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82


马守应从浠水逃跑后,天武军的骑兵紧咬着不放,又追下一百多里到了团凤县。
自六安兵败以来,马守应带着老营足足跑了六百多里路,可谓是憋屈之极啊,仅剩下的几千老营兵们更是跑到崩溃了。
思来想去,马守应想到了一个办法:继续往山里钻,来个迂回,回到霍山,以图发展!
在外面实在太危险了,武昌府就在附近不远,那里驻扎着大量明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要被官兵砍了脑袋祭旗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马守应不敢冒险,决定还是回霍山,最起码山里比外面安全一些,等风头一过再出来浪。
马守应先是派出已经死了首领的各营人马分别攻击武昌、新洲、红安等地,比如蔺养成、贺一龙、贺锦三人部下的老营,这些人马现在就好比是后娘养的,他们不当炮灰谁当炮灰?
为了避免兄弟部队起疑心,马守应传令自己老营各部,假装攻击麻城,在半路上直接拐弯上了英霍山区的龟峰山。
进入英霍山区后,马守应让自己手下的两千多老营各部自己分散在山中隐蔽,化整为零,等天武军撤军了再出来集合。
同时,马守应也派人去武昌和新洲打听,看看兄弟部队是否和天武军接上火了,在第二天他就得到消息,乱世王刘希尧的人马被天武军发现了,双方干了起来,刘希尧还被官兵干掉了。
马守应闻迅之后大喜,又一个炮灰王帮他吸引了火力。
朱慈烺在前往武昌的半路收到龙骧夜不收暗中传递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军议,讨论进山搜寻马守应的作战计划。
英霍山区就是后世的大别山,方圆数百里,仅山头就数百座,如果没有龙骧夜不收在老营中当细作,天武军想要搜山没个四五个月根本就不可能。
朱慈烺估摸着马守应不会深入山里,只会在英霍山区边缘躲藏,他身边最少有两三千老营兵,若是躲在深山里,得不到补给就只能靠打猎和采集野菜野果,过着野人的生活了,这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老营的战马养活不了,只会饿死。
没了战马的老营,就像没有牙齿的老虎,也就没有多大的威胁。
朱慈烺下令孙应元率天武军皇家第二旅前去支援皇家骑兵团,以营为单位分布在霍山周围的村庄,一是等待龙骧夜不收传出流贼藏身的具体位置,二是守株待兔等待流贼下山打劫附近的村庄补充粮食和物资。
果然,仅仅过了两天,一队流贼的老营兵下山到周围村寨抢粮食了,正当他们进了村,就发现自己被官兵包围了,看着周围满是黑洞洞的铳口,这些老营兵只能乖乖下马投降,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这些天他们被这玩意实在是打怕了。
在经过一段刑讯后,这些老营兵终于交代了马守应躲藏的位置,不过有人说是在黑鹰涧,有人说在卧虎坡,地点虽然不统一,但位置却差不多在一片区域。
孙应元知道后,立即传令第一旅进山,仍然以营为单位分开行动,在老营俘虏交代的那片区域搜寻,进山的部队之携带五天干粮,一旦发现流贼老营的营地,立即发出信号弹,附近的人马全速赶过去支持。
不多久,马守应就收到了出去抢粮的队伍没有回来的消息,他心中大惊,狗官兵完全是要把自己赶尽杀绝啊。
马守应身边的人只有几百人,其他人马分别由自己的亲信率领,分头躲藏。
虽然身边人不多了,但粮食也不多,只能维持两天了,盐更是早已断了两天,没有盐,吃东西能淡出鸟味,就算吃饱了也觉得浑身没力气,跑起路来也不给力啊,迟早被狗官兵撵上。
马守应脑子都想炸了也没想出下一步该怎么办,最保险的方法是往北跑,跑到河南地界,河南不是狗太子的势力范围,那边的官兵和当官的好收拾,只是路途遥远,不知道自己的部下们愿不愿意跟着去。
这些都是跟随了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也是自己最后的资本了,只要确保了这支人马,自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但是失去这支人马,自己恐怕又要摸爬滚打好几年才能恢复元气。
马守应很想冒险试一试,河南今年在闹旱灾,饿死的人无数,很方便招兵买马扩大队伍,按照自己去年在河南的战绩和名声,只要振臂一呼,不出一月就能聚起十几万人马。
马守应将自己的想法与手下几个核心人物明说了,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说着说着还吵起来了。
就在手下几人争吵的时候,一个老营探子匆匆赶到帐中,惊呼道:“总掌盘子,大事不好了,我们被天武军发现了!”
争吵的众人听了吓了一跳,连忙闭嘴,马守应则是走出了帐篷,往外面看去,果然在山下有几队官兵端着火铳往山上进攻,自己的老营兵则是纷纷败退了回来,显然很惧怕官兵的火器。
“总掌盘子,我们怎么办啊?”老营的几个将领紧张道。
马守应还没张口说话,只听空中传来“啪”的一声巨响,空中升起了一道极为显眼的红色烟雾。
马守应也是个人精,立刻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连忙让手下人马分兵躲藏,分散官兵注意力。
流寇能分兵,天武军自然也能分兵,加上周围各部开始朝信号弹的位置合围,一时间老营兵们就像被猎人围攻的野狗,到处乱窜。
天武军各部顾不上三排连射,四排齐射,一个个全变成了自由射击,抢着用火铳招呼流贼老营,各人装填子药的速度参差不齐,射击的声音也是噼里啪啦一直不停。
山林地势崎岖,流贼老营骑兵无法展开优势,溃逃的时候只能一个个往天武军的枪口上送,被打的纷纷倒地,经过两刻钟的追击折腾,已经有数百名老营兵被打死,各种姿势的死尸躺得满地都是。
马守应跑的非常狼狈,一边跑一边挥舞着腰刀让兄弟们顶住,可是没有兄弟愿意去顶,一个个跑的贼快。
第210章
老回回之死
山路崎岖,马守应直接放弃了战马,往茂密难行的山林中跑。
马守应着急之余扫向身后,只听“啪”的一声,他身后不远处的一个老营兵身子一软,中弹歇菜了。
马守应不禁吓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也不再费力的招呼老营继续抵抗天武军的进攻了,现在他一心只想着保命,不管是什么深山老林,直接往深处逃窜而去了。
一些奋力抵抗的老营兵们见马爷跑的比兔子还快,自然无心再战下去,各自寻路逃跑,有些忠诚的人紧跟着马守应逃跑的方向,更多的人则是另找他路逃生,还有一些沙雕被急昏头了,居然跑到了天武军追来的方向。
老营已经大乱了起来,但天武军却依然有序,他们以哨为单位各自为战,无论怎么乱,士兵们都会跟随在自己的长官身边。
“皇太子有令,杀马守应者,官升三级,赏银万两!”
天武军的一个团总大声呼喝道,紧接着不远处的各营总、哨总、队长们都在呼喊着,激励士气。
马守应听到身后对自己的悬赏,已经慌不择路了,全力奔跑,天武军也是不予余力,奋力追赶,双方你追我赶,不断的飙腿速。
马守应跑了几里路后早已累的跟条狗一样,气喘吁吁的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更是像是灌了铅一样,抬都抬不动了,此时他最后悔的就是进山了,战马无法骑,体力又不支,真是悲催。
他看了看左右,只见身边的几个老营兵也是长大嘴大口的喘着粗气,好像是在比赛谁喘的更厉害。
马守应长呼了一口气,道:“兄弟们,此次我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老回回要是到了河南.......”
他花还没说完,只听啪的一声,他的胸口激射出一道血雾,身体前后被打了个对穿。
马守应满脸的不可思议,他拼命的捂着伤口,然而毫无卵用,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右手。
“马爷!”几个老营兵凄厉的大叫着,他们都不知道哪里的火铳在开火。
“啪!”
不多久后,山林之中再次响起了枪声,马守应再次中弹,应声倒下,脸色满是不甘与郁闷。
“有埋伏,快跑!”几个老营兵再也顾不上挤眼泪,连忙丢下马守应的尸体跑路了。
一百步外的一处山岩上,一个军士拿着望远镜仔细打量着道:“贼首被干掉了吗?”
赵景麟呵呵笑道:“本队长出手,哪有不死的道理?一起去收人头吧!”
这名士兵笑道:“队长,你怕是整个大明官职最大的队长了,此次立功后,还得要我们叫你队长吗?”
狙击大队中,人人都很羡慕队长赵景麟,自从皇太子设立狙击大队,他屡立战功,击毙的敌方将领一个又一个,冷口之战中,他就击毙了鞑子一个贝勒,听说算郡王,朝廷封赏连升了他三级,又赏赐了大量的钱财。
这次赵景麟又击毙了流贼的总掌盘子,按照皇太子的令旨,官升三级,赏银万两,这次最起码得封个将军吧,真是令人羡慕。
赵景麟呵呵笑道:“做人不能忘本,我们是狙击大队,那就叫我大队长吧!”
二人边说边聊,来到了马守应的尸身前,从怀中拿出一副画像,仔细的对照大量了起来。
赵景麟笑眯眯道:“不错,是他,这次稳了!”
不多时,李少游等天武军的各路人马也都赶到了,他们仔细打量着马守应的尸体,脸色复杂道:“怎么老是被你们狙击大队占便宜了啊!”
“是啊,我们骑兵团一路追了几百里了,这就过分了啊!”
“哎,白忙活一个多月了!”
赵景麟笑道:“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功劳,等封赏下来后,一万两银子大家平分哈!”
李少游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大家说着玩的,别当真,你只要破个财招待我们兄弟一顿酒肉就行了,分钱就没意思了。”
赵景麟畅然笑道:“好说!”
李少游扫向众人,忽然正色道:“流寇还有不少老营分布在山中,我们大家再加把劲,把躲在山里的所有流寇都清理了,以免后患无穷!”
“一个老营人头官升一级,你就是让我们休息,我们也不能啊,兄弟们杀贼领功了!”
“杀贼!”
“杀贼!”
天武军各部又开始对山中进行了全方面的大搜捕,人人争先恐后,不遗余力的寻找流贼老营。
※※※※※※※※※※※※※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克武昌后,设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
这三司分别掌管政治、刑狱、军队,因为三权分立让各个衙门互相推诿,导致行政效率极其低下,正统三年,朝廷设湖广巡抚,使得三权归一,行政效率大大提升,随后又设地方总兵官,并将武昌路改为武昌府。
武昌府下辖九县一州,武昌城内衙门云集,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都在,因此被称之为“湖广会城”。
十月下旬,朱慈烺进入了武昌。
在乘船过江之前,徐盛下令龙舟之上所有人下船,十里之内不许有任何闲杂人出没,龙舟由勇卫营的亲卫掌舵。
勇卫营亲卫们在龙舟上乘坐了十二个时辰无事后,徐盛才请朱慈烺上船渡江前往武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