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982


当然了,二十一世纪的半岛人民,已经忘记了他们祖宗尊崇的大明了,影视上出现的还都是抹黑明爹的画面,甚至有些棒子大学生连明朝都不知道。
朝鲜只知露梁海战中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却选择性遗忘掉万历援朝战争中出力最大的大明官兵们,有甚者把露梁海战中的首功者,抗倭名将陈璘,歪曲成勾结倭寇害死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小人。
估计他们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知道后,都会爬出来暴打这群小崽子。
见朱慈烺没有议和的诚意,范文程摇头叹息,表示很失望。
他又道:“殿下可知,战争对百姓的负担有多大,您这样做是会误国误民的啊!”
朱慈烺冷声道:“本宫当然知道,所以才要一鼓作气将建奴消灭,只有澄清寰宇,天下太平了,百姓负担才会彻底减少!”
范文程再次叹息了一声,道:“既然如此,那臣只好回去复旨了,若是殿下三思后觉得议和可行,可告知臣的两位副使。”
范文程指了指身边的两个汉军旗官员,向朱慈烺再度行了一礼,准备告退。
只是他刚回头就被门口的两个亲卫按倒在地,范文程大惊道:“殿下这是何意,我是大清使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啊!”
朱慈烺呵呵笑道:“早就跟你说过了,你们是乱臣贼子,不是国,尤其是你,当了汉奸就要做好随时掉脑袋的准备,这次你能亲身前来送命,本宫很是钦佩!”
范文程大急道:“我是大清使臣,一品内院大学士,你们不能杀我!”
朱慈烺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让人赶紧拖走砍了祭旗,别在这聒噪。
处置了范文程后,朱慈烺命人将他的头装在木盒里,嘴里还叼着一份回信,又派人把木盒送到了辽阳城下。
第357章
皇太极的决策
辽阳城中,皇太极正满脸期待的等着范文程的归来。
“皇上,范先生回来了......”内大臣遏必隆匆忙来报。
皇太极欣喜道:“把他请进来,真是让朕好等啊!”
遏必隆迟疑道:“启禀皇上,范先生......范先生他不是一个整人回来的.....”
不是一个整人?什么意思?皇太极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遏必隆忐忑不安道:“范先生的脑袋被装在盒子里,嘴里还叼着一封回信......”
皇太极站立不稳,险些摔倒,他快步走出御帐,只见他的肱股之臣只剩下一颗脑袋了,还被装在一个粗制的木盒里。
遏必隆将范文程嘴里叼着的回信呈了上去,悲痛之中的皇太极瞥眼一看,只见回信上写了一行方遒有力的大字:缩头乌龟、不堪一击!
皇太极顿时暴怒,喝道:“朱慈烺小儿,我要将你碎尸万段!”
皇太极喘着粗气,感觉亏大了,议和不成,反倒损失了一名重臣,如果知道朱慈烺那小子这么不按常理出牌,说什么也不让范文程去送人头啊。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迟了,皇太极转头一想,忽然道:“去把所有汉臣都叫来!”
......
御帐中,汉臣们济济一堂,看着桌案上范文程的脑袋,无不心惊。
皇太极挤了一些眼泪,转身身来看向所有汉臣道:“你们也看到了,南朝是如何羞辱我大清的!”
“朕自登基以来,尊重汉臣,重用汉臣,可是朱家小儿呢?他居然把朕的首席汉臣,大清士绅的头给砍下来了!”
说着,皇太极表现的极为愤慨,又强行挤了几滴眼泪。
另一个大汉奸,内院大学士鲍承先道:“皇上,范先生是臣等的楷模,请皇上为范先生报仇啊!”
“请皇上为范先生复仇啊!”所有汉臣跪伏齐呼。
皇太极悲痛道:“朕不仅要为范先生复仇,朕还要更加的重用汉臣,传旨,所有汉臣皆官升一级,加两年俸禄!”
一个个汉奸感动的热泪盈眶,齐声呼道:“臣叩谢皇上隆恩!”
皇太极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群汉臣,心中舒坦了不少,范文程没白死,死后还起了凝聚汉臣的作用,不愧是我大清的忠魂.......
事后,皇太极为范文程在辽阳城中设了一座祠堂,还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当祠堂匾额,作为对范文程的最高评价。
这一番操作,让他再一次收拢了汉臣们的人心。
不多久,皇太极得到前军报道,明军正向辽阳城进军,他匆忙登上城楼。
他用望远镜看向城外明军,只见独特的红色龙纛高高飘动,上面的金龙似乎要吞噬整个辽阳城。
天武军在行军数十里后,他们的军阵竟然丝毫不乱,仍然盔甲明亮,军容森然,远远望去,整个军阵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涌来。
皇太极眉头大皱,从小凌河到这里,数百里的征途,这么久过去了,天武军还是那么的气盛,这明显是一支极为精锐的强军才具备的气象。
在天武军军阵的两翼,还有其他的明军阵列,从旗号可以知道,他们是陕甘来的,同样难啃,西平堡一役就是他们打的。
不过皇太极心中隐隐放心,明军的精锐都在这里,东线和西线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皇太极眺望良久,不知在凝神细想什么,他忽然道:“遏必隆,传朕的命令,满蒙汉各旗,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全部上前线,十日内还未持械入伍者,斩!”
他喃喃道:“朱家小儿,即便你有逆天之举,但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报!启禀皇上,盛京消息!”
周围八旗将领纷纷紧张了起来,唯恐明军偷袭了盛京。
皇太极也是心下一紧,道:“何事!”
盛京来的报信人瑟瑟发抖道:“启禀皇上,宫中消息,八阿哥......八阿哥薨了,宸妃娘娘有疾.......”
“什么!”
皇太极如五雷轰顶,险些摔倒,皇八子是他与宸妃海兰珠所生,是他最宠爱的皇子,为何只有两岁就夭亡了,还有最爱的宸妃也病重了......
皇太极慌慌张张的令镶黄旗旗主拜音图统兵固守辽阳,自己则连夜拔营起驾返回盛京。
行至半路,盛京又有人来,宸妃病情加重,皇太极更是焦急万分,他放弃御驾,仅率轻骑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
当皇太极踏入宸妃的关雎宫时,还是来晚了一步,美人气已绝,宸妃消香玉陨,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皇太极难以接受海兰珠病逝的残酷现实,悲痛之下几次昏迷,令皇后宫妃和王公大臣们惶惶不安。
皇后哲哲劝道:“皇上,还请保重龙体,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庄妃布木布泰也上前劝道:“皇上,前线战事紧急,您切勿太过伤感,影响了大清的国运啊!”
皇太极虽然不喜,但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下面的人议论,于是自责道:“太祖崩时,朕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说完他赶走了皇后和庄妃,说想一个人静一静,调整下心态。
二人刚走,皇太极又扑到海兰珠的床榻边,抚尸哀痛,悲悼恸涕,将父女恋的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哭完了后,皇太极借着八阿哥和宸妃薨逝举办葬礼,并未回前线,而是频繁的举行了各种祭奠。
其实他是不敢去辽阳了,明军攻打辽阳势在必行,围城是迟早的事,他暗中将各旗精锐尽数抽走奔袭明军后路,自己怎会留在辽阳受困呢,即便宸妃没事,他也会找借口返回盛京,指挥决战。
明军重兵集结,尤其是天武军兵威极盛,善于火器,八旗军与之决战几乎无望。
皇太极看了很久,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破敌之策,明军的进军太猛,首尾不相顾,后路的漏洞必然很大,只要派出八旗精锐奔袭其西平堡和义州,威慑锦州,断其粮道补给,天武军再强也必败无疑。
辽阳距离西平堡三百余里,距离义州四百里,距离锦州近五百里,皇太极不断退兵放弃地盘,就是想一步步的引天武军深入。
现在天武军准备攻打辽阳,他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只等多尔衮和豪格的两路人马雷霆一击,断其后路!
皇太极断定,明军的下一步目标必然是盛京,只要辽阳和盛京被攻克,大清基本就废了,眼瞅这辽阳和盛京就在眼前,是个人都会心动。
即便朱慈烺那小儿不心动,明军各将也会极力想要打下盛京,这么大的功劳就在眼前,没有哪个将领不心动。
皇太极已经把明军各将的心理把握的明明白白,只等他们耗在辽阳城下,时机一到,大清就会全面反击,倾全国兵力一战,一举将明军击溃,收复所有失地。
第358章
大后方
辽阳城下,朱慈烺坐在高高的战车之上,后方不远就是高大的大纛旗,在龙纛周围则是一辆辆发出号令的大鼓车。
朱慈烺看向周围矫健的天武军将士,入辽数月以来,大战不多,小战不断,好在将士们的士气仍然高昂。
眼瞅着打进盛京在即,秦兵各营状态也是极好,尤其是陕西总兵贺人龙和临洮总兵牛成虎,二人更是嚷嚷着要打进盛京,抢了皇太极的婆娘。
朱慈烺对这对龙兄虎弟不太感冒,两人吹牛比的本事倒是不小,打起仗来顺风也猛,逆风就歇菜了,不过两人的乐观状态大大鼓舞了秦兵将士,朱慈烺也懒得找他们麻烦。
明军现在的部署,祖大寿守锦州,辽东总兵王廷臣守山海关到松山的整个辽西走廊,金国凤和蓟镇、密云三镇人马守义州,洪承畴统洪兵和宣大三镇人马守西平堡、三岔关一线。
周遇吉驻防盖州,吴三桂驻防耀州,防御金州和复州一带的东线清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