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982


还有就是发射药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使用快燃火药,为了快速膨胀弹头以闭锁枪膛。
孙和鼎将缺点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想请朱慈烺给个建议,他深知这位太子对火器的奇思妙想。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这些问题不大,只管花钱制造,费用方面不用你操心,未来我军枪械发展的趋势是从后面装填子药,本宫以前和你说的子弹底火问题要抓紧研究。”
历史上的米尼步枪之所以名声不大,是因为刚出来没多久就被后膛枪取代了,后膛枪的出现,使得骑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朱慈烺又道:“你研发的这种新式火枪,就叫和鼎步枪吧!”
孙和鼎感激涕零下,皇太子一向对自己这些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和尊重,研发立功也如军中将士一样拥有武将散阶。
周围的科研人员更加的感动,他们多是匠户出身,以前许多人不把他们当然看,现在皇太子不仅给自己田地、金银,还废除了匠籍,给自己有机会成为人上人。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更愿意死心塌地的为朱慈烺效力。
接下来,朱慈烺观看了几种新武器的测试,其中一个新式火箭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
有个研究员改装了神火飞鸦研发出一种新式火箭,不仅可以保持飞行稳定,射程可达三里多。
神火飞鸦是明军常备的军用火箭,外型如乌鸦,用细竹或芦苇编成,内部填充火药,鸦身两侧各装两个火箭。
发射时由火箭的反作用力向前推动,能飞三百步,飞鸦落地时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爆炸,神火飞鸦整体像个现代微型战斗机,可以说是后世战斗机的鼻祖。
不过神火飞鸦稳定不行,发射时在空中乱飞,很难精准命中目标,打团还行,上单、打野就不行了。
和西方的康格里夫火箭一个德行,神火飞鸦虽然可以大规模的杀伤敌人,但对自己人的伤害也不小,说不定会在天空飞回来炸自己人。
滑铁卢之战中,康格里夫火箭不用火炮发射,凭借着超强的机动性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然而威灵顿却说:这坑比玩意虽然助我们赢得了战争,但相对于拿破仑的火炮,我们的火箭对我威胁更大.....
可见使用康格里夫火箭的威灵顿自己都被折腾的不轻。
江南军器总局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成功解决了神火飞鸦乱飞的问题,他对神火飞鸦做了改进,直接去掉了鸦身已经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在圆柱形的弹药筒尾部开了三个小孔,并装了三只倾斜稳定的螺旋板。
火箭发射时,尾部从小孔排除的气体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使火箭旋转,使其笔直飞行,从而达到稳定的作用,就像箭矢翎羽的功效。
朱慈烺暗叹,这不就是历史上的霍尔火箭吗?
试射场中,火线的滋滋声响,一团橘色的火光腾起,嗖嗖声音中,一枚枚火箭带着焰光,接连不断的飞射向天空。
看着拖着焰光和白烟的大火箭飞出,众人都不由自主抬头看着,朱慈烺心中更是震动,仿佛看到了后世军队里的导弹发射场面......
朱慈烺心想,古人丝毫不必后世人蠢笨,相反甚至更聪明一些,大明除了神火飞鸦和火龙出水,还有一种原始的火箭弹——震天雷炮,可依靠自身装药燃烧推进。
全世界的火箭技术起源于中国,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在元、明时代,火箭武器已有很大发展。
中国的火箭技术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进,后来英,法等国入侵印度,遭到印度军队用火箭招呼,使得英军损失惨重。
英军在征服迈索尔后,将缴获的火箭带回国内,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皇家实验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改进了印度火箭,造出了康格里夫火箭。
之后英国人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了简单改进,搞出了霍尔火箭,使得精准度大大增加,从美国内战一直用到美国和西班牙战争。
朱慈烺对研发出新式火箭的工匠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名工匠四十多岁,皮肤黝黑,他忐忑道:“小人名叫李东风。”
“李东风?名字真好!”朱慈烺赞叹了一句,道:“你研发出的这种火箭就是东风火箭了!”
李东风心情猛然激荡,不由哽咽出声,士为知己者死,夫复何言?
朱慈烺命人取来笔墨,他挥洒自如,在宣纸上写了八个大字:“东风速递,使命必达!”
朱慈烺将之递给李东风,道:“继续加油,争取研发出更强大的火箭,搞出一个东风系列火箭,让他们射向敌营,为我大明扫清一切的阻碍敌人!”
火箭是未来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它不需要沉重的火炮发射,作战时灵活多变,且具有精准的打击能力,在战场上是令敌人闻之丧胆的攻击利器。
研究所新研制出的东风火箭,其技术含量并不高,打造也十分简陋,完全可以大规模的列装。
李东风激动的捧着这份墨宝,双眼微红,郑重道:“太子殿下放心,小人李东风一定尽心戮力,为大明研发出更多更强的火箭!”
朱慈烺点点头,道:“往后只要有人研究出新武器,便以各自的名字命名,只要你们研究出的东西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本宫还会对你们封侯赐爵,以表功勋!”
闻言,一个个研究员更是兴奋的无与伦比,连孙和鼎都动容了。
就在刚刚,徐盛告诉他,皇太子已经为他父亲孙元化的案子平反了,他可以随时回京师将孙元化的墓迁回老家上海县。
朱慈烺一行人来到距离试验场不远处的研究所的大院中,这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图纸,院中各处还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武器,遍地都是研究狂。
看着周围简单的环境,朱慈烺决定将这些军匠精英迁到南京,在紫禁城东郊那建立军工研究院,给他们最好的条件。
第453章
商人联合会
十二月,朱慈烺的仪仗来到了南直隶徽州府。
大多徽商都是从徽州府走出的,徽州府周围崇山峻岭,田地贫瘠,所产微薄,徽州人身处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只能出去做买卖生存。
徽商从宋朝就开始活跃,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朝中叶后,徽商进入了全盛的时期,成为势力庞大的商帮。
徽州府府衙大堂内,坐满了一群徽商,黑压压的人群一直从大堂内延伸到外面的台阶上,从台阶到外面场地上也是站满了人,他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上首的朱慈烺说话。
朱慈烺扫视了一圈众人,道:“徽州人杰地灵,昔年太祖皇帝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十万两,为建立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国朝财政艰难,希望诸位能发挥先贤精神,鼎力相助!”
张大彪率先出声道:“我等愿支持殿下新政,为皇明贡献一份力量!”
其余徽商也都纷纷附和,表示愿意支持新政,支持收取商税。
朱慈烺点点头,道:“本宫决定建立商人联合会,将大明商人们全部纳入管理,这商会的首任会长就由张大彪担任,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张大彪是最早归附朱慈烺的商人,这个重任自然落到他的身上,不过朱慈烺也不会让徽商做到一家独大。
听到张大彪为商会首任会长时,各个徽商互顾一视,都看到对方脸上的喜色,如此一来,大明商界便是以徽商为首了。
张大彪的双眼发出耀眼的光芒,连忙躬身道:“承蒙殿下信任,草民诚惶诚恐,不敢胜任。”
朱慈烺笑道:“说句直白的话,本宫一向恩怨分明,对待敌人不择手段,对待自己人也不会吝啬,这些年你的功劳本宫看在眼里,就不要推辞了,下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张大彪再三谢恩,这才欣然领命,他走到一个桌案前,开始了现场任职讲话。
由于皇太子坐在主位上,张大彪说话不敢大声,简单的说了几句后便开始干活了。
张大彪神采奕奕,咳嗽了一声,道:“现在所有人来这里登记缴税拿营业证,一年买价四十两以下的免税,以上者征收一成商税。”
朱慈烺既然决定征收商税,就得搞的像模像样的,他制定了《商税法》只有缴了税的才有营业证,若是无证经营,轻则罚款五百到五千两,重则查抄没收商铺,将东家抓进大牢接受教育。
此话一出,下面许多小商人面露欢喜之色,而大商人们则是苦着脸,一成的税收太狠了,比万历朝足足高了数倍啊。
对于商人们的神情,朱慈烺看到眼里,相对于商人们之前的一毛不拔,现在交一成确实很多。
不过对比后世高大一两成的税率,一成并非不能接受,起点要高,不能太低,否则日后想要再增加税率就难了。
张大彪见状心中不快,冷着脸道:“太子殿下铲除了八大晋商,让诸位趁机挣了多少银子?商税区区小利,就不乐意了?”
徽商们听后脸色稍微一缓,无论是粮食还是盐业,晋帮一直与徽帮争夺市场,其中两淮盐场的盐利双方争夺了近百年,晋帮势大,徽帮一直受到压制。
皇太子将晋帮的主力一举端掉,使得自己徽帮趁机崛起,吞掉了好多晋商的产业,相对于所赚银钱,一成商税确实只是小利。
张大彪哼了几声后,放缓语气道:“商人联合会成立后,张某会成立监督组,严负监督之职,诸位都是明白事理之人,相信不会做那等偷税漏税之事。”
对于偷税漏税一事,朱慈烺曾认真考虑过,万历皇帝就以四十两为限收取商税,不过大明各处收上来的商税向来少,有时一个州县,不到一千两。
万历皇帝收的税少不说,还戴上与民争利的大帽子,被文官们骂成了狗。
针对虚假申报,偷税漏税这种情况,朱慈烺想套用后世的增值税,奈何没有电脑联网不好实行。
主要还是加强政策和税法宣传,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避免纳税人因政策不知而误入偷税行列,对恶意偷税的,加大稽查力度,扩大社会曝光面,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形成社会监督体系。
商人逐利,有心人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在此刻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徽商们已经获利了,但让他们拿出一些缴税,很多人内心都是有些不平衡的,除非再有新的利益出现。
朱慈烺思考了一会儿,开口道:“只要诸位配合纳税,本宫是不会亏待大家的,不久朝廷就会开放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沿海几个地方为通商口岸,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这之间的商机相信大家都明白。”
朱慈烺的话,说得在场各人心中大动,大明的海贸繁荣,外国的那些红夷需要的货源极多,丝绸、瓷器,一船下去能赚很多银子,要是有个船队,一来一往,这之间的商机……
看场中各人开始兴奋地议论,朱慈烺笑了笑,明朝的海贸非常繁荣,并非普遍认为的“南宋为海上贸易高峰期,而明初为海上贸易低潮期,似乎与海禁有关”。
这种结论是源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包括汤姆哈里森等几个外国佬发现大量的瓷器(主要是龙泉青瓷),他们以为是宋元时期的瓷器,很少遇到明初的瓷器。
后来随着明代龙泉官窑的考古发现,这才意识到那些所谓宋元时期的瓷器,其实是明初的龙泉青瓷。
在龙泉青瓷的断代被纠正之后,许多以往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发现的,曾经被用来证明“南宋海上贸易发达”的证据,现在看来其实都是明代的。
明初所谓的海禁时期,大明的海贸尚且如此,晚明时期则更盛,这点在史学界都是无可争辩的。
关于宋朝海贸,一般人印象宋朝手工业发达,大量出口,以为所谓宋代海贸的重点在于通过出口赚取利润,从而“富民”,实际上宋朝三冗的压力下,官府财政依赖海贸,这其中主要是通过进口的抽解,尤其是官府禁榷垄断乳香等进口物品,政府卖出获取财政。
宋代所谓庞大的海关收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垄断许多进口(和买),是总量概念,而不是关税概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