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760


那挑头的蕃将见韦东功不再阻止他们出战,倒也稍有顺气,不再强言顶撞。这时候,拒马阵也被移开一个缺口,一段壕沟用土包填平,略作沉吟后,那蕃将便听从韦东功的建议,派出一队三百余人的骑兵队伍,直向平野上的唐军营垒冲去。
随着这一路人马冲出,坡岭上包括韦东功在内的诸多蕃军将士们也都瞪大双眼,观望唐军营地的反应。对面唐军营垒规模不小,但此前所见却多是役卒忙碌,少见甲伍出入,这也是他们认为唐军是在挑衅的原因之一。
三百人的骑兵队伍奔驰起来,在这平野上所造成的声势已经不弱,马蹄重重的敲击着地面,激起的烟尘泥龙一般直向唐营冲去。
然而当这一路人马冲行至半途时,唐军那帐幕层叠的营垒中也做出了反应,刀甲汇聚成的一道铁流自营中涌泄而出,同时有鼓角声陡地自天地间炸响起来,伴随着这激亢的鼓角声,更有几道烟柱从更远处的不同方位直冲起来!
“收兵、收兵!唐军果然有诈!”
眼见到这一幕,不需要韦东功再作提醒,那名强行出战的蕃将自己已经是脸色大变,忙不迭喝令部下吹角传令,须知外出奔驰试探的那些卒众可是他自己的部伍,哪怕只有三百多人,若被唐军埋伏围杀也足以令他心疼。
韦东功眼见这一幕,眸光又是闪了一闪,他见到唐军大营正面冲出的人马并不算多,尽管营内鼓声震天,但真正的旌旗摇动却并不算多,特别远处几道烟柱升空后很快便原地消散,却并没有快速的移动起来,绝对不像大队骑兵疾驰而来的迹象。
所有这一切迹象,似乎都显示出牛心堆周边的唐军似乎真的只是虚张声势,但不待他有更多思考,先前那名刺头蕃将在传令召回部伍后,旋即便卸甲行至韦东功马前,半跪说道:“唐军果然险恶,想要设伏杀人,末将愚蠢不察,请将军恕罪!”
韦东功思绪被打断之后,视线收回望了这部将一眼,他本来还打算增派部伍更作试探,但在想了想之后又觉得无论唐军是否故布疑阵都是其次,他只要守住牛心堆这一水源地,给后路大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就算是不负重任了。
眼下诸将都被唐军恫吓住,不敢再轻率出战,这倒也让军心稳固起来。于是他便收起了思绪,翻身下马,挥起马鞭来鞭打了这部将几鞭,同时冷哼道:“再有违令,定斩不饶!”
随着那三百名蕃卒半道撤回,唐营中冲出的骑兵也收回营中、偃旗息鼓。蕃卒们返回坡上后,诸将再也不提出战之事,反而自觉的勒令部伍修补刚才所造成的缺口,那刚被填平的壕沟更是被挖深挖宽了几分。
看到这一幕,韦东功眸中又是闪过一丝阴霾。他何尝不知道这看似牢固的防事同时也约束了自身的机动性,以至于他对唐军动向以及虚实探查只能凭着肉眼远望与心中猜测。但若不这么做的话,那些桀骜不驯的部将们只怕早就擅自行动起来。
许多看似愚蠢的布置,其实各有各的苦衷缘由。勒令诸将率部归营后,韦东功站在坡地上,远远望向同样恢复平静的唐军营垒,心中却忍不住畅想起来:若是大论钦陵率军于此迎战,唐军还有没有胆量于此虚张声势、诡计愚弄?
正当蕃将韦东功还在牛心堆坡上愧叹国事得失的时候,距离牛心堆几十里外西南方位,正有一场战斗在激烈的进行着。
牛心堆周边开阔平坦的地势在青海只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特例,更多的地方还是山岭崎岖、道路蜿蜒。
在赤水源西南侧,有一座峰岭名为沙棘岭,这座峰岭也是赤水源土称沙棘沟的来源。不同于牛心堆的坡度低缓,沙棘岭则挺拔奇峻、山势陡峭。作为夹道赤水源的山岭一部分,蕃军同样于此设置一处烽堡,作为整个牛心堆防线的重要一部分。
此时在沙棘岭崎岖狭窄的山脚下,约有两千名唐军将士于此奋战仰攻。不同于平野坚城的攻防战,沙棘岭本身高昂的山势便是一处绝佳的防御,虽然也有牧人野兽踩踏出来的小径,但却蜿蜒如羊肠一般,一些狭窄之处甚至只容单脚跳行。
唐军没有选择大举进攻地势相对平坦的牛心堆,而是攻打沙棘岭,这不免让防守沙棘岭的蕃军措手不及。常情以论,此处绝不是首选的进攻地点,因此蕃军于此布置的守卒并不多,仅有五百余众。
但是由于依托这山势,哪怕敌众我寡,在经过短暂的慌乱后,烽堡中的蕃军还是有条不紊的组织起了防守反击,士卒们依托烽堡,引弓便向下狙射。
这样的地势下,唐军虽然来势汹汹,但进攻却严重的受到了地形的制约,将士们或沿山径、或凭着钩索攀岩,而上方的箭矢却如骤雨冰雹一般砸落下来,不断的有士卒中箭跌落下来。
山脚下,一身轻甲的李祎一边组织维持攻势,一边喝令抢救伤亡。这世上如果有什么令人感到绝望的战斗,无疑就是眼前这一种,唐军将士们尽管勇猛有加,但却连敌人的衣角都触摸不到,便纷纷死在了进攻的途中。
“禀校尉,亡数已有三百……”
令卒入前禀告,语调已有几分颤音。这些明明能够以一当十的军中悍卒们,却在蕃军凶猛的反击下全无招架之力。
李祎闻言后喉结微微一颤,鼻端发出沉闷的哼声,眸中已经隐有血丝。接受这个任务并实地考察后,他便自知任务的艰巨,但既然接过了军令,那便一定要完成。
几轮攻势进行下来,唐军始终不能在山腰处设立起稳定的进攻据点,伤亡数字却仍在增长着,终于有兵长忍不住入前颤声道:“校尉,山势险恶,实在是……”
“大军饥渴如火,此间自我以下,夺堡亦或身死,并无三种!”
进攻这样的险地,技巧之类都是其次,唯有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支撑,若气势不再,则一切休提。
随着几轮猛烈的进攻,烽堡上的箭矢反击渐渐转弱,蕃军虽然占据着绝对的地利优势,但体力与器械的消耗对他们来说仍是一大制约。
察觉到蕃军反击势弱,不需李祎再作勒令,诸将士们便又组织起了一轮更加猛烈的进攻,数人肩扛头顶厚重的大盾,终于抵达山腰三分之一处,用身体将大盾牢牢支起,艰难的卡在两块凸出的岩石之间。
眼见这一幕,山脚下的唐军将士们发出一声欢呼,李祎也激动道:“射生手,攀峰!”
数名身手矫健的善射之士手持大弓强弩、腰悬箭壶,灵猿一般攀岩而上,很快便抵达了支起的大盾下方,超强劲力的弓弩满弦,箭矢凶猛的破空而去,直接凿击在那烽堡墙头,尽管没有造成直接的杀伤,但却给堡中守卒以震慑,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探身射技。
城堡中的反击有所压制,唐军将士大受鼓舞,再次以血肉之躯向这峰岭发起了冲击,并沿山势成功支起了数个大盾,最近的一个距离山顶的烽堡已经只有数丈的距离。
战果喜人,正当唐军将士们打算一鼓作气、继续发起强攻时,突然那烽堡换了另一种反击方式,众多比人头还大的石块被砸了下来,虽然有一部分在滚落之际卡在了山峰之间,但是还有许多直接命中大盾。
继而便有一面大盾难支如此重击,轰然一声破裂开来,而大盾后所庇护的唐军士卒顿时暴露出来,有的滚落下山峰,有的则被击中而血浆迸溅!
“蕃贼该死!”
眼见如此惨烈一幕,李祎目眦尽裂,而更要命的是,几次强攻之下,唐军生力军所剩已经不多,哪怕算上一些尚能活动的伤员,眼下还能站立起来的也只剩下了五百多人。
“校尉,不可再勉强……”
己方已是伤亡惨重,想要攻夺下这样的险峰坚堡,本来就需要投入数倍乃至十数倍的兵力,几轮强攻没有突破,场上唐军有生力量甚至已经不占兵力的优势,而烽堡上的蕃军也察觉到这一点,有一部分蕃卒甚至已经走出了烽堡,挥舞着战刀、狞笑着走向唐军进攻未果、遗落在山峰之间的伤员。
李祎这会儿眼眸已是彻底赤红起来,一把推开那名上前劝阻的兵长,弯腰抓起一面早被血水浸染的盾牌,横刀持在手中,抬腿便向峰岭冲去:“圣人雄治,社稷中兴,庶人尚有六尺之烈,宗子岂惧洒血边疆!”
眼见李祎状似疯魔的冲向峰岭,峰岭上下那些本已力竭气衰的将士们再次大受鼓舞、奋起余勇,直往峰上冲去。
峰上蕃军几次打退唐军进攻,本来已经是怀着轻松的心情行下峰岭,准备收割残余的军功,却不料唐军再次爆发起来,更加的势不可阻。此时烽堡中诸种远程打击的器械都已消耗殆尽,即便还有一些残余,也难以再形成猛烈的阻击。
李祎原本还张盾身前,但很快便觉出锋矢稀落,索性便抛下盾牌,视野所见一名蕃卒正持枪刺向扑倒的伤者,双足一蹬,力透刀锋,一刀劈下,蕃卒已是身首异处!
“区区狗蕃,敢阻天命?死!死!死!”
一刀毙敌,足踝不顿,身后虎贲如影追随,峰上仓皇诸蕃卒虽不插标,亦成卖首之类。一刀在手,杀出一个蕃贼胆寒,杀出一个六夷宾服,杀出一个大唐盛世!
第0948章
贪功如命,视死如归
牛心堆前唐军布置的暴露,让坡上蕃军将士们感受到了压力,此前那种急于出战的躁乱很快便消失无踪。
虽然说这些蕃军将士们也都各以勇武自诩,但前路人马的惨败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一旦察觉到唐军的挑衅举动是有着实际的力量作为支撑,顿时便觉得这口气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忍耐下来,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啊!
诸将士虽然变得安分起来,但主将韦东功心里却生出了许多的忧虑。他察觉到了对面唐军略显诡异,自然不免要深思当中的缘由与目的。
站在坡顶的烽堡外向下俯瞰,蕃军所修筑的堤坝将赤水河道截断,一边早已经河水干涸、露出了泥泞的河道,另一边则积水满满,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赤水作为区域当中最重要的河道,有多条支流沿着起伏蜿蜒的山势汇入进来,使得上段河流水位不断的上涨。
尽管蕃军在制定此计时也对变量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水逐渐暴涨起来,已经给河沟堤坝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因此蕃军也不得不继续增派劳役,继续加固增高堤坝,也在挖掘新的沟谷用于蓄水分流。
毕竟青海地域水无常势,回暖之际冰雪融水任性流淌,今年或许只有三五道支流,明年这个数字可能就会翻上一倍。蕃军就算能够控制主要的河道,但却做不到从源头处进行彻底封锁。
已经变得极高的河堤上,成群的蕃人劳役们如蚂蚁一般努力修筑着堤坝,韦东功视线在此流连片刻,然后又转移到周围几处山头。
思绪流转间,韦东功已经可以确定,牛头堆下唐营中应该是在虚张声势,就算有甲兵驻扎,数量必然也不会多。
虽然他也难以派遣斥候游弈进行系统性的侦查,但有的因素却是实际存在的限制。赤水断流,没有足够的水源维持,唐军绝难大规模驻兵于此,哪怕人能够稍忍饥渴,但那些牛马畜力却必须要足够的水分进行补充。
没有足够的骑兵机动力,唐军的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若大规模聚集于此,无异于待宰羔羊,唐军主将想必不会如此愚蠢。
可如果唐营只是虚张声势,那其目的又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给牛心堆上的蕃军造成一定的震慑与骚扰?
作为韦氏的出色族人,韦东功智勇双全,同时也擅长将自身代入敌人的视角进行分析。随着蕃军控制住了此境主要的水流,唐军的战争环境已经变得极为被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力物力的举动都必须要慎重,容不得浪费。
对面唐军布置营垒,的确也给牛心堆守军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归根到底,主动权仍然掌握在蕃军手中,出战还是坚守,并不由唐军决定,那唐军这一番举动也就显得意义不大。
易地而处,韦东功觉得自己若是唐军主将,是绝不会做这种意义不大的事情,除非另有其他的措施配合进行。那唐军真正的杀招,又是意指何处呢?
沉吟一番后,韦东功举起手来,招过几员亲信吩咐道:“传令周遭几营,一定要严加防守,切勿松懈……”
他这里话还没有讲完,脸色却陡然一变,因为视野中出现一道狼烟,正从牛心堆东北方向一座山峰滚滚升空。
“果然、果然是这样!”
眼见到示警的狼烟升起,韦东功眸光微微升起,自觉得已经把握到了唐军主将的真正用意,这是打算分兵将蕃军防线逐个击破!
牛心堆周边山岭同样有数量不等的蕃军驻扎,一是为了控制山涧水源,二就是与牛心堆彼此呼应,构成一道完整的防线。
现在唐军在牛心堆正面的平野上虚张声势,用以吸引此方的蕃军注意力,却将真正的人马分散其他各处,想要攻克其他的据点进行突围,此刻示警的狼烟正是最直接的证明!
察觉到唐军的真实意图后,韦东功非但没有慌乱,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看不见、猜不透的威胁才是致命的,可若奸计败露,积极应对便是了。
而且,唐军的这一意图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不算什么异想天开的奇谋,这样的反应也在蕃军的预料之中,并且预备了几套方案进行应对。
周遭那些据点驻守的兵员虽然没有牛心堆这么多,但本身也并没有牛心堆依傍赤水源的限制,所以在位置的选择上便充分发挥了地形地势的优势,多为易守难攻,同时又紧扼要点。
各个据点的示警标准也不尽相同,并非遭遇敌情后便立刻示警,而是需要守将进行实际的甄别考量,确定来犯之敌确实能够造成威胁才会示警。这也是为了避免唐军小股流窜、不断侵扰,让蕃军疲于奔命的策应各方这种情况发生。毕竟山道崎岖,对双方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一道狼烟升起,这意味着彼处唐军攻势凶猛,守将已经感觉到有失守的危险。因此韦东功便即刻下令,着令牛心堆营中分出三百人、携带弓矢器械进行支援,同时又在牛心堆上生烟着令其他据点就近策援。
韦东功还在有条不紊的安排事宜,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不再淡定,逐渐变得惊慌起来。
一道示警狼烟升起,仿佛一个信号般,接下来在极短的时间内,牛心堆周边各个方位接连有烟号升起,每一道直冲天空的狼烟,便意味着一处正在厮杀惨烈的战场,竟然有十几处战斗同时打响,几乎囊括蕃军在此区域中的所有据点!
“唐军这是疯了吗?”
韦东功刚刚还在笃定猜测唐军不会大股逼近,旋即便被现实打脸,这十几处战斗同时打响,意味着唐军兵分十几路,且每一路都让守军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抛开士气与战斗力等各种难以量化的因素不提,单单兵力的投入,起码也要两万余众!而想要在短时间内覆盖如此庞大的战场氛围,那么提供机动力的战马又要倍数于参战的兵卒!
自牛心堆坡顶四野环顾,视野所及、天地之间足有几十道烟柱冲天而起,这烽火狼烟的画面看起来可谓是蔚为壮观。但落在坡上诸蕃军将士们眼中,则就不免透出一股如有实质的压力与威慑,军心震荡,惶恐不定,诸将士们下意识便向主将围聚而来请示该要作何应对。
当然,这么多道示警求援的烟柱同时升起,本身就透出一股诡异。须知蕃军在周边驻守的据点也仅有十几道而已,其他多余出来的,无疑又是唐军的迷惑之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