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982


洪承畴的情绪有些低落,但他还是表现得很积极,他看向杨国柱道:“建奴如此用兵,你觉得他们此前的退败是诱敌之计?”
厅中众将骇然,要是如此,那皇太子的处境......
杨国柱看到了在场诸将的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但还是点了点头。
洪承畴深呼一口气,道:“诸君,不管建奴设计也好,侥幸也罢,我等深受皇恩,定要寸土必争,西平堡万万不容有失!”
援剿总兵左光先脸色剧变,道:“督臣,攻打西平堡的可是奴酋的长子豪格,他足足带了数万人马,不仅有满洲正蓝旗,连满洲正黄旗也来,督臣切不可轻身犯险啊......”
皇太极能把自己的正黄旗派来,足以说明建奴攻取西平堡的决心,众将的心再度沉了下去。
左光先一直跟随洪承畴在陕边剿寇,是洪兵的中坚力量,自然不希望洪承畴有危险,现在极力劝他离开,是担心迟则生变,西平堡被清军围困了就再也走不掉了。
大同总兵姜襄也是极力劝洪承畴退回锦州,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安全。
洪承畴突然开口,断然拒绝了左光先的提议,他决绝道:“本督绝不会离去,如果本督跑了,这城中数万军心怕是要变成一盘散沙,又如何挡住鞑子的汹汹之势?”
杨国柱和虎大威对洪承畴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洪督臣不仅在尽忠报国,还能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不放弃自己的部下,一个文臣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然很了不起。
这时,又有夜不收急急来报:“鞑子攻城了!他们还带来了红夷大炮!”
出城时机已过,左光先和姜襄皆是长叹一声。
洪承畴见状不喜,顿时喝道:“还不快去指挥守城?”
他又道:“人在城在,人亡城破,谁胆敢怯战退缩,临阵脱逃,本督定斩不饶!”
众将不敢耽搁,连忙领命而去,姜襄暗道一声晦气,这小破城怎么守......
一身铁甲戎装的洪承畴在一干亲兵的簇拥下亲自登上了西平堡城墙,放眼城下,他不禁一阵心惊肉跳。
只见城外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尽头,清军的呼喝声更是气势如虹,大有把西平堡夷为平地的趋势。
“轰!轰!轰......”
西平堡的城墙忽然震动了几下,守城将士们只觉得脚下一阵颤栗,墙垛上的碎石沙土四处飞溅,吓退了城墙上不少守军。
洪承畴不顾众人阻拦,亲自为守城将士擂鼓助威。
清军的红夷大炮一炮集中了西平堡的城楼,顿时土石扑簌簌的掉落,将洪承畴从头到尾的洗礼了一遍。
“快保护督臣!”左光先冲左右吼道。
洪承畴一把推开护着他的亲兵,重新重新立于夯土城墙之上,顶着隆隆大炮之声,冲着众人喝道:“只要我洪承畴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退缩,不让鞑子踏进西平堡半步!”
“开炮,还击,冲他们的火炮狠狠的轰!”
明军一阵手忙脚乱,开始调整城上的火炮反击,片刻后,西平堡上的火炮迎着清军轰隆隆的炮声也开火了。
城上城下实心弹乱飞,在无数铁弹的呼啸声中,一场惨烈的攻防战拉开了。
洪承畴常年剿寇,对这种守城战极为拿手,他坐镇城楼,有条不紊的调度城中守军,仿佛又回到了西北。
虎大威操着粗犷的声音道:“末将请命,率一彪人马杀出城去,破其攻城阵型!”
洪承畴面不改色的拒绝了他,道:“不要轻举妄动,守好自己的位置!”
清军中军的豪格策马而出,不知说了些什么,城下清军的呼喝声陡然暴涨,黑压压的一片就像蝗虫一样蚁附而来,一个个不要命的登上云梯。
洪承畴感慨,鞑子的战斗力还真不是李自成这些流寇能比的,炮都轰不散他们的军阵。
洪承畴忽然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一旁的左光先问道:“可曾派人向祖帅求援?向太子殿下汇报?”
“回督臣,在鞑子合围之前就已经派人去了......”
洪承畴长出了一口气,通知了就好,下面他只要死守西平堡就行了,至于结局如何,就看造化了。
第363章
投降就封王
锦州城中,祖大寿也已经得到了金国凤战死,清军大举围困西平堡的消息。
锦州城极为重要,祖大寿不敢轻易出兵援救,毕竟这打仗不是闹着玩的,更不是人情来往,一旦出了问题是要负责任的,也是要掉脑袋的。
祖大寿出身辽西望族,身系家族兴衰,他宁可不立功,也不会轻易冒险。
然而辽东巡抚邱民仰不这么想,他巡视到锦州,忽闻义州失守,金国凤战死,洪承畴被困弹西平堡丸小城,心中很是焦急。
洪承畴自接任蓟辽总地以来,对所有人都很客气,也很拉拢,还曾亲自拜会了邱民仰,请他全力配合平辽之战,镇守后方。
有了这些因素,邱民仰又是洪承畴的下属,对这位老上司的印象非常不错,甚至认为他将来肯定能登阁拜相。
邱民仰怎么会让自己这么好的上司陷入危急之中呢,他当即要求祖大寿领兵前去救援。
祖大寿一口回绝了邱民仰的要求,道:“锦州城内虽有三万人马,但受祖某节制的只有不到两万,清军来的都是满洲精锐,就算去救援也是肉包子打狗,祖某的职责是守住锦州,救援之事恕祖某不能奉命。”
邱民仰很不高兴,但理智告诉他,眼下最好的应对就算坚守锦州,不能轻举妄动,万一在义州的清军趁机攻打锦州的就不妙了,守住锦州城才是重中之重。
数日来,清军持续猛攻西平堡。
几十辆云梯车缓缓推向了西平堡的城墙,大批的披甲兵和跟役紧随其后,一步步逼近城下。
在轰隆的炮声中,城上的火炮不断开火,铁弹裹着灼热的温度呼啸着排山倒海的砸进清军的攻城队伍中,就像铁犁一般扫出一道道空地,空地上铺满了残肢断臂。
在一片硝烟中,洪承畴微眯着眼睛,心中苦涩,经过数日的守城,城中的火药和炮弹几乎已经见底了,再坚持两天,这些会跑就会成为无用的铁疙瘩了。
而清军的火炮却源源不断的轮流开炮,已经轰开了多处城墙,好在宣大的军队够顽强,用人硬是堵住了坍塌的墙体,没让清军踏入城中一步。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西平堡,但洪承畴已经有了决死之心,当然了,他更希望有奇迹出现。
忽然城中有急促的马蹄声响起,紧接着便是慌张的叫嚷之声:“西石门挡不住了!鞑子打进来了,快去西石门救急!”
那骑兵一边打马狂跑,一边大声嚷叫着,搞得城中守军人心惶惶的。
洪承畴被气得险些吐血,这狗东西不知道如此大张旗鼓的呼喊会动摇军心吗?光这几嗓子,不知要有多少明军丢了性命。
洪承畴怒喝道:“来人!将那厮拿下,砍了!”
他又道:“杨总兵,你速去支援西石门!”
“末将领命!”
杨国柱带着麾下宣府镇人马匆匆赶往西石门,当他到西门时,只见清军如蝗虫般的涌来,守卫西石门的大同兵被打的节节败退,一边退一边放着鸟铳。
杨国柱指挥一支火铳兵迎了上去,按照天武军的三排连射方式开铳齐射,几轮下去,效果显著,清军成片倒下。
不过宣府的火铳兵用的是鸟铳,装填子药的方式还是老一套,用勺子舀火药填装,速度很慢,根本形成不了连续不断的火力打击。
几轮之后,杨国柱只得放弃火器,让所有人抄家伙怼上去,他自己则是带头冲锋。
经过一番血战,杨国柱满脸的血污,颜色有红有黑,也不知道是他的血还是敌人的血,终于将清军赶出了西石门。
眼看着大量的清军簇拥着盾车再次步步推进,杨国柱刚抄起武器,就被身后之人紧紧抓住手臂。
他转头一看,却见宣府镇副将沉声道:“军门,我们突围吧,再打下去只怕......”
杨国柱猛的甩开他的大手,道:“放屁!我杨国柱身为大明镇朔将军,怎能弃友军独自突围,亏你还是我宣府镇的副将,你要想走,本将不拦着,也不怪你,只怪我杨某眼瞎认识了你这懦夫!”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让宣府副将眼圈发红,精神为之一振,杨军门都视死如归,自己还有什么好惜命的!
不仅是副将,连附近的明军士兵都受到了杨国柱的影响,挥舞着手中的兵器齐声高呼:“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十几架云梯齐齐砸在了夯土城墙之上,杨国柱隐隐感受到脚下的城墙一阵颤栗,
他大喊道:“浇火油!上金汁!”
城墙上准备的金汁和火油陶罐终于派上了用场,守城的明军纷纷捧着陶罐狠狠的砸向扣在墙上的云梯,随着噼里啪啦之声,云梯被火油淋得湿透。
烧搅金汁的明军头戴面巾,拿着长长的粪勺,在烧的滚开的锅里重重舀了一勺泛黄的金汁,往城下倾倒,城下一片惨叫声随之响起。
城外的清军主将豪格面色阴冷,没想到明军的抵抗这么激烈,险些到嘴的鸭子硬是飞走了。
当他看到西城头飘扬的大旗时,他对着城头大声叫道:“杨国柱,本王认得你,只要你投降我大清,本王定会向皇阿玛保举,封你为王,如何?”
杨国柱喝道:“老子不稀罕,快过来食屎!”
杨国柱的话使得城上原本紧张的宣府兵忽然倍感轻松,人人卖力的将火油和金汁往下倒,整个西城门外的城墙下顷刻变成了一片火海,挤在云梯那等着攻城的清军瞬间被大火吞灭,惨叫哀嚎遍地。
一些人像是疯了一样狂叫乱跳,在地上来回打滚试图扑灭身上的大火,然而满地的火油更是火上浇油,本来变小的火焰又噌的腾起......
熊熊大火烧光了云梯,烧光了城下的鞑子,连站在城墙上的明军都被城下的火苗燎焦了眉毛胡子。
豪格恨恨的看着城墙上的杨国柱,下令道:“让旗中善射的旗丁分散,摸上去射杀此寮,射中者封巴图鲁称号!”
西平堡方圆不过五里,远远看到西城墙上火光四起,洪承畴终于放下心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