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982


几名运炮的贼人警惕性非常高,只听到附近的声音就判断有人来了,他们而后不说飞出几支钢镖。
几名锦衣卫眼疾手快,飞快躲过,只听“叭”的一声,钢镖钉到了他们身后的树上。
李廷表出来道:“几位好手段啊,居然能把京营中的红夷大炮给搞出来,这是要用炮祭天吗?”
其中一个贼子看向四周,见对方只有几人,便气势汹汹地说:“啊,老子以为是明国皇帝的天兵天将下凡了呢,原来是几条不中用的锦衣卫鹰犬!”
“哦?是吗?”李廷表呵呵一笑,右手轻轻一挥。
突然间,山上山下出现大量的锦衣卫,他们呼啸着奔跑,如同从天而降,将几个满清细作围了起来。
几个建奴细作一下子懵了,刚说完天兵天将下凡就被瞬间打脸了,还是打肿的那种。
“盯了你们很久了!”李廷表冷冷的下令道:“全部打残了留活口!”
李廷表掌握的锦衣卫可不是宫里那些疏于训练、混日子的勋贵子弟可比的,他们都是从底层或是军中选出的,一个个贼凶!
这几个满清细作虽然武艺高强,但哪能抵挡得了锦衣卫的强大攻势,不一会儿,不是被打断了腿,就是被砍了手臂,给活捉了。
李廷表让人严加看管,就地审讯,在凛冽的寒风中表演着大型野外真人秀。
不一会儿,忽然有个锦衣卫惊叫道:“大人,快看那,鸣玉坊走水了.......”
李廷表吃了一惊,扭头看过去,果见紫禁城以西的天空上腾起了一道道令人触目惊心的烟柱。
他用望远镜看向四处,勃然色变,京师中失火之地不止一处,肯定是有人暗中放火捣乱。
眼下天干物燥,城中房屋又多是木质结构,几乎见火就着,一旦弥漫开來便是大罗金仙下凡也救不过来了。
李廷表让人给几个建奴细作加大餐,尽快审讯,在得知几个满清细作的任务后才匆匆前往皇宫。
中极殿中,所有人都没有离开,都在等着宫中肃清满清细作,此时宫门已被关闭,所有太监和宫女被脱光了检查,顺带调查了祖宗十八代,还有介绍人。
朱慈烺也没有离开,听了李廷表的汇报后,他感觉这事不简单,建奴应该在进行一个大计划。
这时,只见一个太监急速跑来,他气喘吁吁的来到殿前,喊道:“启禀圣上,大事不好了……”
崇祯认识这太监,名叫杜之轶,原本在尚膳监的管事太监,因为菜做的不错,被外放到德胜门监军。
虽然是宫中的人,可也不能如此没规矩,崇祯刚要斥责,只听那杜之轶匍跪于殿前,急切道:“圣上,鞑子攻城了!”
大殿之内顿时嗡嗡之声四起,朱慈烺皱着眉头喝道:“安静!”
随即他一指杜之轶,道:“让他进来说话。”
崇祯默许了朱慈烺的行为,杜之轶连滚带爬的进了来。
几名勇卫营亲卫上前对杜之轶快速搜查了一番,这才放他进来。
杜之轶道:“圣上,鞑子大军从通州而来,现在围了德胜门和安定门,楼车云梯,都准备上了,瞅着就要攻城……”
朱慈烺只觉得全身一震,终于彻底明白今夜建奴的全部计划,先是刺杀,后是炮击京师,再让京师失火,从皇帝到文武大臣,再到民众,皆会惊恐,京师打乱后清军攻城就会顺利很多。
找细作里应外合,这是鞑子最常用的伎俩,却没想到鞑子今晚玩了个连环计,不知是何人的手笔。
杨嗣昌道:“鞑子人马几何?”
杜之轶这才抬起头想了想,道:“总有十万人众!”
虚报敌人数目是大明武将推诿罪责的惯用招数,监军太监自然也不例外,杨嗣昌也不揭穿,继续问道:“可见对方旗号?”
杜之轶道:“似是多尔衮!”
满殿君臣闻之变色,济南城被破才多久啊,多尔衮就北上到了京师?鞑子的行军速度也太快了吧!
朱慈烺瞥了一眼杜之轶,显然有些不相信,不说多尔衮能不能在不到半个月时间行军八百里,清军的人数也不可能有十万,除非天武军干掉的几万清军都集体复活了。
不多时,德胜门报急的文书一封封递了进来,鞑子竟然已经开始大举攻城了。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德胜门外传来了一阵喊杀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密集,至少也有上万人的规模。
崇祯大发雷霆,把京营个管事的勋贵上上下下数落了一遍,这才安排道:“调羽林卫前往德胜门,神机营守安定门,神枢营守东直门和朝阳门,其他各门加强警戒!”
安排好后,崇祯又让群臣想办法,想不出来谁都不许回家,都得住在德胜门。
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却是谁也不敢露头,生怕被皇帝派去前线送了老命。
薛国观自持京师城高池深,固守,在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但也知道不是长久之计,他于玉阶之下拱手道:“陛下,调天武军入京吧!”
众人的目光落到了朱慈烺身上,只有驻扎在大兴城的数万天武军能解京师危机了,崇祯也看了眼朱慈烺,似在犹豫。
朱慈烺将他的目光看在眼里,意味深长地道:“启禀父皇,洪承畴和孙传庭已经在勤王的路上,距离京师只有两日的路程,如果急行军,一日便到。”
众人微惊,杨嗣昌心中却翻起了大浪,兵部都不清楚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具体位置,皇太子如何知道的这么清楚?
崇祯重新打量了一番朱慈烺,犹豫了片刻才道:“传旨,催促洪承畴速速领兵入卫,不得迟缓。”
他接着又道:“调天武军入京!”
.......
第310章
努尔哈赤最窝囊的儿子
经过一夜的搜捕,皇宫中的建奴细作尽数被抓,京师中的大火也被五城兵马司即使扑灭。
当夜,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全部出动,由李廷表和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带领,对京师的建奴细作进行大排查,只要可疑的都抓了。
从被抓之人的身份中,李廷表看出了很多猫腻,其中不仅有官员暗中行方便,还有不少商人出资活动,多为八大晋商暗中支持。
李廷表初步猜测,八大晋商花钱买通官员,官员再给这些并不清楚身份的满清细作提供方便,在京师乃至大明各地形成了一套渗透极深的情报网。
李廷表觉得,自己以后有的忙了,这暗中的较量必须要打赢,用皇太子的话来说,取得情报优势,是政治斗争、军事胜利的重要保证。
※※※※※※※※※※※※※
朝阳初升,金色光辉洒满了北京城墙,使之显得巍峨而雄壮。
城外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如同潮水般,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来,成千上万的鞑子兵蚁附攻城,呼喝之声地动山摇,城上守军无不胆战心惊。
城头上,京营提督太监方正化俯瞰攻城清军,面上笃定而无惧色,自曹化淳辞去一切职务之后,提督京营的差使本轮不到他,岂料上元夜宴宫中发生那么大的事情,王德化被一撸到底,被调往内官监了,他这才临危受命提督京营。
对鞑子攻势进行了一番观察之后,方正化哼哼两声又回到了为其准备好的椅子上坐下,继续监督京营守城之战。
监军杜之秩却沉不住气,在城墙上一番上蹿下跳,到处吆喝指挥。
眼见鞑子势大,杜之轶一时间方寸大乱,来到方正化面前,道:“方,方公,瞅这阵仗,鞑子来势甚猛,倘若爬上城头,您再有个万一,不若到城内休息……”
方正化拉住瑟瑟发抖的杜之秩好言抚慰道:“五千羽林卫是陛下精心打造而成,出城应战虽是不能,但守住这城墙绰绰有余,你无须担心,来随我端坐,等鞑子退兵!”
杜之秩哪里肯信,认为方正化不过是在诓他,奈何人家提督京营,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自己不过是做菜的尚膳监出生,自然不能独自下城避难。
杜之轶只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的站在方正化身后,道:“小的还是站着吧……”
其实他在想,如果鞑子攻上城墙,站着总比坐着跑的要快点吧!
方正化虽然看似镇定,其实心里也一直打鼓,清军几度险些攻上城头均被羽林卫一一击退,谁也保证不了下一拨会不会发生意外。
不过他很清楚,自己提督京营,责任重大,一旦他露出惧色,或者先跑了,必然会影响军心,那时京师危矣。
负责围攻北京城的清军将领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巴布海。
努尔哈赤的后妃有十六个,给他生养了二十五个子女,其中十六个儿子。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努尔哈赤的子孙中确实有不少能人,比如皇太极、代善、多尔衮、多铎、史书上经常露脸还有褚英、莽古尔泰、阿济格、阿巴泰。
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十个指头还有长短呢,十六个儿子中,除了这几位,其他几乎都是寂寂无名之辈。
比如汤古代、塔拜、德格类、巴布海等人,估计放在大明,连镇守辽东的明军将领都没听过。
满清讲究地位,母妃地位低,生出的孩子地位就低,努尔哈赤后宫的妃子主要分为三等,大妃、侧妃、庶妃。
努尔哈赤几个出名的儿子中,他们的母妃地位都很高,像皇太极、多尔衮、代善他妈,都是大妃。
阿巴泰能力很强,也立下许多战功,但临死才被追封郡王,就因为他妈是侧妃,他再能也就那样,侧妃生的都如此,那些庶妃的生的就更别提了。
巴布海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在史上却寂寂无名,就因为他妈是庶妃,一出生就自带几分贱气,说白了就是为兄弟们打酱油的。
巴布海的第一个职位是牛录章京,就管三百人,人家多尔衮、多铎六七岁就掌握了一旗人马,差了不知多少级。
牛录章京和旗主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明朝的军职分为: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佐击、都司、守备等等,努尔哈赤最初仿明朝也设置了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以上均各分三等)、备御,备御是最低级的。
后来皇太极完善重定八旗制,把这些名字都改了,改备御为牛录章京,参将、游击改为甲喇章京,参将为一等、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