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982


鄂退冷冷道:“那疯婆娘要是再不放手,直接杀了!”
“松手!”白甲兵再次抽出腰刀,架在翠芬的脖子上,狠狠道。
“我不!”翠芬涕泪横流,依然死死的抱着吓得浑身发抖的儿子,不愿松一下,直勒得少年脸色涨红。
“噗!”
一道鲜血飞起,翠芬只觉得脖子生疼,眼睛越睁越大,最后身体忍不住颤抖了起来,但他抱住儿子的手臂却没有丝毫松开。
“娘!”
“翠芬!”
爷俩跪在地上痛苦的大叫着,崔英泰快速跪走过去,将翠芬抱着,用颤抖的右手堵住她脖子上霍大的刀痕,可是喷出的鲜血怎么也堵不住。
不多时,翠芬的脸色越发的苍白,她颤颤巍巍道:“我......我想回......回宣府......回......”
翠芬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力气说出她的家乡名字。
十几个披甲兵冷冷的看着这一幕,人人脸色冷漠,甚至有几人还面露笑容,很是兴奋。
鄂退不耐烦地道:“快点带走,还要去下一家呢!”
崔英泰忽然大喊道:“大人,娃他娘死了,您给奴才留个种子吧!”
鄂退怒喝道:“滚开,你要是再废话,老子杀你全家!”
巴吉在旁边不冷不热道:“你这种小人早死早好,留着也是无用,大人还是将他杀了吧!”
那白甲兵再次拔出了腰刀,走向崔英泰。
崔英泰两眼圆瞪,看着白甲兵的脚步慢慢靠近,他的呼吸越来越重。
他的儿子崔响连忙跪下磕头,痛哭流涕道:“奴才愿意跟大人走,求你们不要杀我爹!”
鄂退狞笑道:“你生了个好儿子啊,你就在家祝福他吧,只要你家娃儿上阵能斩杀一名天武军,你们家就发了!”
鄂退不再废话,挥手道:“带走!”
白甲兵拽着崔响出了院子,一群披甲兵鱼贯而出,奔向了下一个包衣家中。
“响儿!”崔英泰跪在地上,绝望的看着自己年仅十二岁的儿子被这群禽兽拖走。
巴吉站在院门前目送着牛录章京离开,忽然转过头恨恨的朝崔英泰啐了一口,道:“呸!下贱的东西,还敢私藏人参,看老爷日后怎么收拾你!”
说完一刻也不愿久留,晃着身体快速离开了,唯恐沾了刚死的那个婆娘的晦气。
呆呆的坐在地上足足有一刻钟,崔英泰忽然猛的站起,将破烂的院门扶起,又用粗壮的木棍抵住,防止别人进来。
在确定院门稳固后,崔英泰又飞快的找了一些容易点燃的干柴火,在院子中铺成一个简易的床,最后把翠芬抱上去,默默的点燃了柴火。
他害怕村寨中的其他人得知翠芬死了,来抢夺她的尸身吃掉,只好急急的按照满人的习俗火化了。
望着很快烧起的烈火,崔英泰张着嘴,面容扭曲,脸上青筋暴露,却怎么也哭不出声.......
第360章
倾国之兵
盛京南门的德胜门外,旌旗招展,兵戈如林,皇太极站在城楼上检阅着出征大军。
新任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鳌拜站在皇太极的身后,朗声道:“皇上,新招募的八旗甲兵都调齐了,合计满蒙汉披甲兵两万五千人,跟役三万人,包衣阿哈五万三千人,新编乌真超哈火器步军两万,炮兵一千人,朝鲜国火铳兵一千二百人。”
皇太极点了点头,大清能调动的后备力量都在这了,加上前线的二十万大军,这已经是大清所有的兵力了,胜败在此一举,若是输了,对大清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不过皇太极也知道,大清的兵力看似很多,其实战斗力强的只有披甲兵。
八旗制度是加强版的卫所制,最小单位是牛录,一般每三百户为一牛录,每户出一个旗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
在八旗中,当兵的称为旗丁,分为披甲旗丁和未披甲旗丁,没有当兵的预备役称为余丁或者闲散,他们出战时一般作为跟役,地位比包衣阿哈们要高。
八旗军中披不披甲不是看盔甲武器多少,有没有装备,而是看自己能力,通过层层考核才能达到披甲的地位。
满清的男丁从十岁开始,和大明的科举一样,每隔三年都要举行一次考试,达标了就成为守兵,有军饷,分配盔甲,再考核通过就是马兵、巴牙喇兵。
在满清初期的这种尚武环境中,满洲八旗披甲兵的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从十岁就开始考核,要是到二十岁还不能披甲,那就意味着这辈子没什么前途了。
披甲兵和跟役们是有战斗力,但那些新招募的包衣阿哈们就不行了,满洲兵会让他们充当炮灰。
崔响站在军阵的后方,他瘦弱的身躯上仅仅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在大军中显得很是渺小。
他完全听不到城楼上有人说话,只是前面传来一阵欢呼声,他也跟着举手欢呼叫唤两声,他的欢呼更多是赞叹盛京城的雄伟。
在崔响的身边,有着各年龄段的包衣阿哈,上至五十岁的老人,下至他这样的少年,人人都麻木的举着手,有气无力的跟着叫唤。
城楼上的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像是对自己的演讲很满意。
他淡淡问道:“辽阳那边怎么样了?”
鳌拜连忙道:“拜音图大人奉命坚守,拒不出战,明军也无可奈何,每日只在城外叫骂。”
皇太极冷冷一笑:“希望数日后他们还能如现在这般猖狂!”
皇太极下令道:“大军开拔,沿着太子河南下,掘壕围困明军,断其粮道后路,自长安堡挖掘深壕,需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让其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掉落无容趾之地!”
皇太极坚信,此战,大清必胜!
......
辽阳城外,明军大营中。
中军大帐中,中间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周围来来往往的将官幕僚不断,明军已经得到清军增援大军到来的消息了。
杨其礼汇报道:“启禀殿下,据龙骧夜不收侦查到,清军的十几万增援大军并没有往辽阳方向来,他们在太子河和三岔河一带拼命掘壕,连掘三道大壕!”
众人围绕着沙盘观看,茅元仪看着清军掘壕的位置陈思良久,说道:“奴酋意图切断我军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前后包围我们!”
孙传庭抚须道:“不错,我们自锦州出战以来,一路高歌猛进,足足深入了近五百里,距离西平堡也有三百里,这补给线太长了......”
他又道:“计毒莫过绝粮,若是建奴切断了我军与西平堡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啊。”
孙应元道:“西平堡有洪总督坐镇,又有杨国柱、虎大威等宣大三镇数万兵马,应该无虞,只要我们以最快时间打下辽阳,击破一路,他们前后夹击的计划就会不攻自破。”
贺人龙呵呵笑道:“不错,那帮挖沟的鞑子距离我们二百多里呢,等他们赶过来菜都凉了!我们要是打下了辽阳,那帮犊子只会被我们和西平堡的友军反过来夹击,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众人哈哈一笑,都清楚现在的局势很微妙,天武军和秦兵围着辽阳,清军的援兵又远远的在天武军后面,西平堡的明军又在清军的援兵后面,就看谁先破局了。
杨其礼迟疑了一番,开口道:“殿下,末将发现建奴的正白旗和正蓝旗消失了。”
“消失了?什么意思?”朱慈烺皱眉道。
杨其礼回道:“我们当初夜袭清军大营的时候,这两旗人马就已经不在了,末将以为他们换防去了盛京,不过前几日收到情报,有夜不收发现大股清军渡过了辽河,往西去了,看旗帜是正白和正蓝二旗,还有夜不收上报建奴的正黄旗正往辽河增兵,末将也吃不准他们的动向......”
“西边?西边是科尔沁草原,难道他们的蒙古诸部出事了?”
朱慈烺来回踱步,又看向帐中的地图,把西线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地形都认真看了一遍。
当他看到义州的时候,忽然惊道:“不好,他们是要打我们后路,彻底绝我粮道!”
帐中各将皆是一惊,纷纷看向义州的地形,开始议论纷纷。
朱慈烺忽然想到了历史上皇太极的战术,清军急行五百里断了明军的粮道,一举扭转了战局。
不过现在的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已经发了天大的变化,朱慈烺自认后路安排的很好,即便前军失利退兵,也能把大明实际控制区推进三百里,压缩满清的生存空间。
此时就算是朱慈烺想派人救援也来不及,前有辽阳坚城,后面堵着十几万清军,想要回收救援已是不可能。
义州、西平堡、锦州三地加起来的明军有近十万,朱慈烺相信他们能坚守住。
即便如此,天武军也要尽快攻克辽阳,向盛京进军,以围魏救赵之计解后路危机。
在经过商议之后,明军以秦兵为先锋,向辽阳城发起了进攻。
........
第361章
义州变故
辽西走廊,明军自取得西平堡大捷之后,节节推进,西线甚至将堡寨一直修到了辽河边,大有进攻辽河北岸的势头。
金国凤因功由锦州副将升为义州总兵,驻守义州,西平堡则由洪承畴统兵驻守。
近日来,金国凤这几日马不停蹄,带着所部义州兵一路巡查,从大定堡到大康堡,再到大河以北的大平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