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760


李隆基听到这话,便拍了拍脸颊,将被破坏的心情稍作收拾,然后才打起精神道:“我是没问题的,这便登殿!”
说话间,两兄弟便又快速的返回殿中,同时相配的伶人们也都疾步追随行入。
百戏殿里,刚才鸟歌的布景已经被拆除下来,舞台又经过了简单的装点,悠扬的丝竹声才又响起了。李隆基撩起缺胯锦袍的衣摆、阔步登台,且行且歌,自有一份风度卓然。
他所献唱的乃是乐府名曲的《安公子》,形式并不复杂,但对技法要求却高,也是他亡父李旦生前所钟爱的一部曲目,少时家人们常常一同欣赏。
如今李隆基登台表演,过往记忆的画面点滴涌上心头,一时间心情也是悲意滋生,但也不敢过于外露,只能强自按捺怀中,倒也颇合《安公子》哀而不伤的曲目真髓。
一曲终了,殿中也响起了一些鼓掌喝彩之声,太皇太后也赞赏了几句这少孙艺能确是不俗,使得气氛又有所回升。只不过李隆基心情仍然沉浸在语调意境中,变得有些哀伤低落,也并没有再讨巧邀宠的意思,低头下台回到了席中。
李潼观戏许久,一时间也有几分技痒,索性便从席中站起身来,笑语道:“今日亲徒齐聚一堂,共消闲暇,实在难得。寻常时节,百俗缠身,今日偷闲愉亲,不该只是安坐,也为祖母献上一曲欢歌!”
听到圣人这么说,殿中众人无不拍掌叫好起来。圣人色艺俱佳,这是人所众知的事情,可是真正有幸欣赏到的机会却是不多,此时见到圣人兴致如此高昂,心中也都充满了期待。
武则天听到这话,心中些许的烦躁也是荡然无存,抬手向乐器架子上指了一指:“为我取一铜钹,来为圣人和牌!”
不待宫人们移步,几个小家伙儿便闹哄哄跑去,各自争抢着抄起一些简单乐器,兴致勃勃返回席中,各自拍打着乐器叫嚷道:“阿耶快唱、阿耶快唱!”
李潼见状便大笑一声,在席中便踏歌唱起,也并不走向舞台,绕着诸席游走,并不断向席中亲徒们招手。众人眼见这一幕,便也都纷纷离席而起,加入到了踏歌中来。
一时间,殿中男人们健舞歌唱,女眷与孩童们则各自在席、或是挑选擅长的器乐伴奏、或是单纯的凑兴捣乱,场面欢乐又热闹,看上去与普通民家们齐聚一堂、欢度良辰的画面没有什么区别。
一通闹腾之后,时间很快来到了傍晚。大半天时间里声乐躁闹,也让人有些吃不消,于是众人便又奉从着太皇太后返回了万寿殿中稍进饮食、闲话一些家常后便准备散席。
宴席中,又有亲员忍不住的旁敲侧击、想要打听一下朝廷接下来对相王几子的职位安排。而当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席中众人多数也都打起了精神、竖耳细听,一则的确是心存好奇,二则就是担心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早在东都靖国时期,相王诸子便各授禁卫官职。只不过这番任命也纯粹就是一种象征,并做不得准。更何况眼下中央军制改革,许多禁卫官职都被裁撤,留下的一些也都形同虚设。相王诸子如今归朝入世,于情于理是需要另作授新的。
可现在,朝廷留给宗亲眷属们的官职并不多,且其中绝大多数还都只是有名无实的寄禄官职,真正的实权职位则寥寥无几。
虽然说身为宗亲贵戚,衣食富贵是有所保障的。可当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后,人总向往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势位方面,这些宗亲们本来就已经有些欲求不满了,现在突然又多了好几个血缘与身份较之他们更加亲厚显重的人来竞争,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关乎自身接下来的生活际遇,李隆基等人也都纷纷抬头,眼巴巴望着圣人,眼眸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可是不待圣人说话,太皇太后已经先一步开口说道:“世道归治并不容易,朝廷选士授职,还是要以才力为本。诸子荒学数年,人间亦不知才量高低,贸然高授,不独干扰到朝情章轨,自身也会妄染一个庸才的恶名!”
听到太皇太后如此表态,一些势位不弱的宗亲暗暗松了一口气,短期内不会遭到更换顶替,心里也是一喜。可是相王几个儿子便隐隐皱起了眉头,特别是年纪最大、已经领会到世道艰难与权势优越的李成义与李隆基,望向太皇太后的眼神都隐有几分不满。
他们入京以来,已经倍受世道的冷落,若不趁着这最初时刻争取到一点权势傍身的话,随着时日推移,只会越来越受冷落,再想出头则就是难上加难。
几个小子那点心思又怎么能瞒得住太皇太后,她知圣人于此中颇有为难,不便于公开鲜明表态,所以才抢先发言。
她垂眼望着几个小子,又继续说道:“你们也不要怪祖母待你们苛刻,如今白身在庭,尚不失宗支家属的亲昵情厚,纵有什么疏忽不及之处,可以一笑谅解。但你们若真入朝,所面对的则就是满朝才流的对比审视。做得好,是不负皇恩厚重,若做得不好,则就是情法难容了。
你们当祖母这话是厌声也罢,是良言也好,但若没有一个才具度量的尺寸,便要强将你们推向朝堂,这对你们就是一种加害。”
“祖母苦口良言,赐给教诲,孙等怎敢心生忤意?旧时丧居皇陵,昼夜情痛折磨,如今礼毕归世,能有相亲的恩长们昼夜教诲、兄弟姊妹也都呵护关照,有这样的情深抚慰,已经让我们兄弟感激肺腑,又怎么敢为了彰显些许不器的才性便贪争势位、见恶亲长?”
听到太皇太后这番话,李隆基连忙拉起二兄李成义,离席而出敬拜说道。
李潼闻言后,眸光便闪了一闪,自然听得出这恭顺语气里所隐含的些许逆刺。不过说实话,他也并没有想好该要怎么安置这几个小子,既然他奶奶已经先一步发声表态,他便也不再急于开口。
听到李隆基的回答,武则天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深究言中意味,而是继续说道:“宗家近年累遭横劫,相比势位的盛壮,我更乐意见你等能勤于伦道,访聘成家,早早的开枝散叶,让宗家庭门更加繁荣。”
第0867章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
讲到李唐宗室成员们的现状,也真是一言难尽。别的方面不说,单单宗室成员的数量上,便让人忍不住掬一把同情泪。
今日入宫参宴,勉强有三十几户人家,还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外戚。而宗室之中也大多疏族,五服之内血亲仅有李恪的几个儿女,这还是托了长孙无忌的福,以及武周年间李千里那出色的舔功。
李唐宗室计划生育搞得这么出色,完全没有明朝宗室泛滥成祸的迹象,太皇太后当然是功不可没。
原本李唐社稷传承至今,也算是到了第五代,宗室数量本来也是极多的。高祖李渊创业伊始,除了自己的嫡系血脉之外,还大封叔伯兄弟们,因此而得爵者便有三十五人之多。而到了李渊自己,则更是了不起,一个人就贡献了二十二个儿子、十九个女儿,皇孙加起来则更有近百人之多。
按照这个比例增长,到了李潼这一代李家子孙,少说也得有数千人。即便亲疏不同、加上天灾人祸之类的摧残,宗室爵家几百户应该是有的。
可是到了武周年间,李唐宗室便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宗室成员们折损十之六七。就算剩下一些,要么血缘关系已经极为疏远,要么干脆藏匿起来,根本不敢以宗室子弟标榜自居。
当然,武则天虽然对李唐宗室们心狠手辣,但对自家儿孙们、手段还是有所保留的。可也架不住儿子们自己作死、同归于尽,便成了眼下这样一个状态。
抛开伦情方面的羞于启齿,李潼对于眼下这种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宗室们不成势力,朝廷单单在宗室封爵上的开支就大大缩减,也不必因为血脉缘故、安插太多闲人在朝中占据位置。
而且当下时局中,科举取士的规模越来越壮大,世家大族们把持地方军政大权的现象几乎不存在。这也就让朝廷并没有大树宗藩、制衡地方大族势力的强烈需求。
但是话说回来,哪怕市井间的殷实民家,几代同堂的情况下,怕也有近百人丁。宗家人势如此单薄,也的确是让人感觉有些难堪。
李潼他们兄弟三个倒也没有闲着,李光顺如今已经是一子两女,而李守礼则更凶猛,已经有了六个儿子、四个女儿,小马达的天赋和风采渐渐显露出来。
至于李潼,除了长子道奴与养在外宅的光源之外,这两年又有儿女出生,皇后与贵妃各自产下一女,韦团儿则在月前新生一子,仍在帷中休养。
可是就凭他们兄弟三人这点产量、哪怕当中有一个种子选手李守礼,跟宗室人口锐减的现状相比,也只是杯水车薪,想要让宗家人丁重新兴旺起来,仍是任重而道远。
所以太皇太后说希望这几个小子能够尽快的成家立室、开枝散叶,也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确确实实对此有着极高的期待。这几个小子得不得她喜爱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够加油努力、勤抓生产,尽快让宗家人口增多起来,太皇太后就感到满意欣慰。
所以在讲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太皇太后又环视在场众人并笑语道:“你们诸家亲友既然在席同乐,也不要把这桩事情当作别家事务。诸小子风采如何,你们俱有所见,虽然不夸人间少有,但也确是中人以上,有所可赏,若是自家或听闻别家有适婚的女儿仍待字闺门,可要记得用心向人推荐。但能结成一桩良缘,情义之内也必多多感谢。”
众人听到这话,各自也都笑语应声,但心里对此却多多少少有些不以为然、谈不上有多热切。若真有结缘于天家的荣幸,那自然是宁求上进、不愿屈就。更何况眼下相王诸子处境尴尬有加,即便是结成姻缘,也是祸福难测,怕就怕安稳富贵、波澜不惊的生活都难得。
当然,圣人往年论婚时处境也是不失尴尬,有武氏诸王在朝虎视眈眈,但之所以还能获得时流热切响应,一则圣人的确是人才出众,从西京到东都,没有他搞不热的场子,也让诸家贵女见之心喜,芳心狗刨一般的悸动。
二则当年太皇太后对圣人的偏爱不是一点半点,更亲自出面为圣人主持婚选,这是其他宗家子弟统统都没有享受过的恩宠,时流人家们自然趋之若鹜。
可是现在,虽然太皇太后也有表态,但明显比不上早年对圣人那么热心。而且如今的太皇太后话语的重量较之往年,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孙等避世数年,乍入人间,便受恩长如此关怀入微,终于不再是茕茕孑立、彷徨无依。身被如此厚情,人间再也没有什么杂芜可称困扰!”
李隆基听到这话,又是一脸的感激涕零,连连拜谢。
不过这口气与姿态在李潼这个此道中的宗师高手看来,还是有些流于浅表了,不够浮夸感人。不过既然懂得了虚伪作态,总也比一副怨气冲天、看谁都不顺眼的样子要好。
他四叔有这样的下场,他虽然也起到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还是能力不足以处理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所以他心里也谈不上有什么愧疚惋惜。对这几个堂弟,自然也就谈不上会有什么超出人情本分的的补偿关照,他们能自己想通当然是好,想不开也最好憋着。
听他奶奶言及此事,他便又笑语道:“择偶婚配,人生大事,亲员们为此操心是情理应当。你们几个小子也要各自勤奋,多与时流人家交往,有花堪折直须折,大不必羞怯吞声,作小家气象。我家世如此,儿郎风采也都俊秀可赏,何样人物不可配得?”
他说这话,也并不只是单纯的好心思,心里还是有着别的考量。这几个小子的人生道路,他也算是走过,对于每个人生阶段所思所感颇有感触,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而婚配何家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机会之一。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也希望给这几个小子更大的自主权,通过他们的选择来窥见一下他们的真实心思如何。
这几个小子如果能够安分守己,那他也不会逼迫过甚,可如果他们想要走上一条自己来时的路,那也是注定要不幸。人是应当有选择道路的权力,可当做出选择之后,当中的甘苦也只能自己领受。
听到圣人这么说,李隆基脸上也是喜色微露。如今的他虽然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仍然充满了茫然,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圣人与太皇太后、包括时流诸众,对于他们兄弟都有几分另眼相待,这势必会让他们更加艰难,而想要突破这罗网的封锁,就需要自己用心的经营。
所以圣人话音刚落,他便又连忙说道:“愚弟等新人蠢成,于生人大事尚无定计于怀。但除此之外,尚有一桩杂情扰怀日久,恳请圣人能够赐给方便。”
“是什么事情,不妨说一说。”
李潼闻言后便笑语道。
“今次归京,人事诸多陌生。特别所见大内使员,更加少有故人面貌,想到那些旧事人员如今漂泊离散,心中也有几分伤痛。来年要承圣人安居坊里,邸中也需人力使用,用新不如用故,恳请圣人允愚弟稍募故员,一则告慰故情,给他们一份生计仰仗,二则也能告示人间,宗家礼重恩义,盼能有益于选士典礼。”
李隆基一边窥望着圣人的神情,一边小心翼翼说道。
李潼听到这一番话,眉梢顿时一扬,大感他这也算是恩客遇上了豪放女,刚刚下了钩还没认真打窝,这鱼儿就自己凑了上来。
靖国时期内忧外患,特别是河北方面的闹乱让朝廷不暇细致梳理朝中人事,如今时局虽然已经稳定下来,但一些人事的隐患也都潜伏下来,如果再细致追查,又会破坏眼下平稳有序的局面。
可现在李隆基居然主动要求要招访一批故员,这无异于竖起了一个明灯,将一些潜伏下来的鬼怪人事给钓出来。
对此他自然乐意的很,并转头看了看他奶奶,这可不是我强行要求的,是你这孙子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不答应,那可是天家情薄,连朝廷选礼都会受到恶劣影响!
不待他奶奶开口,他便连忙点头道:“三郎所言是正理,天家情深义厚,该要有此风格。且如你言,设邸坊居之后,可以访召一批故员,但也切记不要滥施,情滥则薄,让人看轻这一份恩义。当中的分寸,要自己把握!”
李隆基本以为此事还会有几分困难,心里仍在思忖更具说服力的说辞,却没想到圣人这么简单的就答应了,先是错愕片刻,然后才连连点头道:“一定、一定!”
大概是这一份愿望达成的太轻松,让他喜乐的有些失态,所以在顿了一顿之后,他便又说道:“愚弟冲幼之际,便曾见圣人领治云韶府,歌舞翻新,声辞动人,至今念念不忘。祖母亦教诲儿郎,闲来深习养性。设邸之后,恳请云韶府一部音声人能够入邸教习。”
讲到这里,他脸上又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略作停顿后才又继续说道:“此日恩亲教我良多,使我胆色有壮。方才途见一优伶,姿色动人、触我心防,本来羞于启齿,但适闻圣人‘有花堪折’雅语,冒昧吐露,恳请惠赐。奴名隐娘,若得在邸调教陪伴,可以消解相思之疾。”
李潼听到这话,两眼顿时惊讶的瞪起来,而不待他开口答话,英国公李重福已经拍案而起,指着他瞪眼怒声道:“竖子敢浪言辱人!”
第0868章
老妇害我,不容善终
英国公李重福本来在殿中存在感并不高,毕竟庐陵王乃是铁定的叛逆,而李重福庶息延嗣,也只在于圣人一念的仁慈,前途变数都非常的有限,再加上本身意趣风采也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除了刚才伶人在舞台上失误时,其人其人贪色失态的模样让人发噱之外,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忽略了殿中还有这么一个人。
可是现在,他拍案而起,忿然呵斥李隆基,自然将殿中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身上来。许多人已经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只觉得英国公这个人实在是有欠礼规,为了区区一个伶人,居然敢当着圣人与太皇太后、以及满殿皇亲们的面如此失态。
在场大多数人,当然并不知道那伶人隐娘的真正身份,自然而然便以为英国公这是为了一个女子而争风吃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