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760


“至多十人,如果再多了,就算嫂子不发声,我也饶不了你!”
李潼闻言后又横他一眼,他也不指望这兄弟如圣人一般修身养性、坐怀不乱,毕竟相对于散入坊中辛苦谋生,这些宫婢们大概也更乐意留在王邸分享富贵。
如果王八对绿豆的看对眼了,也只是一些风流韵事,但却不能全无节制。毕竟宫人们如果许配入坊,那就是一个正经的纳税户,总比李守礼这小马达瞎突突强。
“十人够了,足够了!留人在邸,那是为了两下情欢,如果照顾不到,还耽误人生计前程,那不是正经人该做的事情!”
李守礼得到这许诺,更是乐得眉开眼笑,一脸正气的表态道。
李潼听到这话,又忍不住抬手给他后背一巴掌,没想到你还是能一个打十个的正经人。
说话间,兄弟两人已经行入后堂,还没入堂,便听到堂中传出一阵吵闹声,李潼站在门外听了几句,脸色顿时一变,与此同时李守礼脸上笑容也顿时收敛不见,抬手拉了李潼一把,脸上略有央求之色。
第0484章
潞王自退,雍王归宗
王府外堂虽然宾客众多,但内堂里却并没有太多外人入此,甚至就连赏赐入邸的宫人们都被安排在了别处。主要是太妃房氏不喜躁闹,也不想让太多生人围绕起居,因此哪怕今日大喜临门,仍然只是家门内稍作庆贺。
家门三子一日并封亲王,所以后堂里虽然不如前院那样热闹,但也是一派喜乐融融。不过一家人谈笑间,好气氛却突然被破坏了。
原因是李守礼的生母张氏在谈笑间突然说道:“三王少壮,一日并封,如今各为封建之始,先王若泉下有知,必也能英魂含笑!难得雍王殿下邦国复封,归籍有望。兄弟各据邦土,宗则为亲,国则为友,一家三建,真是荣耀。”
这话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所谓封建,便是封邦建制。
如今大唐爵制虽然不像古前那样各自都有实际的封土,并能在封国中建立独立的法律,仅仅只是各自占有一部分户籍租税。
但总体上而言,仍然只有亲王的封国才可称邦称国,至于其他的嗣王、郡王等就要差了一些意思。
说的更具体一点,那就是三王可以各置家庙而自为始祖,这是亲王才有的权力,其他级别的王爵则就只能祭祀自己这一脉得国之祖。
听到张氏这么说,太妃房氏也是微笑颔首,三子各自封建成宗,这对她而言也是一桩大喜。特别最小的儿子入嗣孝敬,是她心里一个心病。
如今朝廷虽然还并没有在礼法上承认三子回归本宗,但却是将先王故爵重作册授,在房氏看来,小儿子归祭本宗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至于孝敬绝不绝传,她并不怎么在意,最重要是自家人能够整齐。
但张氏接下来的话却让房氏脸色微微一变:“妾近日也多听出入几家闲人议论,言雍王虽然新册,但后续还是有一些疑难。潞王如今在嗣,若雍王再合籍归宗,则就难免会有易封乱礼的问题。妾近日也在暗忖此事,祖宗家庙自然不敢轻易滋扰,但生人却能有就宜的余地。
雍王自有壮功于家国,归嗣当然。而潞王只是旧年从宜代事,本身也没有足够的才性高支家门,自退让礼,既能助成家事,也是兄友弟恭的美谈。妾愿与潞王别庭自立,以待雍王归家主事。”
张氏一番话缓缓道来,一边说着一边偷窥房太妃的神情,但讲到这里的时候,神情中仍然难掩一份激动。
张氏这一番话说得初听倒是不失诚恳,但听在房氏耳中,却下意识觉得有些不妥。
她倒没有深作回味,只是摆手道:“朝廷如此设封,或有存心幽隐的权衡,当中的确多有混乱,未必是咱们这些妇人能够感思周全。雍王归宗与否,也并非能够私庭决断。但别庭自立之言,绝对不可轻说!如果为了归宗主事,就驱逐在嗣的兄长,这对雍王声誉损伤实在太大!”
“终究是要如此,不过早晚的区别。雍王自是家门的柱石,又身领先王故国。无论是为美玉能够留守宗中,还是家庙不受骚扰,太妃难道忍心让雍王久立别家?”
张氏讲到这里,神情显出几分凄苦:“一家人自应当分甘同味,熬过了往年的凄苦,能够共荣于当下。妾也别无所求,只盼自身舍出的这一具骨肉能够福乐无忧。潞王凡所经历,难免简慢大意。既然眼见到这是必作的后事,又何必再困于俗情?
太妃关心雍王的声誉,这诚是母性慈厚。但潞王虽然德性不高,毕竟也是承欢膝前的孩儿。妾恳求太妃能够再施眷顾,成全这个孩儿知礼恭退的一点名声,让他能够自己言退,不要为势所逐。”
房氏听到这里,眉头紧皱起来,初听倒是感觉张氏这一番话也的确是用心良苦、顾全大局的同时又给自己的亲生骨肉争取一点从容,但是心里又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她跟张氏算不上是亲密无间,但这么多年一起生活下来,对其脾性也是颇有了解,只觉得这一番话由张氏说出来,感觉总有些怪怪的。
想了想之后,房氏并没有直接回应张氏的请求,而是不动声色道:“咱们这些闲庭妇人,外事还是不必多作过问。儿郎早已经能够承担起家务重担,或许早已经有了全盘的计议,贸然开口干涉,未必是好。”
张氏听到这话,神情便有几分激动起来,直接自席中站起,语调也不想刚才那样苦口婆心,而是有些尖锐起来:“太妃所虑,无非雍王声誉而已。妾也已经言明,让潞王主动弃事,只求几分退的从容。书仓网
雍王的确性尚勇武,能够操弄大势,家业所以迎来转机,全在雍王筹划,妾也身怀感激。但就当妾是孤僻狭计,太妃能够安心领受儿郎舍命搏求的富贵,但妾却做不到!不受身孕之苦,能有钻心之痛?妾知潞王犯险弄事之后,真是怕得寝食不安……
妾不盼他能领袖人事,只盼他能安享余生,太妃连这一点从容都不肯舍,难道我母子真的毕生只能给人作垫脚的石阶?”
“你、你说什么?我、我何有……”
听到张氏如此直白的指责自己身无所处而不爱儿郎,房太妃脸色霎时间转为惨白,抬手指着张氏,气急之下竟是口不能言。
两方谈话随着语气加重,自然传到了侧厅,侧厅里潞王妃独孤氏、雍王妃郑氏并李幼娘和其他家眷们听到吵闹声后,也都纷纷走进正厅里,看到这副模样后,一时间也都不敢多说什么。
郑文茵抬手示意独孤氏先将张氏引出,她则上前要将房太妃扶回内室,并强笑道:“今日家门大喜,凡事温言能决,何至于失了和气。”
独孤氏也附和着说了两句,正待上前拉起张氏,然而她手腕却被张氏反手握住。
“两位王妃不必急于逐我,今日一腔忿声也不是为了其他!太妃端坐高堂,但用心却太不公允,潞王、雍王都是悉心长成的孩儿,教养上已经分出了长短,如今还要强压着潞王为雍王垫足……”
“让她说、让她说……我没有孕养孩儿的荣幸,没有福泽惠于家门,本就是一个天厌的弃妇……但今日,谁也别想恃着蛮横将丑恶闹出家门!你有什么恶语,我在堂上生受,但敢有片言流出堂外,就算守礼恨我余生,也要私决了你!”
房太妃这会儿已经是满眼的泪水,推开了入前搀扶的王妃郑氏,站起身来直望着张氏。
两人言辞越来越激烈,同在堂中的两名王妃一时间也是一脸的尴尬情急,不知该要如何劝解。
正在这时候,李幼娘突然一拍脑门,指着张氏怒声道:“我听出来、记起来了!前日内宅有人来访,是张阿姨你家故亲,细言要跟清河张氏合籍,只恐你家门庭不高,所以要把二兄带出家门,原来是你自己要做一个潞王太妃!”
突然被李幼娘叫破心迹,张氏一时间气势消了许多,但片刻后又瞪眼叫嚷起来:“你小娘子人事不晓,不要胡说!潞王终究是我辛苦孕成的孩儿,往年在嗣宗中,虽然朝夕相见,我不敢窃占一分身为人母的荣光!但潞王今日的富贵,那是舍命搏来,太妃只是坐享成功,难道汉王、雍王还不足养你?把我的孩儿还我……”
“阿母,你不要说了!”
正在这时候,李守礼终于冲入了堂中,向来粗枝大叶的他,这会儿一脸的悲痛泪水。
他走进房间里,扑倒在张氏足边,一边重重的叩首,一边悲声说道:“只是儿子无能,居然让阿母集聚这么多的怨苦不能觉出,如今却化作利刀剜刺至亲之心!不怪阿母恶语,儿子无能、儿子不孝……阿母再发一声,我便将此一身血肉奉还!”
说话间,他便解下腰间割肉小刀,直接抬臂割去。随后赶来的李潼见状一慌,忙不迭抬腿踹倒李守礼,摁住他的手腕将小刀夺下来。
李守礼悲哭着挣扎,又从地上爬到房太妃足前,额头砰砰的叩打着地面,嚎啕哭道:“儿子不孝,让娘娘遭受这种指摘……只是我自己无心、无能,求娘娘不要怪罪阿母失言……”
李潼转头狠狠的瞪了张氏一眼,同样也跪在房氏面前,沉声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儿子失察,只知夸耀于外,竟不知人情已经扰至内庭。奸邪恶言,娘娘千万不要入心!儿等失怙年久,非娘娘养教,几能成人?当中甘苦,铭刻心扉,绝非邪言更毁!娘娘切勿气动伤身,使亲者悲痛……”
房氏低头看着两个儿子,眨眨眼抹去眼中泪花,想要挤出一个笑容,嘴角抖了几抖却终究没有笑出来。她弯腰捧住李守礼嚎哭到扭曲的脸庞,颤声道:“不怪你、娘娘不怪你……你阿母所言,是有几分在理。但是,二郎啊,人世间的辛苦,你所受仍少。没了你兄弟帮扶,娘娘怕你孤弱难支啊……你们兄弟,虽不是我骨肉,但却是我性命,只要娘娘仍在,便不准你们兄弟失和,为人见笑!”
第0485章
抽丝剥茧,外戚弄事
潞王府前堂里仍是竟夜欢宴,但是后堂中气氛却异常的压抑。
李潼先从王府侧门将太妃房氏并王妃等人送回自家王邸,然后又返回来。待到行入后堂,便见李守礼正独坐在堂,自酌自饮,一边喝着还一边抬手抹泪,全然没了刚才要一个打十个的神气与威风。
“张阿姨她……”
“三郎,你骂我吧,骂我几句,我心里舒服一些!”
李潼这里刚待开口询问,李守礼已经先一步说道,一边说着还一边敲打着自己的脑壳:“我是真的蠢,竟被人将这样的邪计传入府中都还不能自觉!我阿母她、唉,她也是轻信,她、她……”
李潼抬腿将李守礼踹到一边去,自己也入席中坐定,叹息道:“这种闲话,不必多说。你失于缜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幸在这一次还没闹出大的乱子。否则咱们兄弟,嘿,可真就成了时流的笑柄!”
他们兄弟受封一事本就被做了手脚,挑拨离间的意味非常明显,更直接将李潼摆在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李守礼所受乃是他们父亲李贤原本的封爵,而李潼所受则是后来的封爵。
这样的安排,表面上看来是没啥大问题。有唐一代,受封关中才是美封。而在他太爷爷李世民做了皇帝后,秦王这个王号便基本不授。
所以雍王这个王号便是关中最为尊贵的王爵,某种程度上,甚至都代表着储君。毕竟雍州乃京畿所在,食封于此,自然不同凡响。李潼乃是定乱首功,受封雍王也算是一种褒扬。
可眼下他还入嗣他大爷李弘,而雍王又是他亲爹李贤故号,这当中那就充满了暗示。如房氏、张氏等女眷们,都觉得这是他归宗入嗣亲爹的一个明确信号,但朝廷对此却是刻意的避而不谈。
如果不归宗,也有不小的问题,这意味着李潼在出继之后,反过头来又侵占了原本的家业,剥夺了本该属于他亲爹这一脉的尊荣。
像他三叔李显,那么刻薄寡恩一个人,在临死之前还遗诏将他二兄李守礼从嗣雍王改封为一品的邠王。这看似是一种优待,但实际上是将李贤儿孙彻底的从统序中摘离出去。
就在于雍王这个王号实在太特殊,哪怕仅仅只是嗣的。当然也不排除这是韦后或者他四叔跟他姑姑搞的把戏,毕竟李显死后朝中局势已经是混乱不堪,大家全都憋着坏呢。
李潼这段时间实在忙得很,随着都畿道总管府初步建立起来,便忙着往陕州以及河对岸的蒲州、汾州等地调运物资与兵力,言则是为了防备薛怀义的大军,主要目的当然还是要把河洛之间的血抽调到关中。
就在昨晚,他才刚从黄河南岸的孟津返回神都城,可以说是忙得脚不沾地,也根本就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细致过问朝事种种。
所以今天早朝得受册封之后,心中也满是狐疑,刚刚打听出来一点内情,还没来得及做出应对处理,没想到后院已经先一步起火了,所以他这会儿心里也是窝着一把火。
“我问清楚了,阿母也不敢隐瞒,邪言说她的,正是她母兄张延,妄想攀附名族,与清河张氏合籍,却担心没有什么声势让人敬重,所以才把主意打到了我的身上来。可笑、真是可笑……他们想要攀附远亲,却要闹得让我手足绝情!”
李守礼神情沉重,如果不是因为当中还有他生母张氏搀和,只怕早就要气得破口大骂了。
李潼闻言后倒是一乐,倒是没想到暗中的对手居然还有这种骚操作。
清河张氏虽然并不属于让人耳熟能详的五姓七望,但同样传承悠久,家世不凡。像是此前刚刚被收拾掉的宰相张锡,正是出身清河张氏。
有一个非常牛逼的称呼叫做“万石张家”,讲的就是张锡的伯父、高宗时期的宰相张文瓘,张文瓘本身已经是位高权重,四个儿子也都先后官居三品,因而就这样的雅称。
至于李守礼的生母张氏,出身则就委实不高,仅仅只是出身关中的府兵将门,凭着姿容、运气选入他们亡父李贤的王府中。
能够跟清河张氏这样的世族名门合籍入宗,对于这种小门小户而言自然诱惑极大,不仅仅只是眼前的风光,对于子孙后代都大有裨益。
这种事情,也不能说李守礼的生母张氏太蠢或者太自私,起码在张氏看来,既能抬高自己和娘家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能给儿子拉来一个强援。
很明显,这种事情绝不是李守礼他外公一家在瞎琢磨。
虽然说时下冒籍名门大族之风盛行,但毕竟也是分人,这一家人就算家世不高,但因为有李守礼这一层关系,也不能说就完全没有什么存在感,一个操作不当,那就是一桩大丑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