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982


一名身穿黄色棉甲的章京操着一口满语,高声的呼喝着辟谣:“皇上没死!”
这人的身份显然不低,他的身边瞬间聚满了同样盔甲齐备的披甲兵,他的辟谣貌似起到了作用。
孙应元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全体前进,将鞑子击溃!”
军令下达后,几个火枪阵火枪端平呼喝阵阵,嚯嚯向前,气势如虹。
天武军嚯嚯前进的军阵让八旗军胆寒,铅弹呈现矩形面打击,几大火枪阵前方百步以内俱是一片糜烂,八旗军躲避不及又是倒下一大片。
顷刻之间,经过几轮火力打击的清军顿时死伤上千人,清军的士气被沉重的打压了下去,没有崩溃已经极为的难能可贵了,更别提还能组织有效的反攻。
前进中的天武军几大军阵几乎形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刚刚维护好秩序的正黄旗旗丁们再度溃散开来。
那位身着黄色棉甲的清军将领也在齐射的铅弹中被击中腹部,跌落马下,其身边的正黄旗旗丁像是拼了命一般,想把他们的主将抢回去。
这些正黄旗的旗丁显然与普通的八旗军不一样,除了不要命外,战斗力也格外的彪悍,面对火枪阵的进攻,仍然抽出腰间腰刀,矮着身体向前翻滚,就像耍杂技一样直接滚入枪阵之中。
火枪兵还未切换刺刀,猝手不及之下居然被百十个正黄旗甲兵连连得手,火枪阵中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但很快被后排安装好三棱刺刀的火枪兵控制住了局面,为了不大规模打乱火枪阵,天武军以三名士兵为一组,呈简单的正三角队形。
与敌人相遇时,前面的军士举着枪挡在前面,后面两名军士在他的两侧,以步弓侧身子姿势,举枪平刺。
三名军士互相配合着余敌军作战,加上后世小日本刺刀的单人战术,发挥的效果显著,很快将突入火枪军阵的正黄旗甲兵斩杀驱逐了出去。
有个天武军上等兵刺死一个鞑子后,顺手将那正黄旗的主将首级割下,别在腰间,耀武扬威的退回了火枪阵中。
主将被斩杀,八旗军士气瞬间跌落,眼看大军奔溃,剩余人四散奔逃。
孙应元再次下令,击杀面前所杀鞑子。
接下来,便是一边倒的屠杀,火光四射,枪管打的发烫,三棱刺刀刺到卷了刃,断了刀尖,人人双臂累到发麻......
天武军屠杀正宗的正黄旗旗丁,杀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八旗军此时的心态在这二十年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忽然,孙应元听到后军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传令兵急道:“太子殿下传令,大军收兵!”
孙应元杀到正酣处,或者说杀红了眼,一下子听到这军令还没反应过来,就像身下按倒一个尤物,干到一半被查房了,这怎能让人受得了......
孙应元激动之下揪着那传令兵道:“你他娘的确定?”
那传令兵整个人被孙应元提了起来,顿时吓了一跳,也不敢反抗,只好艰难的回道:“师帅,小的确定是撤兵的命令。”
孙应元也是一时上头才提起这传令兵,意识到自己失态后才将他放下,他对天武军的军令很清楚,尤其是传令兵的纪律,如果传错了军令,其处罚是极其严重的,杀头都是最轻的。
哪怕是皇亲国戚,皇太子的亲戚,敢犯这种错误,也是没有任何挽回余地的,只能被处理。
当然了,天武军传令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最起码是夜不收的水平,其待遇也是除龙骧夜不收以外最优厚的。
夏季的天亮的很早,眼看天色逐渐亮起,八旗军虽然乱做一片,但杀了一片又涌出一片,不知何时才能杀完,孙应元只得下令撤军。
“传令全军,即刻撤退,不得耽误片刻,违者立斩不赦!”
天武军一向令行禁止,军令一出,即便有再多的不痛快,各步军营只能服从军令,掉头撤退。
当天亮时,天武军已经如潮水般撤回海州,清军大营中只留下久久不散的硝烟。
第353章
大军压境
天刚蒙蒙亮,皇太极的銮驾来到战场。
他耸了耸鼻子,只觉得一大股的血腥和硫磺味钻入鼻腔,让他几乎作呕,碍于堂堂帝王的脸面才强忍了下来。
内大臣遏必隆道:“皇上,奴才清点了一下,八旗各营死伤甚多,不下万人......”
皇太极金盔下的青筋暴起,却仍旧没有发作出来,说话的语气依旧颇为沉稳,道:“不下万人是多少?是一万还是八万?”
他语气虽然平稳,却难掩浓浓的杀意,跪在他面前的八旗固山额真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连自己的御营都被人家踹翻了,明军的长枪险些捅到自己的脑门,皇太极怎能不气?
“回皇上,奴才这就去详查.......”遏必隆抹着冷汗急急告退。
那狗奴才最终清点数来的伤亡人数让皇太极心疼不已,这一战下来八旗军损失高大一万五千人,若是在平时他也没觉得多心疼,可今夜死伤的不少都是他正黄旗的部众啊。
连镇国克洁将军汤古代都被当场斩杀砍走了脑袋,那可是他的四哥啊。
还有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章京图赖,皇太极的额驸多尔济,全都战死了,他焉能不心疼的滴血?
这时,内大臣索尼领军前来,一路小跑滑跪而来,道:“奴才索尼救驾来迟,请皇上责罚!”
不多时,又有几个八旗将领领军前来,皆来请罪。
人家都退走半天了才来救驾,一个个吃什么长的?
皇太极阴沉着脸,看向跪了一溜的八旗将领,吼了一声:“都给朕滚!”
他现在很想知道,天武军究竟是如何将他正黄旗的精锐打成眼前这个鸟样的。
……
曹变蛟在回海州城的半道就昏迷过去了,被众人抬回海州后经过急救,终于慢慢醒来。
他的伤势很重,全身上下几处穿透铠甲的箭伤,还有数道深入肉中的刀伤,但性命不要紧。
朱慈烺亲自来看望他,给他记了首功,并吩咐亲卫把曹变蛟送到锦州城好生医治。
海州城中,中军行辕上下都弥漫着大战得胜的喜悦,只有旅帅高邦闷闷不乐的,对这次莫名的退兵很不满意。
孙应元来到他身旁狠狠的锤了他一拳,道:“看你这样子,哪里还有点凯旋而归的模样。”
高邦是个粗人,他没好气的道:“师帅,咱们是胜了,可是明明能扩大战果,太子殿下怎么突然下令收兵了啊,末将好不甘心啊!”
其他几个旅帅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也觉得不得劲。
赵景麟也道:“如果换了黄师帅在此,肯定要气炸了,哈哈!”
众将对黄得功那暴脾气深有体会,这么大战事,黄得功在江南憋着,也不知道会不会憋出毛病。
孙应元道:“诸君切勿质疑太子殿下的令旨,似这等当众质疑军令的行为,本帅不希望出现第二次!”
众人面色一凝,不过高邦依然笑呵呵道:“师帅,我记得当时在阵前属你最急吧,听说你还把传令兵拎起来问话呢!”
帐中众将哈哈一笑,也打趣了几句。
见高邦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孙应元正色道:“当初是本帅着急犯错了,本帅会向那个传令兵道歉的。”
众人一听,立马收起了笑容,不明白孙师帅为何如此,高邦也是一脸严肃的听着。
孙应元扫向众将,道:“本帅开始也没能理解太子殿下的意思,现在想来,收兵大有深意。”
赵景麟不解道:“不知有何深意?请师帅示下。”
孙应元道:“以当时的情况,我们消灭不了那么多鞑子兵,天色马上就要大亮,到时周围的鞑子大军反应过来必然会全力反扑,我天武军经过半夜奋战,已然力竭,要是再拖个一时半刻,恐怕局势的优劣未可知。”
孙应元耐心的解释道:“鞑子在鞍山驿堡周围部署了十几万大军,我们天武军分兵后只有五万人,若是等那些枕戈待旦,精力充沛的精锐一股脑的涌了上来,别说一战得胜,怕是能否安然全身而退都是未知数了。”
高邦虽然没有说话,却是在心底里已经认同了这个说法,只听孙应元又道:“此次平辽,我天武军伤亡已经近万,太子殿下不愿我们损兵折将,做太多的牺牲。”
高邦不解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我天武军的将士,以战死为荣!绝不是怕死之徒!”
孙应元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天武军的作风,毋庸置疑,只是太子殿下是君,他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只要战略目标达成了,能损失最少自然最好,鞍山驿堡这颗钉子若是强行拔出,我们损失将会极大,奴酋能主动退兵最好不过了。”
高邦倒吸一口气惊叹道:“原来如此,殿下真是深谋远虑,仁爱无边......”
茅元仪点点头,深表同意,道:“相信此战之后,奴酋皇太极应该就会退兵了,除非他想与我们决战,这是我们最为期盼的结果。”
高邦等天武军众将看向孙应元的眼光充满了敬佩,这位孙师帅的觉悟是真的高啊,难怪皇太子一直倚重他,人家能当上师帅不是没有道理的,觉悟高又忠诚,这样的人不晋升天理不容啊。
孙应元又道:“所以本帅不希望军中再有质疑太子殿下军令的事情发生,有了你我质疑军令的先例,军中必然会上行下效,到时候是个人物便要质疑太子殿下的军令,长此以往若形成风气,太子殿下的威信何在?天武军的军规有何用?要是在关键时刻,没准就会坏了大事的!”
听得孙应元说的如此危言耸听,所有将领都没有反驳,都在极为认真的思考着。
高邦神情索然的叹道:“这人啊,地位越高,承担的责任越重,考虑的事情也越多,真是不容易啊,只恨自己少读了几年书!”
李少游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高老哥,等战事结束了,咱们去皇家军校补补课?”
高邦点点头道:“这想法不错,说好了!”
有人打趣道:“你俩都是旅帅,别到时表现的还不如手底下那些队长、哨总,在皇家军校丢尽老脸,也给咱这些旅帅丢脸!”
“哈哈哈!”帐中一片欢声笑语。
两日后,清军大营拔寨而起,有序不紊的退兵而去,放弃了鞍山驿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