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982


在历史上,大明每次快要平息流寇的时候,清军就会不适时宜的入关南下,迫使明军主力北上,以此给大明各地流寇喘息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李自成等流寇勾结皇太极,而是皇太极单方面的考虑,他深知,不能让大明有喘息的机会,一旦大明中原安定,休养生息几年后,他们这些狗鞑子日后就不好过了......
和其他明军的闻战而怯相比,天武军人人都想出战,自崇祯九年与清军大干一场后,原勇卫营的天武军各将和老兵们已无丝毫畏惧之心,一个个热血沸腾的。
天武军中后加入的新兵们也摩拳擦掌着想跟鞑子干一架,这两年,他们在老兵的带领下参与过多次围剿流寇的战役,也算是身经数战了,根本难遇敌手,他们同样想领赏和博军功。
天武军各将嚷嚷着要随朱慈烺北上痛快一战,其中以黄得功的嗓门最大,他嚷道:“跟流寇们打,太没意思了,那帮娃儿,都刚扔下锄头不久,老子都舍不得杀他们!哪有去杀鞑子痛快啊!”
“哈哈哈!”殿中众将一阵大笑,连朱慈烺也忍不住笑了笑。
看着激情满满的天武军众将,连杨御蕃眼里都散发出炽热,想试试自己新练出的两万安武军。
茅元仪表现的更加激动,身体都忍不住微微颤抖了起来,他向朱慈烺行礼道:“殿下,末将请命,随殿下北上平定奴贼!”
朱慈烺点头道:“本宫此次北上,一定带你去!”
历史上的茅元仪是个悲剧人物,自从被遣戍漳浦后,清军几次扣关南下他都请求效死勤王,然而遭到权臣阻挠,茅元仪忧愤国事,最终悲忿纵酒,郁郁而死。
朱慈烺在最初见到茅元仪时,就见他眼神涣散,一看就是经常沉醉于酒,如果长期以往,他活不了几年,因此朱慈烺私下要求他戒酒,这次更是钦点他一同北上,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茅元仪领命大喜道:“多谢殿下恩典,末将愿为大明,为殿下效死!”
孙兴元出列行礼道:“殿下,此次出征,您打算带何人北上呢?”
朱慈烺沉吟道:“这个本宫还在考虑,先等等调兵的圣旨再做决定吧!”
朱慈烺接着道:“北上将帅人选虽未定,但后勤部从今日起,立刻准备出征的粮草军械,盔甲弹药等,还有锦衣卫和龙骧夜不收,立即动身北上查探敌情,随时关注战局发展,准确了解鞑子大军的动!”
朱慈烺站起身来,挥舞着右拳,高声道:“此番我军北上,一定要打出我们天武军的军威,打到鞑子胆寒,望风而逃!”
“是!”众将齐声应道,皆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北国狠揍鞑子。
十月初,朱慈烺开始紧张准备着出征之事,天武军各部、凤阳等各府的军粮、军器局的火器弹药等物资全部源源不断的往凤阳汇集。
朱慈烺也在耐心的等待让他领军北上勤王的圣旨。
第257章
卢象升入京
京师,皇城承天门大街上的兵部衙门。
一位披麻戴孝、脚穿草鞋的中年男子走近了兵部衙门,衙门中的各官纷纷避让,唯恐沾了晦气。
中年男子进入兵部大院后,却无一人敢上前呵斥,最终杨嗣昌从房中走出,拦住了他。
杨嗣昌打量了他一番,眉头紧皱道:“卢建斗,你想干什么?”
身穿孝服的卢象升正色道:“来兵部报道,准备进宫面圣!”
杨嗣昌微怒,道:“你就穿这身行头进宫面圣?”
下面的话杨嗣昌没敢说出,你这身行头进宫,陛下坐在中间,两旁站着一票人,你行大礼跪下磕头,这算什么?拜灵堂吗?
卢象升道:“先考奄逝,吾长途伤心过度,五官散乱,非复昔时,兼以草土之身踞三军之上,只怕没有威信,号令不灵,难以取胜,还请杨阁部代为转告陛下,另选其他贤能担此重任。”
今年五月,卢象升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奔丧,崇祯皆是不许,以夺情之法在职守丧,等待别人接替。
杨嗣昌叹息道:“建斗兄,我也是免行守丧在兵部任职,总监高起潜高公公也是身穿孝服来指挥军事,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等作为臣子,理应先国后家。”
杨嗣昌的意思是,咱们统筹作战的三人都是死了爹在职守丧的,大家都一样,别不好意思。
其实他还想说,还有下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死了爹在职守丧的,现在就在兵部大堂呢,我找来的.......
卢象升却道:“我们三人现在都是不祥之身,人臣不管自己的父母,心中哪还有什么天子?”
闻言,杨嗣昌面露不快,道:“这些话建斗兄还是等面见陛下再说吧。”
卢象升也不再与之废话,换了身衣服,和杨嗣昌一同前往紫禁城觐见崇祯。
.......
乾清宫中,除了卢象升和杨嗣昌外,还有一个人前来见驾,此人就是这次总监各路援军的太监高起潜。
崇祯笑呵呵的问卢象升道:“卢卿,此次建奴南下,你有何方略良策?是战是和?”
卢象升正色道:“臣主战!”
卢象升在昌平时就听说杨嗣昌和高起潜主张议和,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统战的三个人其中两个居然议和,这让他很是忧虑。
崇祯闻言脸色微变,过了片刻后才又开口道:“和谈是大臣们的意见,你先到殿外和杨嗣昌、高起潜二人再商量商量。”
三人告退出了乾清宫,杨嗣昌看向卢象忍不住道:“建斗兄,眼下大明能战的军队只有皇太子的天武军,辽东祖大寿的关宁军,洪承畴的洪兵,孙传庭的秦兵,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如今他们要么在江南,要么在四川和陕西,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即便他们都来了,也是孤注一掷,一旦败亡,后果不堪设想,我大明危矣!”
对于杨嗣昌不提自己的天雄军,卢象升毫不在意,他肃然道:“不说我大明数百年从无议和之事,难道就让建奴大摇大摆的在我大明国境内,甚至京师周围肆虐吗?”
高起潜嘿嘿笑道:“卢大人,鞑子二十万大军入关,你有把握打得赢吗?”
卢象升肃声道:“打不过又如何,抗击外族入侵,吾辈虽死无憾!”
“不可理喻!”高起潜冷哼一声不再理他。
杨嗣昌心中对卢象升略感佩服,他耐心道:“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我大明表面虽平息了各地流寇之乱,但百姓依然还未安定,如常年遭受战乱的陕西与河南,仍需慢慢安定治理,等内顾无忧,我大明就可整顿武备,北上伐清,以雪建奴多次扣关之耻,永绝边患!因此,朝廷必先安内!”
卢象升蹙额道:“公所言有理,但建奴乃野蛮之人,如今屯兵于京师之侧,行虎狼之事,文弱兄身为朝廷柱国大臣,可能看得下去?”
杨嗣昌不语,他内心也极为矛盾,难下决心。
高起潜重重咳嗽一声,尖声道:“好了,都进去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三人重新进入乾清宫,再度行礼。
崇祯笑呵呵道:“商量的如何了?”
卢象升慷慨道:“奴贼大军压境,侵我国土,杀我百姓,只能言战,岂能言和,臣依旧主战,愿与奴贼决一死战,以死报国!”
杨嗣昌气的脸都白了,合着我劝半天,你卢象升一点也不给自己面子?
崇祯脸色的笑容渐渐消失,他点点头,道:“朕是不会和谈的,卢卿放心,放手去做吧!”
他又看向杨嗣昌道:“让内阁拟旨,加封卢象升为兵部尚书,节制天下援军!”
.......
第二日,卢象升办完手续领着尚方宝剑准备前往昌平统军,崇祯派杨嗣昌送来送行,还送了三万两银子犒劳军队,其中一万两是赏赐给卢象升个人的,又送了一些战马和武器。
受到赏赐后的卢象升非常感激,觉得议和果然是朝臣们的建议,陛下抗战的决心还是很坚定的,他决定好好的打一场漂亮仗回报天子的知遇之恩!
在临行前,杨嗣昌喝退了左右,把卢象升拉到一边,告诫道:“建斗兄,切勿浪战!”
卢象升点点头,对其一抱拳,上马离城而去。
卢象升来到昌平后,将皇帝赏赐的银子尽数分给将士,包括自己的一万两,他只留下一两银子让人打造了个银杯以作纪念,其余尽数充入粮饷之中。
分完了钱,卢象升便开始要干活了,他在昌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与会的有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还有关宁各镇的援兵五万多人。
卢象升看着数万人马,心情激荡,此数万兵马加上数万京营人马,对付建奴未尝可败!
正在卢象升在誓师大会激烈演讲的时候,高起潜来到了昌平,也在会上说了几句,不过说的并不是激励之话,说不好听的,说的都他娘的丧气话!
誓师大会被这阉货搅的草草结束,卢象升强忍着努力没有责问他。
当晚卢象升在军中议事,高起潜也来了,卢象升没理他,继续议事,他提议兵分四路袭击清军大营。
高起潜哈哈大笑,笑的很是癫狂,半晌后他才道:“卢督师是想去送死吗?”
卢象升再也忍不住了,与之理论,你到底是来监军打仗的,还是来捣乱的?
高起潜很是傲慢,仗着自己是监军继续随便的指手画脚,不理会卢象升。
被激怒的卢象升上疏议请分编部队,说白了就是不让监军随便指手画脚的,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崇祯皇帝居然让二人分权统兵,高起潜统领山海关、宁远各地援军三万人马,自己统领宣府、大同和山西三镇两万人马。
卢象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领的兵不到两万人,这让他非常的无奈,对未来这场战争充满了不确定。
血染北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