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982


南京紫禁城的布局和北京紫禁城内几乎一模一样,从南门的午门到北门的玄武门,各门各宫殿的名字几乎也都一样。
嘉靖皇帝将北京紫禁城内的奉天殿改为皇极殿,南京紫禁城中的奉天殿依旧叫奉天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地方。
由于二百年来无人居住,南京紫禁城历经了多次灾难和风吹雨打,很少维修保护,以至很多宫殿老化残破,不过皇太子监国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工部官员已经开始着手维修,目前奉天殿和乾清宫已经修缮完毕。
奉天殿中,乐声悠扬,氲氤缭绕,地面上铺红毯锦绣,庄严肃穆,南京的文武官员们济济一堂。
“皇太子驾到!”
随着徐盛的一声高呼,有说有笑的大殿内立刻安静了下来,南京的官员们立刻按照各自班次站立在金阶下的两侧,垂手侍立,恭迎着朱慈烺的大驾。
他们虽对皇太子的到来各怀心思,不过表面功夫做的很足。
朱慈烺在一大群东宫属官的簇拥下从奉天殿的正门缓步走了进来,在他前面开道的是两队天武军的将官们,左右则是吴忠、邱致中、卢九德、刘元斌四名大太监护持,周围还有两名打着羽扇的宫女和四名崇祯送的小太监。
此番来南京,朱慈烺打算大干一场,把长江以南各省从头到尾的进行一番改革,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班底都带来了。
朱慈烺淡淡道:“众卿免礼,宴会开始吧!”
“殿下有旨,传膳!”
随着宫廷礼仪官的一声高呼,一队宫装侍女如蝴蝶穿花一般,将酒菜端了上来,大殿两侧的屏风后面,乐师们开始演奏悠扬动听的音乐。
在丝竹管乐声中,南京官员们按照座次轮流向朱慈烺敬酒,顺便做自我介绍。
一众勋贵首先敬酒,其次是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和南京六部官员,再往后便是都察院等各衙门主事官员。
一时间气氛倒也显得祥和安定、其乐融融,南京的勋贵官员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同时对朱慈烺的举动非常关切。
大明虽然实行两京制,但握有决策实权的皇帝和内阁大臣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衙门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权力机构,而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的官员被称为“吏隐”。
南京六部几乎成了摆设,养老的官员、被贬的官员或是明升暗降的官员都来到了南京六部,不过六部也有一定的职权,比如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这个四各地方所交税收几乎占了整个大明税收的一半。
除了正德朝刘瑾变法时收了南京户部的收税权力,欢跳了两年的刘瑾被诛杀后又恢复了南京户部的职权,终明一朝,南京户部一直负责江南的税收。
由于南京六部尚书职位经常出现互换,现在南京户部的当家人是户部侍郎毕懋康,也就是朱慈烺数年前想要找的火器大佬,当初毕姥爷搞出了燧发枪的制造图纸,并上书将燧发枪推广列装明军,可惜因为财政困难被搁浅了,人也被调到了南京户部总督江南粮厘。
南京兵部负责南京地区的守备,掌管着南京地区的49个卫所,南京兵部尚书挂“参赞机务”衔,会同镇守太监和南京守备勋臣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军务。
此时的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也是位老熟人,十年前在他京师京营大搞革新,裁撤了不少吃空饷的京营官兵,因此也得罪了一大批权贵,被人排挤弹劾。
对于李邦华的为人,朱慈烺早有耳闻,这人是真能干,历史上提议皇太子去南京监国的就是此人,崇祯上吊后他写了一首绝命诗,跟着自杀殉国了。
李邦华的头很铁,做事不怕得罪人,也得罪了很多人,为官一生被弹劾的前前后后在家赋闲了将近二十年,朱慈烺听说他目前正在对南京京营军制进行革新,已经又有人开始弹劾他了。
现任的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也是个大写的忠臣,历史上清军入关南下时,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仓皇出逃,韩赞周非但没有跟着皇帝跑,反而留下率兵拼死抵抗,后被清军抓获,他趁清军监管不严跳楼自杀殉国。
虽然掌管南京军务的三个人,有两个是大大的忠臣,但朱慈烺没打算让他们继续掌管军权,南京的防御必须用天武军,这是毋庸置疑的。
想要进行一系列的革新,朱慈烺深知掌握军权的重要性,没有军队保障,任何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执行力。
酒过三巡,朱慈烺扫向众人,忽然道:“李邦华!”
李邦华今年六十六岁了,虽两鬓白发丛生,却看上去很硬朗,听闻皇太子点名,他站起来,道:“臣在!”
朱慈烺道:“南直隶四十九卫的土地可曾清查完?”
半年前,朱慈烺上书崇祯,请奏清查全国卫所土地,如今政令已经下达半年,想来全国各地已经进行清查了。
魏国公徐弘基等人闻言,脸色皆是一变,谁都没想到皇太子刚来第一天就问起了卫所土地的事。
李邦华回道:“清查工作仍在进行,只是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
说完,他看向一众勋贵,轻哼了一声。
十几个南京勋贵眉头大皱,心中暗骂李邦华这个老东西不识抬举,平日明日张胆的清查他们的土地不说,还当面拆台。
南直隶四十九卫的军户土地,经过二百多年的变更,已有半数成为勋贵们的私田,清查卫所土地这是摆明了想搞事情啊。
朱慈烺意味深长的看向徐弘基,道:“魏国公,你掌握后军都督府,也来说说,这南直隶的卫所土地清查的如何了?可遇到什么阻碍吗?”
徐弘基站起身来,沉吟了片刻,道:“回殿下,没有阻碍,这些土地本就是国朝的公田,有些卫所将官私占军户土地,实乃贪赃枉法之举,臣会派人详查,还军户们一个公道,给殿下一个交代!”
朱慈烺有些意外的看向徐弘基,暗道这老东西可以啊!这是准备主动投诚了?
不过朱慈烺仍然有些不放心,说道:“魏国公深明大义,本宫敬佩!既然如此,本宫给你十天的时间,请魏国公尽快把事办了。”
他又道:“李邦华协助清查,十日后本宫希望看到新的军户黄册。”
“臣遵旨!”李邦华欣然领命,又瞥了一眼面色难看的一群勋贵。
朱慈烺笑呵呵道:“都坐下吧,继续吃菜......”
第422章
强行清查、抄家分田
宴会结束后,魏国公徐弘基和兵部尚书李邦华立即展开了清查工作,但各卫所将官的反应并没有想象的那般激烈。
三年前,朱慈烺以雷霆手段收了湖广和南直隶几个府的卫所土地,已经让所有人胆寒,如今他带着十万天武军前来,明眼人都看出是来分地的,谁还敢出头反抗。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要他们老老实实把二百年来搞到的土地一下子全部交出来,显然也不太现实。
朱慈烺早已派人暗中清查卫所土地,对他们的手段了然于心,知道一些南京勋贵找人冒充军户充数,一来让各家名下的卫所土地有名有主,二来可以用这些军户继续吃南京京营的空饷。
不得不说,这帮勋贵精的很,魏国公送上来的卫所黄册基本与之前的没什么两样,只查出一小撮侵占屯田的军官,徐弘基下令将他们处死,算是给朱慈烺交代了。
然而朱慈烺不是个省油的灯,怎会被他们糊弄,他直接下达令旨:凡是冒充军户的,全部抓了杀头;凡是主使其他人冒充军户的军官全部斩首抄家,没收家产。
清查全国卫所土地的旨意是崇祯皇帝和内阁下达的,朱慈烺完全可以借着此事砍一批勋贵,谁都没话说,有事也是崇祯和内阁背锅。
一时间南京勋贵们措手不及,一些胆小的纷纷主动交田交地。
令他们更加惊慌的是,令旨下达的第二天,宫中又传出一道令旨,皇太子下令调集五万天武军前往南直隶各府,仔细查核卫所土地,登记田地,重新建立地租黄册!
整个六月,南直隶一片鸡飞狗跳,五万天武军兵分数路,在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等府县进行大清查。
天武军中并非只有武将士兵,还有大量早年弃笔从戎的国子监监生,这些监生经过数年的随军融入,已经成为天武军的文职军官,搞些清查工作毫无压力。
天武军将士得知清查的这些良田会分给自己后,一个个嗷嗷直叫,十分卖力的清查,大有将所有卫所军官老底都查出来的趋势。
有情报部的帮助,天武军的清查工作进展极为迅猛,一队队军士取得证据后开始抄家拿人。
“查苏州府乡绅吴丰有,勾结卫指挥佥事周建方,私占军屯五万亩!”
“查大兴伯邹存义,勾结大宁中卫指挥使,私占军屯八十万亩,奉旨查其家产如数充公,害国之贼,斩首示众!”
“查......”
在各地一片喧喝声中,大量勾结军官侵占卫所军屯的士绅被锁拿,还有一批舍不得交出侵占军屯土地的勋贵,被锦衣卫抄家拿办押往南京诏狱。
不仅北京有诏狱,南京亦有,洪武与永乐年间,锦衣卫在南京诏狱里办了不少大案,南京诏狱和刑部大理寺这些凶杀之所就在太平门一带。
如今的李廷表充任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其培养出的锦衣卫暗谍可以名正言顺的以锦衣卫的身份办事拿人。
一时间南京诏狱中挤满了犯事的卫所军官,吃了两天饱饭后便被锦衣卫拖走,在太平门前被开刀问斩了正法了。
近日来,太平门前每晚都会传来莫名的鬼哭狼嚎之声,惊得附近之人纷纷绕道而行。
一些早早交出田地的勋贵暗暗心惊,还好当初狠下心主动交田了,不然在太平门前被砍的就是自己了。
有了北京勋贵们的教训,南京勋贵们显然老实多了,同时人人心中祈盼着这个杀星赶紧走人,别呆在南京了。
朱慈烺在太平门一次性杀了那么多军官和勋贵,不仅南京勋贵们心中胆寒了,连一些官员、士绅、百姓们都感到了一股压力,这就是来自北面的皇权吗......
此番之后,南直隶所有卫所土地除一些比例极少的世代军户,仍保留着祖上传承下来的土地,其余尽数被朱慈烺收回。
接下来便是给天武军分田,经过朱慈烺与天武军一种高级将领规划之后,天武军正式开始分田到户。
按照军功,每名正兵至少分得一百亩水田,一些上等军士和原勇卫营的老兵甚至分到了五百亩。
军官分的更多,按照队长、哨总、百总、营总、团总、旅帅、师帅以此递增,全凭功劳分田,像高邦、李少游等旅帅,每人名下都有良田数千亩,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三位师帅分得的土地高达万亩。
南直隶的耕地大概有八千万亩,卫所土地更是占了不小的比例,分给十万天武军,绰绰有余,除了南直隶,还有浙江、福建、江西等地都可以进行分地,大明别的不多,就是地多。
为了防止重蹈卫所制的覆辙,造成新的土地兼并,朱慈烺分田当日就颁下令旨,所有分得的田地属于官田,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使用权限可世袭,也就是分给子孙后代。
其实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是国家的,你无权买卖,想要租赁也要办手续。
朱慈烺承诺,无论现在还是往后,朝廷不会以任何理由收回这些官田,除非犯了谋逆大罪被抄家,谁要是私自卖地,也一并问罪收回。
天武军将士们欣喜不已,说白了这些地还是相当于给了自己,历朝历代的地主要不是子孙不争气,家道中落,谁会卖地啊。
皇太子此举看似限制,其实是变相的遏制了将士们后代因家道中落出现变卖土地的情况,即便后代子孙混得差,只要有地在,也不至于被饿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