淡道。
杨士聪一惊,更觉得自己来对了,很有必要补救一下。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道:“殿下,为了继续加大对江南的文化管控,臣提议将东林书院乃至复社定性为反动组织,勒令各地社团立即取消,社员强制退出,如有反抗,轻则革除功名,重则发配受灾区接受改造。”
朱慈烺讶然的抬起头,暗道这杨士聪挺狠呀?自己都不敢这么浪,他倒是真敢说,不怕李邦华、冒襄等复社出身的人找他麻烦?
虽然冒襄、黄宗羲等复社出身的人支持新政,但要是有人提议解除复社,心中肯定会不痛快,他们一直觉得复社是爱国组织,要是被定为反动了,那他们的脸往哪搁?
李邦华、史可法等人也都和东林书院有关系,有着同样的想法。
杨士聪深知朱慈烺想要彻底解决东南士子,又见他对着提议感兴趣,顿时来劲了,接着道:“不仅如此,臣还建议烧掉东林书院,取缔东林和复社下的所有报社!”
朱慈烺意味深长道:“你不怕江南士子狗急跳墙,临死反扑?”
杨士聪暗道,东林和复社那些反对新政的士子都被你杀的差不多了,我还怕个毛啊!
不过在朝的几个东林党和复社出身的官员确实不好交代,被他们敌视也是必然的,但为了自己的前程,皇太子的抱负,杨士聪决定豁出去了!
他坚定的点头道:“臣不怕!为了太子殿下,臣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然,皇太子笑了,还笑的很开心!杨士聪心中大定。
朱慈烺笑道:“杨卿不愧是跟了本宫数年的老臣,深得孤心,也是个能臣,不惧困难,不畏人言!”
杨士聪连忙拜倒,大呼道:“臣愿为殿下效死,为殿下扫除一切障碍!”
“好!好!好!”朱慈烺抚掌而笑,鼓励道:“你是礼部左侍郎,书院和报社这些本就归你管,这件事你就看着办吧!”
杨士聪心中一愣,他还想着朱慈烺传令天武军把事给办了,没想到居然要自己一力承担后果......
不等他多说,朱慈烺已经摆摆手,道:“你亲自去一趟常州府吧,记得多带一些人,好了,本宫还有要事处理,你下去吧。”
杨士聪很识相的退了出去,当天就动身往常州府无锡而去,为了保证自己不被东林书院的学生打爆狗头,他足足带了一千多名应天府的官兵随行。
经过几日马不停蹄的赶路,杨士聪终于来到了江南士绅文人心中的圣地,东林书院。
眼见一群官兵举着火把冲进东林书院,一些依旧坚持推崇东林党政治理念的士子纷纷赶来,企图阻止杨士聪烧毁东林书院。
有的士子不惜上手打骂杨士聪,称他为斯文败类,还拿起砖石扔向杨士聪。
杨士聪头脑被砸中,险些开了花,额头不断流血,他大怒道:“胆敢扰乱公务者,就地格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