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760


第0343章
女人的报复
积善坊魏王宅,魏王武承嗣面无表情的听完白马寺僧众转述薛怀义之言,然后才沉声说道:“有劳薛师助言,有劳僧使走告。”
说话间,他便站起身来,而那白马寺僧徒则站在原地不动,见武承嗣没有更多表示,便直接说道:“薛师说了,为了魏王殿下这番索求,他贸然进言,见恶圣皇陛下,这是多少事功都补偿不来的损失……”
武承嗣听到这话,背在身后的两手陡然握起了拳头,两肩也微微颤抖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凝声道:“来人,准备金沙十斤、明珠十斗,锦缎百端、檀香百合,走送白马寺,助养香火。”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那白马寺僧徒听到这话后才眉开眼笑,抱拳叩谢道:“殿下仁义慷慨,乐助佛事,必有神佛施眷,来年当为圣明人主!”
武承嗣虽然心里厌极这贪鄙不堪的僧徒,但在听到这话后,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勾起,吩咐门仆加备一份赠物专给这僧徒。
待到僧徒离开,武承嗣脸色才又阴冷下来,邀望宸居方向,口中恨恨低骂道:“贱婢、贱婢,贪色虚荣,我府中孺子之位,竟不如竖子榻私亵弄!”
喝骂发泄一番,他才又走进另一处房厅,这里早有梁王武三思、临川王武嗣宗等居席等候,眼见武承嗣走入进来,脸色却不慎好看,连忙各自起身。
“阿兄,事未能成?”
武三思问了一句,而武承嗣只是冷哼一声,眼见如此,武三思便紧紧皱起了眉头,喃喃道:“竟然不成,那后续行事该要仔细斟酌啊……”
他们武家诸众近日凑在一起商讨时务,为武承嗣请婚韦团儿也是一环重要谋计。
韦团儿区区一介户婢,本身已是贱籍,但因深得圣皇宠爱,若能求婚赐下为魏王孺子,一则既是借此表达对圣皇陛下的恭谨敬爱,二则将韦团儿这个近人纳入府中,对于接下来行事也能大有裨益,尤其是针对皇嗣李旦的各种图谋。
皇嗣久在禁中,人不能近,即便想作攀诬构陷,也无从下手。像是今次有人私谒皇嗣,他们武家子都是后知后觉,知悉此事的时候,圣皇陛下早已经命人查明缘由,继而外告政事堂诸宰相,当中大把的可操作空间就此错过。
“我与皇嗣,不能两全,他深居于宫内,我却外居于闾里。距离宸居远近暂且不论,就连来俊臣那样的骤幸刑徒都能放置耳目、环伺望我,皇嗣自为乱世的祸源,人竟不知其所念所为!”
人总是不知足,认为别人所有是好。武承嗣爱慕皇嗣李旦不受人事杂扰的超然,却不念自己能够罗织党徒的从容。
特别在圣皇陛下不知何处得讯,派河内王武懿宗剪除来俊臣放置在他府中的耳目后,武承嗣更有一种寝食不安的焦躁,并将自身被夺宰相之位也归咎于此。
警惕之下,他一边忙于整顿府中人事,大凡不够信任的一概斥逐于外,一边则热切的想要探知到皇嗣李旦的所作所为,于是便发生了请求薛怀义说亲请赐韦团儿的事情。
他以宗王之尊、愿意接纳韦团儿一个贱婢为侧妃,已经算是有几分忍辱负重。只是看中韦团儿既得神皇恩宠,又久在禁中行走,兼之本身姿色也实在撩人。
在武承嗣看来,这件事自然没有什么困难。旧年圣皇陛下本来已经打算以女妻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憾失这份良缘,仔细算来,未尝不是有亏于他。
而且韦团儿恃宠自矜,言行多不检点,倾慕宗枝少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圣皇陛下那样精明,也不该再将这样的人放在身边。
然而一番尝试却得到如此诛心回应,让武承嗣胆寒心悸之余,更有几分幽愤。旧年谋国时,能拍位轻许,如今革命已成,却连区区一贱女都不愿舍,还能再论其他?
这样的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武承嗣甚至不敢深思,也不敢轻诉于人,坐定之后,他才又凝声道:“杂事且不论,窦氏恶戚如今自犯死禁,绝不容他们再苟存此世!知不知何人前往西京入审此事?”
武氏几王闻言后纷纷摇头,如此大事,自由政事堂商讨决定,可如今他们武家在政事堂已经没有一个代表人物,想要提前知晓、先作布置就变得很困难。
武三思则沉声道:“攸宁仍在南省走问,唉,如果不是攸宜这个蠢物荒废职事、被逐出西京,今时便可顺势而为,削去皇嗣这一大外亲枝蔓!可笑他不能带眼识人,竟将孽类引作心腹,家财相托,如今俱没宫中,引人噱笑!”
听到这话,室内武家诸众脸色都是一黑,也都各自流露出对武攸宜的不满。他们亲徒广立,且都显在,武攸宜却宁可相信一个外人都不愿托付他们,如今身受所害,也遭到武家其他人的隐隐排斥。
当武三思讲起这桩旧事,武嗣宗等都忍不住插口说起,特别讲到那些财货数量时,言辞中更是掩饰不住的痛惜。
“够了!你们各自都乏钱粮维持生计?攸宜虽然可恼,但眼下是议论旧事的时候?”
武承嗣敲案闷哼,将话题重新引了回来,凝声道:“今次良机,不容错失。一要除掉窦家这个强支,二要尽可能的引入皇嗣,三则重复我家天授年间的旧态,你们各自有什么想法,全都讲一讲。”
“窦家自作孽,这一点不难做成。西京人事慌乱,证据确凿,我家即便无人问事,入罪也是当然。唯恐朝中奸流贼心不死,仍要包庇护全,那就让他家罪过更深。即刻派遣人众前往润州,更搜窦妃父母罪过。”
讲到阴人的伎俩,武家人也算是经验丰富,武承嗣话音刚落,武嗣宗便开口说道。
另一侧武懿宗也举手道:“皇嗣本人身牵诸多,一旦轻动,不免人事牵扯。但如果由其近人入手,怕也无从防禁。梁王如今司属职在,大可入请皇嗣诸子出阁,届时人物曝在宫外,能绝人耳目察望?”
武承嗣听到这话,眸光已是大亮,但还没来得及表态,刚才没有发声的武三思却突然开口道:“嗣雍王等旧鉴在前,这么做就全无后患?”
听到这话,本来热切的氛围霎时间一冷,过了片刻,武承嗣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如宝雨妖异之类,世道能有几人?若天道眷顾仍厚,皇嗣诸子都俱异能,唐家能失其国?”
提出建议的武懿宗也说道:“皇嗣诸子都是幼齿,我家群长并立,若连这些尺余小童都畏惧,还敢作大谋?”
“幼童或不足惧,人心则难捉摸。宝雨邪才在前,人不免加望皇嗣诸子一层。如今皇嗣已失其位,诸子仍享乱爵,且先请制夺其爵位,小观时效,后续再论。”
武三思讲到这里,又叹息一声:“我一直苦劝阿兄,不可小觑少类。旧话不再多说,但宝雨仍新事频频。圣皇陛下于他,自有超凡的亲昵姿态,他招摇于时局之内,已经令诸方都有不喜,目下虽然意在皇嗣,但若能将他扩在罪中,也是杜绝日后更大的忧患。”
武承嗣本来有些不喜武三思本末倒置,但此际听到这话的时候,也认真思索起来,并点头道:“如果真能一并做起,那自然最好。此子的确骄狂过甚,让人生厌。”
言虽如此,但他仍然还是更加关心宿敌李旦,因有不能两全的觉悟,皇嗣不死,对他而言,既是前行路上一大障碍,也是悬在头顶一柄利刃。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在得韦团儿信报之后,也匆匆入宫。她对韦团儿的去向如何,当然不会这么上心,但对薛怀义的行迹如何,自有一份刻骨的牵挂。
待到听完韦团儿详述细节之后,太平公主眸光更是透亮,口中则冷笑道:“贼僧取死之道,就在这一份不自知。他虚荣再盛,不过只是一个玩物罢了。魏王此际请配韦娘子,意味深刻,天家门私幽隐,他一个玩物想要轻易试弄,也是该死!”
韦团儿这会儿仍有几分惶恐不定,特别额头红肿更高,让她看起来更显凄惶,她自跪在太平公主脚边泣声道:“公主殿下自知贱婢心意,不遂此愿,生人无趣……今次恃陛下厚爱,能免人祸,可是、可是……”
太平公主弯腰将韦团儿拉起,拍着她手背温声道:“哪需娘子苦求,我对娘子还有旧诺呢。怀义此番害你,我不会放过他,但想要除掉其人,则就需娘子勤助于我了。”
韦团儿连连点头,然后又低语道:“恳请公主殿下不要将此事诉于巽郎,郎君能有眼前从容并不容易,妾实在不想引入更多事端。”
“收拾一个贼僧,你我用力有余。玄机只在一点,待其爱弛,再斩情结,其人不死亦废!韦娘子你想除此恶仇,那就要借我方便。”
太平公主讲到这里,语调放低凑在韦团儿耳边低语道:“稍后我会陆续荐人入宫,要靠娘子引导陛前……”
第0344章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
十月的神都城里,自有一份秋冬换季的肃杀。
李潼虽然得以侧身于漩涡之外,但通过与时流的交往,也自能感受到人心中那一份惶恐与彷徨。对于引发这一切的窦家子窦希瑊,也不得不感慨啥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你就不能等段时间再走亲戚?
闾里之间还沉浸在收复安西四镇的喜悦中,但是朝堂内外,人人都在瞪眼观望,各自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洗牌。
按照武周新历,十月之后的十一月便是来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这一段时间,会有诸多典礼扎堆举行。所以在此之前的十月,注定将会大事频生。
到了十月中旬,朝廷便公布几桩重要的人事任命。首先是收复四镇的王孝杰,以安西大都护加夏官尚书并加平章政事。
这一桩任命,自然是充满了武则天的个人风格,那就是骤幸骤攫。王孝杰的确是功大不虚,但就此直接拜相,资望还是有些勉强,其人出身军伍,并没有担任过南省官长,骤然拔为宰相,是有些不合理。
据说这件事在政事堂也引起争论,诸宰相都持论加官进爵则可,但直接拜相还是过犹不及。
不过被武则天反诘,旧年韦待价倒是历任南省、资望足够,结果外战一打既废,王孝杰若不堪为相,政事堂谁能争功?
一番话自然是诘问得诸宰相哑口无言,但这也是他们不愿跟这老娘们儿抬杠,须知韦待价那也是你的人啊!
王孝杰虽然拜相,但远在安西,看似不会影响朝局,但却预示着接下来的风波必然不会小。朝廷若有动荡,边将必受牵连,反之亦然。
旧年武则天不惜痛诛大将,都要确保她的意图得以实现,如今壮功大将都成了她提拔安排的人,那真是懂的自然懂,各自祈求了。
接下来就是西京留守魏元忠入朝担任左肃政台大夫并拜相,原宰相娄师德出为西京留守,鸾台侍郎崔元综罢知政事,转任秋官侍郎,文昌左丞姚璹出为鸾台纳言。
魏元忠自是女皇心腹,这一点李潼可以作证,这老货不久前还告他刁状,如今归朝执掌宪台并拜相,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鸾台侍郎崔元综,李潼感觉这家伙是有点四的味道,在这一时刻被调出鸾台,换上一个江南人姚璹。姚璹便是旧年被贬广西,漫山遍野寻找带“武”字的山川草木以作呈现,遇事肯定不会那么刚。
至于被外放西京的娄师德,本身老好人一个,唾面自干说的就是他,因为久任边事,朝中乏甚经营。如今前往西京,应该是武则天与大臣们妥协的结果,选了这样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坐镇西京。
宰相一级的人事调动便是如此,至于再下一级,比较醒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彭泽令狄仁杰,超迁回调入朝担任户部地官侍郎。另一个就是被李潼封驳的来俊臣了,其人不是加赦,而是追赃再贬远乡,但是由于案事追赃不明,需要归都自述罪情。
对于他奶奶天才一般的脑回路,李潼也只能说一声佩服,就这都能把人搞回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跟李潼有关的人事调配,魏元忠举荐西京官佐入朝数人,其中就包括他那个远房表哥房融与徐坚。房融归都担任殿中侍御史,徐坚则担任监察御史。
这两桩人事任命,对李潼而言意义不小。这二者虽然秩在七八品,但却属于供奉官序列,并不需要参加吏部铨选,而由凤阁敕授。
换言之,李潼就算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铨选,也难以直接插手言官任命。魏元忠这老家伙虽然背后告他刁状,但人还未来,先送两桩大礼。
宪台中有了立场倾向于自己的喉舌,意义还是不小的,起码寻常小过能够在宪台内部解决掉,不会动辄就遭到弹劾。
须知积毁销金,就算他圣眷再怎么浓厚,如果不断的被言官竖成靶子攻讦,久则难免惹厌。就算有什么过错在宪台内部解决不了,被人骂起来也能回嘴几句。
武家上次反击搞他,恐怕罪名不够大,引得宰相出面相护,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发动肯定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李潼也需要在宪台有自己的声音,大家互相伤害呀。
除此之外,他也听从他姑姑的提醒,跟新任天官侍郎郑杲保持一个比较融洽的私人关系。
郑杲出身荥阳郑氏,而荥阳郑氏虽然也是山东大姓,但是在初唐时期,日子过得并不算好。一则大唐创业那会儿,他们家猫在洛阳跟王世充混过一段时间,二则初唐政治风潮中又错站队,跟太子李建成互动比较密切。
郑杲如今官在天官侍郎,司职典选,已经是荥阳郑氏于时局中难得的头面人物。
而这样的人物,也需要依傍一个更上层的人物,在此之前,其人未显,老三、老四都傍不上,至于武家诸众,也实在不符合这些正经山东高门的审美观。
在这时候,李潼递出橄榄枝,而且其人能够递补天官侍郎,直接原因也是李潼弹劾武三思所致。有这一层缘由,彼此交往起来也算顺利。
当然,眼下正值选月,典选官员们也是群众瞩目,就算有什么交情发展也不好摆在明面上。甚至就连约定前往郑家祝贺郑杲荣登南省官长,都定在了明年春日。
有鉴于目下黑云压城的严峻形势,李潼也只能在心里盼望郑杲能熬过这一轮风波,不要让这来年长约、贺喜成了话别乃至于吊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