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982


当时美籍宪法顾问古德诺教授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称:“......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中国将来必因总统继承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事实证明,美国佬的这个预测是准确的,袁世凯披上龙袍百日就挂掉了,君主立宪制失败,北洋政府总统更换频频,各方军阀势力打得热火朝天的,还让日本鬼子进了中国,中国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十年。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新的思想,才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革命。
想在明朝搞总统制,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至于君主立宪,相当于把皇帝的权力分给了一小撮人,这就民主了?瞎扯淡!
制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执行制度的人,人不行什么制度都是空有其表,目前的状况来说,大明的内阁制就挺好的,足够用。
朱慈烺又和那位名叫李信的人交谈了几句,令他惊奇的是,李信交谈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像个寻常举人。
朱慈烺询问道:“先生是河南人?”
李信站起身来,回道:“学生是河南开封府杞县人。”
听到他的籍贯,朱慈烺忽然笑了,问道:“先生是否也叫李岩?”
李信猛然一惊,好奇道:“这是学生上个月刚改的名字,还未更改户籍,殿下如何知晓?”
说话间,李信脸色有些窘迫,其实李岩一名是一个流寇的女首领为他起的。
数月前,李信在老家杞县赈济灾民,被一个人称“红娘子”的女首领抓住,红娘子劫富济贫,路过杞县本想劫了豪门李家,听说李信生性慷慨豪爽,爱打抱不平,又伸张正义常常周济穷人,在杞县名声很好,红娘子便放过了他。
李信这么优秀,又长得帅,红娘子一时间爱上他,想拉着他入伙义军,还给李信起了个名字叫李岩,不知道是否有着海枯石烂意思。
李信被这豪迈的婆娘搞的心惊肉跳的,不过他也暗暗喜欢了这个为民伸张正义的红娘子,开始劝她:别起义打打杀杀的了,跟我一起投奔太子殿下吧,入伙朝廷总比你单干当反贼好,有条件改变为何要反抗呢?
红娘子没有理他,怕小情人告密又不忍杀他,只得带着手下一票人跑了,李信无可奈何,只得私下用李岩一名聊以自慰,纪念这段短暂的爱情。
得到李信承认后,徐盛猛的一喝:“来人,将这反贼拿下!”
嗯???王夫之一脸懵逼的看着李信,暗道李兄从贼了?那他还拉着我来投奔皇太子?自投罗网?
见两名亲卫将自己按住,李信道:“殿下,学生没有从贼啊!”
只听皇太子身边的近卫将军喝道:“我军南下路过河南时,前锋营在归德府境内发现一伙流寇诛杀当地地主豪绅,焚毁官府,破狱放囚,为首之人叫红娘子,可是你的老情人?”
李信大惊失色,道:“红娘子被抓住了?”
徐盛冷冷一笑道:“可不是吗,那婆娘身上还有你题诗的折扇,写的那小情诗肉麻的紧,不然本将如何得知你的姓名?”
李信焦急道:“她可还活着?”
徐盛没理他,命令亲卫道:“将他带下去关入死牢!”
“等一下!”朱慈烺摆手道:“放开他。”
朱慈烺有些无语,南下时邂逅红娘子将其抓住后,他从红娘子那得知李岩的消息便让徐盛派人去找,没想到徐盛以为朱慈烺对那个名叫李岩的反贼憎恨。
面对这个顶级的谋士,朱慈烺怎么可能憎恨杀他呢,历史上李岩是李自成的重要谋士,不仅帮李自成严肃军纪,还编立一系列歌谣,提出“均田免粮”等政治口号,使闯军迅速发展壮大。
朱慈烺南下时忽然想到李岩,想在其被红娘子拐去投奔李自成之前找到他,没想到他居然自己跑来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正当李岩一脸懵圈的时候,只听朱慈烺说道:“既然你来投奔,本宫自然不会拒绝,你就留在聚贤楼听用吧。”
李岩如释重负,道:“多谢殿下恩典,学生有个不情之请,敢问这位将军,红娘子现在何处?”
徐盛没理他,对朱慈烺道:“殿下,朝会的时辰到了。”
朱慈烺点点头,站起身来,又看向李岩道:“红娘子关在死牢了,念在红娘子赈济饥民的份上,本宫可以饶她一命,但前提是你能说服她,让她心甘情愿的投奔朝廷,如果她仍决意造反,本宫只能将她正法,连你也一起杀,罪名就是从贼!”
这一对小情人,只能要么全留,要么全杀,杀了红娘子,李岩不乐意,还能指望他日后全力效忠?
再者,要是连个女人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顶级谋士......
说完,朱慈烺让人安排了王夫之和李岩,而后向奉天殿走去。
第417章
忠魂祠
奉天殿中,文武官员汇聚一堂,有朱慈烺在江南的班底,也有从京师带来的东宫班底。
朝会上,朱慈烺宣布了两件大事,第一,祭拜天武军阵亡的将士;第二,定下去南京的日期和南京六部职位预定分配。
对于六部官位分配,各人脸上皆是喜形于色,南京六部除了户部和兵部,其余都并无实权,但皇太子在南京监国,这些部门都要正常运转了。
只是朱慈烺尚未宣布六部正式人选,让吴伟业等东宫属官们忐忑不已,不过想想皇太子的文官人选貌似不多,众人也稍稍放下心来。
至于天武军武将们的分配,朱慈烺暂时没有言明,只是告诉他们此去南京要分田,无论将官还是士兵都有田地。
天武军的军职系统已经很完备了,无非就是接管南京兵部,众将也清楚,有军机部在,南京兵部已经名存实亡了。
三日后,朱慈烺率文武官员在城外皇陵旁忠魂祠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
凤阳的忠魂祠是朱慈烺亲自下旨敕造,占地极广,方便天武军阵亡将士家属的祭拜,忠魂祠和凤阳皇陵毗邻而居也是为了提高祭祀的等级,表现朝廷对为国尽忠将士们的重视。
自崇祯十一年十月八万天武军北上,平定入关的清军,再到辽东之战,出征一年多的时间天武军阵亡近万人。
由于路途数千里之远,不可能把阵亡将士的遗体运回凤阳,只能带回英烈们的骨灰和衣冠,将灵牌请入忠魂祠,供世人祭拜,阵亡将士的盔甲兵器等遗物则归他们的家人所有,传家流传。
祭祀之时,众多凤阳府的百姓不断涌向忠魂祠,浩浩荡荡形成庞大的人流,他们大多是天武军的家眷。
在一片哀乐声中,将士们将阵亡战友的骨灰盒安葬在忠魂祠后的陵园中,朱慈烺与一众将军们亲自铲土立碑。
祭祀大典开始时,一队队天武军的将士手持灵牌,有序的将之请入忠魂祠内。
在庄严而隆重的祭祀乐舞中,朱慈烺亲自点香,对着祠堂中密密麻麻的灵牌拜了数拜。
忠魂祠外的辽阔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军民,足有数十万人,远比数年前在良乡城祭祀时的规模大。
朱慈烺站在广场前,高呼道:“皇明忠魂血气在,埋骨他乡魂归来!英雄剑,百战折,大明魂,永世存!”
在广场中央,数万人的天武军军阵行并枪礼,齐声吟唱军歌《精忠报国》: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数万人齐声颂唱,感染了在场所有人,战死将士的家属们更是哭成一片,在哀伤之中,他们又是自豪,自家的男人没有白死。
连一些文官都有些动容了,吴伟业忍不住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随后,朱慈烺颁下令旨,忠魂祠以国家级大祀的规格进行祭祀,设神官,而后每年都要在固定时间进行祭祀大典。
临走之时,他路过一个领着年仅几岁孩童的小妇人身边,小妇人看样子只有二十出头,自家男人战死,还带着个孩子,想来日后的日子不好过。
朱慈烺看着哭成花脸的小妇人,驻足轻声道:“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去找凤阳本地官府,如果他们不管,可去找本宫状告他们。”
小妇人连忙拜倒,带着哭腔道:“民妇多谢殿下关怀,民妇男人杀鞑子的封赏已经发下了,有白银一百三十两,还有分的田地五十亩,殿下又免了我们家田地的农税,民妇没有困难。”
朱慈烺点点头,又看向小妇人身边的孩童,叹道:“好生将他养大,以后不必让他从军。”
小妇人还未说话,那孩童却忽然道:“我要参军!我要杀鞑子替爹爹报仇!”
孩童看样子虽然只有五六岁,但丝毫不怕生,倔强的小脸上,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朱慈烺很有精气神。
小妇人慌忙将孩童拉入怀中,呵斥道:“不可对太子殿下无礼。”
接着她看向朱慈烺道:“孩子还小不懂事,请殿下恕罪。”
朱慈烺摆了摆手,伸手轻拍着孩童的肩头,赞道:“好样的!”
跟在朱慈烺身后的高邦摸了摸孩童的头,笑道:“不愧是我天武军将士的种,长大了来高爷这报到,高爷带你去杀鞑子!”
看着皇太子在一众文武官员簇拥下远去的身影,小妇人拜了数拜,随后带着孩子进入忠魂祠寻找自家男人的灵牌。
祠内大堂中,香火缭绕,密密麻麻的灵牌给人极大冲击与震撼,每个进来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肃穆与敬畏之情。
小妇人痴痴的看着丈夫的灵牌位于其中,内心既哀伤又自豪,她与其他妇人遗孀一样,对着灵牌拜了数拜。
祭祀仪式后,朱慈烺巡视了凤阳府各地,尤其对皇明军校和一些军器厂等军工产业进行了视察。
天武军大多兵源在凤阳府招募,这里算是朱慈烺拓展实力的重要根据地,除了从最初从京师南下的两万勇卫营将士未分到田地,其余天武军将士在凤阳府都有自己的土地,每户至少五十亩。
像那小妇人的丈夫就是最初的招募的屯田兵,只有五十亩地,战功的封赏暂时只下发了银钱,战功的土地还未发下。
以往天武军征战在外时,家中田地不需担心没人耕种,凤阳府、庐州府等地有专门的耕种队替他们种地劳作,这些耕种队有的是正在接受改造的流寇,有的是南下的流民组成,由官府统一安排工作,农时种地,闲时垦荒。
朱慈烺打算将南直隶应天府、苏州府等几个富庶地方的卫所土地作为战功土地分给天武军将士,尤其是最初的两万勇卫营将士,更要大封特封。
朱慈烺丝毫不担心南直隶那几个富庶州府的卫所会反抗,他巴不得那些卫所将官狗急跳墙反抗,派大军将其一锅端了最好,省得麻烦。
此番南下,朱慈烺决定除万余兵力留守凤阳府,其余天武军人马尽数渡江南下,在应天府及周边富庶地方安家。
第418章
衣锦还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