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982


崇祯舒了一口气,原是虚惊一场,自己果真没有看错洪承畴其人,虽然他走的太慢,但念在其星夜驰援的份上,可以破例褒奖,激励士气.......
他淡淡道:“传召内阁和六部大臣进宫议事。”
........
半个时辰后,重臣们齐聚于乾清宫,尚膳监将赶夜熬好了的热粥端了上来。
看着热气腾腾的热粥,一干老头子感动的涕泪俱下,连连谢恩,称赞皇帝体恤臣下。
崇祯看向几位重臣道:“天武军和陕西军已经到城外了,朕连夜将几位请来,主要是商量一下如何反击,打掉通州的东虏大军。”
各方援军的到来,尤其是天武军的到来,让所有人一下子有了底气,此时京师外有十几万大明精锐之师,想打掉通州的八旗军,应该是胜券在握。
其实各人都知道,圣上这次讨论的不是战术部署,而是如何统筹调度兵马,怎么打是统兵之人的事,朝廷从来不插手,只安排统兵之人和作战任务。
早朝之时,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领着一队锦衣卫翩然出城,向阜成门外的洪兵和秦兵大营行去。
“太子太保、三边总督洪承畴接旨……”
洪承畴不顾甲胄在身轰然跪倒接旨,直至李凤翔将圣旨宣读完毕,此时他双腿已酸麻不已,但他心中却是振奋。
圣旨中加封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领军拱卫京师,还让他入宫面圣,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圣旨中言语充满了褒奖之意,这让洪承畴心中则有说不清的舒坦,感觉这些年在陕西剿寇没白干。
洪承畴舒坦了,孙传庭却难受了,闯王高迎祥当初是他活捉的,击败第二代闯王李自成也有他半数功劳,为何圣上只让洪承畴入宫面圣?此刻孙传庭心中极为不满。
洪承畴没管那么多,当即美滋滋的随太监李凤翔进了京城。
可在半路上,李凤翔不阴不阳的对他说了几句话,所提及的尽是天武军两个月前就到达北直隶投入战场之事……
洪承畴额头冷汗直冒,这些话的意思不就是说他洪承畴领兵行军迟缓,如果往大了说,那就是贻误战机.......
这到底是这太监私下瞎抱怨,还是转述了圣上的意思呢?洪承畴越想越觉得害怕,他是个聪明人,对朝堂上的很多事情都心存敏感,这也让他一直以来官运亨通,立于不败之地。
洪承畴当即谦逊表示,一路上闻东虏肆乱京畿,他心中也是焦急万分,恨不得日行千里,于君前报效,奈何行军道路崎岖难行,将士们水土不服........
边说着,他示意身边的副将往那李凤翔袖里塞了一块沉甸甸的金子。
看着洪承畴一副公忠体国的模样,李凤翔翻了翻眼皮,想要说些什么,却又生生的咽了回去,不再纠缠这个话题,继续带路赶赴紫禁城。
进了宫中,有专门的礼官上前为洪承畴安排更换官服,却被他一口回绝了,他道:“战事紧急,一切从权,还是别让陛下等着呢。”
礼部的官员觉得此话有理,加上知道杨阁老有些关照洪承畴,也不再坚持,便将其引入金水桥,直往皇极殿而去。
铁甲霍霍,满身征尘的洪承畴踏入了大殿中,所有官员只觉得有意思战场的肃杀之气灌了进来。
多年不见,洪承畴的形象比数年前改变了很多,一个读书人出身,却难能的勇武过人善于用兵,崇祯大感欣慰,差点从龙椅上起身亲自迎接。
俗话说,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洪承畴没有玩这套,他毕恭毕敬的行完了大礼,让人看起来感觉很费劲,他行完礼后,立刻向崇祯请罪,说自己勤王来迟了。
站在金阶之上的朱慈烺瞧的仔细,暗叹这人心计高,很会混官场。
朱慈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明末的能臣,只见洪承畴面目清癯,约莫四十余岁,虽身披战甲,但胡须与内襟皆是整洁有理,举止中还有一股内敛的儒雅气度。
洪承畴君前奏对进行的十分成功,崇祯皇帝对这位星夜兼程赴京护驾的总督也十分满意,众臣们也破天荒的没有跳出来添堵,一切都异乎寻常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然后圆满结束。
一个有勇有谋的儒将形象顿时在殿中众臣乃至崇祯皇帝的心中产生,这些年来洪承畴剿寇所做出的业绩,大家都看在眼里,没话说,很有能力!
崇祯心情大好,下旨陕西军于京师就近补充物资,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都由户部补充。
若是在以往,户部铁定哭穷不干,但这次户部尚书李待问竟然没有开口哭穷,破天荒的默认了。
洪承畴也不客气,上来就要求更换战马,说长途行军战马掉膘减肥了,马力太弱,需要大修,接着又要求添置盔甲和箭矢,很是任性。
户部尚书李待问一下子懵了,大骂洪承畴贪心不足,过分!如果不是事先有人让户部关照一下,他死活不会理会这个洪疯子。
当天,崇祯单独召见了洪承畴,与他详谈陕西三边的情况,这是洪承畴求之不得的事情,他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陕西形势危如累卵,依然有民变的危险,若是长时间不派大军驻防,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没当回事,他觉得这是洪承畴当封疆大吏了习惯了,不喜欢京城的束缚,说不定还有些拥兵自重的嫌疑,不过现在用到他,崇祯只是笑了笑,让他等回复。
第317章
孙传庭
出宫没多久,洪承畴就收到了杨嗣昌递来的一条纸条,上面写道:“陕西与京师孰轻孰重?”
洪承畴看罢,不再提出异议,安心于京师布防。
洪承畴没有异议,不代表别人没有异议,陕西巡抚孙传庭死活不同意当保定巡抚,想要再回陕西剿寇,彻底把李自成按倒在地。
孙传庭的任性惹得杨嗣昌怒气连连,杨嗣昌也想让他回去剿寇,但你刚来就回去,这叫什么事?你把京师安全放在哪儿了?把皇帝放在哪儿了?
杨嗣昌特别看不惯孙传庭那副孤傲的样子,心中暗想,不就是抓个高迎祥吗?有什么好狂的?就你这性格还让我怎么带你?将来要是把你拉进内阁,是不是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
杨嗣昌在内阁否决了孙传庭的上奏,直接不管他了,似乎告诉他,你不干也得干,当什么官,在哪当官不是你能决定的!
孙传庭不服气,立即上疏请见皇帝,最终被杨嗣昌百般阻挠而未成。
孙传庭心中愠怒,于是引病告休,说老子不干了!
杨嗣昌也被他搞的恼火了,准备出手收拾他,他上奏崇祯,说孙传庭称病是推托之举,消极怠工,不服朝廷调度,有藐视圣上之嫌。
崇祯闻言大怒,下旨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来还不放心,又把他关进大牢,以待判决。
孙传庭和洪承畴同龄,洪承畴比孙传庭早三年考上进士,多吃了三年皇粮,可这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差距。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的,第一个官职是河南永城知县(正七品),天启初年调入京师任职,在吏部当了验封主事(正六品),又升到了稽勋郎中(正五品),专门掌管官员表彰事宜的,可谓官运亨通。
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第一个官职是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升员外郎(从五品)、郎中(正五品),在刑部任事六年。
二人的履历几乎差不多,干了五六年都干到了正五品六部郎中,孙传庭甚至后来居上,因为六部中,吏部比刑部牛逼,是管官的官。
按照这个速度,即便比洪承畴晚当了三年官,孙传庭也应该能追上,甚至熬也能熬到尚书一职,年轻就是资本。
然而孙传庭干了两年吏部郎中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休假了,就是这么个脾气,这是这么任性。
这一休假就是七八年,在这七八年时间中,洪承畴压根没受到阉党的打压,一路升官发财,由京官调到了地方,从浙江提学佥事,升迁至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不久又升到了陕西督粮参政。
到了崇祯年间更牛,崇祯二年,洪承畴赶上了陕西流寇作乱,还是参政的他领兵出战,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贼首王左挂降而复叛,被洪承畴诛杀。
崇祯四年,杨嗣昌的老爹杨鹤招抚流寇失败,被免去三边总督一职,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一直干到了现在。
这期间,朝廷不知道杀了和撤换了多少剿寇的总督,洪承畴一直稳如狗,且功劳越来越大。
他的剿寇风格是,遇到流寇直接开杀,往死里杀,投降也杀,不管多少人,反正就是杀杀杀,玩的这么狠也造就了洪承畴“洪疯子”的外号。
洪承畴起飞的时候,孙传庭还在家里赋闲看书,直到崇祯八年,闲了将近十年的孙传庭才复起,还是干了个吏部五品郎中,负责考核官员。
不过崇祯一向对敢怼魏忠贤的汉子很有好感,他破格提拔孙传庭为顺天府府丞,正四品,仅次于顺天府尹,很牛,相当于越级提拔了。
不过孙传庭没打算在顺天府镀金,他想去前线展示才能,于是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陕西的流寇。
陕西巡抚这个职位,在当时可谓是高危职业,去一个被流寇宰一个,流寇宰不掉的就被朝廷宰了,这些人不是能力太差就是太耽误事情。
崇祯九年三月,孙传庭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陕西巡抚,当时他很多朋友默默的为他送行,觉得他这一去回不来了,崇祯还拨了六万两银子给他,让他好好干,省着点用。
六万两够干嘛的?够一万人半年的军饷,想在陕西那种流寇重灾区有所作为,咸鱼翻身,最起码先招兵买马养兵几年吧,才能闪亮登场,大破贼兵。
也就说六万两只够打水漂的,然而孙传庭就用这六万两办成事了,他在陕西榆林建军,号为秦军。
仅仅四个月,孙传庭就用刚刚组建的秦兵全歼了闯王高迎祥所部,并且活捉了高迎祥和几名贼将,献俘于午门。
孙传庭怎么做到的?秦兵为什么这么猛?
孙传庭的做法也是屯田,因为崇祯没钱,只给了孙传庭政策,准许孙传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自行筹措经费,用以招兵买马,朝廷不加干涉。
经验证明,给政策往往比给钱更有用,政策是来钱的渠道,有了渠道,何愁没钱?当然,好政策也要有人去落实才行,而孙传庭就是这样的人。
孙传庭招募的秦兵也很有特色,他们都来自陕西榆林,榆林是九边之一,自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时代起,榆林当地职业当兵的人就很多,不种地,专砍鞑子的脑袋领赏。
二百多年下来,榆林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尚武的风格,每次打仗的时候,只要扯开嗓门喊几声,就能动员一大票人,什么大爷大妈都能抄起武器干他一波。
有个当地民谣是这么唱的:山歌子来把山头,阎王见我也发愁,孔夫子见我就下马,皇帝见我也低头。
秦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孙传庭很好的实施了“以秦兵卫秦地,以秦地养秦兵”的理念。
孙传庭活捉了高迎祥,打垮了李自成,本应功劳逆天,为何崇祯不召见他呢?
朱慈烺也看过孙传庭的履历,以当时人的眼光,孙传庭更像是个暴发户,从上任到收尾,仅仅四个月就干掉了浪了七年的高迎祥,任谁也不愿承认他这么牛,肯定是走大运了!
而且孙传庭为人比较刚,不讨人喜,还得罪了不少陕西的士绅,士绅在朝堂都有代表的,少不了一顿参,结果可想而知,他在崇祯和朝中大臣中的人设没了。
朱慈烺暂时没掺和孙传庭的事情,他正在筹划着怎么干掉通州的清军,准备玩一场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